包装结构和显示器包装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33961阅读:来源:国知局
伸,所述前弧壁212、左侧壁213和右侧壁214形成所述容纳槽211。具体地,所述左侧壁213和右侧壁214可以将显示器I的左右两端夹住,显示器I的上下两端突出于容纳槽211,从而使得显示器I易于从容纳槽211内脱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纳槽211可以包括四个侧壁,完全将显示器I的四个侧面固定。
[0042]具体地,所述前包装件21的前弧壁212朝向所述后包装件22的面上凸设有多条凸筋215,所述多条凸筋215间隔的连接于所述左侧壁213和右侧壁214之间,所述多条凸筋215形成所述容纳槽211的槽底面2111。即多条凸筋215形成弧形的槽底面2111,从而多条凸筋215朝向显示器I的一面与显示器I的弧形显示面11相抵触。由于多条凸筋215之间具有空隙,空气可以自由进入到槽底面2111与弧形显示面11之间,从而避免当前包装件21与显示器I的弧形显示面11分离时,槽底面2111与弧形显示面11形成负压而不易于分离。
[0043]请结合参看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包装件23包括朝向所述右包装件24的内表面231,所述左包装件23的内表面231上凹设有左卡槽2311,所述前包装件21的左侧壁213插于所述左卡槽2311内。所述右包装件24包括朝向所述左包装件23的内表面(不可见未标注),所述右包装件24的内表面上凹设有右卡槽2411,所述前包装件21的右侧壁214插于所述右卡槽2411内。当前包装件21受到朝向后包装件22的压力时,该压力将分散后从前包装件21的左侧壁213传递至左包装件23,并从右侧壁214传递至右包装件24,从而左侧壁213和右侧壁214将同时移动。由于后包装件22相对于左侧壁213和右侧壁214固定,因此后包装件22也将跟随移动。从而由前包装件21和后包装件22固定的显示器I的弧形显示面11将均匀的承受该压力,达到避免前包装件21受到的压力直接作用于显示器I的弧形显示面11,导致压力集中,压强较大而损坏弧形显示面11的效果。
[0044]请再次结合参看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包装件22包括背向所述前包装件21的背面221。所述左包装件23的内表面231还凸设有左挡筋2312,所述左挡筋2312位于所述左卡槽2311的朝向所述后包装件22的一侧,所述左挡筋2312挡于所述后包装件22的背面221。所述右包装件24的内表面还凸设有右挡筋2412,所述右挡筋2412位于所述右卡槽2411的朝向所述后包装件22的一侧,所述右挡筋2412挡于所述后包装件22的背面221。本实施例中,后包装件22的背面221受到左包装件23及右包装件24的约束,从而后包装件22的正面222将抵顶显示器I的背面12,达到限制显示器I的效果。
[0045]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包装件23的内表面231还凸设有左支撑台2313,所述左支撑台2313位于所述左挡筋2312与左卡槽2311之间;所述右包装件24的内表面还凸设有右支撑台(不可见,未标注),所述右支撑台位于所述右挡筋2412与右卡槽2411之间;所述后包装件22包括用于朝向所述容纳槽211的底弧边2115的底面(不可见,未标注);所述后包装件22的底面跨接于所述左支撑台2313和所述右支撑台上并正对所述容纳槽211的中部。由于显示器I的背面12为通常为塑胶外壳,因此显示器I的背面12的具有较高的韧性。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将后包装件22挡于显示器I的背面12的中部,即可将显示器I的背面12安全的固定。
[0046]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包装件26位于所述前包装件21及后包装件22的顶侧,所述顶包装件26设有用于供所述显示器I的顶端插入的顶弧形槽(不可见未标注)。本实施例通过顶包装件26将显示器I的顶端包裹,至此则已经将显示器I的前、后、左、右、上和下六个面都固定。
[0047]请再次结合参看图3和图4,具体地,所述底包装件25包括底壁252、凸设于所述底壁252顶侧的一排前挡块253及凸设于所述底壁252上的一排后挡块254,所述一排后挡块254与所述一排前挡块253相向间隔设置;所述底壁252、一排前挡块253和一排后挡块254之间形成所述底弧形槽251 ;每个前挡块253朝向所述顶包装件26的顶面凹设有缓冲孔2531,每个所述后挡块254朝向所述顶包装件26的顶面凹设有缓冲孔2541。
[0048]相对于一整块前挡块和一整块后挡块分别夹于显示器I的弧形显示面11和背面12,本实施例通过底包装件25的一排前挡块253和一排后挡块254与显示器I的弧形显示面11和背面12接触并抵顶,则是由多个独立前挡块253和多个独立后挡块254与显示器I接触;从而具有降低与显示器I的强度的效果。并且本实施例中,由于前挡块253和后挡块254都设有缓冲孔而为空心状,从而使得每个前挡块253和后挡块254的强度降低,从而当单个前挡块253和后挡块254所受到的应力较大时可以向其内部的形成的缓冲孔形变,从而避免应力集中而过大,导致顶坏弧形显示面11的情况发生。
[0049]本实施例中,顶包装件26与底包装件25的形状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5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包装结构,用于容纳具有弧形显示面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结构包括: 前包装件,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显示器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底面包括相对的左直边和右直边、以及相对的顶弧边和底弧边,所述槽底面用于与所述显示器的弧形显示面抵顶; 后包装件,挡设于所述前包装件的容纳槽的槽口以抵顶液晶显示器于所述前包装件的容纳槽内; 左包装件,与所述前包装件的左端相顶持且固定,并与后包装件的左端相顶持并固定; 右包装件,与所述前包装件的右端相顶持且固定,并与后包装件的右端相顶持并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包装件包括前弧壁及连接所述前弧壁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左侧壁连接于所述前弧壁的左边缘并朝所述后包装件延伸,所述右侧壁连接于所述前弧壁的右边缘并朝所述后包装件延伸,所述前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形成所述容纳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包装件的前弧壁朝向所述后包装件的面上凸设有多条凸筋,所述多条凸筋间隔的连接于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所述多条凸筋形成所述容纳槽的槽底。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包装件包括朝向所述右包装件的内表面,所述左包装件的内表面上凹设有左卡槽,所述前包装件的左侧壁插于所述左卡槽内;所述右包装件包括朝向所述左包装件的内表面,所述右包装件的内表面上凹设有右卡槽,所述前包装件的右侧壁插于所述右卡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包装件包括背向所述前包装件的背面;所述左包装件的内表面还凸设有左挡筋,所述左挡筋位于所述左卡槽的朝向所述后包装件的一侧,所述左挡筋挡于所述后包装件的背面;所述右包装件的内表面还凸设有右挡筋,所述右挡筋位于所述左卡槽的朝向所述后包装件的一侧,所述右挡筋挡于所述后包装件的背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包装件的内表面还凸设有左支撑台,所述左支撑台位于所述左挡筋与左卡槽之间;所述右包装件的内表面还凸设有右支撑台,所述右支撑台位于所述右挡筋与右卡槽之间;所述后包装件包括用于朝向所述容纳槽的底弧边的底面;所述后包装件的底面跨接于所述左支撑台和所述右支撑台上并正对所述容纳槽的中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结构还包括底包装件和顶包装件,所述底包装件设于所述前包装件及后包装件的底侧,所述底包装件设有用于供所述显示器的底端插入的底弧形槽;所述顶包装件位于所述前包装件及后包装件的顶侧,所述顶包装件设有用于供所述显示器的顶端插入的顶弧形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包装件包括底壁、凸设于所述底壁顶侧的一排前挡块及凸设于所述底壁上的一排后挡块,所述一排后挡块与所述一排前挡块相向间隔设置;所述底壁、一排前挡块和一排后挡块之间形成所述底弧形槽;每个前挡块朝向所述顶包装件的顶面凹设有缓冲孔,每个所述后挡块朝向所述顶包装件的顶面凹设有缓冲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包装件包括顶壁、凸设于所述顶壁底侧的一排前挡块及凸设于所述顶壁上的一排后挡块,所述一排后挡块与所述一排前挡块相向间隔设置;所述顶壁、一排前挡块和一排后挡块之间形成所述顶弧形槽;每个前挡块朝向所述底包装件的底面凹设有缓冲孔,每个所述后挡块朝向所述底包装件的底面凹设有缓冲孔。
10.—种显示器包装组件,所述显示器包装组件包括设有容纳槽的包装结构以及装设于所述容纳槽内的具有弧形显示面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装结构和显示器包装组件,其中,包装结构包括前包装件、后包装件、左包装件和右包装件;前包装件设有用于容纳显示器的容纳槽,容纳槽的槽底面包括相对的左直边和右直边、以及相对的顶弧边和底弧边,槽底面用于与显示器的弧形显示面抵顶;后包装件挡设于前包装件的容纳槽的槽口以抵顶液晶显示器于前包装件的容纳槽内;左包装件与前包装件及后包装件的左端顶持并固定;右包装件与前包装件及后包装件的右端顶持并固定。本实用新型具有避免具有弧形显示面的显示器的左右两端受压而损坏的效果。
【IPC分类】B65D85-48, B65D81-03
【公开号】CN204341712
【申请号】CN201420771607
【发明人】邱诗明, 褚康愉
【申请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