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体的成膜方法、被成膜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及被成膜成型体制造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6412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型体的成膜方法、被成膜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及被成膜成型体制造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安装在车辆等上的前灯、方向灯(包括转向指示灯)、尾灯等在内的各种成型体的成膜方法、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及被成膜的成型体制造用模具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在这种成型体中,像车辆用前灯等灯体那样,在经过注入成型的成型体之一上成膜成为反射面的镜状面来增加光量等,以确保较广的照射范围。可是,以往作为灯体的制造方法是将安装电灯泡(灯泡)的灯主体和用透光性树脂材料所形成的透镜部对接(合模),以使该对接面粘接这样来进行制造,作为这种制造方法,已经公知有模具滑动注入方式(mold-slid injection system)(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公平2-38377号公报)。该方式在将可动模具和固定模具相对配置的状态下分别注入成型了作为一次产品的灯主体和透镜部后,滑动移动可动模具进行为了使各个一次产品彼此对接的合模,并向各一次产品之间的对接部二次注塑树脂材料来一体成形灯体。
可是,在这种方式中如前面所述那样不能对应在灯主体上成膜反射面的情况,因此在成膜反射面的情况下,暂且从模具中取出一次注塑的灯主体,使用真空蒸镀装置和溅射装置等成膜装置对灯主体的内面成膜反射面后,再次放置到模具中,对各个一次注塑产品的对接部进行二次注塑,使灯主体和透镜部成为一体。
但是,在取出所成型的灯主体并放置于成膜用容器,并进行真空蒸镀等成膜作业后,再次放置于模具这种工序中,若手触摸到已成膜的反射面部而附着上油时,因该油附着部的良好反射面的形成将受到破坏而产生不良品,因此在灯主体的作业处理中不仅需要慎重,而且在再次放置时,有时灯主体因于冷却而已经收缩,很难迅速准确地放置到模具中,存在作业性差、成品率低之类的问题,在此本发明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并把解决这些课题作为其目的而完成的。
本发明之一的成型体的成膜方法,当在利用多个模具成型的成型体上进行具有掩蔽的成膜时,掩蔽装置(masking means)是所述多个模具中的至少一个模具(mold)。
本发明之二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一的成型体的成膜方法中,所述掩蔽用模具是为了将成型体成型而设置的多个模具中的至少一个,使成型体在成膜工序中不会从掩蔽用模具中脱模。
本发明之三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一或二的成型体的成膜方法中,成型成型体用的模具是使其相互合模所构成的至少两个模具,对于成型体的成膜具有下述工序脱模工序,使在这些模具的合模状态下所成型的成型体在未从至少一个模具脱模的状态下进行脱模;合模工序,使成膜装置合模于所述未脱模的模具上;以及成膜工序,在至少未从模具脱模的部分被掩蔽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成膜装置来进行成膜。
本发明之四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三的成型体的成膜方法中,成膜装置设置在将要脱模的模具上。
本发明之五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三或四的成型体的成膜方法中,成型体还利用掩蔽部件(masking member)掩蔽因脱模而露出的表面的一部分。
本发明之六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五的成型体的成膜方法中,掩蔽部件是在脱模工序和合模工序之间的工序进行装配。
本发明之七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五或六的成型体的成膜方法中,掩蔽部件设在成膜装置上,在该成膜装置的合模工序中进行掩蔽。
本发明之八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七的成型体的成膜方法中,掩蔽部件是为了收容成膜装置的主体而设置成凹状的收容部的开口侧周缘部。
本发明之九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合模工序,将为了将成型体成型而设置的至少第一和第二模具合模;成型成型体的成型工序;脱模工序,使第二模具在不从第一模具脱模的状态下从该成型的成型体脱模;第二合模工序,将成膜装置合模于支撑在所述第一模具上的成型体上;成膜工序,在未从第一模具脱模的部分至少被掩蔽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成膜装置在成型体上进行成膜。
本发明之十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九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同时进行第一合模工序和第二合模工序,同时进行成型工序和成膜工序。
本发明之十一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九或十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成膜装置设置在第二模具上。
本发明之十二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九~十一的任一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第一模具是可动模具,第二模具是固定模具。
本发明之十三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九~十二的任一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成膜(被形成的膜)是反射面。
本发明之十四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九~十三的任一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在成膜工序之前,具有利用掩蔽部件掩蔽因第二模具的脱模而露出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工序。
本发明之十五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十四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掩蔽部件是在脱模工序和第二合模工序之间的工序进行装配。
本发明之十六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十三~十五的任一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掩蔽部件是为了将成膜装置主体收容在第二模具中而设置的凹部的开口侧周缘部。
本发明之十七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十四~十六的任一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掩蔽部件是形成于第二模具的自由移动的掩蔽用模具面,该掩蔽用模具面与二次合模工序同时或在其前后进行移动,从而掩盖成型体的掩蔽部分。
本发明之十八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十三~十七的任一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利用掩蔽部件掩蔽的部位是进行电绝缘的部位。
本发明之十九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十三~十八的任一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利用掩蔽部件掩蔽的部位是将第三成型体粘接在成型体上的粘接面部。
本发明之二十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下述工序第一合模工序,将为了成型第一和第二成型体而设置的至少第一和第二模具合模;同时成型第一和第二成型体的成型工序;脱模工序,所成型的第一成型体在不从第一模具脱模的状态下从第二模具脱模,第二成型体在不从第二模具脱模的状态下从第一模具脱模;将成膜装置合模于所述第一成型体上的第二合模工序;成膜工序,在未从第一模具脱模的部分被掩蔽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成膜装置在第一成型体上进行成膜;离模工序,使成膜装置从第一成型体离模;为了使第一、第二成型体对接而将第一、第二模具合模的第三合模工序;为了粘接第一、第二成型体而进行成型的粘接工序。
本发明之二十一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二十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成膜装置设在第二模具上。
本发明之二十二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二十一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第一模具是可动模具,第二模具是固定模具。
本发明之二十三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十九~二十二的任一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成膜是反射面。
本发明之二十四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十九~二十三的任一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在成膜工序之前,具有利用掩蔽部件掩蔽因第二模具的脱模而露出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工序。
本发明之二十五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二十四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掩蔽部件是在脱模工序和第二合模工序之间的工序进行装配。
本发明之二十六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二十四或二十五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掩蔽部件是为了将成膜装置主体收容在第二模具中而设置的凹部的开口侧周缘部。
本发明之二十七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二十四~二十六的任一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掩蔽部件是形成于第二模具的自由移动的掩蔽用模具面,该掩蔽用模具面与二次合模工序同时或在其前后进行移动,从而掩盖成型体的掩蔽部分。
本发明之二十八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二十四~二十七的任一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用掩蔽部件进行掩蔽的部位是进行电绝缘的部位。
本发明之二十九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二十四~二十八的任一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利用掩蔽部件掩蔽的部位是第一成型体和第二成型体的粘接面部。
本发明之三十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至少具有形成用于形成成型体的一面部的模具面的第一模具、和形成用于形成成型体的另一面部的模具面的第二模具而构成,在所述第二模具中设置有用于成膜被第一模具所支撑的成型体的成膜装置。
本发明之三十一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三十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第一模具是可动模具,第二模具是固定模具。
本发明之三十二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三十或三十一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成膜装置被收容设置在设于第二模具的收容部上。
本发明之三十三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三十~三十二的任一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成膜装置掩蔽被第一模具支撑并掩隐的部分这样来进行成膜。
本发明之三十四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三十~三十三的任一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在第二模具形成掩蔽部,用于掩蔽在成型体从第一模具脱模时露出的表面中的未成膜部分。
本发明之三十五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三十四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掩蔽部是形成于收容成膜装置主体的第二模具的凹部的开口侧周缘部。
本发明之三十六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三十四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掩蔽部是自由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模具的掩蔽用模具面。
本发明之三十七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三十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在第二模具形成覆盖部形成用模具面,以便与第一模具所支撑的成型体对接并对成型体未进行成膜的部分,注入可以与成型体脱离的材料。
本发明之三十八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三十~三十七的任一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在第一模具设有隔开规定间隔的一对成型体制造用模具面,在第二模具设有成膜装置、和隔开所述规定间隔并将所述成膜装置夹在中间配置的一对成型体制造用模具面。
本发明之三十九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三十~三十七的任一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在第一模具设有隔开规定间隔的一对成型体制造用模具面,在第二模具设有成型体制造用模具面、和隔开所述规定间隔并将所述成型体制造用模具面夹在中间配置的一对成膜装置。
本发明之四十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三十八或三十九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形成于模具的一对模具面利用模具形成同一成型体。
本发明之四十一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三十八或三十九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形成于模具的一对模具面利用模具形成同一成型体。
根据本发明之一,在成型体上成膜时,可以有效利用成型用的至少一个模具掩蔽该成型体。
根据本发明之二,可以在掩蔽状态下进行对未从至少一个模具脱模的成型后的成型体的成膜。
根据本发明之三,成型体的成型、成膜可以在一系列的模具成型工序中进行,使作业效率提高。
根据本发明之四,可以在将要脱模侧的模具上设置成膜装置,通过一系列的模具成型来进行成型、成膜。
根据本发明之五,还可以一并进行因脱模而露出的部位的掩蔽。
根据本发明之六,使用掩蔽部件掩蔽时的掩蔽部件装配可以在一系列流程中进行。
根据本发明之七,可以有效利用成膜装置进行掩蔽。
根据本发明之八,收容成膜装置用的收容部周缘可以用作掩蔽部件。
根据本发明之九,可以在一系列的模具成型中制造所成膜的成型体。
根据本发明之十,所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可以同时进行合模、成型、成膜,作业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之十一,设在从成型体脱模的第二模具上,模具结构不会变复杂。
根据本发明之十二,成膜装置设在作为固定模具的第二模具上,不需要考虑移动问题,能够简化结构。
根据本发明之十三,能够简单地进行反射面的成膜。
根据本发明之十四,可以掩蔽露出部分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之十五,掩蔽部件的装配可以在一系列工序中进行。
根据本发明之十六,掩蔽部件可以有效利用收容成膜装置用的凹部周缘。
根据本发明之十七,可以利用合模进行掩蔽。
根据本发明之十八,在进行金属成膜时可以保持绝缘。
根据本发明之十九,通过掩蔽可以保护用第三成型体粘接各成型体的部位,并能够避免发生粘接不良。
根据本发明之二十,能够容易在一系列作业工序中制造像灯体那样在内部实施反射面等的成膜的产品。
根据本发明之二十一,在将要脱模的第二模具设置成膜装置,能够高效地进行成膜。
根据本发明之二十二,成膜装置被固定,所以不必担心移动问题。
根据本发明之二十三,能够简单地进行反射面的成膜。
根据本发明之二十四,可以掩蔽因脱模而露出部分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之二十五,掩蔽部件的装配可以在一系列作业工序中简单地进行。
根据本发明之二十六,可以有效利用收容成膜装置用的收容部周缘进行掩蔽。
根据本发明之二十七,能够利用设置于第二模具的掩蔽专用模具面来进行掩蔽。
根据本发明之二十八,能够在不破坏绝缘的状态下进行成膜。
根据本发明之二十九,能够在成膜时保护粘接各个成型品的面部。
根据本发明之三十,能够提供进行成型和成膜的模具。
根据本发明之三十一,可以不必考虑成膜装置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之三十二,可以利用模具来设置成膜装置。
根据本发明之三十三,因脱模而露出部分的成膜可以在掩蔽状态下进行。
根据本发明之三十四,可以有效利用第二模具进行掩蔽。
根据本发明之三十五,因脱模而露出部分的成膜可以利用收容成膜装置的凹部周缘部进行。
根据本发明之三十六,可以利用设在第二模具的专用模具面进行露出部位的掩蔽。
根据本发明之三十七,可以确保掩蔽的多样性。
根据本发明之三十八,可以高效进行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而且不需要调整合模力。
根据本发明之三十九,可以高效进行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而且不需要调整合模力。
根据本发明之四十或四十一,能够利用一个模具来同时制造所成膜的同一产品、异形产品。


图1是转向指示灯的纵剖面图。
图2(A)~(C)是截止到一次注塑的工序概略图。
图3(A)~(C)是截止到二次对接的工序概略图,(D)是模具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A)~(C)是截止到使灯主体和透镜部相对的工序概略图。
图5(A)~(C)是截止到取出灯体的工序概略图。
图6(A)~(C)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工序概略图的一部分。
图7(A)~(C)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工序概略图的一部分。
图8(A)~(C)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工序概略图的一部分。
图9(A)~(C)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工序概略图的一部分。
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模具的概略图。
图11(A)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模具的概略图,(B)第五实施方式的模具的概略图。
图12是第六实施方式的模具的概略图。
图13(A)~(C)是第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工序概略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接着,根据图1~图5的记载就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中,1是可动模具(第一模具),2是固定模具(第二模具),可动模具1构成为可以相对于固定模具2在对峙方向进行离开或接近移动,并且在从固定模具2离开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固定模具2进行沿着表面的方向的移动(平行移动),关于移动机构的详细情况,由于可以直接采用以往的模具滑动注塑中所用的技术,所以其细节进行省略。另外,由于模具的移动是相对的就可以了,所以还可构成为使第一模具固定、使第二模具移动,当然也可构成为使两者进行相对移动。另外,移动只要是沿着表面方向的移动即可,并不限于直线方向的平行移动,也可以是以轴为中心的旋转移动。
在所述可动模具1分别形成有用于形成灯主体3的外侧面的凹模面1a、和用于形成透镜部4的内侧面的凸模面1b,在固定模具2分别形成有用于形成所述灯主体3的内侧面的凸模面2a、和用于形成透镜部4的外侧面的凹模面2b,作为成膜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用于收容(内装)采用的真空蒸镀装置5的凹模面2c,但该凹模面2c形成于灯主体3的内侧面形成用凸模面2a和透镜部4的外侧面形成用凹模面2b之间。所述真空蒸镀装置5设有公知的构成部件,概略讲具有连接真空泵P的进气通道6;装有蒸镀用金属(例如,铝和铬)的舟皿(靶target)7;用于加热该舟皿7的加热器8。
灯体9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转向指示灯,作为必要部件装配有端子10和灯泡(电灯泡)11,由利用不透光的树脂材料形成的灯主体3、和利用透光性(透明)树脂材料形成的透镜部4构成,如后面所述,在一次注塑工序中成型这些灯主体3和透镜部4后,使可动模具1移动(模具滑动mode-slide),使灯主体3和透镜部4对接,并对该对接面部二次注塑树脂材料12,由此一体化而成形灯体9。
下面,使用

灯体9的制造方法。图2(A)表示对于两个模具1、2,使形成灯主体3的各个模具面1a、2a和形成透镜部4的各个模具面1b、2b分别以相互离开的状态相对,从该离模状态下使可动模具1向固定模具2侧移动,使所述相对的模具面彼此合模(一次对接工序参照图2(B))。在该合模状态下,进行一次注塑,分别注入成型灯主体3和透镜部4(一次注塑工序参照图2(C))。
然后,如图3(A)所示,执行使可动模具1向从固定模具2离开的方向移动的脱模工序,此时,在可动模具1侧支撑(保留)着未脱模的灯主体3,在固定模具2侧支撑(保留)着未脱模的透镜部4。然后,可动模具1平行移动以使灯主体3与真空蒸镀装置5相对(参照图3(B)),然后移动到固定模具2侧并成为合模状态(二次对接工序参照图3(C))。在进行该平行移动之前或者之后的两个模具1、2离开的状态下,将不需要进行真空蒸镀的部位,此处是将用于掩蔽灯主体3的端子10和灯泡11的插入部3a的掩蔽部件13装配(插入)在灯主体3上(掩蔽部件装配工序),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平行移动之前的阶段装配掩蔽部件13。并且,进行模具设计以使内装有真空蒸镀装置5的主体的凹模面2c的开口侧周缘部2d,掩蔽灯主体3与透镜部4的对接面3b,并在此处不进行真空蒸镀(参照图3(D))。
在所述灯主体3和真空蒸镀装置5处于对峙的合模状态时,凹模面2c内的空气从进气通道6排出,内部成为真空状态,并且通过已加热的加热器8供给舟皿7的熔融金属进行蒸气化,从而使灯主体3露出的内表面被真空蒸镀,形成(成膜)反射面14(成膜(反射面)形成工序参照图4(A))。然后,在使可动模具1从固定模具2离开后(参照图4(B)),使可动模具1相对固定模具2平行移动,使灯主体3和透镜部4对峙(参照图4(C)。在使所述可动模具1平行移动的前后,执行取出掩蔽部件13的取出工序、装配作为必要部件的端子10、灯泡11的装配工序,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平行移动之前的离开移动结束后的工序中,执行所述取出工序、装配工序。
然后,使可动模具1向固定模具2侧移动,使灯主体3和透镜部4对接(三次对接工序参照图5(A)),向灯主体3和透镜部4的对接面二次注塑树脂材料12(二次注塑工序参照图5(B)),从而使灯主体3和透镜部4一体化,得到形成有反射面14的灯体9。然后,使可动模具1从固定模具2离开,同时还有所述成型的灯体9的取出(脱模)(参照图5(C),然后可动模具1平行移动到图2(A)所示的初始位置,以后反复执行该工序。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制造灯体9时,在形成灯主体3、透镜部4的一次注塑模塑成型工序、和使该灯主体3、透镜部4一体化的二次注塑工序之间,设置在灯主体3的内面形成反射面14的成膜工序,结果就不用像以往那样在暂且从模具中取出的灯主体3成膜反射面,然后必须再次放置到模具中,所以不需要灯主体3的取出、再放置作业,在一系列的模具滑动工序中就能够进行灯主体3的制造和反射面的成膜,使作业效率提高。而且,由于不需要进行灯主体3的取出、再放置,所以不会因手触摸反射面14而留下指纹以及接触物品而造成损伤,就可以大幅降低不良品的产生。
而且,在该方式中,在所述成膜工序,灯主体3的表面(被第一模具1覆盖的表面)处于保持不会相对于第一模具1脱模被支撑着不变的掩蔽状态,所以该灯主体3的表面(成为产品时的表面)第一模具1自身就成为掩蔽部件发挥作用,所以灯主体3的表面不会被成膜。进而,在该方式中,收容真空蒸镀装置5主体的凹模面2c形成于作为固定模具的第二模具2,所以真空蒸镀装置5就被固定,不需要像设置在可动模具1侧时那样采用考虑了设置在真空蒸镀装置5的泵配管和布线等的移动的构成,能够在简化结构的同时提高耐久性。
另外,在该方式中,如果在不需要成膜反射面的部位、即端子10和灯泡11的安装部3a成膜金属膜的反射面,将破坏绝缘性,并导致电路短路,因此利用掩蔽部件13掩蔽着该部分来形成反射面14,所以能够形成没有前述短路问题的灯体9。而且,在该方式中,在形成反射面14后,再去除掩蔽部件13后装配端子10、灯泡11,所以能够在一系列的模具滑动工序中顺畅地进行全部的制造作业,高效率地制造灯体9。
另外,灯体9在二次注塑工序中使灯主体3和透镜部4的对接部接合(粘接),但在灯主体3的成膜时,该接合部位被收容蒸镀装置5主体的凹模面2c的开口侧周缘部掩蔽,所以不会成膜反射面。结果,就可以使用第二模具2来掩蔽在第一模具1脱模时露出的部分,而无需使用所述专用掩蔽部件13,所以在二次注塑工序中所注塑的部位就不会被成膜,灯主体3和透镜部4的粘接就变得可靠,以谋求作业的效率化。
并且,收容形成于固定模具2的蒸镀装置5主体的凹模面2c位于用于形成灯主体3和透镜部4的模具面2a、2b之间,所以从一次注塑工序到反射面形成工序的可动模具1的移动方向、和从反射面形成工序到二次注塑工序的可动模具1的移动方向是相同方向,结果具有可以简化模具滑动机构的结构的优点。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成膜不限于镜状面等的反射面,也可以是喷涂等的成膜,作为成膜装置不限于真空蒸镀装置,例如可以采用溅射蒸镀等的物理蒸镀法(PVD)、热蒸镀和等离子蒸镀等的化学蒸镀法(CVD)等通常公知的各种成膜装置。另外,在灯体等成型体的情况下,还能够设为端子和灯泡等附件在成型后进行后装配的类型。
并且,本发明中作为成型工序通过注入成型(injection molding)来进行实施,但并不限于此,作为模具成型的方式,例如也可以实施冲压成型(press molding)、吹模成型(blow molding)等通常公知的模具成型。另外,若以成品是灯体为例来进行说明,则还能够不是将该灯体连续成形到最后,而是执行在灯主体3上成膜镜状面14的半成品的成型,使该成型物脱模并将其用作部件。进而,作为成膜装置,也可以不设在与形成成为镜状面的面的模具相同的模具上,而设在其他模具上。
另外,虽然作为模具,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使用第一、第二这两个模具进行了说明,但如果是形状复杂的成型体,在成型利用两个模具不能成型的成型体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第三、第四模具等的模具数量,不言而喻在该情况下,通过构成为利用至少一个模具进行掩蔽,就能够实施本发明。
下面,使用图6~图9就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方式中,对作为成型品的灯主体3,经过一系列工序进行到成膜阶段,具有作为可动模具的第一模具15和作为固定模具的第二模具16,在第一模具15形成有一对隔开规定间隔的形成灯主体3的表面用的第一、第二模具面15a、15b。另一方面,在第二模具16以把收容真空蒸镀装置17的模具面部16c夹在中央的状态,在两侧隔开所述规定间隔设置形成灯主体3的内面用的第一、第二模具面16a、16b。在该方式中,如图6(A)所示,从第一模具面15a、16a彼此相对(此时,第一模具15的第二模具面15b与第二模具16的第二模具面16b相对)的状态下,使第一模具15在合模方向移动并进行第一合模工序,然后注入树脂材料,成型没有成膜面的灯主体3(参照图6(B)、(C))。然后,在转入使第一模具15离开的脱模工序(参照图7(A))后,第一模具15在附图中向右侧仅平行移动所述规定间隔,从而使第二模具面15b、16b彼此相对,并且第一模具面15a和模具面部16c相对(参照图7(B))。另外,在该方式中,在必要情况下,在该工序实施掩蔽部件13的安装工序。然后,进行使第一模具15向与第二模具16对接的方向移动的第二合模工序(参照图7(C)),之后同时进行使用真空蒸镀装置17的成膜工序和在第二模具面15b、16b的注入成型工序,同时形成具有成膜面18的灯主体3和没有成膜面的灯主体3(参照图8(A))。
接着,在使第一模具15从第二模具16离开的脱模工序后,从第一模具面15a取出成膜后的灯主体3,使第一模具15在附图中向左侧仅平行移动所述规定间隔(参照图8(B)、(C)),第二模具面15a与模具面部16c相对,并且第一模具面15a、16a彼此相对,在该状态下进行合模,第一模具面15a、16a以及第二模具面15b和模具面部16c分别彼此合模,同时没有成膜面18的灯主体3的注入成型和有成膜面18的灯主体3的形成(参照图9(A))。然后,在第一模具15脱模移动后,取出成膜后的灯主体3(参照图9(B)),第一、第二模具15、16处于进行最初脱模后的状态(参照图7(A)所示状态),之后反复该操作,可以高效地连续制造成膜后的灯主体3,在这样实施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形成合模时的合模面的面积(第一模具15不会从第二模具16挤出),所以也具有容易调整合模力的设定的优点。
并且,在前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脱模后取出成膜后的灯主体3时,该灯主体3的取出也可以是在固定位置(参照图8(B)、图9(B)的实线所示取出箭头),所以取出用装置(可以采用机械手等机器人类)可以是一个,但取出行程较长,所以采用对应此情况的装置。对此,在脱模后左右平行移动的时间点取出成膜后的灯主体3时(参照图8(C)、图9(C)的虚线所示取出箭头),使取出行程变短,但需要在左右分别配置取出用装置。前者适合于第一模具面15a、16a及第二模具面15b、16b分别是制造相同产品的模具面。相对于此,在制造不同产品的情况下,从能够分别取出该不同的产品以区分不同产品,且消除因不注意而混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后者。
即,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形成于第一、第二模具15、16的模具面由于利用模具成型相同部件3,所以形成相同的模具面形状,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10所示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在利用模具成形不同部件3、3a时,可以形成异形(不同形状)的模具面形状,在该情况下,虽然部件3、3a的正反面形状均不相同,但即使如此也能够实施本发明。当然,也可以使形成于第二模具16的模具面相同、使形成于第一模具15的模具面为异形,并且也可以反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就获得被模具成型的部件的正反面任一方都不相同的形状的产品。
另外,在该情况下,掩蔽部件13可以在与成膜后的成型品3一起从第一模具15取出后,在从该取出的成型体3上取下,但也可以在取出成型体3之前的阶段单独取出,还可以把从成膜后的成型体3上取下的掩蔽部件13再装配到下一个将要成膜的成型体3上,这样,掩蔽部件13可以连续使用(参照图8(B)、图9(B))。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按照图11(A)所示第四实施方式那样实施。这是在第一模具19形成前述第二实施方式那样的模具成型用第一、第二模具面19a、19b,在第二模具20的中央部形成模具成型用模具面20a、在其两侧形成用于收容成膜装置21的第一、第二模具面部20b、20c,也可以这样来实施。
作为其应用例,可以形成图11(B)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即,在该方式中,使形成于第一模具19的模具面19a、19b为异形,由此可以利用模具成型未成膜面为异形的成型体3、3a。
另外,作为进行因脱模而露出的部分的掩蔽用的装置,不仅可以使用前述的专用掩蔽部件13,或利用设有真空蒸镀装置5的第二模具2的收容成膜装置用的凹部周缘的模具面进行掩蔽,而且可以如图12所示第六实施方式那样,在第二模具22设置自由出没的掩蔽用模具23,在成膜工序的前一阶段、即与所述二次对接工序同时或者在其前后,使掩蔽用模具23的模具面移动以抵接或覆盖成型体,从而进行露出部的部分掩蔽。
进而,还可以如图13所示第七实施方式那样,在第二模具24形成模具面24a,其用于对在一次成膜工序中所成型的成型品25的露出面的一部分注入由容易与成型品25脱离的材料所构成的掩蔽部26,在成型了成型品3后,设置在掩蔽部位对掩蔽部26进行注入成型的注入成型工序(参照图13(A)),之后通过成膜工序,利用成膜装置29对掩蔽部26的表面和成型品3的露出面一起进行成膜27(参照图13(B)),使所述掩蔽部26从自第一模具28取出的成型品26脱离,从而进行部分掩蔽,这样来来实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作为包括安装在车辆等上的前灯、方向灯(包括转向指示灯)、尾灯等在内的各种成型体的成膜方法、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模具非常有用,特别适合于需要进行掩蔽成膜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型体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利用多个模具所成型的成型体上进行具有掩蔽的成膜时,掩蔽装置是所述多个模具之中的至少一个模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体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掩蔽的模具是为了使成型体成型而设置的多个模具中的至少一个,成型体在成膜工序中不从用于掩蔽的模具中脱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体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使成型体成型的模具是使其相互合模所构成的至少两个模具,对于成型体的成膜具有以下工序脱模工序,将在这些模具的合模状态下所成型的成型体在未从至少一个模具脱模的状态下进行脱模;合模工序,使成膜装置合模于所述未脱模的模具上;以及成膜工序,利用所述成膜装置进行成膜以使至少未从模具脱模的部分被掩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型体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成膜装置被设置在将要脱模的模具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成型体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利用掩蔽部件来掩蔽成型体因脱模而露出的表面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型体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掩蔽部件在脱模工序和合模工序之间的工序中被装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成型体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掩蔽部件设置在成膜装置上,并在该成膜装置的合模工序中进行掩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型体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掩蔽部件是为了收容成膜装置的主体而设置成凹状的收容部的开口侧周缘部。
9.一种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合模工序,将为了使成型体成型而设置的至少第一和第二模具合模;使成型体成型的成型工序;脱模工序,使第二模具在未从第一模具脱模的状态下从该已被成型的成型体脱模;第二合模工序,将成膜装置合模于支撑在所述第一模具上的成型体上;以及成膜工序,利用所述成膜装置在成型体上进行成膜以使至少未从第一模具脱模的部分被掩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合模工序和第二合模工序同时进行,成型工序和成膜工序同时进行。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成膜装置设置在第二模具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模具是可动模具,第二模具是固定模具。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成膜是反射面。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成膜工序之前,具有利用掩蔽部件来掩蔽因第二模具的脱模而露出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工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掩蔽部件在脱模工序和第二合模工序之间的工序中被装入。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掩蔽部件是为了将成膜装置主体收容在第二模具中而设置的凹部的开口侧周缘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掩蔽部件是自由移动地形成于第二模具的掩蔽用模具面,该掩蔽用模具面通过与二次合模工序同时或在其前后进行移动来覆盖成型体的掩蔽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掩蔽部件进行掩蔽的部位是进行电绝缘的部位。
19.根据权利要求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掩蔽部件进行掩蔽的部位是将第三成型体粘接在成型体上的粘接面部。
20.一种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第一合模工序,将为了成型第一和第二成型体而设置的至少第一和第二模具合模;同时成型第一和第二成型体的成型工序;脱模工序,所成型的第一成型体在未从第一模具脱模的状态下从第二模具脱模,第二成型体在未从第二模具脱模的状态下从第一模具脱模;将成膜装置合模于所述第一成型体上的第二合模工序;成膜工序,利用所述成膜装置在第一成型体上进行成膜以使未从第一模具脱模的部分被掩蔽;离模工序,使成膜装置从第一成型体分离开;为了使第一、第二成型体对接而将第一、第二模具合模的第三合模工序;以及为了粘接第一、第二成型体而进行成型的粘接工序。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成膜装置设置在第二模具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模具是可动模具,第二模具是固定模具。
23.根据权利要求19~22中任一项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成膜是反射面。
24.根据权利要求19~23中任一项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成膜工序之前,具有利用掩蔽部件来掩蔽因第二模具的脱模而露出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工序。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掩蔽部件在脱模工序和第二合模工序之间的工序中被装入。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掩蔽部件是为了将成膜装置主体收容在第二模具中而设置的凹部的开口侧周缘部。
27.根据权利要求24~26中任一项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掩蔽部件是自由移动地形成于第二模具的掩蔽用模具面,该掩蔽用模具面通过与二次合模工序同时或在其前后进行移动来掩盖成型体的掩蔽部分。
28.根据权利要求24~27中任一项所速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掩蔽部件进行掩蔽的部位是进行电绝缘的部位。
29.根据权利要求24~28中任一项所述的被成膜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掩蔽部件进行掩蔽的部位是第一成型体和第二成型体的粘接面部。
30.一种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至少具有形成用于形成成型体的一面部的模具面的第一模具、和形成用于形成成型体的另一面部的模具面的第二模具而构成,在所述第二模具中设置有用于成膜支撑在第一模具上的成型体的成膜装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其特征在于,第一模具是可动模具,第二模具是固定模具。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成膜装置被收容设置在设于第二模具的收容部上。
33.根据权利要求30~3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成膜装置进行成膜以掩蔽被第一模具支撑并隐藏的部分的状态下。
34.根据权利要求30~3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模具中形成掩蔽部,其用于掩蔽在成型体从第一模具脱模时露出的表面之中的未进行成膜的部分。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掩蔽部是为了收容成膜装置主体而形成于第二模具的凹部的开口侧周缘部。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掩蔽部是自由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模具的掩蔽用模具面。
37.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中,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模具中形成覆盖部形成用模具面,其用于与支撑在第一模具上的成型体对接并对成型体的未成膜部分注入可以与成型体脱离的材料。
38.根据权利要求30~3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模具中隔开规定间隔设置有一对成型体制造用的模具面,在第二模具中设置有成膜装置、和隔开规定间隔并将所述成膜装置夹在中间所配置的一对成型体制造用的模具面。
39.根据权利要求30~3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模具中隔开规定间隔设置有一对成型体制造用的模具面,在第二模具中设置有成型体制造用的模具面、和隔开规定间隔并将所述成型体制造用的模具面夹在中间所配置的一对成膜装置。
40.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使得形成于模具的一对模具面模具形成同一成型体。
41.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制造被成膜的成型体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使得形成于模具的一对模具面模具形成不同成型体。
全文摘要
一种成型体的成膜方法、被成膜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及被成膜成型体制造用模具,在使用模具滑动注塑方式来制造具有灯主体(3)和透镜部(4)而一体地制造的灯体(9)时,制造在灯主体(3)的内侧面形成有反射面(14)的灯体。设固定模具(2)设有真空蒸镀装置(5),在成型灯主体(3)和透镜部(4)的一次注塑工序、和将灯主体(3)与透镜部(4)对接并使之一体化的二次注塑工序之间,设置在灯主体(3)的内侧面真空蒸镀反射面(14)的反射面形成工序,以获得具有反射面的灯体(9)。
文档编号B29C45/26GK1791699SQ20048001365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9日
发明者石泽资右, 梅泽隆男 申请人:株式会社大岛电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