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塑料瓶的自动剥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232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瓶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塑料瓶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如果不回收利用的话,塑料污染会很严重,而且也是对资源的浪费。但是塑料瓶和其上的标签的物质不同,塑料瓶基本为PET,它作为废品回收的话,可以制成毛衣等衣物或者在此消毒回收利用,每年中国都要进口大量的回收的塑料瓶,进行加工再远销出口,世界上诸多国家都在对塑料瓶进行全面回收,回收率逐年提升,但是塑料瓶标签为PP,不能够与塑料瓶同时回收加工利用。因此分离塑料瓶标签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在对塑料瓶上的标签进行处理时,一般是工人手持吹风机,将吹风机对准标签处对标签进行加热,待标签加热后,工人再将标签从塑料瓶上取下,目前也出现了一些用于标签处理的装置,如中国专利号ZL201610154708.8中公开了一种剥标机,剥标机包括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的机体;机体上一侧设有向上开口的进料口,另一侧设有向前开口的出料口、位于下部向侧开口的瓶盖和泥沙杂物等出口、高于出料口向后开口的标签出口,出料口和标签出口之间存在一个栅栏;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的空腔内上部设有剥标滚筒、下部设有螺旋转子,剥标滚筒和螺旋转子之间存在一个筛网将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的空腔分割成两部分;剥标滚筒位于出料口一侧的端面装有扇叶;剥标滚筒上设有多个按螺旋形排列的剥标摩擦螺旋片;上壳体上与剥标摩擦螺旋片相对应的位置装有多个摩擦丝杆,这些摩擦丝杆与剥标摩擦螺旋片之间的间隙是可调的;剥标滚筒和螺旋转子均由电机通过皮带带动。这种剥标机解决了以往人工剥标的方式,能够全自动运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上下壳体的结构,便于检修维护,同时,根据塑料瓶的大小,还可以通过调节摩擦丝杆的位置来调节剥标间隙,从而达到最佳剥标效果。这种剥标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剥标签机转子上的齿板摩擦塑料瓶的标签,同时在剥标签机桶体丝杆摩擦下,将塑料瓶标签剥除;其特点是:摩擦齿板和丝杆耐磨时间长并可更换;根据塑料瓶的大小和是否为压缩瓶或非压缩瓶,剥标签机的摩擦间隙大小可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最佳的剥标签效果;标签剥除后,可实现瓶体和标签的自动分离。

但上述剥标机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下面的问题:由于塑料瓶和标签之间的贴合度较好,采用丝杆摩擦的方式对标签进行分离时,经常存在标签的分离不彻底,分离后的塑料瓶上还会残留部分标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用于塑料瓶的自动剥签装置,以解决标签分离不彻底,分离后的塑料瓶上还会残留部分标签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用于塑料瓶的自动剥签装置,包括用于吸附塑料瓶本体的吸附块,吸附块上开设有空气通道,空气通道与抽气装置连接,在吸附块的下方设有导向板,导向板上开设有与塑料瓶本体的开口相通的喷孔,在导向板的上侧设有可套设在塑料瓶本体开口处的安装块,安装块上设有与导向板相抵的膨胀块,导向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导向板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导向板与第一导轨之间还设有第一弹簧,导向板与第二导轨之间还设有第二弹簧,在导向板的两侧还分别设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上设有若干可与标签相抵的第一刀片,第二连杆上设有若干可与标签相抵的第二刀片,在第一连杆与导向板连接的另一端还设有接触板,还包括变频电机和与变频电机电连接的开关,变频电机与吸附块连接,开关包括两个金属静片触点和两个金属动片触点,两个金属动片触点位于接触板上,两个金属静片触点位于第一导轨上。

当金属动片触点和金属静片触点接触时,开关闭合,变频电机内通入电流,当金属动片触点和金属静片触点未接触时,开关断开,变频电机内未通入电流。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是:在对塑料瓶本体上的标签进行处理时,首先开启抽气装置,抽气装置工作,使得在空气通道内形成负压,此时塑料瓶本体被紧紧的吸附在吸附块上。

通过导向板上的喷孔向塑料瓶本体内通入热空气,热空气的温度为80-90℃,进入到塑料瓶本体内的热空气的热量传递给标签,并使得标签具有较高的温度,此时将易于从塑料瓶本体上撕下标签;另一方面,当持续不断的向塑料瓶本体内通入热空气时,位于塑料瓶本体开口处的安装块也将吸收热空气的热量,并将该热量传递给安装块处的膨胀块,膨胀块吸收热量后将体积变大,膨胀块体积变大后将推动导向板克服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压力并向下移动,导向板向下移动的同时,第一连杆上的第一刀片和第二连杆上的第二刀片对标签进行切割。

当导向板向下移动时,导向板将同时带动接触板向下移动,接触板向下移动的同时,接触板上的两个金属动片触点和第一导轨上的两个金属静片触点接触,变频电机内通入电流,变频电机通过吸附块带动塑料瓶本体缓慢旋转,以便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对圆周方向上的标签进行清理,保证清理的效果。

本方案的效果在于:1、本方案通过向塑料瓶本体内通入热空气,使得标签的温度升高,标签易从塑料瓶本体上分离,同时热空气的热量传递到膨胀块处,膨胀块膨胀并作用在导向板上,使得导向板带动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向下运动并对标签进行清理,由于此时标签很容易从塑料瓶本体上分离,同时若干个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对标签处进行反复的清理,因此本方案能有效的保证对标签的清理效果,分离后的塑料瓶上不会存在残留标签的问题。

2、本方案中的导向板在下降的过程中,还能带动接触板上的金属动片触点与第一导轨上的金属静片触点接触,进而使得变频电机内通入电流,变频电机通过吸附块带动塑料瓶本体旋转,刀片对塑料瓶本体上的标签进行更好的处理。

进一步,第一刀片滑动连接在第一连杆上,第二刀片滑动连接在第二连杆上。不同的塑料瓶上的标签位置也不同,通过滑动第一刀片在第一连杆上的位置和第二刀片在第二连杆上的位置,使得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始终对准标签所在位置,由此保证了对标签的清理效果。

进一步,相邻两个第一刀片之间的距离小于1cm,相邻两个第二刀片之间的距离小于1cm。该距离使得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对标签进行充分的切割,避免标签由于切割不充分导致的不易脱落的问题。

进一步,导向板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焊接的方式操作工艺简单,且连接性能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塑料瓶的自动剥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塑料瓶本体1、导向板2、喷孔21、第一导轨3、第一弹簧31、第二导轨4、第二弹簧41、第一连杆5、第一刀片51、第二连杆6、第二刀片61、变频电机7、金属动片触点71、金属静片触点72、吸附块8、抽气装置9、安装块10、膨胀块11、标签12。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用于塑料瓶的自动剥签装置,包括开口朝下放置的塑料瓶本体1,在塑料瓶本体1的下方设有导向板2,导向板2的中部开设有喷孔21,喷孔21与塑料瓶本体1的开口相通,导向板2的左侧设有第一导轨3,导向板2的右侧设有第二导轨4,导向板2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上,在第一导轨3上还设有第一凸起,第二导轨4上设有第二凸起,在导向板2与第一凸起之间设有第一弹簧31,导向板2与第二凸起之间设有第二弹簧41。在导向板2的上侧设有可套设在塑料瓶本体1开口处的安装块10,安装块10上设有与导向板相抵的膨胀块11,膨胀块11在吸收热量后体积将增大。

在导向板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第一连杆5位于塑料瓶本体1的左侧,第一连杆5的上侧连接有接触板52,第二连杆6位于塑料瓶本体1的右侧,在第一连杆5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刀片51,本实施例中第一刀片51的数量18个,相邻两个第一刀片51的距离小于1cm,第一刀片51滑动连接在第一连杆5上,当对不同的塑料瓶本体1进行处理时,可滑动第一刀片51在第一连杆5上的位置,在第二连杆6上也设有18第二刀片61,相邻两个第二刀片61的距离小于1cm,在导向板2下移的过程中,第一刀片51和第二刀片61对标签12进行反复的清理,进一步提高对标签12的清理效果。

在塑料瓶本体1的上侧设有吸附块8,在吸附块8上开设有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处连接有抽气装置9,抽气装置9工作时,可在空气通道内形成负压,从而使得塑料瓶本体1牢牢被吸附在吸附块8上。在吸附块8的上侧还连接有变频电机7,变频电机7与开关电连接,开关包括两个金属静片触点72和两个金属动片触点71,两个金属动片触点71位于接触,52上,两个金属静片触点72位于第一导轨3上。

在对塑料瓶本体1上的标签12进行处理时,首先开启抽气装置9,抽气装置9工作,使得在空气通道内形成负压,此时塑料瓶本体1被紧紧的吸附在吸附块8上。

通过导向板2上的喷孔21处向塑料瓶本体1内通入热空气,热空气的温度在80-90℃,热空气从喷孔21进入到塑料瓶本体内后,进入到塑料瓶本体1内的热空气的热量使得标签12得到较高的温度,此时将易于从塑料瓶本体1上撕下标签12。另一方面,当持续不断的向塑料瓶本体1内通入热空气时,位于塑料瓶本体1开口处的安装块10也将吸收热空气的热量,并将该热量传递给安装块10处的膨胀块11,膨胀块11吸收热量后将体积变大,膨胀块11体积变大后将推动导向板2克服第一弹簧31和第二弹簧41的压力并向下移动,导向板2向下移动的同时,第一连杆5上的第一刀片51和第二连杆6上的第二刀片61对标签12进行切割。

当导向板2向下移动时,导向板2将同时带动接触板52向下移动,接触板52向下移动的同时,接触板52上的两个金属动片触点71和第一导轨3上的两个金属静片触点72接触,变频电机7内通入电流,变频电机7通过吸附块8带动塑料瓶本体1缓慢旋转,以便第一刀片51和第二刀片61对圆周方向上的标签12进行清理,保证清理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