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挤出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4940阅读:2155来源:国知局
电线电缆挤出机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挤出机头。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5685688U公告的“一种双色护套挤出机头”公开了包括机体,机体内设置有加热腔体和冷却腔体,加热腔体和冷却腔体均设置有热交换介质进口和热交换介质出口,加热腔体的热交换介质进口依次连接第一输送泵和热导热油储箱,热导热油储箱内部设置有加热器,加热腔体的热交换介质出口连接热导热油储箱;冷却腔体的热交换介质进口依次连接第二输送泵和冷却水塔,冷却腔体的热交换介质出口连接温水回收箱,机体内还安装有用于监测机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第一输送泵和第二输送泵分别与同一个控制器连接。缺点在于,加热腔体是一个整圈,沿机体的圆周方向设置,无法对某个区域进行单独加热控制,即,只能整体同步加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独立加热控制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线电缆挤出机头。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线电缆挤出机头,包含有,

模芯本体;

模套本体,其环绕于所述模芯本体的外侧,所述模套本体与所述模芯本体共同界定出挤出流道;以及,

机头本体,其环绕于所述模套本体的外侧,所述机头本体的前端内部具有隔热槽,所述隔热槽系沿所述机头本体的圆周方向排列分布,所述机头本体中的每一隔热槽均构成一个独立的隔热区,而所述机头本体中的每相邻两个隔热槽间界定的区域均构成一个独立的前加热区。

作为一种电线电缆挤出机头的优选方案,所述隔热槽内容置有油或空气。

作为一种电线电缆挤出机头的优选方案,所述隔热槽的数量为4个,分别为上左隔热槽、下左隔热槽、上右隔热槽及下右隔热槽;所述前加热区的数量为4个,分别为由所述上左隔热槽与所述上右隔热槽间界定出的上前加热区、由所述上左隔热槽与所述下左隔热槽间界定出的左前加热区、由所述上右隔热槽与所述下右隔热槽间界定出的右前加热区及由所述下左隔热槽与所述下右隔热槽间界定出的下前加热区。

作为一种电线电缆挤出机头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前加热区、所述左前加热区、所述右前加热区及所述下前加热区内均具有1-3个加热管。

作为一种电线电缆挤出机头的优选方案,所述机头本体的后端内部具有后加热区。

作为一种电线电缆挤出机头的优选方案,所述后加热区的数量为2,分别为上后加热区及下后加热区。

作为一种电线电缆挤出机头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后加热区及所述下后加热区内均具有1-3个加热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藉由所述隔热槽与所述前加热区的设计,可独立控制所述挤出流道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加热状态,从而保证挤出的电线电缆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机头本体的前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机头本体的后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中示出的是电线电缆挤出机头。该挤出机头主要由模芯本体1、模套本体2及机头本体3等部件构成。

所述模芯本体1设置于所述机头本体3的前端。

所述模套本体2设置于所述机头本体3的前端。所述模套本体2环绕于所述模芯本体1的外侧。所述模套本体2与所述模芯本体1共同界定出挤出流道。

所述机头本体3环绕于所述模套本体2的外侧。

所述机头本体3的前端内部具有隔热槽31。所述隔热槽31内容置有油(或空气),可配置有循环泵,不停地循环(或空气),保证隔温效果。所述隔热槽31系沿所述机头本体的圆周方向排列分布。所述机头本体3中的每一隔热槽31均构成一个独立的隔热区(即,独立加温控制)。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所述隔热槽31的数量为4个,分别为上左隔热槽311(315°位置)、下左隔热槽314(225°位置)、上右隔热槽312(45°位置)及下右隔热槽313(135°位置)。而所述机头本体3中的每相邻两个隔热槽31间界定的区域均构成一个独立的前加热区。本实施例中,再请参见图2,所述前加热区的数量为4个,分别为由所述上左隔热槽311与所述上右隔热槽312间界定出的上前加热区321、由所述上左隔热槽311与所述下左隔热槽314间界定出的左前加热区324、由所述上右隔热槽312与所述下右隔热槽313间界定出的右前加热区322及由所述下左隔热槽314与所述下右隔热槽313间界定出的下前加热区323。其中,所述上前加热区321、所述左前加热区324、所述右前加热区322及所述下前加热区323内均具有1-3个加热管4。

藉由所述隔热槽与所述前加热区的设计,可独立控制所述挤出流道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加热(根据测得所述挤出流道的压力情况调整各前加热区的温度情况),从而保证挤出的电线电缆的质量。

所述机头本体3的后端内部具有后加热区。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所述后加热区的数量为2,分别为上后加热区331及下后加热区332。其中,所述上后加热区331及所述下后加热区332内均具有1-3个加热管4。

藉由所述后加热区的设计,可独立控制所述机头本体的后端的上、下两个方向的加热。

以上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