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缠绕管全自动扩口接头成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5405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缠绕管全自动扩口接头成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缠绕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缠绕管全自动扩口接头成型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现在市场上常规的缠绕管都是由转动辊形成固定螺旋角度,产生螺旋推动力制造生产,这时在线生产扩口接头时,必须截断外层包覆,降低转动辊转速和增加内层包覆转速,堆积到指定扩口接头厚度。

该常规做法的不好之处在于:

1.缠绕扩口接头时,必须将外层包覆停止。

2.因为转动辊的螺旋角度在,即使转动辊转速再低管材还是在向前移动,就会造成由内层包覆相对于管材一直在移动,从而形成纺锤体状的扩口接头1',参见图1,为后续的扩口接头加工带来大的切削量。

3.只有一台内层包覆缠绕扩口接头,制作扩口接口效率偏低。

4.等扩口接头缠绕结束后就得人工续接上外层包覆,对人工操作上的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缠绕管全自动扩口接头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缠绕管全自动扩口接头成型结构,包括缠绕机,所述缠绕机包括转动辊、内层包覆装置、外层包覆装置和转向部分,所述转动辊在缠绕机上螺旋前进或后退,所述转向部分安装于转动辊上,所述转向部分包括大盘、齿条、齿轮和电机,所述大盘安装于转动辊上,所述齿条固定于大盘上,所述电机安装于缠绕机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齿轮,该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使大盘相对于齿轮的转向逆向转动,所述大盘转动时,使转动辊从螺旋转动切换至原地转动,或从原地转动切换至螺旋转动,所述内层包覆装置和外层包覆装置均具有出料口,所述内层包覆装置的出料口和外层包覆装置的出料口沿着转动辊螺旋前进的转向依次设置于转动辊的周侧。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辊顺时针转动为螺旋前进,所述内层包覆装置安装于转动辊的上方,所述内层包覆装置的出料口竖直向下地朝向转动辊设置,所述外层包覆装置安装于转动辊的右侧,所述外层包覆装置的出料口水平向左地朝向转动辊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齿条沿着大盘的边缘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安装转向部分,转向部分转动时,使转动辊在螺旋转动和原地转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生产过程中,每根管材到达规定长度,转向部分转动,让转动辊从螺旋转动转动到原地转动,这时内层包覆装置和外层包覆装置相对于管材的所在位置固定,内层包覆装置和外层包覆装置同时缠绕扩口接头,快速达到扩口接头缠绕厚度,转向部分再逆向转动,将转动辊转回到螺旋状态继续生产,整个过程无需切断外层包覆的物料,也不会产生纺锤体状的扩口接头,最终成型的扩口接头更美观,减少了后续加工的切削量,生产更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成型的扩口接头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成型的扩口接头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转向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转向部分和呈螺旋转动的转动辊的俯视图。

图6为转向部分和呈原地转动的转动辊的俯视图。

图中标注如下:

1'扩口接头;

1转动辊、2内层包覆装置、3外层包覆装置、4转向部分、5扩口接头、6大盘、7齿条、8齿轮、9电机、10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实用新型。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这些实施方案只是阐述,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3所示,一种缠绕管全自动扩口接头成型结构,包括缠绕机,所述缠绕机包括转动辊1、内层包覆装置2、外层包覆装置3和转向部分4,所述转动辊1在缠绕机上螺旋前进或后退,所述转向部分4安装于转动辊1上。参见图4,所述转向部分包括大盘6、齿条7、齿轮8和电机9,所述大盘6安装于转动辊1上,所述齿条7固定于大盘6上,所述电机9安装于缠绕机上,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齿轮8,该齿轮8与齿条7啮合传动,使大盘6相对于齿轮8的转向逆向转动,所述大盘6转动时,若大盘6转向与转动辊1转向相反,则使转动辊1从螺旋转动切换至原地转动,若大盘6转向与转动辊1转向相同,则使转动辊1从原地转动切换至螺旋转动。转动辊1螺旋转动状态参见图5,转动辊1原地转动状态参见图6。所述内层包覆装置2和外层包覆装置3均具有出料口,所述内层包覆装置2的出料口和外层包覆装置3的出料口沿着转动辊1螺旋前进的转向依次设置于转动辊1的周侧。

在具体实施时,缠绕机上有一竖立的安装板10,大盘6安装于安装板10的一面上,转动辊1穿过安装板10和大盘6,电机9安装于安装板10的另一面,电机9的输出轴穿过安装板10然后与齿轮7连接,齿轮7与固定于大盘6上的齿条7啮合传动。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大盘6呈圆形,所述齿条7为一段且沿着大盘6的边缘设置,齿条7的长度为大盘6周长的1/8~1/4。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转动辊1顺时针转动为螺旋前进,所述内层包覆装置2安装于转动辊1的上方,所述内层包覆装置2的出料口竖直向下地朝向转动辊1设置,所述外层包覆装置3安装于转动辊1的右侧,所述外层包覆装置3的出料口水平向左地朝向转动辊1设置。

工作原理:正常生产时,转动辊1处于顺时针螺旋状态,当每根管材到达规定长度,转向部分4的电机9带动的齿轮8顺时针旋转,传递于连接转动辊大盘6的齿条7逆时针旋转,使大盘6同步地逆时针旋转,从而实现顺时针转动辊1从螺旋转动到原地转动的切换,这时内层包覆装置2和外层包覆装置3相对于管材的所在位置固定,内层包覆装置2和外层包覆装置3同时缠绕扩口接头,使扩口接头快速达到缠绕厚度,之后转向部分4的电机9带动的齿轮8逆时针旋转,传递于连接转动辊大盘6的齿条7顺时针旋转,使大盘6同步地顺时针旋转,将转动辊1从原地转动回转到螺旋转动状态,缠绕机继续生产。整个过程无需切断外层包覆的物料,最终成型的扩口接头5如图2所示,该扩口接头减少了后续加工的切削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实用新型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05月16日 09:22
    現在这机器有生产线吗?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