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牵引机速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9725阅读:1299来源:国知局
挤压牵引机速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压牵引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挤压牵引机速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挤压牵引机,由挤压机挤压成型后,再由牵引机引出,挤压机和牵引机速度由人为根据经验设定,但由于受机器运行时间、温度变化、器材的差异,若牵引机速度远超过牵引机速度,会发生器材未挤压好就被引出,需返回重新挤压,浪费时间、人力、物力,效率低,若牵引机速度接近牵引机速度,会起不到牵引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挤压牵引机速度调节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挤压牵引机速度差设定不当造成的效率低及起不到牵引作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速度检测及速度差电路、速度差与阈值比较电路、MCU电路、发动机速度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速度检测及速度差电路连接速度差与阈值比较电路,速度差与阈值比较电路连接MCU电路,MCU电路连接发动机速度调节电路;

所述速度检测及速度差电路包括牵引机速度传感器H1、挤压机速度传感器H2,牵引机速度传感器H1的引脚1连接电源+5V,牵引机速度传感器H1的引脚3连接地,牵引机速度传感器H1的引脚2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1、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R1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R1的输出端、电阻R7的一端,挤压机速度传感器H2的引脚1连接电源+5V,挤压机速度传感器H2的引脚3连接地,挤压机速度传感器H2的引脚2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2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R1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电阻R3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1的引脚4连接地,运算放大器AR1的引脚7连接电源+5V;

所述速度差与阈值比较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AR2,运算放大器AR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AR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可变电阻RP1的中间端,可变电阻RP1的上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源+5V,可变电阻RP1的下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地,运算放大器AR1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1。

优选的,发动机速度调节电路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8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14,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继电器K2线圈下端和二极管D2的正极,继电器K2线圈上端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源+12V,电阻R9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13,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继电器K1线圈下端和二极管D1的正极,继电器K1线圈上端和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源+12V,继电器K1公共端和继电器K2公共端连接36V端子 H1引脚1,继电器K2常开触点分别连接经电容C5上端、油门电磁阀电机M1的引脚1,继电器K1常开触点分别连接电容C5下端、油门电磁阀电机M1的引脚3, 油门电磁阀电机M1的引脚2连接到36V端子H1引脚2。

优选的,所述MCU电路包括单片机U1,单片机U1的引脚16连接电源+5V,单片机U1的引脚5连接地,单片机U1的引脚12分别连接电阻R10一端、电解电容E1负极,电解电容E1正极连接电源+5V,电阻R10另一端连接地,单片机U1引脚17分别连接晶振X1左端和电容C4上端,单片机U1引脚18分别连接晶振X1右端和电容C3上端,电容C3的下端和电容C4的下端均连接地。

本实用新型速度自动调节,采用两个HDD1型速度传感器分别测量挤压机、牵引机的速度,运算放大器AR1减法运算,输出速度差信息,到运算放大器AR2,与阈值电压比较后,输出高低电平到单片机,输出PWM脉冲控制油门电磁阀电机M1的启停、正反转从而控制发动机油门电磁阀的开启、关闭及开度,从而控制牵引机的发动机速度,使挤压机和牵引机始终保持在最佳的速度差,达到了牵引效果、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模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挤压牵引机速度调节装置,包括速度检测及速度差电路分别测量挤压机、牵引机的速度,运算放大器AR1减法运算,输出速度差信息到速度差与阈值比较电路,与阈值电压比较后,输出高低电平到MCU电路中单片机U1,输出PWM脉冲到发动机速度调节电路,控制油门电磁阀电机M1的启停、正反转从而控制发动机油门电磁阀的开启、关闭及开度,从而控制牵引机的发动机速度;所述速度检测及速度差电路包括型号为HDD1的牵引机速度传感器H1、型号为HDD1挤压机速度传感器H2,牵引机速度传感器H1的引脚1连接电源+5V,牵引机速度传感器H1的引脚3连接地,牵引机速度传感器H1的引脚2输出数字电压信号经接地电容C1耦合到运算放大器AR1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1、电阻R4为运算放大器AR1的反馈电阻,挤压机速度传感器H2的引脚1连接电源+5V,挤压机速度传感器H2的引脚3连接地,挤压机速度传感器H2的引脚2输出数字电压信号经接地电容C2耦合到运算放大器AR1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电阻R3、电阻R4为运算放大器AR1的偏置电阻,运算放大器AR1的输出端输出速度差,速度差= R4 /R1(反相输入端电压-同相输入端电压),运算放大器AR1的引脚4连接地,运算放大器AR1的引脚7连接电源+5V;所述速度差与阈值比较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AR2,运算放大器AR2的同相输入端由运算放大器AR1输出速度差经电阻R7接入,运算放大器AR2的反相输入端由可变电阻RP1、电阻R5的一端、电阻R6组成的分压电路提供阈值电压(挤压机与牵引机最佳速度差对应的电压值),当速度差小于阈值时,运算放大器AR1比较后输出低电平到单片机U1的引脚1,反之,当速度差大于阈值时,运算放大器AR1比较后输出高电平到单片机U1的引脚1。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发动机速度调节电路受控于单片机U1,通过单片机U1输出的PWM脉冲控制油门电磁阀电机M1的启停、正反转从而控制发动机油门电磁阀的开启、关闭及开度,从而控制牵引机的发动机速度,单片机U1的引脚14输出高电平,经电阻R8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由于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导通,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继电器K2线圈下端和二极管D2的正极,继电器K2线圈上端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源+12V,继电器线圈得电,常开触点闭合,油门电磁阀电机M1引脚1和引脚2 接通36V端子 H1,油门电磁阀电机M1正转,发动机油门电磁阀打开逐渐变大,直至开到最大,速度调到最大;一定时间间隔后,正转停止,单片机U1的引脚13输出高电平,同理,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K1线圈得电,常开触点闭合,油门电磁阀电机M1引脚3和引脚2 接通36V端子 H1,油门电磁阀电机M1反转,发动机油门电磁阀打开逐渐变小,速度调到最小。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MCU电路包括型号为MS5540CM的单片机U1,该型号的单片机速度快、宽电压、内带PWM,单片机采用外部震荡来提供时钟信号,由晶振X1、电容C1、电容C2组成,复位由电阻R4、电解电容E1组成;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使用的时候,采用两个HDD1型速度传感器分别测量挤压机、牵引机的速度,经电容C1、C2耦合到运算放大器AR1的反相输入端和同相输入端进行减法运算,运算放大器AR1的输出端输出速度差,速度差= R4 /R1(反相输入端电压-同相输入端电压),经电阻R7到运算放大器AR2的同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阈值电压进行比较,当速度差小于阈值时,运算放大器AR1比较后输出低电平到单片机U1的引脚1,经单片机U1分析后,单片机U1的引脚14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2导通,继电器线圈得电,常开触点闭合,油门电磁阀电机M1引脚1和引脚2 接通36V端子 H1,油门电磁阀电机M1正转,发动机油门电磁阀打开逐渐变大,直至开到最大,速度调到最大;反之,当速度差大于阈值时,运算放大器AR1比较后输出高电平到单片机U1的引脚,单片机U1的引脚13输出高电平,同理,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K1线圈得电,常开触点闭合,油门电磁阀电机M1引脚3和引脚2 接通36V端子 H1,油门电磁阀电机M1反转,发动机油门电磁阀打开逐渐变小,从而控制牵引机的发动机速度,使挤压机和牵引机始终保持在最佳的速度差,达到了牵引效果、提高了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