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手下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084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设备下料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拉手下料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车内安全拉手生产过程中,在注塑完之后,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冷却固定,而在冷却固定完之后,通过机械手抓取后直接落入到物料箱内,因机械手释放产品与产品最终停留位置之间具有一定的落差,因此,这种方式具有使产品在落料时划伤的风险,易产生不良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拉手下料结构,其通过设置下料滑杆的方式,使产品稳定的下滑,并在滑杆上收集产品,从而消除落料时产品划伤的风险,提高产品合格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拉手下料结构,包括支架体、落料滑杆组、定位杆以及支撑平台,所述落料滑杆组包括至少两根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架设在所述支架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杆相连,在所述滑杆与所述定位杆的连接处包裹有限位缓冲套圈,同时,在所述定位杆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顶靠在所述支撑平台的顶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除尘结构,所述除尘结构包括出气管、喷气头、支撑杆和感应器,所述出气管与气泵气动连接且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平台上,同时所有所述喷气头均与所述出气管连通,而所述喷气头开关与所述感应器电气连接,所述支撑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同时所述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端端部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下料滑杆的方式,使产品稳定的下滑,并在滑杆上收集产品,从而消除落料时产品划伤的风险,提高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拉手下料结构,包括支架体1、落料滑杆组、定位杆2以及支撑平台3。

所述落料滑杆组设置有多组,并且每组均包括至少两根滑杆4,其中,取两根最佳,所述滑杆4的一端架设在所述支架体1上,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杆2相连,在所述滑杆4与所述定位杆2的连接处包裹有限位缓冲套圈5,限位缓冲套圈对产品起限位和缓冲的作用。

同时,在所述定位杆2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下端顶靠在所述支撑平台3的顶面上。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更换长短不一的支撑柱的方式来调整下料滑杆下端的位置,使得结构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所述支撑平台3上设置有除尘结构,所述除尘结构包括出气管71、喷气头72、支撑杆73和感应器74,所述出气管71与气泵气动连接且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平台3上,同时所有所述喷气头72均与所述出气管71连通,而所述喷气头72的开关与所述感应器74电气连接,所述支撑杆73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3上,同时所述感应器74设置在所述支撑杆73上端端部处。

当产品落料经过感应器时,触发感应器,喷气头开关打开一次,喷出气体吹对应的落料滑杆组,喷气时间控制在1-2秒之间,即每个产品落料后均能够对落料滑杆组自动化除尘一次,避免灰尘或气体颗粒残留在滑杆上,在产品落料时对产品造成损伤。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