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9335阅读:10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螺杆挤出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双螺杆挤出机是一种重要造粒设备,尤其在塑料造粒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双螺杆挤出机的冷却装置对于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挤出机的冷却装置主要为水冷,通过冷却水对挤出机挤出的塑料料条进行冷却,料条冷却过后移动到切粒或者收卷、储存等下一道工序。

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该装置包括挤出机1以及位于挤出机1一侧的冷却槽2,冷却槽2固定设置有用于引导料条移动的转辊3;转辊3包括远离挤出机1的上辊31以及靠近挤出机1的下辊32,料条分别与下辊32的下表面和上辊31的上表面抵接。冷却槽2通过下辊32使料条更加贴近冷却槽2的槽底,进而料条与冷却水接触更加充分;通过上辊31使料条更好地移出冷却槽2。

然而,该装置由于下辊与冷却槽的槽底距离很近,将料条穿过下辊和冷却槽槽底之间的时候难度较大,不便于将料条抵接在下辊的下表面,从而导致对料条的冷却工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冷却装置,该装置能够转动下辊,使料条更方便地抵接到下辊的下表面,具有便于进行料条冷却工作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冷却装置,包括挤出机以及用于对挤出机挤出的料条进行水冷的冷却槽,所述冷却槽设有用于引导料条移动的转辊,所述转辊包括位于冷却槽上方的上辊以及靠近于冷却槽槽底的下辊,所述下辊位于上辊和挤出机之间;所述上辊的上表面以及所述下辊的下表面分别与料条抵接配合;所述下辊的两端分别靠近于冷却槽相对两侧的槽壁,所述下辊转动连接于冷却槽一侧的槽壁,所述冷却槽设有用于固定下辊自由端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料条从挤出机的出口挤出成型,经过冷却槽被冷却槽里的水进行降温;料条穿过下辊和冷却槽槽底之间,进而料条充分与冷却水接触,使料条充分冷却;继而料条从上辊的上表面经过,料条则很好地被引导到下一道工序;在需要将料条穿过下辊和冷却槽槽底之间时,向上转动下辊,进而使料条贴近冷却槽槽底;再将下辊转回,且固定组件将下辊固定,从而能方便地使料条位于下辊和冷却槽槽底之间,使料条的冷却工作更加快捷方便。

优选的,所述下辊的自由端设有拉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部握住拉杆能省力方便地转动下辊,且使手部不用伸到冷却槽内的冷却水中而弄湿手部,进一步增加了料条冷却工作的便利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支撑块、凸块、插杆以及插孔,所述支撑块设于冷却槽的槽壁且支撑块的上表面与下辊的自由端抵接配合;所述凸块设于冷却槽的上端边沿,所述插杆贯穿凸块且滑移连接于凸块;所述插孔开设于拉杆,所述插杆与插孔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辊向下转回原位时,下辊的自由端抵接在支撑块的上表面;滑动插杆,使插杆与插孔插接,进而限制下辊的转动,使下辊稳定地对料条的移动进行引导;且固定下辊的工作极为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插杆设有位于拉杆与凸块之间的挡块,所述插杆与插孔脱离时,挡块可与凸块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转动下辊时,插杆从插孔内拔出,挡块有效阻挡插杆与凸块脱离,减少了需要再次将插杆插进凸块而造成工作不便的情况,也使插杆不易遗失。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设有与下辊的自由端相配合的凹陷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陷部与下辊自由端的配合使下辊被固定后不易发生晃动的情况,进一步增加下辊引导料条移动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拉杆远离下辊的端部设有球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部握住球块更便于拉动拉杆,从而转动下辊进行冷却料条的工作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下辊向上转动到抵接于冷却槽的槽壁时,下辊抵接于冷却槽的槽壁顶端且呈倾斜状;所述冷却槽的槽壁顶端设有与下辊抵接配合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辊向上转动后抵接于凹槽的槽壁且呈倾斜状,更不易发生下辊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向下转回原位的情况,从而将料条放于接近冷却槽槽底的工作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转辊的外壁设有若干圈沿转辊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环形凸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一根料条均从相邻两个环形凸条之间穿过,从而转辊更加稳定地对料条进行引导,料条的移动轨迹更稳,减少了料条相互交叉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下辊转动连接于冷却槽的槽壁,当料条需要穿过下辊和冷却槽的槽底之间时,向上转动下辊,进而料条放于接近冷却槽槽底的位置;再转回下辊,从而能方便快捷使料条位于下辊和冷却槽的槽底之间,对料条的冷却工作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辊向上转动至抵接于冷却槽槽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挤出机;2、冷却槽;3、转辊;31、上辊;32、下辊;321、轴杆;322、辊体;4、固定组件;41、支撑块;42、凸块;43、插杆;44、插孔;5、拉杆;6、挡块;7、凹陷部;8、球块;9、凹槽;10、环形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冷却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挤出机1以及冷却槽2,冷却槽2位于挤出机1挤出料条的一侧。冷却槽2安装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辊3,转辊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料条移动的方向;转辊3包括下辊32以及固定于冷却槽2上方的上辊31,下辊32比上辊31更接近于挤出机1。

料条移动时分别与下辊32的下表面以及上辊31的上表面相抵接,下辊32靠近于冷却槽2的槽底,从而使料条与冷却槽2内的冷却水充分接触,冷却效果更好;上辊31使料条更好地移出冷却槽2进而被引导到下一道工序。

如图3和图4所示,下辊32包括轴杆321以及辊体322,辊体322转动套接于轴杆321。料条抵接于辊体322,且料条移动时带动辊体322转动,从而减小料条移动所受的摩擦力,使料条移动更快捷,也减小了料条的磨损。辊体322一体成型有若干个沿下辊32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环形凸条10,每一根料条均从相邻两个环形凸条10之间穿过,从而料条移动的轨迹更稳定,增加了料条在冷却槽2内冷却工作的稳定性。

下辊32的两端分别靠近冷却槽2相对两侧的槽壁,下辊32转动连接于冷却槽2其中一侧槽壁,冷却槽2设置有用于固定下辊32自由端的固定组件4。下辊32的自由端焊接有拉杆5,拉杆5垂直于下辊32且位于下辊32的上方;通过拉杆5能更方便地转动下辊32,且手部不用伸到冷却槽2内的冷却水中而弄湿手部。拉杆5远离下辊32的端部一体成型有球块8,手部通过球块8能更省力方便地拉动拉杆5进而转动下辊32。

固定组件4包括支撑块41、凸块42、插杆43以及插孔44,支撑块41固定于冷却槽2的槽壁且下辊32的自由端抵接于支撑块41的上表面;凸块42固定于冷却槽2上端的槽口边沿,插杆43贯穿凸块42且滑移连接于凸块42;插孔44开设于拉杆5,插杆43与插孔44插接配合。

将下辊32向上转动,继而将料条从下辊32的下方穿过,使料条贴近于下辊32下方的冷却槽2槽底;然后下辊32转回原位,将插杆43插入插孔44,下辊32即被固定。料条穿过下辊32和冷却槽2槽底之间的过程快捷省力,更高效地使料条抵接到下辊32的下表面进而下辊32引导料条移动,从而对料条的冷却工作更方便。

当下辊32向下转回原位时,支撑块41对下辊32进行支撑;插杆43插入插孔44,进而下辊32的运动被限制,下辊32被稳固地固定,且固定下辊32的过程快捷省力。

支撑块4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下辊32自由端相配合的凹陷部7,下辊32的自由端嵌入凹陷部7,从而下辊32被固定后更不易发生晃动的情况,增加了下辊32对料条引导工作的稳定性。

插杆43套接固定有位于凸块42和拉杆5之间的挡块6,当插杆43脱离于插孔44时,挡块6可与凸块42抵接。需要转动下辊32时,插杆43从插孔44拔出后,挡块6使插杆43不易与凸块42脱离,从而使插杆43再次插入插孔44内更加方便,也减少了插杆43遗失的情况。

冷却槽2一侧槽壁的顶端开有凹槽9,下辊32向上转动时,下辊32抵接于凹槽9的槽壁,且此时下辊32呈倾斜状。需要将料条穿过下辊32和冷却槽2槽底之间时,下辊32向上转动,下辊32抵接于凹槽9的槽壁且呈倾斜状,从而不易发生下辊32在自身重力下向下转回原位的情况,料条穿过下辊32和冷却槽2槽底之间的工作更为稳定。

总的工作过程:挤出机1将料条挤出成型,料条经过冷却槽2进行水冷,转辊3对料条的移动进行引导;在料条冷却时,将插杆43滑出插孔44,向上转动下辊32,进而将料条沿冷却槽2的槽底穿过下辊32的下方;进而向下转回下辊32,下辊32抵接在支撑块41上,插杆43插入插孔44,从而下辊32被固定。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