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4043发布日期:2018-11-09 22:1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鞋子作为对人体足部具有保护作用,而随着科技的进步,鞋子的功能也越来越完善。使用者无论在走路、跑步或是在跳跃等动作下,如果鞋子都能够紧套在足部上,则这双鞋子能够对人体足部起到保护作用,因此由于对足部保护的需要,鞋具的形状越贴合人体足部,对足部的保护效果越好。

在现有技术中,我们常用的鞋具分为两种,分别为塑料材料以及橡胶材料。其中,塑料材料的鞋具主要通过塑料注塑工艺得到,而橡胶材料的鞋具则多为传统的硫化鞋及传统模压工艺得到的橡胶鞋,因此不能通过射出工艺生产出贴合人足部的橡胶鞋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通过射出工艺生产出贴合人足部的橡胶鞋的缺陷。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具,装设于射出成型机内,包括组合式外模和成型内模,合模后,所述组合式外模和成型内模之间形成一个呈闭合环形的鞋体成型空间;

其中,所述成型内模包括第一内仁和第二内仁,所述第一内仁固定安装于所述组合式外模上,且第二内仁与所述第一内仁滑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成型内模包括模拟人体形状的腿部至脚部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内仁包括模拟人体形状的腿部区,所述第二内仁包括模拟人体形状的脚踝区和脚部区;

所述第一内仁与第二内仁衔接处呈“Z”字型。

可选的,所述成型内模与所述组合式外模之间形成鞋身空间,所述成型内模底部与所述组合式外模之间设有中空的鞋底空间;

所述鞋身空间与鞋底空间连通形成鞋体成型空间。

可选的,所述组合式外模上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可活动地置入所述组合式外模内、或抽出所述组合式外模外;

当所述隔离板置入所述组合式外模内时,所述隔离板隔离所述鞋身空间与鞋底空间。

可选的,所述组合式外模内设有鞋身入料道,所述隔离板内设有转射入料道,所述转射入料道贯穿所述隔离板;

当所述隔离板置入所述组合式外模内时,所述鞋身入料道与所述转射入料道连通,所述转射入料道与所述鞋身空间连通。

可选的,所述射出成型机装设于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隔离板。

可选的,所述射出成型机上还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内仁。

可选的,所述射出成型机包括上热板和下热板,所述模具装设于所述上热板与下热板之间。

可选的,所述隔离板上还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成型内模底部相配合;

当所述隔离板隔离所述鞋身空间与鞋底空间时,所述隔离板上的定位件与所述成型内模配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均为油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提供一种可拆分的成型内模,能够满足橡胶射出成型工艺,改变了塑料鞋具注塑工艺一枝独秀的局面,从而满足了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101、上热板;102、下热板;12、组合式外模;121、隔离板; 13、成型内模;131、第一内仁;132、第二内仁;14、鞋身入料道;15、转射入料道;161、第一驱动件;162、第二驱动件;171、鞋底空间;172、鞋身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组合式外模12和成型内模13。成型内模13包括模拟人体形状的腿部至脚部结构,且成型内模13置入组合式外模 12内。合模后,组合式外模12和成型内模13之间形成一个闭合环形的鞋体成型空间。

生产鞋具时,将胶料注入或置入至该鞋体成型空间中,经过硫化定型形成成品鞋。

在本实施例中,成型内模13与组合式外模12之间形成鞋身空间172,成型内模13底部与组合式外模12之间设有中空的鞋底空间171,鞋身空间172 与鞋底空间171连通形成鞋体成型空间。将鞋身胶料注入鞋身空间内,经过硫化成型形成成品鞋的鞋身;通过将鞋底胶料注入或置入该鞋底空间171,经过硫化成型形成成品鞋的鞋底。

由于胶料在硫化定型后与成型内模13呈套设状,为了便于脱模操作,可在开模后,将成型内模13从组合式外模12内向下顶出,使得成型的成品鞋暴露在外,从而便于脱模操作。

但由于为了满足鞋具对人体足部的保护作用,成品鞋需要在最大限度上贴合人体,因而成品鞋需要与人体相符的外凸或内凹的弧度,该弧度需要在成型模具上得到体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成型内模13在腿前区和腿后区均设有外凸的弧度,组合式外模12在与上述成型内模13中外凸弧度的对应位置设有相配合的内凹的弧度。成型内模13与组合式外模12上相配合的外凸或内凹的弧度,导致成型内模13无法直接从组合式外模12内顶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成型内模13分为第一内仁131和第二内仁132,第一内仁131固定安装于组合式外模12上。其中,第一内仁131 与第二内仁132通过滑轮或滑轨滑动连接。

具体地,第一内仁131包括模拟人体形状的腿部区,第二内仁132包括模拟人体形状的脚踝区和脚部区;第一内仁131与第二内仁132衔接处从侧面看呈“Z”字型,也即第一内仁131为前短后长,第二内仁132为前长后短。

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由于人体足部在脚踝处最细,且从脚踝向上增粗,而为了使鞋具贴合足部,则需要在脚踝处设置与足部匹配的弧度。由于鞋具在脚踝处设置了弧度,因此在脱模的过程中不利于成型成品鞋的剥离。

在上述设计中,由于第一内仁131包含了人体腿部凸出弧度最多的部位,这样设计使得集中了外凸弧度的第一内仁131不需要与组合式外模12作分离的动作,在开模时,只需要下压第二内仁132使其顶出,成品鞋即随着第二内仁132一同与组合式外模12分开,为后续的脱模操作奠定基础,从而便于脱模操作,避免在脱模中成品鞋被损坏,进而提高了良品率。

通过将成型内模13分为第一内仁131和第二内仁132,使得所生产鞋具的高度不会因为鞋具所需的弧度而受到影响,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生产不同高度的鞋具,如低帮鞋、及踝靴、长筒靴或过膝靴,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具更具有实用性。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模具装设于射出成型机上,该射出成型机装设于机架上,用于实现鞋具的各个加工步骤。

其中,射出成型机上设有上热板101和下热板102,用于为成型模具加热升温。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模具装设于上热板101和下热板102之间。

由于模具的重量较大,一套模具可达到800公斤,在一般的技术条件下无法同时对两只鞋具进行加工。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射出成型机上设有第一驱动件161,该第一驱动件161驱动连接第二内仁132。通过该第一驱动件161驱动第二内仁132下压,使第二内仁132顶出组合式外模12,成品鞋随着第二内仁132一同与组合式外模12分开,从而为后续的脱模操作奠定基础。

其中,该第一驱动件161采用油缸,并设有两个,每个油缸驱动一组第二内仁132,使得两只鞋具的制作得以同时进行,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组合式外模12上还设有用于隔离鞋身空间172和鞋底空间171的隔离板121,该隔离板121与组合式外模12活动连接。其中,机架上设有第二驱动件162,该第二驱动件162驱动连接隔离板121;通过该第二驱动件162能够驱动隔离板121置入组合式外模12内或抽出组合式外模12 外。当隔离板121置入组合式外模12内时,隔离板121隔离鞋身空间172和鞋底空间171。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驱动件162为油缸。

此外,隔离板121上还设有定位件,该定位件与成型内模13的底部相配合。当隔离板121隔离鞋身空间172和鞋底空间171时,隔离板121上的定位件与成型内模13配合连接,从而对成型内模13起到固定的作用,避免在注胶的过程中由于成型内模13晃动而造成成品鞋的某一部位厚度过薄或过厚,进而避免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组合式外模12内设有鞋身入料道14;隔离板121内设有转射入料道15,转射入料道15贯穿隔离板121。当隔离板121置入组合式外模12内时,鞋身入料道14与转射入料道15连通,转射入料道15与鞋身空间172连通。鞋身胶料通过鞋身入料道14和转射入料道15注入鞋身空间172 内。

其中,该转射入料道15从鞋身空间172的底部与鞋身空间172连通,使入胶口位于鞋身空间172底部。当合模后,鞋身胶料与鞋底胶料结合,从而将入胶口隐藏在鞋身与鞋底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具成型装置,能够满足通过橡胶射出成型工艺制作不同高度且贴合人足部的橡胶鞋具,是现有技术的一大突破。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