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0202发布日期:2019-01-18 19:1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更换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更换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凝珠包装机模具集合加热结构、吸边结构、吸芯结构和装配精度结构于一体,结构复杂,安装精度要求高。在后续的维修保养特别是需要更换模具时,需要经过培训的高级技工才能完成,一般使用客户都不具备这类高级技工,需要由设备生产厂家派出人员到场进行更换,而且更换后需要经过设备验证,费时费力,设备的维修保养成本高。而且凝珠包装机模具一般都是由设备生产厂家安装调试好之后交付客户使用,客户不具备模具更换维修的能力,严重限制凝珠包装技术的推广应用。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换的模具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模具集合多种功能结构于一体,结构复杂,安装精度高,需要设备生产厂家派出经过培训的高级技工到场进行更换,更换后需要设备验证,费时费力,导致设备维修保养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更换的模具结构,其中,包括:

固定安装在输送线组件上的底模结构,在底模结构上设置有吸芯真空入口;

可拆卸固定安装在底模结构上的面模结构,在面模结构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凝珠成型的模具型腔,在每个模具型腔的底部设置有不少于一个型腔真空口;在相邻两个模具型腔之间设置有纵向刀槽;

所述吸芯真空入口与型腔真空口连通。

所述的可更换的模具结构,其中,所述底模结构上设置有凹槽,形成两端高中间低的凹槽结构,面模结构的底部设置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凹槽配合定位安装。

所述的可更换的模具结构,其中,所述面模结构和底模结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

所述的可更换的模具结构,其中,所述底模结构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在滚筒上。

所述的可更换的模具结构,其中,在每个模具型腔的型腔真空口对应位置的下方均设置有贯穿面模结构的吸芯管道,所述型腔真空口与对应下方设置的吸芯管道连接;在底模结构上设置有吸芯真空汇流室,全部吸芯管道均与吸芯真空汇流室连接,吸芯真空汇流室与吸芯真空入口连接。

所述的可更换的模具结构,其中,所述吸芯真空汇流室中气流流通的面积大于面模结构上所有型腔真空口气流流通的面积。

所述的可更换的模具结构,其中,所述面模结构两端分别设置有吸边口,在面模结构两端分别设置有贯穿面模结构的吸边管道,一个吸边口的下方对应设置一个吸边管道,所述吸边口与对应下方设置的吸边管道连接;所述多个模具型腔置于两个吸边口之间;在底模结构上设置有吸边真空入口,所述吸边真空入口与吸边管道连接,吸边真空入口与外部真空装置连接,通过吸边真空入口提供真空至吸边口,使薄膜的两端被吸附固定在面模结构的两端。

所述的可更换的模具结构,其中,在底模结构或面模结构上设置有吸边真空汇流室,全部吸边管道均与吸边真空汇流室连接,吸边真空汇流室与吸边真空入口连接。

所述的可更换的模具结构,其中,所述吸边真空汇流室中气流流通的面积大于面模结构上所有吸边口气流流通的面积。

所述的可更换的模具结构,其中,在面模结构和底模结构接触配合安装的地方设置有密封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可更换的模具结构,将模具结构设置成可分离的底模结构和面模结构两部分,将发热器、压缩空气管道、真空管道以及定位装置等不易拆解的结构安装在底模结构内,底模结构的安装精度高,由设备生产厂家在出厂前安装调试好,以满足模具结构的安装位置及密封状态的苛刻安装精度要求,保证整个模具结构后续的使用质量;面模结构上设置有凝珠成型结构,通过简易拆装结构把面模结构固定在底模结构上,这样,当需要对模具进行维修保养时,只需把面模结构从底模结构上拆卸下来即可,无需拆装底模结构,面模结构的拆装由一般的技工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整个模具结构的维修保养成本高;通过将模具结构设置成可拆卸的两部分,既能保证模具结构的安装精度,又能便于模具结构的维修保养拆装,解决了模具结构拆装后出现安装错位的问题,使凝珠包装技术得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可更换的模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可更换的模具结构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可更换的模具结构的剖面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图1是可更换的模具结构的立体结构图,图2和图3都是可更换的模具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2和图3所剖的截面不同):

一种可更换的模具结构,包括:

固定安装在输送线组件上的底模结构100;

通过简易拆装结构固定安装在底模结构100上的面模结构200。通过将模具结构设置成可分离的底模结构100和面模结构200两部分,安装精度要求高的底模结构100由设备生产厂家在出厂前安装调试好,以满足模具结构的安装位置及密封状态的苛刻安装精度要求,保证整个模具结构后续的使用质量;面模结构200上设置有凝珠成型结构,通过简易拆装结构把面模结构200固定在底模结构100上,这样,当需要对模具进行维修保养时,只需把面模结构200从底模结构100上拆卸下来即可,无需拆装底模结构100,面模结构200的拆装由一般的技工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整个模具结构的维修保养成本高;通过将模具结构设置成可拆卸的两部分,既能保证模具结构的安装精度,又能便于模具结构的维修保养拆装,解决了模具结构拆装后出现安装错位的问题,大大简化了客户的使用更换工时,降低了操作难度。

具体地,为了使面模结构200能快速准确地安装在底模结构100上,实现准确安装定位,所述底模结构100上设置有凹槽,形成两端高中间低的凹槽结构,面模结构200的底部设置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凹槽配合。安装时,只要把凸出部对准凹槽安装,即可实现快速准确安装定位。

具体地,所述简易拆装结构可以是各种安装固定结构,只要满足拆装方便,安装固定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简易拆装结构设置如下:在底模结构1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通孔,在面模结构200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螺纹孔,把一个固定螺栓依次旋入其中一个螺纹通孔和其中一个螺纹孔内,把另一个固定螺栓依次旋入另一个螺纹通孔和另一个螺纹孔内,使面模结构200固定安装在底模结构100上,通过螺栓螺纹结构配合,拆装方便,操作简单。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模结构100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在滚筒上。

具体地,所述面模结构200两端分别设置有吸边口210,在面模结构200两端分别设置有贯穿面模结构200的吸边管道220,一个吸边口210的下方对应设置一个吸边管道220,所述吸边口210与对应下方设置的吸边管道220连接;在面模结构200上还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凝珠成型的模具型腔230(所述模具型腔230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截面为方形的模具型腔,还可以截面是其他形状的模具型腔,如截面为圆形的模具型腔),所述多个模具型腔230置于两个吸边口210之间,在每个模具型腔230的底部设置有不少于一个型腔真空口240(所述型腔真空口240的数量按实际需要设定);在相邻两个模具型腔230之间设置有纵向刀槽260,所述纵向刀槽260设置在面模结构200上;在底模结构100上设置有吸芯真空入口110和吸边真空入口120,所述吸芯真空入口110与型腔真空口240连接,吸边真空入口120与吸边管道220连接,吸芯真空入口110和吸边真空入口120均与外部真空装置连接,通过吸芯真空入口110提供真空至模具型腔230,使薄膜被吸附固定在模具型腔230内成型,通过吸边真空入口120提供真空至吸边口210,使薄膜的两端被吸附固定在面模结构200的两端,防止在成型过程中薄膜移位影响薄膜的成型质量。

进一步地,在每个模具型腔230的型腔真空口240对应位置的下方均设置有贯穿面模结构200的吸芯管道250,所述型腔真空口240与对应下方设置的吸芯管道250连接;在底模结构100上设置有吸芯真空汇流室130和吸边真空汇流室140(所述吸边真空汇流室140也可以设置在面模结构200上),全部吸芯管道250均与吸芯真空汇流室130连接,吸芯真空汇流室130与吸芯真空入口110连接,通过吸芯真空入口110提供真空至吸芯真空汇流室130,吸芯真空汇流室130通过其缓冲作用均匀分配真空吸力至各模具型腔230,使薄膜被吸附固定在模具型腔230内成型;全部吸边管道220均与吸边真空汇流室140连接,吸边真空汇流室140与吸边真空入口120连接,通过吸边真空入口120提供真空至吸边真空汇流室140,吸边真空汇流室140通过其缓冲作用均匀分配真空吸力至各吸边口210,使薄膜的两端被吸附固定在面模结构200的两端;所述吸芯真空汇流室130和吸边真空汇流室140均作为一个缓冲气流的空间而设置,能有效减慢吸塑时气体的流速,避免薄膜因一瞬间吸力过大造成局部拉伸变形过大而被拉破;其中,吸芯真空汇流室130用于缓冲吸塑时各个模具型腔230中真空度的急剧变化,使各个模具型腔230的气流流量稳定;吸边真空汇流室140用于缓冲吸塑时各个吸边口210中真空度的急剧变化,使各个吸边口210的气流流量稳定。

具体地,为了使各个型腔真空口240的气流流量稳定,所述吸芯真空汇流室130中气流流通的面积大于面模结构200上所有型腔真空口240气流流通的面积,即(优选地,所述吸芯真空汇流室130中气流流通的面积为面模结构200上所有型腔真空口240气流流通的面积的2倍或者4倍)。为了使各个吸边口210的气流流量稳定,所述吸边真空汇流室140中气流流通的面积大于面模结构200上所有吸边口210气流流通的面积,即(优选地,所述吸边真空汇流室140中气流流通的面积为面模结构200上所有吸边口210气流流通的面积的2倍或者4倍)。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真空泄漏,影响薄膜的吸塑成型,在面模结构200和底模结构100接触配合安装的地方设置有密封胶。本实施例中,在吸边管道220和底模结构100接触的地方设置密封胶;在底模结构100与面模结构200接触安装的两端设置有密封胶,所述密封胶置于吸芯真空汇室130两端。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