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式塑机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469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热式塑机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塑机的加热装置,涉及一种内热式塑机的加热装置。
现有的塑机,包括各种类型的注塑机和挤出机,均采用外热式的加热装置。这种加热装置的结构特点是在机筒内套入一实心螺杆,而加热用的加热圈固定在机筒上。这种结构的加热方式,因加热部分均设置在筒外,所以很大一部分热量散失于空间,热效率相当低。塑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耗能,而且造成生产车间温度高,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设备所散发出的高温致使工作环境恶劣,同时触电、烫伤也时有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热式塑机的加热装置,塑机的热效率显著提高并减少了能源的消耗,杜绝了触电、烫伤事故的发生,有效地改善了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内热式塑机的加热装置由机筒、中心螺杆、电热件,温度传感器、喷嘴、料斗、联轴节、驱动轴等组成。所述中心螺杆制成圆柱形盲孔,孔内插入多级式加热瓷棒。连接加热瓷棒的高温导线引至中心螺杆尾部,接在固定于螺杆尾部的多头电刷环上。中心螺杆外套有圆形机筒,螺杆与机筒间留有缝隙。机筒上固定有电刷,电刷与多头电刷环相对应,机筒外围包裹着保温层。
塑机的加热装置由外热式改为内热式,加热时热量由中心向外传递,热量几乎全部被塑料吸收,所以热效率高;另外由于加热瓷棒插入空心螺杆内,避免了向空间散热;在机筒的外面加保温隔热层,使热量损失最小,节能效果相当显著;同时由于采用的空心螺杆直径比实芯螺杆的直径大,则在相同的预塑量条件下,螺槽间待加热的塑料变薄,所需加热的塑料易热,不但节能,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总节能可达30%以上。与此同时,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杜绝了触电和烫伤事故的发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附
图1中,中心螺杆1为圆柱形盲孔,孔内插入多级式加热瓷棒2。加热瓷棒做成多级式,可根据生产需要,分别给各个工作区段加热,同时也为瓷棒损坏时,便于单个更换。连接多级式加热瓷棒的高温导线3则采用插接方式,将高温导线引至中心螺杆尾部,接在固定于螺杆尾部的多头电刷环4上。中心螺杆1外,套有一圆形机筒8,螺杆与机筒间留有缝隙。机筒8上固定有电刷5,电刷5与多头电刷环4相对应。工作时电刷5沿电刷环4的切线方向作相对运动。电于电刷的弹性,可保证螺杆1在旋转过程中与电刷环有良好接触,从而连续供给加热瓷棒电能。上述螺杆1的尾端通过联轴节6与驱动轴7相接。(当塑机为挤出机时,则通过驱动轴连接旋转电机;当塑机为注塑机时,则通过驱动轴连接液压马达)所述机筒8固定在主机座上,机筒上分工作区段(前、中、后区)每个工作区段上有一盲孔,小盲孔内插入温度传感器9,以控制温度。机筒8的外面包裹有岩棉或其它保温材料的保温层10,保温层可防止热量散失。机筒8的前端采用螺纹嘴连接喷嘴11,机筒尾部上方有下料口,下料口通过法兰盘与料斗12相接。
当塑机是注塑机,生产时机筒与螺杆槽之间的塑料被加热成熔溶状,这时的塑料有的是从料口下来的颗粒,也有的是上一次工作时余留下来的冷却料块。待塑料熔溶后,启动驱动轴,带动螺杆1旋转,螺杆在旋转的同时做平行运动。当上一个注射动作完成后,螺杆处于最前端的位置。螺杆开始旋转时,螺槽之间的料在旋转的同时推动螺杆向后移动,当螺杆被推到最后端时,预塑过程完成,再由螺杆尾部的注射油缸提供动力,推动螺杆向前运动,将熔溶状的塑料从喷嘴11中射出,从而完成注射全工作过程。
当塑机是挤出机,生产时当多级加热瓷棒2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启动驱动轴处所连电机,使螺杆1旋转。由于螺杆与机筒、机座固定在一起,螺槽与塑料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将塑料推向前方,并通过喷嘴11将塑料挤出机筒。
权利要求1.一种内热式塑机的加热装置,它由机筒、中心螺杆、电热件,温度传感器、喷嘴、料斗、联轴节、驱动轴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螺杆(1)制成圆柱形盲孔,孔内插入加热瓷棒(2),连接加热瓷棒的高温导线(3)引至中心螺杆(1)尾部,接在固定于螺杆尾部的多头电刷环(4)上,中心螺杆(1)外,套有圆形机筒(8),螺杆与机筒间留有缝隙,机筒(8)上固定有电刷(5),电刷(5)与多头电刷环(4)相对应,机筒(8)外围包裹着保温层(10)。
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热式塑机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瓷棒(2)为多级式。
专利摘要内热式塑机的加热装置由机筒、中心螺杆、电热件,温度传感器、喷嘴、料斗、联轴节、驱动轴等组成。所述中心螺杆制成圆柱形盲孔,孔内插入加热瓷棒,连接加热瓷棒的高温导线接在固定于螺杆尾部的多头电刷环上。螺杆外套有圆形机筒,之间留有缝隙,机筒上固定有电刷,电刷与电刷环相对应,机筒外围包裹着保温层。塑机的这种内加热装置,加热快、热量损失小、节能效果显著,改善了工作环境,杜绝了触电和烫伤事故的发生。
文档编号B29C47/78GK2231611SQ9521635
公开日1996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20日
发明者刘四平 申请人:北京京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