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簧后衬套注塑专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89858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板簧后衬套注塑专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给板簧后衬套注塑的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汽车板簧的后衬套包括外骨架和内骨架,外骨架和内骨架之间注塑有橡胶。在橡胶批量注塑的过程中,距离浇注口不同位置的衬套由于橡胶的温度存在差别,因此即使是同一批次的板簧后衬套,产品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使板簧后衬套注塑加工质量更稳定的专用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板簧后衬套注塑加工质量更稳定的专用模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簧后衬套注塑专用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上设置有彼此连通的注塑主流道和注塑口 ;所述中模上设置有容纳板簧后衬套的型腔;所述型腔与所述注塑口对应设置;所述下模上设置有镶件;所述型腔和注塑口的数量均为4n,n为自然数;每四个所述注塑口构成一个注塑单元;各所述注塑单元的注塑口连通为第一 “X”形。
[0006]相邻的四个所述注塑单元连通为第二 “ X ”形。
[0007]所述注塑主流道与所述第二 “X”形的中心连通。
[0008]所述型腔和注塑口的数量均为16个。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使熔化的橡胶进入型腔中的温度和重量基本一致,从而提高了注塑质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1 ] 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去掉上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板簧后衬套注塑专用模具,包括上模1、中模2和下模3。上模I上设置有彼此连通的注塑主流道Ia和注塑口 lb,中模2上设置有容纳板簧后衬套5的型腔2a,型腔2a与注塑口 Ib对应设置。下模3上设置有镶件4。型腔2a和注塑口 Ib的数量均为16个。
[0015]每四个注塑口 Ib构成一个注塑单元100,各注塑单元100的注塑口 Ib连通为第一“X”形,相邻的四个注塑单元100连通为第二 “X”形。注塑主流道Ia与第二 “X”形的中心连通。
[0016]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型腔2a和注塑口 Ib的数量也可为16以外的其他4n值,η为自然数,以达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0017]注塑时,将模具置于垫板6上,启动流化机,使熔化的塑料进入注塑主流道la,然后流经注塑口 Ib进入型腔2a中。由于对注塑流道的合理设计,因此可使熔化的橡胶进入型腔中的温度和重量基本一致,从而提高了注塑质量的稳定性。开模时,上模与中模分开,在流化机油缸的作用下,把中模顶出,实现产品脱模。
[0018]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板簧后衬套注塑专用模具,包括上模(I)、中模(2)和下模(3);所述上模(I)上设置有彼此连通的注塑主流道(Ia)和注塑口(Ib);所述中模(2)上设置有容纳板簧后衬套(5)的型腔(2a);所述型腔(2a)与所述注塑口(Ib)对应设置;所述下模(3)上设置有镶件⑷;其特征是:所述型腔(2a)和注塑口(Ib)的数量均为4n,n为自然数;每四个所述注塑口(Ib)构成一个注塑单元(100);各所述注塑单元(100)的注塑口(Ib)连通为第一“X” 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后衬套注塑专用模具,其特征是:相邻的四个所述注塑单元(100)连通为第二 “X”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簧后衬套注塑专用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注塑主流道(Ia)与所述第二“X”形的中心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板簧后衬套注塑专用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型腔(2a)和注塑口(Ib)的数量均为16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簧后衬套注塑专用模具,包括上模(1)、中模(2)和下模(3);所述上模(1)上设置有彼此连通的注塑主流道(1a)和注塑口(1b);所述中模(2)上设置有容纳板簧后衬套(5)的型腔(2a);所述型腔(2a)与所述注塑口(1b)对应设置;所述下模(3)上设置有镶件(4);所述型腔(2a)和注塑口(1b)的数量均为4n,n为自然数;每四个所述注塑口(1b)构成一个注塑单元(100);各所述注塑单元(100)的注塑口(1b)连通为第一“X”形。本实用新型可使熔化的橡胶进入型腔中的温度和重量基本一致,从而提高了注塑质量的稳定性。
【IPC分类】B29C45-32, B29C45-27, B29C45-14
【公开号】CN204398258
【申请号】CN201420818537
【发明人】陈宝茂
【申请人】重庆江华橡塑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