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431886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中部设有一纵向延伸并贯穿其上、下两端的安装腔302,安装腔302内滑动安装有一第二吸气入子32。第二吸气入子32的上端部覆盖住整个安装腔302,且其靠近静模模仁50的一侧还向外延伸并搭接在安装腔302的该侧侧壁的上端面上,第二吸气入子32的上端部的该侧表面与安装腔302的该侧侧壁外表面齐平,共同形成用于吸附网布的吸附表面42。当第二吸气入子32向上滑动,其在吸附表面42侧与第一吸气入子30之间形成吸气缝隙40,吸气缝隙40通过设置在第一吸气入子30与第二吸气入子32之间的气体通道连通模具气孔。第二吸气入子32的底部穿出安装腔302固定在一连接座20上,连接座20为矩形结构,第二吸气入子32固定在连接座20的中部,位于第二吸气入子32两侧的连接座20上还分别固定有一回位针22,回位针22为圆柱结构,竖直固定在连接座20上,本实施方式优选两个回位针22对角设置。
[0029]如图1所示,连接座20安装在一基座10上,基座10上对应连接座20的位置设有凹槽,连接座20的下半部分约束安装在该凹槽内。连接座20的底部与凹槽之间安装有弹性部件,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弹性部件为弹簧。
[0030]如图2和图4共同所示,注塑模具还包括一侧抽入子34,侧抽入子34与吸附表面42相对应,在模具合模后,吸气缝隙40闭合不再对网布60起到吸附作用,则由侧抽入子34将网布60抵在吸附表面42上,来完成网布60的定位。
[0031]如图2、图3和图5共同所示,第一吸气入子30位于吸附表面42—侧的侧壁端面(SP与第二吸气入子32的上端部相衔接的侧壁端面)设有第一齿形结构300,该齿形结构由并排设置的多个凸齿构成。第二吸气入子32上对应第一齿形结构300的位置设有与第一齿形结构300相啮合的第二齿形结构320。第一齿形结构300和第二齿形结构320的凸齿均为梯形齿。此种齿形结构的结合面使得吸气缝隙40近似为上下交错的方波结构,大大的增加了对网布的吸附面积,使得网布受力更均匀,增强了对网布的定位效果。
[0032]如图1、图2、图3和图4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操作流程如下:
[0033]在模具合模前,第二吸气入子32在弹簧的作用下弹起,其与第一吸气入子30之间的吸气缝隙40开启,从而将网布60吸附到吸附表面42上定位;
[0034]网布60定位后合模,此时动模下压回位针22,连接座20带动第二吸气入子32下滑,吸气缝隙40闭合,截断气体通路,侧抽入子34同时插入并将网布60抵在吸附表面42上,继续完成网布60的定位工作,合模完成;
[0035]合模后,开始向模腔内射入熔融的塑胶料,进行注塑工序。
[0036]由上述操作流程可知,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在实现了网布良好定位的同时,有效的解决了注塑料堵塞气孔的技术问题,省去了拆装清理模具的工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0037]上述模具的结构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举例说明,由于注塑模具的结构是根据产品的形状来确定的,故本实用新型不保护具体的模具形状,仅保护通过两个吸气入子的相互运动来实现气道的通闭,用以防止气孔堵塞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适用于任何一种注塑件上带有网布的注塑模具中,为了节省本说明书的篇幅,关于其它结构和形状的注塑模具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吸气入子的相互运动来实现气道的通闭,用以防止气孔堵塞的技术方案的注塑模具,不论其其它结构及形状是否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一致,均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8]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带有序号的特征命名(如第一吸气入子、第二吸气入子)仅是为了区别技术特征,并不代表各特征之间的位置关系,组装顺序及工作顺序等。
[0039]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注塑模具,包括吸气入子和侧抽入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入子包括第一吸气入子,所述第一吸气入子的中部设有纵向贯穿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滑动安装有第二吸气入子; 所述第二吸气入子的端部搭接在所述安装腔的一侧侧壁的端面上,且所述端部的该侧表面与该所述侧壁的表面齐平,并共同形成吸附表面,所述侧抽入子与所述吸附表面相对应; 所述第一吸气入子与所述第二吸气入子之间设有连通气孔的气体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齿形结构,所述第二吸气入子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形结构相啮合的第二齿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和所述第二齿形结构的凸齿均为梯形齿。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入子的底部穿出所述安装腔固定在连接座上,所述连接座上纵向设有回位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安装在基座上,所述连接座的底部与所述基座之间安装有弹性部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对应所述连接座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连接座约束安装在所述凹槽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包括吸气入子和侧抽入子,所述吸气入子包括第一吸气入子,所述第一吸气入子的中部设有纵向贯穿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滑动安装有第二吸气入子;所述第二吸气入子的端部搭接在所述安装腔的一侧侧壁的端面上,且所述端部的该侧表面与该所述侧壁的表面齐平,并共同形成吸附表面,所述侧抽入子与所述吸附表面相对应;所述第一吸气入子与所述第二吸气入子之间设有连通气孔的气体通道。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注塑模具气孔易堵塞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在实现网布良好定位的同时气孔不会被堵塞,且简单易操作,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IPC分类】B29C45/26, B29C45/14
【公开号】CN205343647
【申请号】CN201521133813
【发明人】刘坤, 孙绍峰
【申请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