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轮机的汽汽混合减温装置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263364阅读:来源:国知局
5 SaS I时,此种结构的第一输汽管I的内径与第二输汽管2的内径可理解为相近,此时,可将第一输汽管I的管壁与第二输汽管2的管壁设置为一体结构,从而保证第一输汽管I中的高温蒸汽和第二输汽管2中的低温蒸汽充分混合。
[0040]另外,如图2所示,第二输汽管2还可延伸至第一输汽管I的内部,该第二输汽管2形成有出汽口,且该出汽口的开口方向与第一输汽管I内蒸汽的流动方向一致;且第二输汽管2的内径与第一输汽管I的内径的比值为a,0〈a〈0.5。当第二输汽管2的内径与第一输汽管I的内径的比值a,0〈a〈0.5时。此时,可理解为第一输汽管I的内径较大于第二输汽管2的内径,将第二输汽管2延伸至第一输汽管I的内部,该第二输汽管2形成有出汽口,并将该出汽口的开口方向与第一输汽管I内蒸汽的流动方向一致,从而保证第二输汽管2中的低温蒸汽与第一输汽管I中的高温蒸汽充分混合,进而获得所需温度的蒸汽。
[0041]再者,该第二输汽管2上还可设置流量控制构件,通过该流量控制构件可调节第二输汽管2中的低温蒸汽的流量,便于根据第一输汽管I中的高温蒸汽的温度及所需混合后蒸汽的温度调节第二输汽管2中低温蒸汽的流量。
[0042]实施例三
[004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轮机的汽汽混合减温系统,包括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用于汽轮机的汽汽混合减温装置、取热-换热装置4、蒸汽输出管5及汽轮机;其中,第一输汽管I的进汽端与该取热-换热装置4的出口相连,汽汽混合装置3的出汽端与蒸汽输出管5相连通,蒸汽输出管5的出汽端与该汽轮机的进汽端相连。
[0044]因此,本实施例将低温蒸汽与从取热-换热装置4取热后获得的高温蒸汽混合后,达到降低从取热-换热装置4取热后获得的高温蒸汽的温度的目的,便于获得所需温度的蒸汽;并可避免混合后的蒸汽存在水态,从而避免含水态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对汽轮机的运行造成影响。
[0045]在本实施例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其中的取热-换热装置4可为固体储热装置,将固体储热装置的出口与第一输汽管I的进汽端相连。水吸收固体储热装置储存的热量,产生高温蒸汽,该高温蒸汽输送至第一输汽管I中,第一输汽管I中的高温蒸汽与该第二输汽管2中的低温蒸汽进行混合,从而达到降低高温蒸汽的目的。
[0046]在本实施例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其中的取热-换热装置4也可为熔融盐储热单元和换热单元构成的整体结构。其中,换热单元中流通有水介质,将换热单元的出口与第一输汽管I的进汽端相连。熔融盐储热单元中的高温熔融盐介质输送至换热单元中,换热单元中的水介质与高温熔融盐换热,温度升高,获得高温蒸汽,将该高温蒸汽输送至第一输汽管I中,第一输汽管I中的高温蒸汽与第二输汽管2中的低温蒸汽进行混合,从而达到降低高温蒸汽的温度的目的。
[0047]另外,在本实施例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光热电站中的蒸汽配置系统还可包括汽水分离装置,其中的取热-换热装置4包括第一储热单元和第二储热单元;其中,该汽水分离装置的入口端与第一储热单元相连,该汽水分离装置的出口端与第二储热单元相连,且该汽水分离装置的出口端与第二输汽管的进汽端相连。即从第一储热单元取热后的蒸汽通过汽水分离装置进行汽水分离,将分离的水储存在汽水分离装置中,分离出的蒸汽中的一部分进入第二储热单元进行进一步的取热,获得较高的温度,并流通至第一输汽管I中;分离出的蒸汽中的另一部分则进入第二输汽管2中,通过该第二输汽管2中的温度相对较低的蒸汽与第一输汽管I中的温度较高的蒸汽进行混合,从而调节第一输汽管I中的蒸汽的温度。
[0048]本实施例的用于汽轮机的汽汽混合减温系统还包括蒸汽供给装置6,其中,第二输汽管2的进汽端与蒸汽供给装置6相连,利用该蒸汽供给装置6向第二输汽管2输送低温蒸汽,利用该低温蒸汽达到降低高温蒸汽的目的。其中的蒸汽供给装置6可为上述描述的取热-换热装置4中的可以供给低温蒸汽的结构,也可为汽轮机,将第二输汽管2的进汽端可与汽轮机的抽汽端相连,利用汽轮机抽汽端的温度较低的蒸汽输送至第二输汽管2中,利用该低温蒸汽实施对从取热-换热装置4取热利用后的高温蒸汽进行降温,从而调节进入汽轮机之前的蒸汽的品质。
[0049]其中的蒸汽输出管5的出汽端上可设置温度监测构件,通过该温度监测构件可实时监测蒸汽输出管5的出汽端的蒸汽的温度,根据该温度值判断该蒸汽输出管5的出汽端的蒸汽的温度是否满足所需温度值,并根据该温度值与所需理想温度值的差异调整第二输汽管2中的低温蒸汽的流量。另外,在第二输汽管2上也可设置温度监测构件和压力监测构件,通过该温度监测构件和压力监测构件实时监测第二输汽管2中低温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为调节第二输汽管2中的低温蒸汽的流量提供参考。再者,也可在第一输汽管I上设置温度监测构件和压力监测构件,通过该温度监测构件和压力监测构件实时监测第一输汽管I中的高温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为调节第二输汽管2中的低温蒸汽的流量提供参考。
[0050]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汽轮机的汽汽混合减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汽管、第二输汽管和汽汽混合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输汽管与所述汽汽混合装置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二输汽管在所述汽汽混合装置的上游与所述第一输汽管相连通; 所述第一输汽管中流通有蒸汽,所述第二输汽管中流通有蒸汽,且所述第二输汽管中流通的蒸汽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一输汽管中流通的蒸汽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轮机的汽汽混合减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汽管的管壁与所述第二输汽管的管壁呈一体结构,并使得所述第一输汽管的内部与所述第二输汽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输汽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输汽管的内径的比值为a ,0.5<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轮机的汽汽混合减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汽管延伸至所述第一输汽管的内部,所述第二输汽管形成有出汽口,并且所述出汽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输汽管内蒸汽的流动方向一致; 所述第二输汽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一输汽管的内径的比值为a,0〈a〈0.5。4.根据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轮机的汽汽混合减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汽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构件。5.—种用于汽轮机的汽汽混合减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轮机的汽汽混合减温装置、取热-换热装置、蒸汽输出管及汽轮机;其中, 所述第一输汽管的进汽端与所述取热-换热装置的出口相连; 所述汽汽混合装置的出汽端与所述蒸汽输出管相连通; 所述蒸汽输出管的出汽端与所述汽轮机的进汽端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汽轮机的汽汽混合减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汽供给装置,所述第二输汽管的进汽端与所述蒸汽供给装置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于汽轮机的汽汽混合减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出管的出汽端上设置有温度监测构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汽轮机的汽汽混合减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汽管上设置有温度监测构件和压力监测构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汽轮机的汽汽混合减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汽管上设置有温度监测构件和压力监测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轮机的汽汽混合减温装置及其系统,其中的用于汽轮机的汽汽混合减温装置包括第一输汽管、第二输汽管和汽汽混合装置;其中,该第一输汽管与该汽汽混合装置相连通,并且该第二输汽管在该汽汽混合装置的上游与该第一输汽管相连通;第一输汽管中流通有蒸汽,第二输汽管中流通有蒸汽,且第二输汽管中流通的蒸汽的温度小于第一输汽管中流通的蒸汽的温度。其可达到调节蒸汽温度的目的,并可避免减温后的蒸汽中存在水态。
【IPC分类】F22G5/12, F28C3/02
【公开号】CN205174325
【申请号】CN201520845016
【发明人】刘阳, 蔡志成, 李建平, 李维
【申请人】北京兆阳光热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