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193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粉燃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煤火力发电是目前各国所采用的主要发电方式,点火是锅炉燃 烧过程的一个主要方面.随着锅炉容量的增大,如何快速经济地完成 锅炉的启动过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为取代消耗大量燃油的油点火方式,近年来发展了等离子体点火技术。
传统的等离子点火系统为了能够点燃劣质煤,采用了"预燃室,, 技术。预燃室的构成是将燃烧筲进行保温,通常是在燃烧室内衬一层 耐火材料,通过初期的加热,预燃室的筒壁已经有很高的温度,有助
于(甚至独立地)将燃料点燃.预燃室较长(约2m),通过等离子的 作用,将进入预燃室的含煤粉空气流中的煤粉进行了气化,生成了大 量的可燃气体,主要有CO等,再利用这些可燃气体燃烧时释放的热 量去点燃后续的煤粉,也是一种分级点火方式,但由于预燃室内温度 过高,煤粉4艮容易在里面结渣,从而无法继续应用.
为克服上述问題,已经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级燃烧辨结构。如困l 所示,该等离子体点火燃烧器包括多级燃烧筒,例如笫一級燃烧简 104、笫二級燃烧博106、笫三級燃烧简108、笫四級燃烧筲110等(根 据功率大小和空间大小,可以多于四级也可以少于4級)。从含煤粉 空气流入口102进入的含煤粉空气流(围l中宽箭头所示)被隔板116 分为两路分別i4A第 一级燃烧辨104和第二級燃烧辨106.等离子体发 生器沿着多级燃烧筒的轴向插入笫一級燃烧筒104中,点燃进入笫一 级燃烧筒104的舍煤粉空气流,产生一級煤粉火焰A,后者进一步点燃第二级燃烧筒中的含煤粉空气流,形成二级煤粉火焰B。同时,从空 气入口1M进入的空气流(图l中窄箭头所示)通过第三入口120进入 第三级燃烧筒108,对燃烧不充分的二级煤粉火焰补充氧气,形成三 级煤粉火焰C。空气还可以通过第四入口122进入第四级燃烧筒进一步 补氧。与此同时,空气流在进入下一级燃烧筒之前在前一级燃烧筒外 壁和燃烧器外筒118之间的空间中流动,从而起到了冷却燃烧筒的作 用,防止结渣。
在上述技术中,等离子体发生器沿着燃烧筒的轴向插入,而含煤
粉空气流入口和空气流均垂直于燃烧筒轴线布置。也就是,等离子体
火焰的方向与进入一级燃烧筒的气流方向相垂直,需要通过添加导流
板(未图示)将气流转为平行。同样,第二级煤粉进入第二级燃烧筒 的方向与第一级燃烧筒喷出的火焰方向也是垂直的,也需要通过导流
板使其变为平行。但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导流板无法将气流完全转 向。由于两股气流不能完全平行,就会造成进入的气流将等离子体火 焰(或前一级火焰)吹偏,从而使得筒壁温度升高,使得煤粉结渣。
此外,该技术中,由于含煤粉空气流和空气流都是在垂直于燃烧 筒的方向进入,所以,在垂直于燃烧筒的横截面上,煤粉密度以及气 流的速度等都不是均一的,从而影响燃烧质量。
后来,为了现场便于布置,使用了如图2结构的等离子体点火燃 烧器。为简明起见,图中仅图示了含煤粉空气流入口102、笫一级燃 烧筒104、第二级燃烧筒106、超温区域206和电弧208,而未示出与图 l中的空气入口114、燃烧器外筒118以及第三级燃烧筒、第四级燃烧 筒相应的结构。含煤粉空气流210进入入口 102之后被第一级燃烧筒的 筒壁分为两部分,中央部分进入第一级燃烧筒104,周围部分沿第一 级燃烧筒和外筒(上有含煤粉气流入口102) 202之间的空间前进而在 第二级燃烧筒的第二入口204进入第二级燃烧筒如图所示,等离子发 生器212沿燃烧器的径向插入,而含煤粉空气流沿燃烧筒的轴向吹入, 二者仍然是垂直的。受到含煤粉空气流的作用,等离子体火焰被吹偏, 造成吹偏侧的温度超温,形成结渣。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进一步防止燃烧筒壁上煤粉结渣的问题。
此外,如何尽量使点火变得容易, 一直是燃烧器要解决的问题之
一 一
另外,如果要在传统的燃烧器上应用本实用新型,存在尽量使成 本降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火更为容易的燃烧器。
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 至少两级燃烧筒以及用于点燃所述至少两级燃烧筒中的第一级燃烧 筒中的煤粉的点火装置,其中上一级燃烧筒的燃烧火焰点燃下一级燃 烧筒中的煤粉或者在下一级燃烧筒中与补充的空气进一步燃烧,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包括第一级燃烧筒在内的至少一级燃烧筒供应 含煤粉空气流的第一筒;在第一筒外的、用于向其内部的紧随所述第 一筒内的燃烧筒之后的至少一级燃烧筒供应含煤粉空气流的第二筒; 与第一筒连接的、用于向所述第一筒供应含煤粉空气流的第一管;以 及与第二筒连接的、用于向所述第二筒供应含煤粉空气流的第二管。
在上述基础之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了对防止燃烧筒壁上煤 粉结渣问题的解决方案,即,所述的燃烧器还包括笫一弯管,所述笫 一管通过第一弯管与第一筒相连,第一弯管在所述燃烧筒一侧的一端 平行于燃烧筒的轴线,所述点火装置沿燃烧筒的轴向穿过所述第一弯 管壁以及第一筒插入第一级燃烧筒。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降低在传统燃烧器上应用本实用 新型时的成本。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改造原有燃 烧器的方法,所述原有燃烧器包括笫一筒,用于供应空气流并插入 点火装置;在第一筒外的第二筒,用于供应含煤粉空气流,所述含煤 粉空气流由所述点火装置点燃;以及含煤粉空气流供应管,用于向所述笫二俯供应含煤粉空气流;该方法包括从所迷含煤粉空气流供应
管接出分叉管,并将分叉管连接到所述第一筒,从而由分叉管向所述 笫一筒供应含煤粉空气流,由所述含煤粉空气流供应管向所述笫二辨 供应含煤粉空气流,并重新布置点火装置使其点燃中心筒中的含煤粉 空气流,中心筒的火焰进一步点燃笫二筒送出的含煤粉空气流,从而 形成两級煤粉燃烧器。
附鬮说明
下面结合附困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附困中,相同或者对应的技 术特征在各困中使用相同的附困标记.
围l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等离子体点火燃烧器的示意剖面困; 困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等离子体点火燃烧器的局部示意剖面
困;
困3是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体点火燃烧器的笫一实施方式的局部 示意剖面困;
困4是港困3中A-A线的剖视困;
困S是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体点火燃烧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 示意剖面困;
困6是一种现有技术的轴向涡流旋流煤粉燃烧器的结构剖面困,具体实施方式
困3困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等离子体点火燃烧器的第一实 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剖面困.为简明起见,该困同样只示出了与困2类 似的含煤粉空气流入口102、笫一級燃烧筲104和笫二级燃烧筲106. 由于前文也已描迷了多级燃烧博结构,在此也不再重复.需要明确的 是,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含煤粉空气流进入的燃烧筲級数、空气直 接进入的燃烧筲技术和总的燃烧筒級数都没有限制,可以根据功率要 求和空间大小而定,总圾数从二級到三级、四级或者更多級不等,根 据应用的场合,如困l所示的空气流也可以是含煤粉空气流.本实用新型的关鍵在于使等离子体发生器302的插入方向与含煤 粉空气流进入第一級燃烧筒104的方向平行,同时平行于燃烧筲的轴 线.这样,含煤粉空气流平行于燃烧筒轴线进入燃烧筒,不会由于含 煤粉空气流的惯性而使煤粉在燃烧筒的橫截面上的分布不对称.同 时,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等离子体火焰的喷出方向与含煤粉空气流进入
燃烧第时的方向是一致的,从而不会将等离子体火焰吹偏到燃烧筒壁 上。以上两点有效援解了燃烧简壁结渣的问题。
在困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技术方案是通过提供导入含 煤粉空气流的弯f 308并将等离子体发生器302沿燃烧筒的轴向穿过 所述弯管壁插入第一级燃烧僻104而实现的.为使含煤粉空气流在A-A 截面处进入直燃烧博时,在截面上的分布尽量均衡而不因为离心力偏 向一側,弯管308的孤度应尽量平援.然而,只要有弧度,离心力总 是不可遲免,这样,煤粉就会在燃烧筒中偏向一側.为避免此问題,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沿着弯管308的轴线布里导流板306,并使导 流板在燃烧搏一側的末端与等离子体发生器轴线平行,甚至延伸到笫 一级燃烧術104入口310附近,同时,将等离子体发生器302和导流板 306末端都布置在燃烧僻轴线上(当然,导流板306末端的位置也可以 相对于燃烧辨轴线有一定的偏离).这样,导流板306不仅改变了含 煤粉空气流的流向,使其与等离子体火焰平行,还借助于离心分离作 用使部分煤粉浓飨于燃烧器中轴线及等离子体火焰附近,使得进入中 心搏的煤粉浓度提高,有利于点火.与困l所示结构相比,仅使用一 支导流板即可同时改变进入各級燃烧筒的含煤粉空气流的流向,结构 简单,阻力较小.由于弯头内空间较大,弯板的形状可以是平的,也 可以是各种弯曲面(困4困示了一个例子),进一步提高进入中心筒 的煤粉浓度.
如圃3所示,等离子体发生器302有很大一部分暴塞于舍煤粉空气 流中.为了防止等离子体发生器被含煤粉空气流磨损,可以用防磨护 套(例如陶乾护套)保护等离子体发生器.同时,为了减小阻力,护 套的迎风面可以做成V形.上述燃烧審与闺2的径向插入的燃烧器相比,除了解决了结法问 趙,该燃烧器还具有更强的点火能力,具体来讲是因为等离子体火 焰处于燃烧器的中心线,由于中心简是囷形的,等离子体火焰对于各 个方向的点火能力是相同的,火焰均匀,传播能力强,如果等离子体 火焰布里在燃烧器中心筲的一側,则会造成等离子体火焰一側火焰温 度高,另一側火焰湿度低,如果燃用劣质煤,甚至有可能不着火.
在前面描迷的笫 一实施方式中,燃烧器中心筒的煤粉浓缩依靠弯 管308中导流板306的浓缩作用。但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中心筲的浓 度不可能无限度的提高,这影响了点火的效果。为此,作为本实用新 型的笫二方面,提供了如困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
为简明起见,困5仅示出了与困2、困3中对应的部件笫一級燃烧 筒104和燃烧器内衡202。与前文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一样,在第一级燃 烧辨104之后,在燃烧器内筒202中可以布里更多級的燃烧筒。在燃烧 器内筲202之外,还可以有对应于困1中的燃烧器外筒118以及燃烧器 内笏之后、燃烧器外筒118之内的多级燃烧简的相应部件,
在该实施方式中,供应含煤粉空气流的管路分叉为两个管路,即 主管508和分叉管502.主管508可以按照传统方式或者采用第一实施 方式中的弯管308与燃烧器内筒202连接。同时从笫一级燃烧筒104引 出中心博510连接到分叉管502。同样,分叉管502和中心辨510的连接 可以采用传统方式也可以采用类似于笫一实施方式中的弯管308的笫 二弯管512,并且其中也可以使用笫一实施方式中的导流板306 (困5 中未困示),等离子体发生器302的布置方式也可以类似于第一种实
这样,通过用分叉管将舍煤粉空气流直接引入中心辨,可以使进 入中心博从而j^第一級燃烧辨的煤粉浓度较高,从而利于点火.作 为优选实施方案,需要可以调节进入的舍煤粉空气流的量,并且/或者
需要尽量提离进入等离子点火燃烧器的含煤粉空气流中的煤粉浓度. 为此,可以在主管和分又管分叉处设里调节器,灵活调节进入分又管 的煤粉量.作为上迷方案的变型,如果燃烧器中引入含煤粉空气流的燃烧辨 具有三級或者三级以上,则各級燃烧辨可以在中心筒和燃烧器内筒之 间任意分配.比如,以三級燃烧筒为例,可以将等离子点火燃烧器的 笫一級燃烧筒、第二级燃烧筒的煤粉同时通过中心筒和分叉管引入
(在此情况下,中心筒及其内部结构与困2所示是类似的,只不过图2 中的燃烧器内辨变为困5中的中心筒),笫三级燃烧筒的煤粉从主管 路进入。也可以反过来,即等离子点火燃烧器的第一级燃烧筒的煤粉 通过中心辨和分叉管引入,第二级和笫三级燃烧筒的煤粉从主管路进 入,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分叉管中设置一个开关504.在 燃烧器点火和低负荷穗燃阶段该开关打开.点火完成、燃烧器燃烧穗 定之后到可关闭该开关504,该开关504也可以设计为与调节器506合 并,从而使调节器同时用作调节器和分叉管开关.
从前面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可知,该实施方式的要点在于利用 分叉管提高第一级燃烧辨的煤粉浓度,并不限于用等离子体发生器点 火,也不限于等离子体发生器沿燃烧衡轴向布置.因此,第二实施方 式的各方面细节可以与笫一实施方式的方案的各方面细节结合或者 不结合.具体而言,点火装置除了等离子发生器之外也可以是油枪, 其布置方式除了轴向插入之外也可以是任何方向的插入,包括径向插 入和斜插入.
在上迷方案中,由于布里有分叉管,并且装有调节器,可以独立 地调节煤烧器中心筒内的含煤粉空气流速和煤粉浓度,从而达到最优 的点火工况.
此外,对于已经安装在现场的某些旧式燃烧器,利用上述第二实 施方案可以提供一种方便、低成本的改造手段,使其能够应用本实用 新型。
例如,银多燃煤火力发电厂所采用的旋流式煤粉燃烧器带有中心 辨,煤粉和风的3^物是从中心筲的外层送入炉嬤的,例如由三井巴 布科克錄錄有限公司于20世紀80年代开发的LNASB轴向涡流旋流煤粉燃烧器(见图6)即采用此结构。如图6所示,该燃烧器包括中心筒 602、鼓状体600、 二次风管604、三次风管606、 PA/PF管608、火焰保 持器610、集流器铸件612、三次风旋流发生器614。燃统器在两竖幾 之间的部分是风箱。其中在中心筒602中插入油枪,油枪火焰点燃从 中心筒外层送入炉膛的煤粉。中心风机616向中心风管供应中心风 618, 一次风/煤粉601进入中心风管,二次风620进入二次风管604后经 过二次风旋流叶片622,三次风624经过三次风旋流发生器614进入三 次风管606。对于此种类型的燃烧器如果直接进行等离子点火技术的 改造需要将中心筒602结构拆除,这样燃烧器内部的煤粉浓度分布、 风速等会发生很大变化,将会影响燃烧器的原有性能。而采用本实用 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即可解决此问题,在进行等离子技术改造时,只 需要将中心筒602改造成如图5所示的第一级燃烧筒104、中心筒510、 点火装置(例如等离子体发生器302),并加上与之相连的分叉管502 即可,不需要对原有燃烧器的含煤粉空气流机构(即图6中所示的一 次风/煤粉一直到三次风管的结构)进行任何改造,从而最大限度地和 原燃烧器做到了性能一致。
上述的改造方式形成了一种三级燃烧器(第一级燃烧筒、中心筒 和外筒)。事实上,如果情况允许,可以不增加第一级燃烧筒,从而 仅由中心筒和外筒构成二级燃烧器。此外,在中心筒中也可以增加更 多的燃烧筒级,或者也可以在外筒中增加更多的燃烧筒级。
此外,无论是在原有的燃烧器中,还是改造后的燃烧器中,点火 装置都可以是任何点火装置,包括油枪和等离子体点火装置等。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结合附图
进行了描述。显然,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具体细节,而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替代方 式,这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燃烧器,包括至少两级燃烧筒以及用于点燃所述至少两级燃烧筒中的第一级燃烧筒中的煤粉的点火装置,其中上一级燃烧筒的燃烧火焰点燃下一级燃烧筒中的煤粉或者在下一级燃烧筒中与补充的空气进一步燃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包括第一级燃烧筒在内的至少一级燃烧筒供应含煤粉空气流的第一筒;在第一筒外的、用于向其内部的紧随所述第一筒内的燃烧筒之后的至少一级燃烧筒供应含煤粉空气流的第二筒;与第一筒连接的、用于向所述第一筒供应含煤粉空气流的第一管;以及与第二筒连接的、用于向所述第二筒供应含煤粉空气流的第二管。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弯管,所 述第一管通过第一弯管与第一筒相连,第一弯管在所述燃烧筒一侧的 一端平行于燃烧筒的轴线,所述点火装置沿燃烧筒的轴向穿过所述第 一弯管壁以及第一筒插入第一级燃烧筒。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着第一弯管 的轴线布置的导流板,导流板在燃烧筒一侧的末端与点火装置的轴线 平行。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延伸到第 一级燃烧筒的入口附近。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和导 流板的末端都布置在燃烧筒轴线上或者相对于燃烧筒轴线偏移预定距离。
6. 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流板的横截面形状是平的。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防磨护套 来保护所述点火装置。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迷防磨护套的迎风 面为V形。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笫二弯管,所 迷第二管通过第二弯管与第二筒相连,第二弯管在所述燃烧筒一侧的 一端平行于燃烧筒的轴线。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中的 开关,用于允许含煤粉空气流通过或者将其截断。
11.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和第二 管自含煤粉空气流总管接出,并且在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分叉处设置调 节器,用于调节进入第一管和第二管的煤粉量。
12.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和第二 管自含煤粉空气流总管接出,并且在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分叉处设置调 节器,用于调节进入第一管和第二管的煤粉量,并用于开关进入第一 管的含煤粉空气流。
13.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为油枪。
14.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为等 离子体发生器。
15. 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流板的横截面形状是弯曲面。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防磨护 套来保护所述点火装置。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护套的迎 风面为V形。
1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笫二弯管, 所述笫二管通过第二弯管与第二筒相连,第二弯管在所述燃烧筒一侧的一端平行于燃烧筒的轴线。
19.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中的 开关,用于允许含煤粉空气流通过或者将其截断。
20.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和第二 管自含煤粉空气流总管接出,并且在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分叉处设置调 节器,用于调节进入第一管和第二管的煤粉量。
21. 如权利要求15所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和第二 管自含煤粉空气流总管接出,并且在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分叉处设置调 节器,用于调节进入第一管和第二管的煤粉量,并用于开关进入第一 管的含煤粉空气流。
22.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为油枪。
23.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为等 离子体发生器。
24. 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 设置有防磨护套来保护所述点火装置。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护套的迎 风面为V形。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弯管, 所述第二管通过笫二弯管与第二筒相连,笫二弯管在所述燃烧筒一侧 的一端平行于燃烧筒的轴线。
27.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中的 开关,用于允许含煤粉空气流通过或者将其截断。
28.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和第二 管自含煤粉空气流总管接出,并且在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分叉处设置调 节器,用于调节进入第一管和第二管的煤粉量。
29.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笫一管和第二 管自含煤粉空气流总管接出,并且在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分叉处设置调 节器,用于调节进入第一管和第二管的煤粉量,并用于开关进入第一 管的含煤粉空气流。
30.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为油枪。
31.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为等 离子体发生器。
32.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第二弯管,所述第二管通过第二弯管与第二筒相连,第二弯管在所 述燃烧筒一侧的一端平行于燃烧筒的轴线。
33.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中的 开关,用于允许含煤粉空气流通过或者将其截断。
34.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和第二 管自含煤粉空气流总管接出,并且在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分叉处设置调 节器,用于调节进入第一管和第二管的煤粉量。
35.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和第二 管自含煤粉空气流总管接出,并且在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分叉处设置调 节器,用于调节进入第一管和第二管的煤粉量,并用于开关进入第一 管的含煤粉空气流。
36.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为油枪。
37.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为等 离子体发生器。
38.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第一管中的开关,用于允许含煤粉空气流通过或者将其截断。
39. 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和第二 管自含煤粉空气流总管接出,并且在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分叉处设置调 节器,用于调节进入笫一管和笫二管的煤粉量。
40. 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和第二 管自含煤粉空气流总管接出,并且在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分叉处设置调 节器,用于调节进入第一管和第二管的煤粉量,并用于开关进入第一 管的含煤粉空气流。
41.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为 油枪。
42. 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为等 离子体发生器。
43.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管和第二管自含煤粉空气流总管接出,并且在第一管和第二管的 分叉处设置调节器,用于调节进入第一管和第二管的煤粉量。
44. 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为油枪。
45. 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为 等离子体发生器。
4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管和第二管自含煤粉空气流总管接出,并且在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分叉处设置调节器,用于调节进入第一管和第二管的煤粉量,并用于开关进入第一管的含煤粉空气流。
47. 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为油枪。
48. 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为等 离子体发生器。
49.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点火装置为油枪。
50.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点火装置为等离子体发生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至少两级燃烧筒及用于点燃所述至少两级燃烧筒中的第一级燃烧筒中的煤粉的点火装置,其中上一级燃烧筒的燃烧火焰点燃下一级燃烧筒中的煤粉或在下一级燃烧筒中与补充的空气进一步燃烧,其还包括用于向包括第一级燃烧筒在内的至少一级燃烧筒供应含煤粉空气流的第一筒;在第一筒外的、用于向其内部的紧随所述第一筒内的燃烧筒之后的至少一级燃烧筒供应含煤粉空气流的第二筒;与该第一筒连接的、用于向所述第一筒供应含煤粉空气流的第一管;以及与该第二筒连接的、用于向所述第二筒供应含煤粉空气流的第二管。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使得点火更为容易。
文档编号F23C6/04GK201133645SQ20072014624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9日
发明者于文波, 鹏 刘, 宏 唐, 涛 牛, 王新光, 纪书信, 苗雨旺, 飞 蔡 申请人: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