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铜的感应熔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7032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纯铜的感应熔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纯铜的感应熔炼装置,属压铸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纯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其电导率比铝高40%,采用铜质转子代替铝质转子压铸技术被认为是提高中小型鼠笼式电机效率的技术中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有使用铜条焊接铜转子出现,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今,已经实现了利用压力铸造纯铜转子的技术,但是,纯铜压铸存在很多技术难点,使压力铸造纯铜产业化推进困难。其中,纯铜熔炼是关键技术难点之一,原因是纯铜熔化温度高达1200°C以上,在高温下氧化速度快,导致浇注铜液纯度低、流动性降低、导电率下降,使压铸出来的铸铜转子电机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同时由于纯铜对熔炼炉体要求高,对汤勺等很多配件的耐高温性能要求非常高,现有的在铝、黄铜压铸上使用的给汤自动化设备无法使用,因此,使用现有市场上的大熔炼炉进行纯铜熔炼,难以解决纯铜的浇注问题。目前,由于纯铜熔炼的技术难点,国际上压力铸造纯铜的商家均采用单炉小锅熔炼的方式,主要靠人力或半机械化方式的浇注,使压力铸造纯铜转子生产效率低,使压力铸造高效率的生产优势无法在纯铜压铸上得到体现。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中频感应熔炼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纯铜的感应熔炼装置。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壳体内采用多个感应线圈分炉熔炼金属,实现了根据生产需要采用一个或多个坩埚独立控制的、熔炼效率高的纯铜熔炼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纯铜熔炼装置由钢结构壳体(1),置于钢结构壳体(1)中心环氧板上的两个或多个无芯感应式线圈O),置于无芯感应式线圈O)内用水玻璃扶出的炉壁 (8),置于炉壁(8)内的石墨坩埚(3),置于石墨坩埚(3)底端的非导电托棒(9),与非导电托棒(9)连接的可限位顶出机构的顶杆(10),与无芯感应式线圈⑵连接的电源控制系统和异地控制操作台(7),通过电源控制器与异地控制操作台(7)连接的可限位顶出机构 G),置于石墨坩埚(3)的正上方、通过电源控制器与异地控制操作台(7)连接的防氧化保护装置(6)组成。其中多个无芯感应式线圈O)的排列为线形、三角形、方形及圆形中的任何一种。无芯感应式线圈( 大小根据熔炼铜的重量进行设计,范围从1.5kg 30kg熔铜量,无芯感应式线圈(2)间距小于500mm,使炉体紧凑。石墨坩埚(3),根据纯铜熔化量选择使用8# 20#石墨坩埚(3)。非导电托棒(9) 使用隔热材料制做,长度要大于300mm,更换方便。可限位顶出机构(4)采用电机驱动的蜗轮蜗杆向上顶出石墨坩埚(3)或向下将石墨坩埚(3)退回无芯感应式线圈O)内,具有正反转点控制及顶杆上下限位功能。[0008]本发明的纯铜的感应熔炼装置的零部件由市场购买、或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本实用新型的纯铜感应熔炼装置,具有在一个炉体内能实现多个感应式线圈同时熔炼金属,熔炼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图1是一体两炉式纯铜熔炼装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2是一体两炉式纯铜熔炼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纯铜熔炼装置由钢结构壳体1,置于钢结构壳体1中心环氧板上的两个或多个无芯感应式线圈2,置于无芯感应式线圈2内用水玻璃扶出的炉壁8,置于炉壁8 内的石墨坩埚3,置于石墨坩埚3底端的非导电托棒9,与非导电托棒9连接的可限位顶出机构的顶杆10,与无芯感应式线圈2连接的电源控制系统5和异地控制操作台7,通过电源控制器与异地控制操作台7连接的可限位顶出机构4,置于石墨坩埚3的正上方、通过电源控制器与异地控制控制台7连接的防氧化保护装置6组成。多个无芯感应式线圈2的排列为线形、三角形、方形及圆形中的任何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纯铜的感应熔炼装置的零部件由市场购买、或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参照图1,发明的一体两炉式纯铜熔炼装置的钢结构壳体1,其炉体尺寸为 1200X600X 1000mm,炉面采用耐火材料制作,感应线圈采用壁厚大于2. 5mm的紫铜制作, 感应线圈按20#石墨坩埚设计,无芯感应式线圈间距小于500mm,在每个无芯感应式线圈2 内放置石墨坩埚3,在坩埚底端是由金属顶杆10和非导电托棒9连接而成的可限位顶出机构4,非导电托棒9使用隔热材料制做,长度要大于300mm,更换方便,顶杆机构采用电机驱动的蜗轮蜗杆向上顶出石墨坩埚3的,具有正反转点动控制及顶杆10上下限位功能,顶出上限为石墨坩埚3底部高于炉面50mm。采用异地控制操作台7操作,其操作方法为常规方法。
权利要求1.一种纯铜感应熔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由钢结构壳体(1),置于钢结构壳体(1) 中心环氧板上的两个或多个无芯感应式线圈O),置于无芯感应式线圈O)内用水玻璃扶出的炉壁(8),置于炉壁(8)内的石墨坩埚(3),置于石墨坩埚(3)底端的非导电托棒(9), 与非导电托棒(9)连接的顶杆(10),与无芯感应式线圈⑵连接的电源控制系统(5)和异地控制操作台(7),通过电源控制器与异地控制操作台(7)连接的可限位顶出机构,置于石墨坩埚(3)的正上方、通过电源控制器与异地控制操作台(7)连接的防氧化保护装置 (6)组成。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铜的感应熔炼装置,其特征是多个无芯感应式线圈(2) 的排列为线形、三角形、方形及圆形中的任何一种。
专利摘要一种纯铜感应熔炼装置,属压铸设备技术领域。本装置由钢结构壳体(1)、置于钢结构壳体(1)中心环氧板上的两个或多个无芯感应式线圈(2),置于无芯感应式线圈(2)内用水玻璃扶出的炉壁(8),置于炉壁(8)内的石墨坩埚(3),置于石墨坩埚(3)底端的非导电托棒(9),与非导电托棒(9)连接的顶杆(10),与无芯感应式线圈(2)连接的电源控制系统(5)和异地控制操作台(7),通过电源控制器与异地控制操作台(7)连接的可限位顶出机构(4),置于石墨坩埚(3)的正上方、通过电源控制器与异地控制操作台(7)连接的防氧化保护装置(6)组成。具有一个炉体内能实现多个感应线圈同时熔炼金属,熔炼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F27B14/06GK201945171SQ201020649600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9日
发明者付志华, 冮红亮, 冯俊峰, 周胜, 徐宏, 杨华忠, 杨旭, 杨红梅, 梁栋, 浦周猛, 王勤, 白双建, 禹建敏, 邓陈兴, 靳芝, 黄善富 申请人:云南铜业压铸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