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风道换热器芯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351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双面风道换热器芯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双面风道换热器芯体。



背景技术:

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而换热器的芯体作为其中一种关键的热交换结构,对换热器的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现有换热器的芯体一般是由多层薄金属片组成的风道,且其上下表面的空气流向不是标准的逆向流动,换热效果有限。

因此,研发一种风道标准,设计合理的换热器芯体结构可有效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换热技术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一般换热器内部空气流向不标准,换热效果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双面风道换热器芯体。

双面风道换热器芯体,包括第一芯片、第二芯片,所述第一芯片其正面中部设置有导风槽,所述导风槽水平横置,导风槽其两侧、第一芯片其正面剩余空间排列有多条倾斜导风条,所述第二芯片其正面对应第一芯片的倾斜导风条设置有反向导风条,所述反向导风条与倾斜导风条的角度差为180°,第二芯片其正面中部为平整面,所述第一芯片叠于第二芯片上方,组成芯片单元,多个芯片单元堆叠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其形状均为六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槽为锯齿状。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槽的宽度与其两侧的倾斜导风条的宽度之和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导风条平行于第一芯片的其中一条斜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均为薄塑料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压缩机的排气路径中增加板式换热器并采用平行设计,通过对应的节流阀动态配置进入冷凝器和板式换热器中的热量,使该机构达到了既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的湿度,又不会改变空气温度的效果,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芯片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芯片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芯片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芯片的正视图。

附图标识:

1-第一芯片,11-导风槽,12-倾斜导风条,2-第二芯片,21-反向导风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一般换热器内部空气流向不标准,换热效果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双面风道换热器芯体。

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双面风道换热器芯体,包括第一芯片1、第二芯片2,所述第一芯片1、第二芯片2其形状优选为一样的六边形,所述第一芯片1其正面中部设置有导风槽11,所述导风槽11水平横置,导风槽11为锯齿状,导风槽11其两侧、第一芯片1其正面剩余空间排列有多条倾斜导风条12,所述倾斜导风条12平行于第一芯片1的其中一条斜边,所述第二芯片2其正面对应第一芯片1的倾斜导风条12设置有反向导风条21,所述反向导风条21与倾斜导风条12的角度差为180°,第二芯片2其正面中部为平整面,所述第一芯片1叠于第二芯片2上方,组成芯片单元,芯片单元的数量与换热器设计的换热量成正比,由于交叉堆叠,第一芯片1正面与第二芯片2正面均形成了风道,第一芯片1正面的风道与第二芯片2正面的风道之间为标准的逆向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槽11的宽度与其两侧的倾斜导风条12的宽度之和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芯片1、第二芯片2优选为薄塑料片。

实际使用时,两种需要换热的气相介质其中一种经过第一芯片1正面的风道、另一种经过第二芯片2正面的风道,两种介质标准逆向流动,进行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缩机的排气路径中增加板式换热器并采用平行设计,通过对应的节流阀动态配置进入冷凝器和板式换热器中的热量,使该机构达到了既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的湿度,又不会改变空气温度的效果,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