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立式空调的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377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用于立式空调的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换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立式空调的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立式空调的风道组件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换热器10向下抵压在底盖20上,并且换热器10产生的冷凝水流到经由底盖20收集后再被排走。上述风道组件还包括位于底盖20的下方并用以承接所述底盖20收集的冷凝水的接水盘30以及与接水盘30固定的支撑杆40。为了防止漏水,接水盘30会沿周向朝外延伸超出底盖20并向上包裹住底盖20的侧面。正如中国专利CN104501392 A所公开的换热器组件,换热器固定架、换热器和蜗壳的垂直投影位于接水盘的集水面内。

上述风道组件的接水盘还起着支撑下底盖及抵压在下底盖上的换热器与风道侧板的作用。除此,所述换热器经受冷热反复冲击后,其本身亦会产生内应力,并将其中一部分应力转嫁至接水盘上。具有上述风道组件的立式空调在搬动运输过程中,若机器摔倒或受意外撞击时,接水盘可能因外部冲击而产生断裂,进而在空调工作时发生漏水,产生不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用于立式空调的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立式空调的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能够避免接水盘在应力或冲击作用下受损破裂,发生漏水。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立式空调的风道组件,包括换热器及分设于所述换热器上下两端的顶盖与底盖。所述换热器的垂直投影位于底盖上,所述底盖具有位于所述换热器的正下方的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朝外延伸的支撑部,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底盖下方的接水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盖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向下连通至所述接水盘的排水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盖上还形成有若干连通至所述排水孔的第一导流槽 ,所述第一导流槽用以将收集到的水导引至所述排水孔并向下排出到接水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流槽沿换热器的底部设置为两条且分别位于换热器的内外两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盖上还形成有若干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的末端的垂直投影位于接水盘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水盘包括底壁及自底壁外周向上翻折的侧壁,所述侧壁上形成有若干对应于所述支撑部的缺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壁向上突伸形成有若干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形成中空的固定螺孔,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固定螺孔相匹配以将接水盘向上固定在底盖的固定螺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竖直设置于换热器外侧且与所述支撑部相互固定的支撑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器的水平截面呈“U”型或“V”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包括壳体及收容于壳体内的上述风道组件,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风道组件相适配的进风口及出风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通过底盖的支撑部承载换热器的重量,有效避免接水盘在应力或冲击作用下破裂,发生漏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本发明风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阅图2与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述风道组件100包括换热器1及分设于所述换热器1上下两端的顶盖2与底盖3。所述换热器1的垂直投影位于底盖3上,所述底盖3具有位于所述换热器1的正下方的主体部31以及自所述主体部31朝外延伸的支撑部32。

所述风道组件100还包括位于所述底盖3下方的接水盘4。所述底盖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向下连通至所述接水盘4的排水孔33以及若干连通至所述排水孔33的第一导流槽34,所述第一导流槽34用以将收集到的水导引至所述排水孔33并向下排出到接水盘4。

所述换热器1的水平截面呈“U”型或“V”型,所述第一导流槽34沿换热器1的底部设置为两条且分别位于换热器1的内外两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1的水平截面呈“U”字型,两条所述第一导流槽34之间形成与所述换热器1的底端相适配的U型弯折的凸台35。所述凸台35形成有连通两条所述第一导流槽34的凹槽36,以使得两条第一导流槽34中的积水能够藉由同一排水孔33向下排出。所述排水孔33设置与位于换热器1外侧的所述第一导流槽34内,且所述排水孔33位于所述凹槽36的延伸方向,以更迅速地排出底盖3上的积水。

所述风道组件100还包括有风道侧板5以及竖直设置于换热器1外侧且与所述支撑部32相互固定的支撑杆6。所述顶板2形成有与所述支撑部32上下位置相对应的固定部21,所述支撑杆6设置为钣金结构且所述支撑杆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部21及支撑部32固定连接。

为进一步有效收集所述风道组件100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水,所述底盖3上还设有若干第二导流槽37。所述第二导流槽37的末端的垂直投影位于接水盘4内。具体地,所述第二导流槽37形成于所述主体部31与支撑部32的交界处。所述接水盘4包括底壁41及自底壁41外周向上翻折的侧壁42,所述侧壁42上形成有若干对应于所述支撑部32的缺口43。其中,所述底壁41呈水平设置且使得所述主体部31的垂直投影落于所述底壁41上。所述侧壁42位于主体部31的外侧且所述侧壁42沿竖直方向未超出所述底盖3的高度。

所述底壁41还向上突伸形成有若干台阶部44,所述台阶部44形成中空的固定螺孔45,所述风道组件100还包括与所述固定螺孔45相匹配以将接水盘4向上固定在底盖3的固定螺钉(未图示)。即使得所述接水盘4通过固定螺钉悬挂固定于底盖3的下方,当风道组件100完成组装时,所述换热器1及其它构成部件抵压于所述底盖3上,接水盘4无需承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所述风道组件100的立式空调(未图示),包括用以收容所述风道组件100的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风道组件100相适配的进风口及出风口。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风道组件100及具有该风道组件100的立式空调,通过底盖3的支撑部32承载换热器1的重量,有效避免接水盘4在应力或冲击作用下受损破裂,发生漏水。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