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1643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属于军用飞机空调散热器领域。



背景技术:

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是板翅式散热器的一种,是为了提高散热效率而将冷、热边流体在散热芯体中的流动分别分为n个流程,使冷、热流体在其中各进行n次折返流动并进行热交换,现有技术的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其结构如图1-2所示:冷、热流体各分为n个流程,流程之间为平面交叉结构,该流程结构将散热芯体分为nn个散热单元,冷、热流体在每个散热单元内进行热交换。

其工作原理如下:热边进口的热流体在第1个散热单元内被冷边经过第n-1个散热单元的冷流体进行第1次冷却,然后进入第2个散热单元被冷边经过第n个散热单元的冷流体进行第2次冷却,再进入第3个散热单元被冷边经过第3n-1个散热单元的冷流体进行第3次冷却,依次进行,直至到第nn个散热单元,热边出口的流体被冷边进口的流体进行最后1次冷却。

以上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的结构为目前军用飞机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普遍采用的典型结构,由于受流程排布结构的限制,热流体在从第1个散热单元到第nn个散热单元流动的过程中,分别被流经了n-1个散热单元的冷流体、n个散热单元的冷流体、3n-1个散热单元的冷流体、4n-1个散热单元的冷流体直至冷边进口冷流体进行冷却,在热流体沿各散热单元流动的过程中,分别被跳跃的流过不同单元的冷流体进行冷却,在有些散热单元,会出现先被低温冷流体冷却再被高温冷流体冷却的顺流流动情况,甚至有些散热单元冷、热流体温差很小,基本不进行热交换,以上情况均降低了产品的换热效率,增加了产品多余的重量及体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以解决现有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所导致的冷、热流体温差小,换热效率低、体积和重量大等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包括若干逐级布置的四边形的散热单元,最底部的一个散热单元侧面相邻两边上分别设置有热边出口和冷边进口,最顶部的一个散热单元上与所述热边出口和冷边进口相对位置分别设置有热边进口和冷边出口。

所述热边出口和冷边进口的轴线相互垂直。

所述热边进口和冷边出口的轴线相互垂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采用了空间叉流的设计结构,热流体在从第1个散热单元到第n个散热单元流动的过程中,分别被流经了n-1个散热单元的冷流体、n-2个散热单元的冷流体、n-3个散热单元的冷流体、n-4个散热单元的冷流体直至冷边进口冷流体进行冷却,热、冷流体在整个流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了逆向流动的换热形式,使每个散热单元均有最大的换热量,在同等工况条件下,散热效率能提高10%。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中:1-第一散热单元,2-第二散热单元,3-散热单元,4-热边进口,5-热边出口,6-冷边进口,7-冷边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3-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包括若干逐级布置的四边形的散热单元3,最底部的一个散热单元3侧面相邻两边上分别设置有热边出口5和冷边进口6,最顶部的一个散热单元3上与所述热边出口5和冷边进口6相对位置分别设置有热边进口4和冷边出口7,热边出口5和冷边进口6的轴线相互垂直,热边进口4和冷边出口7的轴线相互垂直。冷、热流体的进出口管口分别布置在散热器相互垂直交叉的两个方向上,一个从下到上实现多流程结构,一个从上到下实现多流程结构,其相互间的流动形式为空间叉流方式。

散热芯体从上到下平均分为n个部分,形成n个散热单元1。

其工作原理如下:热边进口4的热流体先进入第1个散热单元3被流经过n-1个散热单元3的冷流体进行第1流程的冷却,然后进入第2个散热单元3被流经过n-2个散热单元3的冷流体进行第2流程的冷却,再进入第3个散热单元3被流经过n-3个散热单元3的冷流体进行第3流程的冷却,直至最后进入第n个散热单元3被从冷边进口6的冷流体进行第n流程的冷却。

该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设计结构较现有技术中的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设计结构相比由于冷、热流体的相互流动形式由原来的平面叉流流动变为空间叉流流动,使得热流体在从第1个散热单元到第n个散热单元流动的过程中,始终被与其逆向流动的冷流体依次进行冷却,每个散热单元均有最大的换热量,使产品的散热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流程板翅式散热器,包括若干逐级布置的四边形的散热单元,最底部的一个散热单元侧面相邻两边上分别设置有热边出口和冷边进口,最顶部的一个散热单元上与所述热边出口和冷边进口相对位置分别设置有热边进口和冷边出口。本发明的热、冷流体在整个流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了逆向流动的换热形式,使每个散热单元均有最大的换热量,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周增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3.30
技术公布日:2017.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