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翅型微通道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664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翅型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装备技术,尤其是一种管翅型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的现有产品结构多种多样,特征效果不一。如专利公告号为CN103968610B设计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上大管、下大管及多个连通于上大管和下大管之间的扁平换热管,上大管和下大管均为弯管且弯曲方向相同,上大管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下大管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平行;扁平换热管与上大管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垂直;扁平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与上大管的夹角的平分线方向平行且多个扁平换热管沿上大管的延伸方向排列,和/或扁平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与下大管的夹角的平分线方向平行且多个扁平换热管沿下大管的延伸方向排列。又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5448409U,提供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转接集流管以及单排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由多个扁管和扁管之间的翅片构成,沿扁管的宽度方向区分出制冷剂第一换热区和制冷剂第二换热区,制冷剂第一换热区和制冷剂第二换热区在第一端与转接集流管连接,而在第二端分开;制冷剂第一换热区连接所述入口集流管且制冷剂第二换热区连接所述出口集流管,并容许制冷剂从入口集流管进入,流经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第一换热区,再流经所述转接集流管,再流经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第二换热区,再从所述出口集流管流出。再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5048791U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若干流通管及翅片,流通管设置有流通孔,流通孔沿流通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接,翅片设于相邻的流通管之间;第一集流管设有用于外接的第一接管,第一接管包括主体段、扩展段及用于连接二者的过渡段,扩展段至少部分插入第一集流管内,所述扩展段中流道的宽度大于主体段的流道的宽度,扩展段的流道的高度小于等于主体段的流道的高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微通道换热器中的以下问题:只在迎风面时散热性好,而在上下垂直风向时散热效率降低,尤其在冰箱冷柜中,不利于凝结水的排放,最后因凝结水增多而凝结成冰后,导致完全限制该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而且因体积原因不利于冰箱应用上的安放,从而提供一种管翅型微通道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管翅型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集流管、翅片,其特征是所述的集流管之间设有若干条平行布置的微通道扁管,所有微通道扁管厚度方向沿集流管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的翅片平行排列在两条集流管之间,并与微通道扁管垂直,翅片的分布沿集流管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疏密不同区域。

微通道换热器一般是采用集流管、扁管、翅片、铝焊接座等一体钎焊的结构,当冷媒进入第一个集流管后分别进入与其相连的一个或多个微通道中,在微通道中完成热量的传递后,冷媒再进入第二个集流管中流出。现有的换热器结构基本上是微通道铝管平行地连接在集流管上,当微通道的平面平行于集流管的横截面时,翅片均匀的分布在扁管之间;当微通道的平面垂直于集流管的横截面时,没有翅片分布。本技术方案针对这一现象,将微通道的主流平面垂直于集流管的横截面,以加强翅片换热,且翅片平行于集流管均匀分布于两支集流管之间,把微通道扁管穿插于翅片上,再通过焊接方式使翅片固定在微通道扁管上,这样不仅增加了换热效果,而且更有利于冷凝水的排放。

作为优选,所述的翅片由单个片状散热体组成,单个翅片上设有等距扁管通孔,所述的通孔与微通道扁管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在两条平行布置的集流管之间,由翅片的长短构成翅片分布的疏密度。通过长短不一的翅片间隔排列获得整体的疏密度不同的构件。

作为优选,所述的翅片在微通道扁管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翅片沿集流管长度方向上最长的与所有微通道扁管通过孔轴形式配合,最短的只与一根微通道扁管通过孔轴形式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从集流管一端的第一支微通道扁管起,沿集流管长度方向,在设有若干支相同长度的短翅片区域为密集区A。根据不同使用场合,设置不同疏密度的散热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的从集流管一端的第一支微通道扁管起,沿集流管长度方向,在设有若干支相同长度的长翅片区域为疏散区C。

作为优选,所述的微通道扁管为平直扁状管道或弧形扁状管道。可进行多种外形结构的布局。

作为优选,所述的集流管内通过挡片分布形成换热器冷媒流路。

作为优选,所述的集流管内通过挡片构成冷媒流路的单扁管流路或多扁管流路。本装置同样可以实现多种冷媒流向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厚度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中或位于多个平面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微通道扁管厚度方向沿集流管长度方向排列,扁管可以布置在同一平面,大大减小了换热器的厚度,从而相应减少产品所占用的空间体积;由于翅片平行排列在两根集流管之间,并与微通道扁管垂直布置,不仅增加了翅片换热效果,而且这种翅片排列方式更有利于冷凝水的排放;应用范围大,可以通过改变微通道扁管的形状、长度、以及和集流管的连接方式,就能应用于多种结构的冰箱冷柜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翅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媒流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 集流管,2. 微通道扁管,3. 翅片,31. 扁管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实施例一种管翅型微通道换热器,参见图1、图2,设有两条平行布置的集流管1,集流管1之间设有16条平行布置的微通道扁管2,微通道扁管2上设有翅片3。

具体地说,所有的微通道扁管2其厚度沿集流管1长度方向排列,即将微通道扁管2的厚度方向一个面全布置在同一平面中,一般来说,所有的微通道扁管2厚度是相同的。翅片3由单个片状散热体组成,单个翅片3上设有等距排列的扁管通孔31,如图3所示,通孔这扁长孔,与微通道扁管2配合。所有的翅片3平行排列在两条集流管1之间,并且与微通道扁管2垂直,由此,通过长短不一的翅片3分布沿集流管1长度方向便构成多个疏密不同区域,即由翅片3的长短构成翅片分布的疏密度,本实施例采用三种长度的翅片3,便构成密集区A、松密区B、疏散区C三种区域。

进一步,密集区A的形成是:从集流管1一端的第一支微通道扁管2起,沿集流管1长度方向至第6支微通道扁管2止,共设长翅片9件,每相邻两件翅片之间设一件中翅片,然后在所有相邻的长翅片和中翅片之间加设短翅片。同理,松密区B是由9件长翅片和8件中翅片共同构成的区域,即中翅片的长度至第10件微通道扁管2位置。剩下的疏散区C全是由长翅片构成的。

当然,作为实施例,翅片3在微通道扁管2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翅片3沿集流管1长度方向上最长翅片可以与所有微通道扁管2通过孔轴形式配合,而最短的只与一根微通道扁管2通过孔轴形式配合。

本实施例集流管1内通过挡片的分布,形成不同换热器冷媒流路,如构成的冷媒流路为单扁管流路或多扁管流路,如图4所示。

微通道扁管2实施例之一:其结构为平直扁状管道。

微通道扁管2实施例之二:其结构为弧形扁状管道。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如所有的微通道扁管2布置在多个平面中也是一种实施方案,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