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1110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新型换热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heat 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例如电厂低温用聚四氟乙烯换热器是发电厂为降低排烟温度进行余热回收的新型装置设备。采用氟塑料换热器,能够防止酸腐蚀,并将烟气温度降至100度以内。

在化学中使用的换热器,一般都是配合酯化反应来使用的,即给反应物提供一个平稳的反应环境,从而提高反应效果。可是现阶段对于换热器中的换热管来说,大部分都是采用直管的方式,也有采用螺旋管的方式,其直管和螺旋管的方式,其各有各的优缺点,直管的优点则是设计简单,缺点是,流动的速度快与反应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小;螺旋管接触面积大,可以设计复杂。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为CN 105953619 A,专利名称为:一种防堵塞的新型换热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圆柱壳体,所述圆柱壳体的上部设置有管程进口机构,下部设置有管程出口机构,所述圆柱壳体侧面的上部设置有壳程进口管,下部设置有壳程出口管,所述圆柱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机构。该专利的中提到的换热管则是采用的直管的方式设计的,其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换热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换热器,包括圆柱壳体,所述圆柱壳体的上部设置有管程进口机构,下部设置有管程出口机构,所述圆柱壳体侧面的上部设置有壳程进口管,下部设置有壳程出口管,所述圆柱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机构,所述换热管机构包括设置在圆柱壳体内侧顶部的第一管板,底部设置有第二管板,所述圆柱壳体的内侧还设置有折流挡板机构,所述第一管板上均匀设置有卡扣安装孔,所述卡扣安装孔包括椭圆穿过孔以及设置在椭圆穿过孔上部的椭圆卡位孔,所述第二管板上均匀设置有椭圆穿过孔,所述椭圆穿过孔内设置有蛇形换热管,所述蛇形换热管包括弯曲管体以及设置在弯曲管体头部与椭圆卡位孔相配合的椭圆卡位板。

作为优选,所述折流挡板机构沿圆柱壳体内侧从上向下的方向上依次包括4个结构相同的折流挡板,所述两两折流挡板之间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折流挡板上均匀设置有椭圆穿过孔。

作为优选,所述管程进口机构包括封堵壳体,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管程进口管。

作为优选,所述管程出口机构包括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管程出口管,所述支撑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盲板。

作为优选,所述管程进口机构通过连接螺栓与圆柱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管程出口机构通过连接螺栓与圆柱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对换热管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则可以大大提高换热管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相应的提高了换热管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背景技术中一种防堵塞的新型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一种防堵塞的新型换热器(将管程进口机构、管程出口机构、折流挡板机构和换热管机构与圆柱壳体分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新型换热器中第一管板、折流挡板和蛇形换热管结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蛇形换热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

背景技术中防堵塞的新型换热器的立体图中的标号:1、圆柱壳体;101、壳程进口管;102、壳程出口管;2、管程进口机构;201、封堵壳体;202、管程进口管;3、管程出口机构;301、支撑壳体;302、管程出口管;303、盲板;4、连接螺栓;5、连接螺栓;6、第一管板、601、换热管安装孔;7、第二管板;8、换热管;901、第一折流挡板;902、第二折流挡板;903、第三折流挡板;904、第四折流挡板;905、换热管容纳孔;

本实用新型中图3、图4的标号:6'、第一管板;601'、椭圆穿过孔;602'、椭圆卡位孔;8'、蛇形换热管;81'、椭圆卡位板;901'、折流挡板;905'、椭圆卡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换热器,包括圆柱壳体,其圆柱壳体的上部设置有管程进口机构,下部设置有管程出口机构,在圆柱壳体侧面的上部设置有壳程进口管,下部设置有壳程出口管,圆柱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机构,换热管机构包括设置在圆柱壳体内侧顶部的第一管板,底部设置有第二管板,圆柱壳体的内侧还设置有折流挡板机构。上述的叙述都是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了,故此不作详细的说明和介绍。下面详细的说一下本实用新型中主要做出不同的设计,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第一管板6'上均匀设置了卡扣安装孔,对于该卡扣安装孔发明人也是做了具体设计的,为了满足整体的设计情况,发明人将卡扣安装孔分为了两部分,即卡扣安装孔包括椭圆穿过孔602'以及设置在椭圆穿过孔上部的椭圆卡位孔601',很显然,椭圆穿过孔则是穿过部分,椭圆卡位孔则是用来限定位置的,因为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是一个整体的设计,即第二管板上均匀设置有椭圆穿过孔,其椭圆穿过孔内设置有蛇形换热管,如图4所示,其蛇形换热管是采用了弯曲的设计方式,使其与反应物有更多接触时间和更大的接触面积,其蛇形换热管8'包括弯曲管体个椭圆卡位板81',其椭圆卡位板是设置在弯曲管体的最上部的,其形状要与椭圆卡位孔相对应。即在安装的时候,通过蛇形换热管和椭圆卡位孔的配合设计,使其更好的安装效果。这里需要注意一下,椭圆穿过孔的大小要小于椭圆卡位孔的大小。

折流挡板机构沿圆柱壳体内侧从上向下的方向上依次包括4个结构相同的折流挡板901',并两两折流挡板之间相对设置;其折流挡板上均匀设置有椭圆穿过孔905'。

管程出口机构3包括支撑壳体301,在支撑壳体301的侧壁上设置了管程出口管302,与管程进口机构2的设置是一样的作用,只不过管程出口管302是使反应物流出而已,在支撑壳体301的底部还设置有了盲板303。

管程进口机构2通过连接螺栓4(5)与圆柱壳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管程出口机构3通过连接螺栓4(5)与圆柱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如图1、图2所示,在圆柱壳体1的外侧的上部和下部还设置了法兰,其管程进口机构2和管程出口机构3上的壳体上也设置了与圆柱壳体1上法兰相配合的法兰,连接螺栓4(5)则是固定在法兰上的,即起到管程进口机构2和管程出口机构3于圆柱壳体1固定连接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