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3945发布日期:2019-11-08 23:1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冷凝干燥设备在生产和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冷凝干燥设备通过制冷装置,使设备内部温度降低,潮湿气体通过冷凝干燥设备时,水蒸气被冷凝成为水滴并排出,使潮湿气体转化为干燥空气,然后回到空气循环系统中。

冷凝干燥设备通常设有干燥腔,干燥腔为空腔,潮湿气体能直接穿过冷凝干燥设备的干燥腔,水蒸气在干燥腔中被冷凝成为水滴并排出;该种结构的冷凝干燥设备,潮湿气体在冷凝干燥设备的干燥腔中流速较大,当潮湿气体的水蒸气含量较大时,不一定能在干燥腔中充分冷凝,影响干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燥装置,能降低潮湿气体的流速,使水蒸气能被充分冷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燥装置,包括第一降温桶、第二降温桶以及旋流干燥器;所述第一降温桶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二降温桶通过排气管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一降温桶与所述第二降温桶连通;所述旋流干燥器包括底座、螺旋分布在所述底座上的叶片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叶片顶部的盖环,所述叶片之间形成旋流通道;所述旋流干燥器固定在所述第二降温桶内;所述第二降温桶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旋流干燥器下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二降温桶内部和外界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换热组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热管、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压缩机;所述热管的两端分别接入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和排出口,从而形成冷凝剂流道;所述热管经过冷凝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降温桶内的蒸发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旋流干燥器的盖环上形成顶环,所述第二降温桶内设有抱环,所述顶环穿设在所述抱环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降温桶内竖立有两根纵向支撑杆,两根所述纵向支撑杆分别从前后两端支撑一横向支撑杆;所述旋流干燥器的底座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横向支撑杆穿过所述安装孔中以支撑所述旋流干燥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孔中设有键槽,所述横向支撑杆上设有与所述键槽配合的平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旋流干燥器设置有两个以上,所述旋流干燥器在所述第二降温桶内依次排列。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储水罐,所述储水罐与所述第二降温桶固定,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储水罐。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水罐底部设有水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干燥装置,第二降温桶内设有旋流干燥器,当潮湿气体流过旋流干燥器时,将被叶片导入至旋流通道中,从而产生旋转气体流道,潮湿气体通过旋转气体流道时流速降低,与旋流干燥器的叶片以及第二降温桶的内壁缓慢接触,使潮湿气体能与旋流干燥器和第二降温桶的内壁充分接触,从而使潮湿气体的水蒸气能在旋流干燥器和第二降温桶的内壁上充分凝结成为水滴,使潮湿气体被充分干燥,提高了干燥效果,而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旋流干燥器的立体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视图。

图5为图4中的B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

1、第一降温桶;11、进气口;12、出气口;13、连通管;2、第二降温桶;21、出水口;22、抱环;23、干燥腔;24、纵向支撑杆;25、横向支撑杆;251、平键;3、旋流干燥器;31、叶片;32、底座;33、盖环;34、顶环;35、旋流通道;36、安装孔;37、键槽;4、换热组件;41、热管;42、冷凝器;421、第一鳍片组;43、蒸发器;431、第二鳍片组;44、压缩机;5、排气管;6、储水罐;61、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干燥装置,包括第一降温桶1、第二降温桶2、换热组件4以及旋流干燥器3。

第一降温桶1为呈圆柱形金属桶体,例如不锈钢桶体或者铝制桶体,第一降温桶1内部为空腔。第一降温桶1的顶部设有进气口11,第一降温桶1的一端设有出气口12,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均为穿过第一降温桶1外壁的小段金属管,第一降温桶1能分别通过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与外部连通。第二降温桶2为呈圆柱形金属桶体,例如不锈钢桶体或者铝制桶体,第二降温桶2内部为空腔。第二降温桶2设在第一降温桶1下方,且第一降温桶1与第二降温桶2通过连通管13连通。

旋流干燥器3为金属工件,其包括底座32、叶片31以及盖环33;底座32为圆板形的底座;叶片31为具有弧形的叶片,本实施例中,叶片31有七片,七片叶片31以底座32的中轴为轴心,在底座32上螺旋分布,每两片相邻的叶片31之间形成弧形的旋流通道35;盖环33呈环形,其固定设置在叶片31顶部,即盖环33与底座32共轴,且盖环33分别与七片叶片31的顶部接合。底座32和叶片31一体成型,盖环33焊接在叶片31顶部;当然,叶片31和盖环33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实现盖环33固定设置在叶片31顶部。

旋流干燥器3的盖环33上形成顶环34,即顶环34是与盖环33一体成型的。旋流干燥器3的底座32上开设有安装孔36,安装孔36贯穿底座32并与底座32共轴;安装孔36中设有键槽37,即键槽37开设在安装孔36侧面。

旋流干燥器3固定在第二降温桶2内,第二降温桶2固定有旋流干燥器3的部分即为干燥腔23,水蒸气在干燥腔23中通过旋流干燥器3冷凝;第二降温桶2的干燥腔23中开设有出水口21,出水口21位于旋流干燥器3下方,本实施例中,出水口21有两个。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降温桶2内设有抱环22,具体来说,抱环22是在第二降温桶2的空腔内形成的金属环体;抱环22焊接在第二降温桶2的内壁,抱环也可以与第二降温桶2的内壁一体成型;抱环22与第二降温桶2共轴;抱环22的内径与顶环34的外径相等,顶环34穿设在抱环22中,且顶环34与抱环22相焊接,从而把旋流干燥器3固定在第二降温桶2内。旋流干燥器3设置有三个,相应地,抱环22也设置有三个,三个抱环22在第二降温桶2内依次排列,每个抱环22上设置一个旋流干燥器3,使三个旋流干燥器3在第二降温桶2内依次排列。

第二降温桶2通过排气管5与外部连通,具体来说,排气管5为金属管道,排气管5的入口设在第二降温桶2的干燥腔23中,位于旋流干燥器3的斜上方,排气管5穿入第一降温桶1,且排气管5横向穿过第一降温桶1,排气管5的出口接入第一降温桶1的出气口12,由于排气管5接入第一降温桶1的出气口12,因此,气体从第一降温桶1中通过时,不会在出气口12逸出。

换热组件4用于在第二降温桶2内部和外界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换热组件4包括热管41、冷凝器42、蒸发器43以及压缩机44。冷凝器42位于第一降温桶1和第二降温桶2外部,冷凝器42上设有第一鳍片组421,第一鳍片组421为相互平行排布的金属鳍片;蒸发器43位于第二降温桶2内,蒸发器43上设有第二鳍片组431,第二鳍片组431为相互平行排布的金属鳍片。热管41为铜制热管,热管41内为可流动的冷凝剂,热管41的两端分别接入压缩机44的吸入口和排出口,从而在热管41内形成冷凝剂流道。热管41经过冷凝器42以及蒸发器43;热管41经过冷凝器42时,从第一鳍片组421中穿过,即热管41与第一鳍片组421相互垂直,热管41穿过第一鳍片组421后弯折并重新穿过第一鳍片组421,使热管41在第一鳍片组421中均匀设置,增大热管41与冷凝器42的接触面积;热管41穿过第二降温桶2的外壁,使热管41进入第二降温桶2内部并经过蒸发器43;热管41经过蒸发器43时,从第二鳍片组431中穿过,即热管41与第二鳍片组431相互垂直,热管41穿过第二鳍片组431后弯折并重新穿过第二鳍片组431,使热管41在第二鳍片组431中均匀设置,增大热管41与蒸发器43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该种干燥装置还包括储水罐6,储水罐6与第二降温桶2固定,本实施例中,储水罐6焊接在第二降温桶2底部,出水口21连通储水罐6,具体来说,储水罐6罩住出水口21,并且使储水罐6的上开口位于出水口21下方,使出水口21流出的水能进入储水罐6。

进一步地,储水罐6底部设有水阀61,水阀61为手动水阀61或者电磁阀,使工作人员可以选择水阀61打开的时机。

该种干燥装置在使用时,将潮湿气体的管道接入到进气口11;预先开启压缩机44,使冷凝剂在热管41中流动,冷凝剂在热管41中流动至蒸发器43时膨胀为气体,并吸收大量热量,使蒸发器43的第二鳍片组431温度降低,进而使第二降温桶2的内腔温度降低,冷凝剂在热管41中流动至冷凝器42时,冷凝为液体,并释放大量热量,使冷凝器42的第一鳍片组421温度上升并将热量散发至外界空气中,实现了第二降温桶2内部和外界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开启压缩机44后,该种干燥装置可以开始使用,高压潮湿气体通过进气口11进入第一降温桶1,然后通过连通管13而进入第二降温桶2;潮湿气体进入第二降温桶2后流过蒸发器43,使潮湿气体温度降低,随后潮湿气体流动至干燥腔23中,当潮湿气体流过三个旋流干燥器3时,将被叶片31导入至旋流通道35中,从而在干燥腔23中产生旋转气体流道,潮湿气体通过旋转气体流道时流速降低,与旋流干燥器3的叶片31以及干燥腔23的内壁缓慢接触,温度进一步降低,潮湿气体中的水蒸气在旋流干燥器3和干燥腔23的内壁中冷凝,成为水滴,最终通过出水口21流出并进入到储水罐6中;工作人员定时打开水阀61,使储水罐6中的水得以放出;水蒸气冷凝后,潮湿气体成为干燥气体,并进入到排气管5,干燥气体从排气管5内穿过第一降温桶1,最终从出气口12通出。出气口12接入干燥气体管道,从而使干燥气体重新回到空气循环系统中。

该种干燥装置,第二降温桶2内设有旋流干燥器3,当潮湿气体流过旋流干燥器3时,将被叶片31导入至旋流通道35中,从而产生旋转气体流道,潮湿气体通过旋转气体流道时流速降低,与旋流干燥器3的叶片31以及第二降温桶2的内壁缓慢接触,使潮湿气体能与旋流干燥器3和第二降温桶2的内壁充分接触,从而使潮湿气体的水蒸气能在旋流干燥器3和第二降温桶2的内壁上充分凝结成为水滴,使潮湿气体被充分干燥,提高了干燥效果,而且成本较低。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干燥装置,与实施例一中的干燥装置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第二降温桶2内并未设有抱环22;第二降温桶2内竖立有两根纵向支撑杆24,两根纵向支撑杆24均为沿竖直方向设置金属杆体,纵向支撑杆2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降温桶2的内壁焊接;两根纵向支撑杆24分别从前后两端支撑一横向支撑杆25,具体来说,横向支撑杆25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根纵向支撑杆24的中部;横向支撑杆25穿过安装孔36中以支撑旋流干燥器3。横向支撑杆25上设有与键槽37配合的平键251,横向支撑杆25穿过安装孔36后,平键251卡入到键槽37中。

本实施例中,旋流干燥器3也设置有三个,三个旋流干燥器3在同一横向支撑杆25上排列,且共用同一个平键251,使三个旋流干燥器3在第二降温桶2内依次排列。

在装配时,将三个旋流干燥器3依次套在同一横向支撑杆25上,使平键251与键槽37配合,调整三个旋流干燥器3的位置,使三个旋流干燥器3间隔均匀,然后将三个旋流干燥器3与横向支撑杆25相焊接,随后将横向支撑杆25两端分别与两根纵向支撑杆24相焊接,从而把旋流干燥器3固定在第二降温桶2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干燥装置,其余部分及使用方法均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干燥装置相同。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