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风装置及其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4778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送风装置及其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及其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申请号为201210541329.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壳体和设置在空调器壳体内部的换热系统,空调器壳体的上部设置有上出风口,空调器壳体的下部设置有下出风口,换热系统包括与上出风口配合的上换热系统和与下出风口配合的下换热系统。该空调器通过在空调器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并设置与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对应的上换热系统和下换热系统,从而使空调器上下同时出风,有效提高风量,而且空调器内部具有多个换热系统,有效地增大换热面积,相比现有相同外形尺寸的空调能够有效地加大制冷量,或者在同等制冷量的条件下,能够减小空调器外形尺寸,从而设计出更精致小巧的空调。但是这种空调器的送风装置结构复杂,该送风装置不能调节自身送风口的出风。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及其空调器,结构简单,可以调节自身送风口的出风。
[0004]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发明的送风装置,包括送风壳体、设置在所述送风壳体内的风叶,所述送风壳体上设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壳体内设置有沿所述风叶外围移动以阻挡风叶向所述送风口出风的挡风板。
[0005]作为优选,所述送风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挡风板相配的位置调整驱动机构。
[0006]作为优选,所述位置调整驱动机构包括齿轮、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齿轮,所述送风壳体上设置有齿条。
[0007]作为优选,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齿轮,所述送风壳体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配的齿道,所述位置调整驱动机构包括所述齿轮和所述齿道。齿轮与凹槽内的齿道啮合,齿轮在凹槽内啮合滚动,带动挡风板一起运动,本发明在送风壳体内设置凹槽,这样大大减小了风在送风壳体内的流动的阻力,减小了紊流现象的产生,本发明的挡风板可沿凹槽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突破了齿条长度有限造成的运行空间局限性,如果齿轮只在固定位置转动,而采用齿条与挡风板固定同步转动的运行方式的话,为了防止齿轮与齿条在齿条的两端端齿上脱离,挡风板摆动的角度会受到齿条长度的限制。
[0008]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为弧形槽。
[0009]为了进一步减小风阻,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包括槽底、上弧壁和下弧壁,所述齿道成型于所述上弧壁或所述下弧壁上。
[0010]作为优选,所述挡风板包括大端部和小端部,所述挡风板的厚度沿所述大端部至所述小端部逐渐减小。
[0011]作为优选,所述挡风板的截面形状为镰刀形。
[0012]作为优选,所述挡风板的大端部内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挡风板的挡风板电机,所述挡风板电机与所述齿轮相连。本发明将电机放置在挡风板内部和挡风板一起运行,节省了放置外部时占用的底壳空间,保证了风道了完整的平滑性,出风顺畅,降低了噪音。
[0013]作为优选,所述挡风板包括外板面和内板面,所述内板面与所述送风壳体对应的内壁形成所述送风装置的风道。
[0014]作为优选,所述送风壳体包括有用于向上出风的上送风口、以及用于向下出风的下送风口。
[0015]作为优选,所述挡风板包括上挡风板、以及下挡风板。
[0016]作为优选,所述送风装置在单向出风时,所述上挡风板和下挡风板相接触,将所述送风壳体内腔隔成两个独立的腔室。
[0017]作为优选,所述送风装置在单向出风时,所述上挡风板的一端与所述下挡风板的一端相接触,上挡风板的内板面与下挡风板的内板面两者并接形成一半封闭曲面,该曲面与所述送风壳体对应的内壁形成所述送风装置的风道。
[0018]作为优选,所述送风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挡风板相配的位置调整驱动机构,所述上挡风板和下挡风板分别与其相配的位置调整驱动机构相连。
[0019]作为优选,所述风叶和与其相配的风叶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送风壳体为蜗壳,所述蜗壳包括左侧蜗线、右侧螺线、上蜗舌、以及下蜗舌,所述上挡风板的初始位置设在送风壳体壳内所述右侧螺线下部,所述下挡风板的初始位置设置在送风壳体壳内所述左侧螺线上部,上挡风板和下挡风板处于初始位置时,上送风口和下送风口均打开。
[0020]作为优选,所述风叶为轴流风叶或离心风叶或贯流风叶。
[0021]本发明的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
[0022]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送风壳体内采用了挡风板结构,具有双向出风、单向出风功能,结构简单,可根据需要调整出风方向,整机舒适性好,风道内不易产生流场紊乱,噪音小,风量损失小。
[0023]
【附图说明】
[0024]附图1是本发明上出风模式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双向出风模式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下出风模式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送风壳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标号说明:1、送风壳体;2、离心风叶;3、齿轮;4、上送风口;5、下送风口;6、凹槽;6-1、上弧壁;6-2、下弧壁;6-3齿道;7-1、上挡风板;7-2、下挡风板;7-3、大端部;7-4、小端部;8、挡风板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7]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送风装置如图1、2、3、4所示,包括送风壳体1、安装在送风壳体I内的离心风叶2,离心风叶2和与其相配的风叶驱动电机相连,送风壳体I上制有送风口,送风壳体I内安装有挡风板和位置调整驱动机构,挡风板和位置调整驱动机构相配,挡风板通过位置调整驱动机构带动,沿离心风叶2外围移动以阻挡离心风叶2向送风口出风。当然风叶也可为轴流风叶。
[0028]位置调整驱动机构包括齿轮3、以及与齿轮3相啮合的齿道6-3,齿轮3安装在挡风板上,送风壳体I内壁上制有凹槽6,凹槽6为弧形槽,凹槽6设置在离心风叶2的外围,凹槽6的凹向是从送风壳体I的内壁向送风壳体I的外壁凹陷,凹槽6包括槽底、上弧壁
6-1和下弧壁6-2,齿道6-3成型于上弧壁6-1或下弧壁6_2上。
[0029]挡风板的板体为弯板状,板体包括外板面和内板面,内板面与送风壳体I对应的内壁形成送风装置的风道,挡风板一端为大端部7-3,另一端为小端部7-4,挡风板的截面形状为镰刀形,挡风板的厚度沿大端部7-3至小端部7-4逐渐减小,挡风板的大端部7-3内固定有用于驱动挡风板运动的挡风板电机8,该挡风板电机8的输出轴与齿轮3相连。
[0030]送风壳体I为包括内腔的蜗壳,蜗壳包括有用于向上出风的上送风口 4、以及用于向下送风的下送风口 5、左侧蜗线、右侧螺线、上蜗舌、以及下蜗舌,本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挡风板设有两块,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