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送风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3776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送风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用送风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具有用于选择性地将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强制吹向空调壳的内部的送风扇的车辆用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通常,车辆用空调装置是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用于在将车辆外部的空气引入到车辆室内或者使车辆室内的空气循环的过程中,通过加热或冷却空气来对车辆室内进行制冷或者制热,空调壳的内部包括用于冷却作用的蒸发器和用于加热作用的加热器芯,并且被构成为使用送风模式转换用门来选择性地将通过蒸发器或者加热器芯而被冷却或者加热的空气吹向车辆室内的各个部分。
[0003]在先申请的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1-0136257号(2011.12.21)公开了一种通过设置开闭室内空气流入孔的辅助门而在室外空气模式下也使得一部分室内空气流入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图1是示出现有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内部的剖面图,图2是示出图1中辅助门开放室内空气流入孔的状态的剖面图。
[0004]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的车辆用送风装置被构成为包括送风壳101、室内空气流入孔136、辅助门140。送风壳101包括用于使室内空气流入的室内空气流入口 111及用于使室外空气流入的室外空气流入口 112,还包括用于排出通过室内空气流入口 111、室外空气流入口 112流入的室内空气、室外空气的排出口,并且内部设置有送风扇123。
[0005]室内空气流入孔136从送风壳101内部的空气流动方向来看形成于送风扇123的上游侧,并且被构成为使送风壳101的内部和外部连通。辅助门140的一侧在送风壳101的内部通过结合单元150与室内空气流入孔136的周围结合,并且另一侧弹性地弯曲以开闭室内空气流入孔136,由此在室外空气流入模式下使一部分室内空气流入。
[0006]所述送风壳101由吸入管道110、蜗壳120和过滤器盖135组装而构成。吸入管道I1的上部形成有室内空气流入口 111及室外空气流入口 112,吸入管道110的下部被开放,并且在吸入管道110的内部可旋转地设置有用于开闭室内空气流入口 111及室外空气流入口 112的室内空气、室外空气转换门115。蜗壳120与吸入管道110的开放的下部结合,并且一侧延伸形成有排出口并与空调壳的入口侧结合。
[0007]在所述蜗壳120的内部可旋转地设置有用于使流入到吸入管道110的内部的室内空气、室外空气强制地吹向空调壳的入口侧的送风扇123。此外,过滤器插入部127贯通形成于吸入管道110和蜗壳120的结合部位的一侧面以使空气过滤器130能够插入到送风壳101的内部,过滤器盖135可拆装地结合于过滤器插入部127以开闭过滤器插入部127。
[0008]所述室内空气、室外空气转换门115通过设置于送风装置的外侧的专门的电缆(未示出)或者促动器(未示出)被驱动。并且,在吸入管道110和蜗壳120之间设置贯通形成有喇叭口 126的吸入环125以将通过室内空气流入口 111、室外空气流入口 112流入的室内空气、室外空气引向送风扇123的上部侧。在所述蜗壳120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驱动送风扇123的电动机124。
[0009]所述室内空气、室外空气转换门115由可旋转地结合于吸入管道110的两侧壁的旋转轴115a和形成于旋转轴115a的一侧的板115b形成并且被构成为板状。所述空气过滤器130由被形成为以之字形形态折叠而过滤空气中的杂质的过滤部131和包覆过滤部131的周围的框架部132构成。在所述过滤器盖135中形成弹性筋板以在结合到过滤器插入部127时能够弹性地结合及分离。
[0010]如上所述构成的送风装置中,在室内空气流入模式下,室内空气、室外空气转换门115开放室内空气流入口 111并且关闭室外空气流入口 112,基于送风扇123的操作通过室内空气流入口 111流入的室内空气在通过空气过滤器130及喇叭口 126流入到送风扇123的内部之后沿半径方向排出,并且排出的室内空气在沿着蜗壳120的内部移动的同时被强制地吹向空调壳侧。
[0011]此外,在室外空气流入模式下,室内空气、室外空气转换门115关闭室内空气流入口 111并且开放室外空气流入口 112,基于送风扇123的操作通过室外空气流入口 112流入的室外空气在通过空气过滤器130及喇叭口 126流入到送风扇123的内部之后沿半径方向排出,并且排出的室外空气在沿着蜗壳120的内部移动的同时被强制地吹向空调壳侧。
[0012]并且,室内空气流入孔136贯通形成于过滤器盖135,并且辅助门140的一端部(上端部)通过结合单元150结合到过滤器盖135的内侧面上端,以在室外空气流入模式下使一部分室内空气流入而能够提高制热性能。辅助门140基于在送风扇123旋转时在吸入管道110内产生的负压来开放室内空气流入孔136。结合单元150由多个结合孔151和固定部件152形成,所述多个结合孔151分别形成于过滤器盖135和辅助门140的各个上端部的相互对应的位置,所述固定部件152形成有多个钩部152a以插入结合到结合孔151,从而使辅助门140的一端部(上端部)固定于过滤器盖135。
[0013]所述车辆用送风装置因室内空气流入孔136形成于空气过滤器130的侧方向且辅助门140被设置于空气过滤器130的侧方向而使送风壳101朝向侧方向变厚,由此增加整体体积。为了弥补这样的缺点,正在应用将室内空气流入孔及辅助门布置于空气过滤器的上部的车辆用送风装置。
[0014]图3是放大示出将室内空气流入孔及辅助门布置于空气过滤器的上部的车辆用送风装置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0015]参照图3,在室外空气模式下,用于使室内空气辅助流入的室内空气流入孔136形成于空气过滤器130的上部,辅助门140可开闭地设置于空气过滤器130的上部。通过这样的构成,与图1示出的送风装置相比,能够减小侧方向的宽度,因此可实现紧凑的设计。
[0016]然而,在图3的结构中,在辅助门140被开放而使室内空气流入时,流入的空气与空气过滤器130的峰137碰撞,因此存在因涡流而引起噪音的问题。
[0017][现有技术文献]
[0018][专利文献]
[0019]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1-0136257 号(2011.12.21)
【实用新型内容】
[0020]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在室外空气模式下因向辅助门侧流入的空气与空气过滤器的峰碰撞而产生的噪音的结构得到改善的车辆用送风装置。
[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包括:送风壳,具有使室内空气流入的室内空气流入口及使室外空气流入的室外空气流入口,并且内部设置有送风扇;空气过滤器,设置于所述送风壳的内部;辅助室内空气流入孔,形成于所述送风壳而用于在室外空气模式下使室内空气流入;辅助门,开闭所述辅助室内空气流入孔,并且所述车辆用送风装置还包括:筋板,在所述辅助室内空气流入孔侧设置于辅助门与空气过滤器之间,并且覆盖空气过滤器的一部分。
[0022]其中,辅助室内空气流入孔及辅助门设置于空气过滤器的上部。
[0023]其中,筋板被形成为在空气过滤器的上部针对空气过滤器沿水平方向延伸。
[0024]其中,所述车辆用送风装置包括:过滤器盖,结合于送风壳并且在侧方向上覆盖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筋板被设置为从过滤器盖延伸。
[0025]其中,筋板沿水平延伸至在辅助门开放为最大的状态下与辅助门的延长线相交的地点为止。
[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送风装置中筋板将通过辅助室内空气流入孔流入的空气引导为避免与空气过滤器的峰碰撞,从而不仅可以防止因涡流而引起的噪音的同时能够减小送风壳的侧方向宽度且没有使风量下降,而且还因简单的结构和优异的可组装性而带来设置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示出现有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内部的剖面图。
[0028]图2是示出图1中辅助门开放室内空气流入口的状态的剖面图。
[0029]图3是放大示出将室内空气流入孔及辅助门布置于空气过滤器的上部的车辆用送风装置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0030]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内部的剖面图。
[0031]图5是放大示出图4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0032]图6是示出图5的辅助门被开放为最大的状态的剖面图。
[0033]图7是示出在没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和筋(rib)時比较噪音的曲线图。
[0034]符号说明:
[0035]1:送风壳11:室内空气流入口
[0036]12:室外空气流入口 10:吸入管道
[0037]20:蜗壳23:送风扇
[0038]24:电动机30:空气过滤器
[0039]37:峰36:辅助室内空气流入孔
[0040]40:辅助门50: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