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及其送风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8702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及其送风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送风装置和具有该送风装置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相关技术中,特别是对于现有的立式空调器而言,空调器内部设有风机、换热器等。房间内的空气在风机作用下,由回风口进入到空调器内部与换热器进行冷热交换,再从出风口吹到房间内,实现房间温度调节。
[0003]通常情况下从空调出风口流出的空气温度与环境温度有较大的温差,可达10-200C以上,出风口吹出的气流直接吹向人体时舒适度很差,甚至导致“空调病”。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出一种空调器的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可以降低空调器的出风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提高送风量,提高人体舒适性。
[0005]本实用新型还需要提出一种具有该送风装置的空调器。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空调器的送风装置,包括:外壳罩和内壳罩,所述外壳罩套设在所述内壳罩外侧且与所述内壳罩之间限定出内腔,所述外壳罩为前端和后端均敞开的筒状壳体,所述外壳罩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空调器内部风道和所述内腔的进风口 ;所述内壳罩为前端和后端均敞开的筒状壳体,其中所述外壳罩和所述内壳罩的后端封闭连接,所述外壳罩和所述内壳罩的前端限定出用于连通所述内腔以及外部环境的出风口。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送风装置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出风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缺陷,送风量大,人们的舒适度得到了提高。
[0008]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送风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壳罩的底部敞开以形成所述进风口。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送风装置还包括筒状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设在所述进风口处以将从所空调器内部风道吹出的风引导至所述内腔。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壳罩的周壁的前部被构造成由后向前周长渐缩的曲面。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壳罩的周壁的后部被构造成由后向前周长渐扩的曲面。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壳罩的周壁的前部被构造成由后向前周长渐扩的曲面。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壳罩的周壁的后部被构造成由后向前周长渐缩的曲面。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风口处设有用于导风的导风机构。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风机构为导风叶片。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空调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限定出风道,所述风道内设置有换热器和驱动风轮,所述机体上设有回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设在所述机体上,所述外壳罩上的进风口与所述风道连通。
[0018]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因此通过设置该送风装置,从而可以使空调器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出风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缺陷,送风量大,人们的舒适度得到了提高。
[00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的平行于前后方向的竖向剖视图;
[0023]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空调器100 ;
[0026]送风装置I ;
[0027]外壳罩11 ;进风口 111 ;
[0028]内壳罩12 ;通风通道121 ;出风口 122 ;
[0029]引导部13;
[0030]机体2 ;风道21 ;换热器22 ;驱动风轮23。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4]下面首先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送风装置I。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送风装置I包括外壳罩11和内壳罩12ο
[0035]夕卜壳罩11为前端和后端均敞开的筒状壳体,内壳罩12为前端和后端均敞开的筒状壳体,外壳罩11套设在内壳罩12外侧,夕卜壳罩11与内壳罩12之间限定出内腔,该内腔可以是外壳罩11与内壳罩12之间的间隙限定出。
[0036]其中外壳罩11和内壳罩12的后端封闭连接,外壳罩11上设有用于连通空调器100内部风道21和内腔的进风口 111,外壳罩11和内壳罩12的前端限定出用于连通内腔以及外部环境的出风口 122。其中,出风口 122可以是上述内腔的前部开口。
[0037]由此,在空调器100内部经过换热器22换热后的空气在空调器100内部的驱动装置(例如驱动风轮23)的驱动下流向进风口 111并进入到内腔中,再从内腔向前经出风口122吹出。其中从该出风口 122吹出的风为经过与换热器22换热后的风,即冷风或热风。
[0038]外壳罩11和内壳罩12均为筒状壳体,夕卜壳罩11的前端和内壳罩12的前端所限定出的出风口 122为大致环形。需要解释的是,由于内壳罩12为前端和后端均敞开的筒状壳体,因此当内壳罩12的后端与外壳罩11的后端封闭连接后,内壳罩12的内壁所限定出的空腔构成前后贯通该送风装置I的通风通道121,并且该出风口 122大致环绕通风通道121设置。
[0039]其中,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述的“出风口 122为大致环形”是指出风口 122围绕内壳罩12形成,出风口 122可以是封闭环形,也可以是非封闭结构,即出风口 122也可以是断开的环形结构。
[0040]从出风口 122向前高速吹风时,根据伯努利效应,邻近出风口 122四周的空气的气压降低,由此可以在通风通道121的前端和后端形成气压差,因此通风通道121后端的空气会在压差的作用下向前流动,从而可以形成补充气流,该补充气流与从出风口 122吹出的风混合后继续向前送出,以对房间进行空气调节。
[0041]其中,从通风通道121后端向前补充的补充气流是没有经过空调器100内部的换热器22的换热,与环境温度相同,因此从出风口 122吹出的冷风或热风与补充气流混合后,可以降低冷风或热风与环境温度的温度差,这样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空调器100出风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缺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通风通道121后端向前补充的补充气流可以增大空调器100的送风量,从而可以提高空气调节的效率,而且人们的舒适度得到了提高。
[0042]其中,可以理解的是,补充气流可以在通风通道121内由后向前流动,当然补充气流还可以在外壳罩11的外侧由后向前流动,由此可以使补充气流的流量更大,送风量更多。
[0043]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送风装置I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空调器100出风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缺陷,送风量大,人们的舒适度得到了提高。
[0044]在申请人经过多次实验后得出,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装置1,可以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该送风装置I后的送风量的风量增加率>2.0。例如对于某型号的立式空调经实测送风量数据如下:通过换热器22的循环空气流量为1190m3/h,通过送风装置I的送风的总风量为2512m3/h,补充气流的风量为1322m3/h,设置该送风装置I后的风量增加率为2.11。因此通过设置该送风装置I的风量增加效果显著。
[0045]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1所示,进风口 111设在外壳罩11的底部,当送风装置I设在空调器100的机体2上时,外壳罩11底部的进风口 111连通空调器100内部风道21和内腔。其中,可选地,外壳罩11的底部可以敞开以形成进风口 111,由此可以使进风口 111的面积更大,保证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