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竹表面清洗及研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6694发布日期:2019-05-15 23:4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竹表面清洗及研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洗及研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原竹表面清洗及研磨设备。



背景技术:

在全球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下,竹子由于具有繁殖容易、生长快、成材早及产量高等特点,已经大量应用于建筑结构中,尤其是在一些多地震地区或旅游观光区,然而在进行竹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原竹的表面进行清洗及研磨,现有技术中没有类似的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原竹表面清洗及研磨设备,该设备能够实现原竹表面的清洗及研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竹表面清洗及研磨设备包括内转筒、外筒、台座以及用于驱动内转筒转动的动力装置;

内转筒及外筒均为中空结构,内转筒内设置有若干呈螺旋式分布的钢丝刷,外筒空套于内转筒外,且外筒两端的内壁与内转筒外壁之间均设置有水封密封圈,其中,外筒固定于台座上,内转筒与台座之间设置有轴承,内转筒的下端穿过台座后与动力装置相连接,外筒的侧面设置有注水孔,内转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

各进水孔分布于各钢丝刷之间。

动力装置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内转筒端部的侧壁相连接。

位于相邻两根钢丝刷之间的各进水孔呈螺旋式分布。

内转筒横向分布或者竖向分布。

内转筒的横截面及外筒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还包括用于带动原竹移动的原竹输送装置。

还包括水箱及水泵,其中,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水泵与注水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竹表面清洗及研磨设备在具体工作时,将原竹插入于内转筒中,同时通过注水孔向外筒与内转筒之间的空间注水,内转筒与外筒之间空间内的水经进水孔进入到内转筒中,以实现对原竹表面的冲洗,同时通过动力装置带动内转筒转动,内转筒内设置有呈螺旋式分布的钢丝刷,内转筒带动钢丝刷刷磨原竹的表面,以实现原竹表面的清洗及研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极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示意图。

其中,1为内转筒、2为外筒、3为注水孔、4为水封密封圈、5为进水孔、6为钢丝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竹表面清洗及研磨设备包括内转筒1、外筒2、台座以及用于驱动内转筒1转动的动力装置;内转筒1及外筒2均为中空结构,内转筒1内设置有若干呈螺旋式分布的钢丝刷6,外筒2空套于内转筒1外,且外筒2两端的内壁与内转筒1外壁之间均设置有水封密封圈4,其中,外筒2固定于台座上,内转筒1与台座之间设置有轴承,内转筒1的下端穿过台座后与动力装置相连接,外筒2的侧面设置有注水孔3,内转筒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5,其中,内转筒1横向分布或者竖向分布。

各进水孔5分布于各钢丝刷6之间,其中,位于相邻两根钢丝刷6之间的各进水孔5呈螺旋式分布。

动力装置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内转筒1端部的侧壁相连接;内转筒1的横截面及外筒2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水箱、水泵及用于带动原竹移动的原竹输送装置,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水泵与注水孔3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为:水箱中的水经水泵进入到内转筒1、外筒2及水封密封圈4围成的空间内,然后经进水孔5进入到内转筒1内,原竹经原竹输送装置运输进入到内转筒1内,动力装置通过皮带带动内转筒1转动,内转筒1内的钢丝刷6刷磨原竹的表面,同时通过水的清洗,实现原竹表面的清洗及研磨,由于各钢丝刷6呈螺旋式分布,因此钢丝刷6在刷磨的同时刷动原竹向前移动,使得原竹通过内转筒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