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_2

文档序号:8434959阅读:来源:国知局
限制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的通过、并且允许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通过的开口尺寸,通过所述贯通孔而进入所述第二空间的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经由设置于所述第二空间的第二排出口而被排出所述箱体之外。
[0078]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因为能够由上述的隔离构件将液体吸收性纤维积存在第一空间内并选择性地将高吸收性聚合物转移至第二空间,所以能够迅速且可靠地对液体吸收性纤维与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因此,最终谋求从第一空间的排出口排出的液体吸收性纤维的纯度的提升。
[0079]而且,因为能够从第二空间的第二排出口排出高吸收性聚合物,所以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该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回收。
[0080]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地,
[0081]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一空间的下方邻接,所述投入口及所述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板部,
[0082]在所述第一空间中的所述投入口与所述排出口之间的规定位置上,对所述材料从所述投入口向所述排出口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构件从所述顶板部垂下。
[0083]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因为能够谋求材料在第一空间的滞留时间的延长而确保该滞留时间长,所以能够使材料的开纤进行至充分的程度。即,能够谋求开纤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0084]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地,
[0085]在所述第二空间中设置有对所述第二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吸引的吸气口,
[0086]由所述吸气口吸入通过所述隔离构件的所述贯通孔而在所述第二空间内悬浮的液体吸收性纤维。
[0087]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因为通过吸气口而对在第二空间内悬浮的液体吸收性纤维进行吸入,所以能够提高液体吸收性纤维的回收率。
[0088]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地,
[0089]在所述隔离构件中与所述投入口相向的部分上作为所述贯通孔而形成有正圆形状的圆孔,
[0090]在所述隔离构件中与所述排出口相向的部分上作为所述贯通孔而形成有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圆孔、且孔形状是具有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形状的孔,
[0091 ] 所述孔的所述长度方向朝向与所述公转方向交叉的方向。
[0092]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在排出口的附近位置,材料的开纤进行充分,形成容易地分离液体吸收性纤维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状态。而且,在隔离构件中与排出口相向的部分的贯通孔的开口面积被设定成大于与投入口对应的部分的圆孔的开口面积。因此,基于该贯通孔的大的开口面积,能够使上述的处于容易分离的状态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顺利地通过而转移至第二空间。
[0093]另一方面,该贯通孔的长度方向朝向与旋转构件的轴构件的公转方向交差的方向。因此,能够有效地对液体吸收性纤维的贯通孔的通过进行限制而使该纤维积存在第一空间内。而且,其结果是,能够顺利地分离液体吸收性纤维与高吸收性聚合物。
[0094]另外,一种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方法,从吸收性物品的具有液体吸收性纤维及混入物的材料中分离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0095]所述材料一边乘着空气流一边从投入口向箱体内投入;
[0096]由收容在所述箱体内的旋转构件对所述材料进行搅拌并使所述材料开纤;以及
[0097]由所述旋转构件开纤的所述材料中的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一边乘着空气流一边经由排出口而从所述箱体内排出,
[0098]在所述的搅拌并开纤的工序中,作为所述旋转构件,使用的是轴向沿着从所述投入口朝向所述排出口的规定方向而设定的轴构件,所述轴构件具有向与所述轴向交叉的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突起部,
[0099]所述轴构件一边围绕沿着所述规定方向而设定的公转轴公转,一边围绕轴向沿着所述规定方向而设定的自转轴自转。
[0100]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方法,旋转构件具备具有突起部的轴构件。而且,该轴构件通过一边自转一边公转而在突起部与材料撞击,对材料进行搅拌、开纤。因此,能够获得高开纤性能,其结果是能够提升来自材料的液体吸收性纤维的分离性能。
[0101]第一实施方式
[0102]图2A至图2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离装置10的说明图。图2A是概略纵剖视图,图2B是图2A中的B-B向视图,图2C是图2A中的C-C向视图。此外,为了防止图的混乱,在以下使用的包括图2A至图2C在内的所有附图中,存在对原本应当标注在截面部的剖面线进行部分省略的情况。
[0103]作为分离对象的材料,吸收性物品的废料被投入至该分离装置10中。废料例如以一次性尿布的吸收体为主要材料。即,纸浆纤维及混杂在纸浆纤维中的粒状的SAP是该废料的主要材料。
[0104]作为该废料的吸收体,其例如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即:通过从在一次性尿布的制造过程中产生尿布的不良品中拆卸树脂薄膜制的防漏片、无纺织物制的顶片和背面片、以及橡胶线等,从而获得该废料的吸收体。但是,在此情况下,当从尿布拆卸上述各种片等时,例如热熔胶粘接剂的涂敷部分、橡胶线等以小片的形态作为夹杂物而被混入吸收体。因此,该分离装置10将废料基本上分离成纸浆纤维、SAP以及夹杂物三者。其中,纸浆纤维是权利要求的“液体吸收性纤维”的一例。另外,夹杂物与SAP两者是该权利要求的“混入物”的一例,以下也将其称为“混入物”。
[0105]分离装置10具有:箱体20 ;投入口 22,该投入口 22在箱体20的顶板部20c形成开口,并使废料一边乘着空气流一边向箱体20内投入;旋转构件30,该旋转构件30被收容在箱体20内,搅拌废料并使其开纤;排出口 24,为了在由旋转构件30开纤的废料中主要使纸浆纤维一边乘着空气流一边从箱体20内排出,该排出口 24在箱体20的顶板部20c形成开口 ;落下物排出机构60,该落下物排出机构60位于箱体20的下方,与箱体20内的空间SP20相向配置,并将在箱体20内落下的落下物排出至箱体20的外侧;以及分离构件70,该分离构件70将通过落下物排出机构60而排出箱体20的外侧的落下物分离成SAP、夹杂部、以及纸浆纤维。
[0106]在此,如图2A所示,在投入口 22及排出口 24上分别连接有投入用管路22d及排出用管路24d,而且,在投入用管路22d及排出用管路24d上分别连结有适当的未图示的送风机。而且,排出用管路24d的送风机的每单位时间的送风量(m3/min)被设定成比投入用管路22d的送风机的送风量大,由此,基本上从投入口 22流向排出口 24的空气流形成于箱体20内的空间SP20的大致上半部分。而且,废料例如从投入用管路22d的开口了的管端部(未图示)投入,该废料乘着上述的空气流而从投入口 22向箱体20内输送,然后,在该箱体20内由旋转构件30搅拌、开纤后,纸浆纤维主要乘着空气流而从排出口 24排出。另夕卜,在进行该搅拌、开纤时,比重大于纸浆纤维的SAP、夹杂物主要作为落下物而因自重等在箱体20内落下,并使其被落下物排出机构60阻挡,然后由该机构60排出箱体20之外。此夕卜,在该落下物中除SAP、夹杂物以外,还包含少量的纸浆纤维。然后,由分离构件70将排出的落下物分离成纸浆纤维、SAP、以及夹杂物。
[0107]以下,对各结构20,22,24,30,60,70等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相互正交的三方向被称为上下方向、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其中,上下方向朝向铅直方向,另夕卜,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均朝向水平方向。
[0108]图3A是分离装置10的主要放大上半部而表示的概略纵剖视图,、图3B是图3A中的B-B向视图,图3C是图3A中的C-C向视图。
[0109]<箱体20、投入口 22、排出口 24 >
[0110]如图3A至图3C所示,箱体20是仅缺少底面部的无底箱体,其外观形状呈大致长方体状。S卩,具有:大致水平设置的顶板部20c、以及分别从顶板部20c的前后左右的四边垂下并从四方侧包围顶板部20c的下方的空间SP20的四个侧壁部20sf,20sb,20sl,20sr。此外,以下,将从顶板部20c的前缘部垂下的侧壁部20sf称为“前侧壁部20sf” ;将从顶板部20c的后缘部垂下的侧壁部20sb称为“后侧壁部20sb” ;将从顶板部20c的左缘部垂下的侧壁部20sl称为“左侧壁部20sl” ;将从顶板部20c的右缘部垂下的侧壁部20sr称为“右侧壁部20sr”。
[0111]然后,该箱体20以使其长度方向沿着前后方向、宽度方向(横向)沿着左右方向的姿态,由固定于工厂的地板部GND的适当的框状支承构件12支承。
[0112]如图3A所示,投入口 22在顶板部20c的后端部分上形成大致矩形的开口,另一方面,排出口 24在顶板部20c的前端部分上形成大致矩形的开口。由此,从投入口 22朝向排出口 24的方向设定成平行于前后方向。
[0113]另外,如图3A及图3C所示,在箱体20内设置有隔板26 (相当于隔离构件),由该隔板26将箱体20内的空间SP20划分为上空间SP20u (相当于第一空间)、以及与上空间SP20u的下方邻接的下空间SP20d(相当于第二空间)。然后,在上空间SP20u中收容有旋转构件30。而且,在隔板26上形成有连通上空间SP20u与下空间SP20d的多个贯通孔h26,h26...,而且,将这些贯通孔h26的开口尺寸设定成允许废料中的混入物(即,SAP及夹杂物)通过、同时限制纸浆纤维的通过的开口尺寸。因此,在废料由旋转构件30开纤的过程中,处于能够从纸浆纤维脱离的状态的SAP、夹杂物等混入物迅速通过贯通孔h26而作为落下物向下空间SP20d落下,与此相对,纸浆纤维被有效地滞留在上空间SP20u中,而且随后该纸浆纤维只从顶板部20c的排出口 24而被排出。
[0114]<旋转轴构件30 >
[0115]如图3A及图3C所示,旋转构件30具有:轴向沿着平行于前后方向的方向而设定的公转轴C31 ;以及一边围绕公转轴C31公转一边围绕轴向沿着平行于前后方向的方向而设定的自转轴C33自转的多个轴构件33,33...。
[0116]公转轴C31由轴向沿着平行于前后方向的方向而配设的公转轴形成用轴构件31实现。公转轴形成用轴构件31具有:使筒轴方向平行于前后方向地配置的外筒管31p、以及大致同心地经过外筒管31p的内侧的内轴31s。内轴31s在两端被不能相对移动地支承于前述的框状支承构件12,另一方面,外筒管3 Ip经由轴承Brg31而能够围绕内轴31s的轴心相对旋转地支承于内轴31s。另外,圆形的凸缘板35f经由适当的连结构造而不能相对移动且大致同心地固定于外筒管31p的前后方向的前端部,且该凸缘板35f被设置成靠近箱体20的前侧壁部20sf以便从前方与其抵接。同样地,圆形的凸缘板35b也经由适当的连结构造而不能相对移动且大致同心地固定于该外筒管31p的后端部,且该凸缘板35b被设置成靠近箱体20的后侧壁部20sb以便从后方与其抵接。而且,在该一对凸缘板35f,35b上,各轴构件33,33...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