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流道装置及离心式的流道本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190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离心式流道装置及离心式的流道本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流道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



背景技术:

不论在临床医学上,或是食品检验上,皆有检测特定生物分子的需求。举例而言,在于医学临床上,藉由检测人体各种生物分子的含量,例如血液、尿液等体液中的游离细胞、或各类型的蛋白质的含量,则可初步评估人体各器官运作是否正常。而在食品检验上,更可藉由检测食品原料或产品中的物质,以初步评估食品中是否含有过量的致癌物质、农药残留、或是鉴定基因改造食品等。因此,检体样本的处理与标示特定标的物(如前述的生物分子、或食品原料等),是各领域的检测技术提升的首要目标。

目前已有离心式(centrifugal-based)的流道装置,可藉由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以分离检体样本中的物质后,再与试剂混合,进而可标示特定标的物。然而,在操作离心式流道装置的过程中,每次仅能注入少量的检体,故难以应用在处理大量的检体样本,且检体样本及试剂的注入口皆设置在离心式流道装置的中央区域,会使得离心式流道装置在高速运转时,检体样本与试剂发生相互混合而污染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及离心式的流道本体,藉由新颖的设计,以避免于检体样本及试剂的注入口处发生污染。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包括一流道本体以及一第一收集单元。流道本体包括一样本注入口、一样本流道、一第一筒柱、一第一试剂注入口及一第一试剂流道。样本注入口设置于流道本体的一表面。样本流道连接样本注入口。第一筒柱设置于样本注入口的周缘,第一筒柱具有一第一开孔,以连通样本注入口及样本流道。第一试剂注入口设置于第一筒柱的 外侧。第一试剂流道连接第一试剂注入口。第一收集单元与样本流道及第一试剂流道连通。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离心式的流道本体,包括一样本注入口、一样本流道、一第一筒柱、一第一试剂注入口、一第一试剂流道、以及一第一收集单元。样本流道连接样本注入口。第一筒柱设置于样本注入口的周缘,第一筒柱具有一第一开孔,以连通样本注入口及样本流道。第一试剂注入口设置于第一筒柱的外侧。第一试剂流道连接第一试剂注入口。第一收集单元与样本流道及第一试剂流道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流道本体更包括一混合流道,其一端连接样本流道及第一试剂流道,另一端与第一收集单元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流道本体更包括一第二筒柱,设置于第一试剂注入口的周缘,第二筒柱具有一第二开孔,以连通第一试剂注入口及第一试剂流道。

在一实施例中,样本流道具有至少一样本分支流道,样本分支流道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收集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离心式流道装置更包括至少一第二收集单元,样本分支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收集单元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流道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二试剂注入口及至少一第二试剂流道,第二试剂流道的其中一端连接第二试剂注入口,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收集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流道本体更包括一分离槽,连通于样本流道。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包括一流道本体、一第一收集单元以及一第二收集单元。流道本体包括一第一样本注入口、一第一样本流道、一第一筒柱、一第二样本注入口及一第二样本流道。第一样本注入口设置于流道本体的一表面。第一样本流道连接第一样本注入口。第一筒柱设置于第一样本注入口的周缘,第一筒柱具有一第一开孔,以连通第一样本注入口及第一样本流道。第二样本注入口设置于第一筒柱的外侧。第二样本流道连接第二样本注入口。第一收集单元与第一样本流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二收集单元与第二样本流道的另一端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流道本体更包括一第二筒柱,设置于第二样本注入口的周缘,第二筒柱具有一第二开孔,以连通第二样本注入口及第二样本流道。

在一实施例中,流道本体更包括至少一第三样本注入口及至少一第三样本流道,第三样本注入口设置于第二筒柱的外侧,第三样本流道连接第三样本注入口。

在一实施例中,离心式流道装置更包括至少一第三收集单元,与第三样本流道的另一端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收集单元或第二收集单元可拆卸的设置于流道本体。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收集单元或第二收集单元设置流道本体的外周缘。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收集单元或第二收集单元具有一液体容置空间,且第一收集单元或第二收集单元自流道本体的另一表面凸出。

承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离心式流道装置及离心式的流道本体,其藉由流道的设计,尤其是搭配多流道的设计,更可一次收集经试剂处理或未经试剂处理的分离的检体样本。另外,多流道更可同时搭配多个筒柱的设计,以达到一次完成多种试剂检验,并同时避免各注入口间的试剂相互混合而有污染的情形。且多筒柱及多流道的设计,更可于离心微流装置上完成多种不同独立的检验试验。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流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俯视图。

图6A及图6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俯视图。

图7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示意图。

图7B为图7A所示的收集单元另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7C为图7B所示的收集单元又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8A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示意图。

图8B为图8A所示的离心式流道的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1a、1b、1c、1d、1e、4:流道本体

10b、10c、10d、10e、48:第二筒柱

101b、481:第二开孔

11、11a、11b、11c、11d、11e:样本注入口

12、12a、12b、12c、12d、12e:样本流道

121a、121c、121e:样本分支流道

13、13a、13b、13c、13d、13e、43:第一筒柱

131、131b、431:第一开孔

14c、14d、14e:分离槽

15、15a、15b、15c、15d、15e:第一试剂注入口

16、16a、16b、16c、16d、16e:第一试剂流道

17、17a、17b:混合流道

171、171a:汇流点

18c、18e:第二试剂注入口

19c、19e:第二试剂流道

2、2a、2b、2c、2d、2e、5a:第一收集单元

21d:溢流通道

3a、3c、3e、5b:第二收集单元

41:第一样本注入口

42:第一样本流道

44:第二样本注入口

45:第二样本流道

46:第三样本注入口

47:第三样本流道

5、5d、5e:收集单元

5c:第三收集单元

51d、51e:液体容置空间

52e:盖体

C1、C2、C3、C4、C5、C6、C7:离心式流道装置

O:定位孔

S、S’: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及离心式的流道本体,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1可应用于处理不同种类的检体样本,且检体样本为流体,其可例如但不限于血液样本、血浆流体、尿液、流体状的食品原料、或者其他流体状的生物检体样本。另外,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1更可应用在检测标的(特定生物分子或物质)浓度较低的检体样本中,亦即存在于检体样本中的检测标的含量较少,故需藉由输入大量的检体样本,以取得足够量的检测标的,而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1亦可应用在处理大量的检体样本。

离心式流道装置C1包括一流道本体1以及一第一收集单元2。本实施例的流道本体1包括一样本注入口11、一样本流道12、一第一筒柱13、一第一试剂注入口15、一第一试剂流道16及一混合流道17。本实施例的流道本体1呈碟片状,即具有厚度的碟片状,使样本流道12、第一试剂流道16及混合流道17可形成于流道本体1的内部,而样本注入口11、第一筒柱13及第一试剂注入口15位于流道本体1的表面S。且流道本体1的材质可以是塑胶材料、金属、或是玻璃等材料,其中,塑胶材料可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或其它热塑性塑料。

具体而言,样本注入口11可自表面S向下凹陷进而形成凹部的结构,样本流道12形成于流道本体1的内部并连接样本注入口11。而第一筒柱13设置于样本注入口11的周缘,就整体而言,第一筒柱13自样本注入口11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侧壁,而侧壁环绕样本注入口11以形成筒柱状的第一筒柱13,并形成第一筒柱13自表面S凸起的态样。其中,第一筒柱13具有一第一开孔 131,位于样本注入口11及样本流道12的连接处,以连通样本注入口11及样本流道12,并使检体样本自样本注入口11注入后,经第一开孔131流入样本流道12。

另外,本实施例的样本注入口11及第一筒柱13位于流道本体1的几何中心,更有利于在离心式流道装置C1运转的过程中,可持续性的注入液体样本。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称的几何中心非为一中心点,而是邻近几何中心的区域。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1可与旋转平台搭配使用,藉由旋转平台驱动离心式流道装置C1旋转而产生分离检体样本内容物所需的离心力。离心式流道装置C1更具有一贯穿的定位孔O,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1具有3个定位孔O,其位于流道本体1。离心式流道装置C1可藉由定位孔O固定于旋转平台,使离心式流道装置C1可受到旋转平台的驱动而旋转。而为求图面简洁,后续图示未特别绘制定位孔O。由于流道本体1的几何中心的位置不变,不会因旋转而偏离,故可持续性的于样本注入口11注入检体样本,进而可应用于需分离大量检体样本的实验或检测方法。而本发明不限制流道本体1的构型,仅需可稳定的旋转以产生离心力,而较佳的,流道本体1可呈圆形碟片状。

同样的,第一试剂注入口15设置于表面S,且第一试剂注入口15设置于第一筒柱13的外侧,其中,第一试剂注入口15可以为凹部的结构,而第一试剂流道16同样于流道本体1内部并连接第一试剂注入口15。在本实施例中,样本注入口11与第一试剂注入口15为相同形状但不同尺寸,即第一试剂注入口15的口径大于样本注入口11的口径,使样本注入口11与第一试剂注入口15可同时设置在流道本体1的几何中心,进而形成样本注入口11及第一筒柱13在内侧、第一试剂注入口15在外侧的同心(concentric)配置的态样。因此,可持续性的注入检体样本及试剂。

于操作上,可于离心式流道装置C1运转时,在样本注入口11中注入检体样本,并可在第一试剂注入口15注入试剂,使得检体样本及试剂可藉由离心力的作用,而分别载入样本流道12及第一试剂流道16中。并且藉由第一筒柱13的设置,而可避免样本再进行分离前就与试剂相混合。而当运用再多流道的设计时,更可搭配多个筒柱的设计,以达到一次完成多种试剂检验,并同时避免各注入口(样本注入口及多个试剂注入口)间的试剂相互混合而有污染 的情形,其细节于后详述之。

本实施例的样本流道12的一端连接于设置于流道本体1的几何中心的样本注入口11,另一端则是以螺旋状或弧形向外延伸,以形成环绕样本注入口11的弧形结构,并配置于流道本体1的内部。

同样的,第一试剂流道16亦可以呈现环绕第一试剂注入口15的弧形结构,第一试剂流道16的末端与混合流道17连通。本实施例的混合流道17的其中一端更具有一汇流点171,以连接样本流道12与第一试剂流道16,使检体样本与试剂可在汇流点171汇流后进入混合流道17。混合流道17的另一端与第一收集单元2连通,使检体样本与试剂的混合溶液可流通至第一收集单元2,同样的,其他细节内容于后详述之。

图2为图1所示的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流道示意图,于此利用图2所绘制的流道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所示。当流道本体1被驱动而旋转的期间,离心力可驱动检体样本自样本注入口11往流道本体1的外侧方向流动(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同样可驱动试剂自第一试剂注入口15往流道本体1的外侧方向流动,并分别沿着螺旋状(或弧形)的样本流道12与第一试剂流道16流动。

在样本流道12中,检体样本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小分子悬浮并可藉由离心力的带动而进一步流动至混合流道17。另外,在第一试剂流道16中,于第一试剂注入口15注入试剂后,即可藉由离心力的作用,直接促使试剂流经第一试剂流道16后进入混合流道17,进而与检体样本混合。其中,试剂可以为缓冲溶液,或是可作为标示生物分子的试剂,举例而言,试剂中可具有可标记循环肿瘤细胞(即检测标的)的材料,而可标记循环肿瘤细胞的材料可例如但不限于萤光染料(fluorescent dye)、抗体(antibody)、免疫标示物(immuno-marker)、或磁珠(magnetic bead)等。因此,检测标的(即所欲检测的生物分子或物质)可在混合流道17中被标记后,进入第一收集单元2,而检测标的亦可能在第一收集单元2中被标记,藉此检测检体样本中的检测标的含量。举例而言,检测血液样本中的特定生物分子(如循环肿瘤细胞),或是食品原料中的特定成分(如农药残留)的含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集单元2设置于呈圆形碟片状的流道本体1的外周缘,而第一收集单元2可直接形成于流道本体1的内部,亦可以可拆卸的设置于流道本体1,本发明不以此为 限。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离心式流道装置C2亦可设计分支流道及多个收集单元,以同时收集未经试剂处理检体样本。本实施例的流道本体1a的样本流道12a具有样本分支流道121a,且样本分支流道121a的一端连接于混合流道17a。就以样本流道12a的流向而言,样本分支流道121a是设置于样本流道12a的后端。而离心式流道装置C2具有二个收集单元,分别为第一收集单元2a及第二收集单元3a,其结构实质上相同。第一收集单元2a是与混合流道17a相连接,以接收与试剂混合的检体样本,第二收集单元3a则与样本分支流道121a连通,以单纯接收检体样本。因此,使用者操作一次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2后,即可直接观察经试剂处理或未经试剂处理的检体样本。而离心式流道装置C2的其他元件的细节特征,可直接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1所记载的内容,于此不加赘述。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3的流道本体1b更可具有多个第二筒柱10b,第二筒柱10b的结构可参考第一筒柱13b及其第一开孔131b与样本注入口11b的连结关系。其中,第二筒柱10b设置于第一试剂注入口15b的周缘,第二筒柱10b具有一第二开孔101b,以连通第一试剂注入口15b及第一试剂流道16b。而双层筒柱(第一筒柱13b与第二筒柱10b)的结构,更可有效的避免检体样本先与试剂接触。而其他关于样本流道12b、混合流道17b及第一收集单元2b的连结关系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于此不加赘述。

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俯视图,请同时参考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离心式流道装置C4亦可藉由设置多个试剂注入口、对应的筒柱,以及第二实施例的分支流道及对应的收集单元的设计,以达到一次收集以不同试剂处理的检体样本。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流道本体1c具有多个试剂注入口,分别为一第一试剂注入口15c及多个第二试剂注入口18c,并具有对应的第一试剂流道16c及多条第二试剂流道19c。第二试剂注入口18c与第一试剂注入口15c于结构上大致相同,仅口径不相同,且各第二试剂注入口18c的口径皆不相同,进而可以同心的方式设置。以其中的一第二试剂注入口18c为例说明,较佳的,第二试剂注入口18c的口径大于第一试剂注入口 15c,使第二试剂注入口18c设置于第一试剂注入口15c的外侧,并以同心方式设置。第二试剂流道19c的结构与第一试剂流道16c实质上相同,而第二试剂流道19c的其中一端是连接第二试剂注入口18c,使试剂可自第二试剂注入口18c流至第二试剂流道19c。

较佳的,本实施例的流道本体1c更具有多个第二筒柱10c,第二筒柱10c的结构可参考第一筒柱13c及第三实施例的第二筒柱10b。多个第二筒柱10c分别设置于第一试剂注入口15c及第二试剂注入口18c的周缘,以形成样本流道12c、第一试剂注入口15c及第二试剂注入口18c的周缘皆有筒柱(包括第一筒柱13c及多个第二筒柱10c)设置的态样,以避免试剂之间的相互污染,也可避免血液样本先与试剂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离心式流道装置C4亦具有多个第二收集单元3c,其与第一收集单元2c皆分布于流道本体1c,样本流道12c的样本分支流道121c与第一收集单元2c或第二收集单元3c连通。第二试剂流道19c的一端与第二试剂注入口18c连接,而另一端则连接至第二收集单元3c。于第二试剂注入口18c所注入的试剂,可以在第二收集单元3c与检体样本进行混合以标示检测标的或是进行反应。在本实施例中,可于第一试剂注入口15c及不同的第二试剂注入口18c内注入不同的试剂,以进行不同的检测试验,故可一次达成多种检测试验。且藉由多个筒柱(第一筒柱13c及多个第二筒柱10c)的设计,更可避免试剂间的相互污染。传统的离心式流道装置皆为一次性的实验耗材,而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4为多个筒柱(第一筒柱13c及多个第二筒柱10c)及多条分支流道(样本分支流道121c、第一试剂流道16c及第二试剂流道19c)的设计,可一次完成多种检测试验,以节省耗材的产生。

较佳的,本实施例的流道本体1c更包括一分离槽14c,连通于样本流道12c。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分离槽14c邻设于样本流道12c,且样本流道12c与分离槽14c的一端相互连通,而分离槽14c的另一端分支形成多条样本分支流道121c,本实施例以4条样本分支流道121c为例说明,且分支流道121c直接与第一收集单元2c或第二收集单元3c连接。其中,本实施例的分离槽14c可用于容置密度梯度溶液,而在流道本体1c被驱动而旋转的期间,密度梯度溶液可在分离槽14c中形成密度梯度,并可藉由密度梯度的形成筛选检体样本中不同重量的细胞。具体而言,密度梯度溶液藉由离心力的作用而在分离 槽14c中形成密度梯度,且越靠近流道本体1c的内缘,密度较低,而越靠近流道本体1c的外缘,密度较高。概略而言,检体样本中包含重量较重的大分子及重量较轻的小分子,而可透过具有密度梯度溶液的分离槽14c,筛选出较轻的分子,并藉由离心力继续往样本分支流道121c流动,进而流向第一收集单元2c或第二收集单元3c,而大分子则被冲刷并沉降于分离槽14c。

简言之,检体样本的流径起始于样本注入口11c,沿着样本流道12c流动,其中小分子藉由离心力的作用经过分离槽14c及分支流道121c,进而流向混合流道17c,而大分子则同时受到离心力及密度梯度的筛选而停留在分离槽14c,故可将小分子与大分子分离,使进入混合流道17c的检体样本中仅含有小分子(例如血液样本中的循环肿瘤细胞)。而分离的检体样本流经样本分支流道121c后,再进入第一收集单元2c或第二收集单元3c中,藉此达到分离并收集检体样本中的小分子的效果。而本实施例的第一试剂流道16c与第二试剂流道19c亦直接与第一收集单元2c或第二收集单元3c连接,故多种不同的试剂可于第一试剂注入口15c及第二试剂注入口18c注入后,在藉由离心力的作用,使多种不同的试剂分别流向第一收集单元2c或第二收集单元3c,以在第一收集单元2c或第二收集单元3c与分离后的检体样本混合,进而可标示检测标的。

图6A及图6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俯视图,请先参考图6A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5亦可藉由多个筒柱及多条分支流道的设计,进而可在一个离心式流道装置C5进行两种以上独立的检测试验,以下以可进行两种独立的检测试验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5为例说明。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5由流道本体1d、第一收集单元2d、2e及第二收集单元3e所共同组成。为求图面简洁,图6A所标示者为其中一个可作为独立的检测试验的流道及收集单元,图6B所标示者为另一个可作为独立的检测试验的流道及收集单元。如图6A所示,样本注入口11d、样本流道12d、第一筒柱13d、第二筒柱10d、分离槽14d、第一试剂注入口15d、第一试剂流道16d及第一收集单元2d共同形成一个可作为独立的检测试验的流道及收集单元。如图6B所示,样本注入口11e、样本流道12e、样本分支流道121e、第一筒柱13e、第二筒柱10e、第一试剂注入口15e、第一试剂流道16e、第二试剂注入口18e、第二试剂流道19e、第一收集单元2e及第二收集单元3e共同 形成另一独立的检测试验的流道及收集单元。样本注入口11d、11e、第一试剂注入口15d、15e及第二试剂注入口18e的配置并无特别限制,且其他连结关系的细节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于此不加赘述。另外,如图6A所示,收集单元2d可设计成具有较大的容置空间以容置较多的检体样本,并可藉由溢流通道21d的设计,以排除过多的检体样本。因此,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5亦可一次收集不同体积量且经不同试剂处理的检体样本。

图7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7A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6可作为单纯收集检体样本使用。具体而言,离心式流道装置C6包括流道本体4以及多个收集单元5(第一收集单元5a及多个第二收集单元5b),且本实施例的多个收集单元5设置于流道本体4的外周缘。其中,流道本体4包括一第一样本注入口41、一第一样本流道42、一第一筒柱43、一第二样本注入口44及一第二样本流道45。与前述实施例的样本注入口及试剂注入口相同,本实施例的第一样本注入口41与第二样本注入口44皆设置于流道本体4的一表面S。第一样本流道42连接第一样本注入口41。第一筒柱43设置于第一样本注入口41的周缘,第一筒柱43具有一第一开孔431,以连通第一样本注入口41及第一样本流道42。而第二样本注入口44则设置于第一筒柱43的外侧。第二样本流道45连接第二样本注入口44。而第一样本注入口41、第二样本注入口44的结构细节内容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样本注入口及试剂注入口,及第一样本流道42、第二样本流道45的结构细节内容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样本流道及试剂流道,此不加赘述。

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6具有多个收集单元5,先以第一收集单元5a及第二收集单元5b为例说明。第一收集单元5a与第一样本流道42的另一端连通,亦即,第一样本流道42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样本注入口41,而另一端则与第一收集单元5a连通。同样的,第二样本流道45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样本注入口44,另一端则与第二收集单元5b连通。而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6更包括三个第三收集单元5c,对应的,流道本体4包括三个第三样本注入口46及三个第三样本流道47,使第三收集单元5c可与可与第三样本流道47的一端连通。

较佳的,流道本体4更包括多个第二筒柱48,以设置于第二样本注入口44及第三样本注入口46的周缘,故可注入不同检体样本至第一样本注入口41、 第二样本注入口44及第三样本注入口46,并可藉由第一筒柱43与第二筒柱48的设置,使不同的检体样本不会相互污染。同样的,第二筒柱48具有一第二开孔481,以连通第二样本注入口44及第二样本流道45。

图7B为图7A所示的收集单元另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请同时参考图7A及图7B所示,收集单元5(第一收集单元5a、第二收集单元5b、或第三收集单元5c)其可以为固定式的设置于流道本体4,如图7A所示,亦可以为可拆卸的设置于流道本体4,如图7B所示,其可自流道本体4的上方置入。图7C为图7B所示的收集单元又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请参考图7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收集单元5d(第一收集单元、第二收集单元、及\或第三收集单元)具有一液体容置空间51d,当收集单元5d置放于流道本体4时,收集单元5d自流道本体4的另一表面S’延伸而凸出,以容置更多的检体样本。

图8A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流道装置的示意图,图8B为图8A所示的离心式流道的侧视图,请同时参考图8A及图8B所示。同样的,本实施例的离心式流道装置C7,其收集单元5e(第一收集单元、第二收集单元、及\或第三收集单元)亦具有一液体容置空间51e,且收集单元5e可拆卸的设置于流道本体4。其中,流道本体4可具有多个中空的结构以供收集单元5e插设,当收集单元5e设置于流道本体4时,收集单元5e的底端,自流道本体4的另一表面S’延伸凸出,即自不具有样本注入口(第一样本注入口41、第二样本注入口44、及第三样本注入口46)的该表面S’凸出。而收集单元5e的顶端则可利用盖体52e封闭,以避免收集的检体样本溅出。其中,收集单元5e的顶端与盖体52e可以具有相互配合的螺纹,以螺锁的方式固定盖体52e。又,盖体52e亦可以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材质,且其盖体52e的尺寸略大于收集单元5e的顶端,藉由弹性才材质的盖体52e封闭收集单元5e,当然,橡胶材质的盖体52e亦可搭配螺纹的结构。而其关于流道本体的细节特征,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于此不加赘述。

另外,本发明更提供一种离心式的流道本体,包括一样本注入口、一样本流道、一第一筒柱、一第一试剂注入口、一第一试剂流道、以及一第一收集单元。样本流道连接样本注入口。第一筒柱设置于样本注入口的周缘,第一筒柱具有一第一开孔,以连通样本注入口及样本流道。第一试剂注入口设置于第一筒柱的外侧。第一试剂流道连接第一试剂注入口。第一收集单元与样本流道及 第一试剂流道连通。而离心式的流道本体的元件结构及各元件间的连结关系可参考前述,于此不加赘述。

综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离心式流道装置及离心式的流道本体,其藉由流道的设计,尤其是搭配多流道的设计,更可一次收集经试剂处理或未经试剂处理的分离的检体样本。另外,多流道更可同时搭配多个筒柱的设计,以达到一次完成多种试剂检验,并同时避免各注入口(间的试剂相互混合而有污染的情形。且多筒柱及多流道的设计,更可于离心微流装置上完成多种不同独立的检验试验。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