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装置以及分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0263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分散装置以及分散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使浆状或者液体状的混合物内的物质分散的分散装置以及分散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装置:使多种液体或者浆体通过高速旋转的转子与未旋转的定子之间的空间,借助由高速旋转产生的剪切力使多种液体或者浆体中的粉末状的物质连续地分散(例如,专利文献1、2)。

此外,“分散”是指使浆体中的粉末状的物质微细化而均匀地存在、使浆体中的粉末状的物质均匀地存在、或使多种液体均匀地混合等。

在现有的分散装置中,在对粘度高的混合物进行分散的情况下,混合物有时也会残留于装置内部、配管等,存在成品率变低的情况。由分散装置处理的混合物也有高价的,从而希望提高成品率。同时希望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531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3686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成品率并且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的分散装置以及分散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分散装置是剪切式的,在转子和与该转子对置地配置的定子之间,借助离心力使浆状或者液体状的混合物朝向外周通过来使该混合物分散,在上述分散装置中,具备:容器,该容器接受分散后的混合物;罩单元,该罩单元将该容器的上部开口封闭;定子,该定子固定于该罩单元的下侧;转子,该转子以与该定子的下方侧对置的方式设置;以及供给单元,该供给单元对向上述定子与上述转子之间供给的被处理混合物进行存积,该供给单元具有:供给单元主体部,该供给单元主体部存积上述混合物;第1推出部件,该第1推出部件通过将存积于该供给单元主体部的混合物向用于将该混合物导入上述定子与上述转子之间的供给通路侧推出,从而向上述定子与上述转子之间导入该混合物;以及第2推出部件,该第2推出部件设置成能够从上述第1推出部件的推出面突出,通过将存在于上述供给通路内的混合物推出,从而向上述定子与上述转子之间导入该混合物。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分散方法使用上述的分散装置,通过向该分散装置的上述转子与上述定子之间供给上述混合物,并借助离心力使该混合物朝向外周通过来进行分散。

本发明提高成品率并且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分散装置的概要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分散装置的概要的剖视图。(a)是表示图3所示的a1-a1截面的图。(b)是表示图3所示的a2-a2截面以及a3-a3截面的图。

图3是用于对图1的分散装置进行详细说明的图。(a)是表示图2所示的a4-a4截面的图。(b)是表示图2所示的a5-a5截面的图。(c)是用于对间隔部件、设置于第2旋转轴插通孔的迷宫构造的密封部、以及空气净化密封机构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图。(d)是用于对第2间隔部件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图。(e)是用于对由旋转轴与转子的紧固产生的一体化以及间隔部件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图。(f)是间隔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用于对构成图1的分散装置的冷却用槽部以及设置有该冷却用槽部的定子的另一例子进行说明的图。(a)是表示能够用于图1的分散装置的定子的另一例子的图,并且是与图3的(b)相同的位置的剖视图。(b)是表示能够用于图1的分散装置的定子的又一例子的图,并且是与图3的(b)相同的位置的剖视图。(c)是表示图4的(b)的a6-a6截面的图。

图5是用于对构成图1的分散装置的供给单元进行说明的图。(a)是表示第1推出部件以及第2推出部件缩回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第1推出部件处于推出动作中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第1推出部件完成推出动作且第2推出部件缩回的状态的图。(d)是表示第2推出部件处于推出动作中的状态的图。(e)是表示第1推出部件以及第2推出部件完成推出动作的状态的图。

图6是用于对构成图1的分散装置的容器的另一例子进行说明的图。(a)是表示置换为具有搅拌板的例子的容器的情况的图。(b)是表示置换为兼作处理后存积罐的例子的容器的情况的图。

图7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分散装置的另一例子的概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7的分散装置的概要的剖视图。(a)是表示图10所示的b1-b1截面的图。(b)是表示图10所示的b2-b2截面以及b3-b3截面的图。

图9是表示图7的分散装置的概要的图,并且是表示图10所示的b7-b7截面的图。

图10是用于对图7的分散装置进行详细说明的图。(a)是表示图8(a)所示的b4-b4截面的图。(b)是放大表示图10的(a)的b2-b2截面以及b3-b3截面的一部分的图。(c)是放大表示图10的(a)所示的b7-b7截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11是表示具备图8的分散装置(图8的分散装置中的不具有供给单元的分散装置)的分散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分散处理系统的另一例子的概要的图,并且是表示适于多个路径的分散处理的分散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分散处理系统的又一例子的概要的图,并且是表示将空气压力用于混合物的供给的分散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在分散装置中的与设置于定子的贯通孔对应的位置的转子设置有槽的例子的示意图。(a)是表示设置于定子的贯通孔的位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b)是表示贯通孔与设置于转子的槽的主要部分放大图。(c)是表示设置于转子的槽与贯通孔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4的转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本发明的剪切式分散装置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剪切式分散装置是使浆状的混合物边循环边分散(也称为“固-液分散”或者“浆化”),或者使液体状的混合物边循环边分散(也称为“液-液分散”或者“乳化”)的装置。另外,分散是指使该混合物内的物质均匀地存在或者微细化而均匀地存在,即是指使该混合物内的各物质以均匀地存在的方式混合。

首先,对图1~图5所示的剪切式分散装置(以下,称为“分散装置”。)1进行说明。分散装置1具备转子2、以及与该转子2对置配置的定子3,在转子2与定子3之间,借助离心力使浆状或者液体状的混合物4朝向外周通过(沿朝向外周的方向通过),从而使该混合物4分散。

分散装置1具备:接受分散后的混合物的容器11;以及将容器11的上部开口11a封闭的罩单元12。例如,通过将螺栓11d安装于在容器11的上部边缘部11b以及罩单元12(后述的定子保持部18)形成的螺栓孔11c、18c,从而罩单元12固定于容器11并将上部开口11a封闭。

定子3固定于罩单元12的下侧(下表面)。例如,通过将螺栓3a安装于在定子3以及罩单元12(定子保持部18)形成的螺栓孔3b、18b,从而将定子3固定。转子2设置为与定子3的下方侧对置。

另外,分散装置1具备:使转子2旋转的旋转轴13;以及将旋转轴13保持为能够旋转的轴承14。轴承14设置并固定于罩单元12,位于定子3的上方侧。

在旋转轴13,经由接合部16b安装有在比转子2以及定子3靠上侧的位置设置的马达16的旋转轴16a。旋转轴13借助马达16而旋转,并将马达16的旋转力传递至转子2。

另外,分散装置1具备供给单元171,该供给单元171存积向定子3与转子2之间供给的被处理混合物,并将该被处理混合物供给至定子3与转子2之间。供给单元171具有:存积混合物的供给单元主体部172;第1推出部件173;以及第2推出部件174。

第1推出部件173将存积于供给单元主体部172的混合物向用于将该混合物导入定子3与转子2之间的供给通路175侧推出,从而将混合物导入定子3与转子2之间。第1推出部件173以及供给单元主体部172例如形成为活塞构造。即,例如供给单元主体部172以及第1推出部件173具有中空的圆筒形的形状和能够在其内侧滑动的圆筒形的形状。但是,截面形状并不如此地限定为圆形,例如截面形状也可以为矩形等,只要是第1推出部件173能够在供给单元主体部172的内侧滑动而将混合物推出的构造即可。即,只要供给单元主体部172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面亦即内表面和第1推出部件173的推出面的形状相同即可。

第2推出部件174设置成能够从第1推出部件173的推出面173a突出,该第2推出部件174通过插入供给通路175内并将存在于供给通路175内的混合物推出,从而将该混合物导入定子3与转子2之间。第2推出部件174以及供给通路175例如形成为活塞构造。即,例如供给通路175以及第2推出部件174具有中空的圆筒形的形状和能够在其内侧滑动的圆柱的形状。但是,截面形状并不如此地限定于圆形,例如截面形状也可以为矩形等,只要是第2推出部件174能够在供给通路175的内侧滑动而将混合物推出的构造即可。即,只要供给通路175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面亦即内表面和第2推出部件174的推出面的形状相同即可。

供给单元171具有:与后述的定子保持部18的混合物供给口33连接的第2混合物供给口176;以及用于将供给单元主体部172的混合物导入定子保持部18的连通路34的第2连通路177。混合物供给口33以及第2混合物供给口176以具有紧固部件的方式构成,它们例如是带套环的管部件,并借助夹具等将该套环紧固来连接。此外,并不限定于套环,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凸缘等紧固部件的构造。

供给单元171通过将第2混合物供给口176与混合物供给口33连接,从而与定子保持部18一体化,并且在一体化的状态下,第2连通路177与连通路34连通。该连通路34与第2连通路177构成供给通路175。此外,未必需要在供给单元171侧设置第2混合物供给口176以及第2连通路177,在未设置的情况下,定子保持部18的连通路34构成供给通路175。同样地,未必需要在定子保持部18侧设置混合物供给口33以及连通路34,在未设置的情况下,第2连通路177构成供给通路175。另外,也可以精心设计安装角度等而使得定子3的贯通孔32构成供给通路175。另外,供给通路175在形成有混合物供给口33以及第2混合物供给口176的部分中是供给管,在贯通于定子保持部18的通路部分中是供给贯通部。此外,这里说明的供给通路175是一个例子,只要是用于将存积于供给单元主体部171的混合物导入定子3与转子2之间的通路,并且是能够供第2推出部件174插入以便将混合物推出的构造即可。

更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供给单元主体部172例如具有:圆筒状的本体部172a;将本体部172a的开口的一方封闭的封闭部172b;以及将另一方封闭的封闭部172c。在封闭部172b一体地设置有上述第2混合物供给口176。

第1推出部件173具有:具有推出面173a的推出部主体173b;以及对第2推出部件174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件173c。推出部主体173b与引导部件173c通过螺钉173d而被紧固。在引导部件173c设置有驱动部173e,该驱动部173e经由引导部件173c使推出部主体173b沿着朝向供给单元主体部172压入的方向以及撤出的方向驱动。在上述的封闭部172c设置有将引导部件173c引导为能够滑动的引导部172d。此外,也可以不设置驱动部173e以及后述的驱动部174a的一方或者两方,而由用户手动地进行驱动。在推出部主体173b的外侧的滑动面(第1推出部件173与供给单元主体部172的滑动面)设置有密封部件173f。作为该密封部件173f、后述的密封部件173g,例如能够使用o型环、u型垫片等,并且优选使用与被处理混合物相适应的材质的密封部件。

第2推出部件174形成为能够在引导部件173c内滑动的形状(例如棒状)。另外,第2推出部件174设置有驱动部174a,该驱动部174a使第2推出部件174沿从第1推出部件173的推出面173a突出的方向以及缩回的方向驱动。如图5的(c)~(d)所示,第2推出部件174朝向从推出面173a突出的方向驱动,从而其前端174b将供给通路175内的混合物推出并导入定子3与转子2之间。在推出部主体173b的内侧的滑动面(第1推出部件173与第2推出部件174的滑动面)设置有密封部件173g。以上的第2推出部件174能够直接将混合物推出至转子2以及定子3的剪切部分紧前。

分散装置1通过上述的结构,从而提高成品率并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即,由于具备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容器11、罩单元12、定子3、转子2,从而能够在分散处理后的部分中提高成品率。并且,分散装置1由于具备供给单元171,从而能够在供给侧的部分中提高成品率。即,在对高粘度的混合物进行处理的情况下,混合物会附着于供给侧的配管、对用于供给的被处理混合物进行存积的容器等,这成为成品率降低的原因。但是,在分散装置1中,第1推出部件173能够将供给单元主体部172内的混合物向转子2以及定子3侧导入(图5的(a)~图5的(c))。另外,第2推出部件174能够将供给通路175内的混合物向转子2以及定子3侧导入(图5的(c)~图5的(e))。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极力减少被处理混合物残留于比转子2以及定子3靠供给侧的部分的情况。并且,分散装置1由于具备供给单元171,从而即使在混合物的流动性非常低而因自重无法流动、或者是难以通过通常的泵进行液体流动的浆体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分散处理。即,也能够对通过现有的分散装置难以进行分散处理的流动性低的混合物进行处理。

另外,分散装置1具备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在旋转轴13与转子2之间的间隔部件15(图3的(c)、图3的(e)等)。间隔部件15与轴向d1的长度(厚度)不同的部件进行更换,从而调整转子2与定子3之间的缝隙。即,预先准备多个厚度不同的间隔部件15,通过安装从中选择出的间隔部件15来调整转子2与定子3之间的缝隙。

在安装有间隔部件15的状态下,转子2相对于定子3的轴向的位置被固定。即,例如作为调整转子2与定子3之间的缝隙的机构,也考虑使用弹簧、螺钉等,但在使用了这里说明的间隔部件15的情况下,在使用时转子2的轴向的位置被固定,因此无需考虑弹簧的振动、螺钉的缝隙等。另外,在使用弹簧、螺钉的情况下,难以进行精密的平行移动。与此相对,在使用间隔部件15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微小的调整。

分散装置1以上述的结构实现更高精度的间隙的调整。另外,在分散装置1中,即使在旋转轴13因预料之外的发热而热膨胀时,转子2也朝向从定子3分离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防止转子2与定子3的接触。另外,能够防止即使不接触也因间隙预料之外地变小而引起的过度发热。并且,轴承14位于定子3的上侧,因此能够将旋转轴13配置于转子2的上侧,使转子2的下侧不存在旋转轴13(使旋转轴13从转子2朝向上侧地设置),因此能够防止分散处理后的混合物附着于旋转轴13、轴承14等而使得成品率降低的情况。即,能够提高成品率。

罩单元12具有:保持轴承14的轴承保持部17;以及设置于该轴承保持部17的下方侧并保持定子3的定子保持部18。轴承保持部17具有定位限制部21,该定位限制部21隔着第2间隔部件20而与定子保持部18抵接,从而限制定子保持部18的轴向的位置。例如,轴承保持部17通过将螺栓17a安装于在轴承保持部17以及定子保持部18形成的螺栓孔17e、18e,从而以夹着第2间隔部件20的状态与定子保持部18一体化(图3的(d)等)。在第2间隔部件20设置有供螺栓17a插通的插通孔20a。

第2间隔部件2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在轴承保持部17与定子保持部18之间,并通过更换为轴向d1的长度(厚度)不同的部件,从而调整定子3相对于轴承保持部17的轴向d1的位置。即,预先准备多个厚度不同的第2间隔部件20,通过安装从中选择出的第2间隔部件20,从而能够调整定子3的轴向d1的位置。

通过使间隔部件(也称为“第1间隔部件”。)15以及第2间隔部件20与各自的更换部件进行更换,从而实现转子2与定子3的间隙的进一步微小的调整。即,通过将间隔部件15变更为厚度大的部件,从而朝向使转子2与定子3之间的间隙变大的方向发挥作用。通过将第2间隔部件20变更为厚度大的部件,从而朝向使转子2与定子3之间的间隙变小的方向发挥作用。通过将它们组合,从而实现更微小的调整。此外,预先准备多个分别具有例如0.01mm~0.50mm左右且每个相差0.01mm的不同厚度的间隔部件15以及第2间隔部件20,通过与混合物的粘度、性质相配合地更换并安装间隔部件15以及第2间隔部件20,从而调整转子2与定子3之间的间隙。

第2间隔部件20通过调整定子保持部18相对于轴承保持部17的位置,从而能够调整以轴承保持部17为基准的定子3的位置、即定子3下表面的位置。由此,不论定子3的状态如何,都能够将定子3下表面的位置保持为恒定。例如,即使在更换了定子3时,也能够将定子3下表面的位置保持为恒定。由此,例如通过将定子3下表面的位置保持为规定的位置,从而能够使间隔部件15的厚度与转子2和定子3之间的间隙一致,能够形成为用户容易理解的结构。即,为了形成所希望的间隙,只要选择与其相同的厚度的间隔部件15即可。能够提高管理间隙而进行分散处理的用户的便利性。

在转子2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供旋转轴13的下端13a插入的凹部22(图3的(c)、图3的(e)等)。在凹部22形成有贯通孔22a。在旋转轴13的下端13a插入于转子2的凹部22且下端13a隔着间隔部件15与凹部22抵接的状态下,从转子2的下表面侧向在旋转轴13安装有紧固部件23。紧固部件23例如是安装用的螺栓,在旋转轴13的下端13a形成有作为与该紧固部件23对应的紧固部13b的内螺纹部。

紧固部件23通过其一部分穿过转子2的贯通孔22a而安装于旋转轴13,从而以夹着间隔部件15的状态将旋转轴13和转子2紧固。在转子2的凹部22以及旋转轴13的下端13a设置有用于将旋转轴13的旋转力传递至转子2的多个销24。在转子2的凹部22以及旋转轴13的下端13a形成有用于供该销24插入的孔。

多个销24配置于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均等的间隔的位置,并具有将旋转轴13的旋转力传递至转子2的功能。在间隔部件15形成有:供紧固部件23插通的第一插通孔15a;以及为了供多个销24插通而设置的多个第二插通孔15b。此外,这里,第二插通孔15b以及销24设置有四个。

利用紧固部件23以夹着间隔部件15的状态将旋转轴13以及转子2紧固,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将转子2相对于定子3的轴向的位置固定。由此,实现使转子2与定子3之间的间隙处于适当的状态。即,实现适当地安装具有上述那样的优点的间隔部件15。

另外,作为用于从旋转轴13向转子2传递旋转力的机构而使用多个销24,因此与由键槽以及键等构成的机构相比,能够使周向的平衡良好,即实现旋转轴13以及转子2的平衡良好的旋转。由此,能够防止转子2与定子3之间的分散力产生局部偏移等,即实现均匀且适当的分散处理。另外,由于能够防止产生偏移,所以即便间隙变小也能够实现稳定的分散处理。并且,也能够进行高速旋转而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

定子3在与转子2对置的平面上形成为比转子2大的形状。即,定子3构成为与d1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的形状比转子2大。在定子3且在与转子2对置的面(下表面)的相反侧的面(上表面),形成有用于供冷却用的液体流通的冷却用槽部26。冷却用槽部26形成为位于比转子2靠外侧的位置。

冷却用槽部26形成至到达比转子2靠外侧的部分,从而连转子2的最外周也能够进行冷却。即,冷却用槽部26能够冷却转子2以及定子3的分散区域整体。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材料(分散的混合物)的发热。由此,能够防止分散的材料变质,另外,即使在分散的材料为有可能挥发而着火的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安全地分散。此外,一般地对于转子2以及定子3而言,对置的面内的大小形成为相同的大小,在该情况下,难以进行最外周部的冷却。最外周部的发热量最多,因此这里说明的冷却用槽部26能够得到优良的冷却效果。由此,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

在冷却用槽部26设置有沿着径向形成的壁部27。另外,在冷却用槽部26,在夹着壁部27的位置设置有冷却液供给口28以及冷却液排出口29。从冷却液供给口28供给至冷却用槽部26的冷却用的液体在冷却用槽部26朝圆周方向d2的一个方向、即从冷却用供给口28朝未设置有壁部27的方向d3流通。而且,流通后的冷却用的液体从冷却液排出口29排出。冷却用的液体例如是水。

在冷却用槽部26中,构成为以从冷却用供给口28朝冷却用排出口29向一个方向的方式使冷却水流通,换言之冷却水被壁部27分隔为朝一个方向流动,因此冷却水被依次排出。即,在不以朝一个方向流动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冷却水会部分地滞留,在冷却用槽部内产生冷却水未被替换的部分,冷却功能有可能劣化。与此相对,冷却用槽部26构成为使冷却水被依次替换,因此始终具有较高的冷却功能。由此,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

此外,构成分散装置1的冷却用槽部26以及设置有该冷却用槽部26的定子3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冷却用槽部26,例如也可以是图4所示的具有冷却用槽部71、72的定子76、77。图4的(a)是以避开螺钉部的方式尽可能大地形成槽来提高冷却效果的例子。图4的(b)是在所形成的槽部的底面形成进一步细的槽来增加冷却水的接触表面积从而提高冷却效果的例子。定子76、77除了冷却用槽部的构造之外,具有与定子3相同的构造和功能,因此省略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如图4所示,冷却用槽部71、72与冷却用槽部26相同地,在形成为比转子2大的形状的定子76、77的上表面侧形成,并形成为位于比转子2靠外侧的位置。在冷却用槽部71、72也设置有与壁部27相同的壁部73、74。与冷却用槽部26相同的结构具有与冷却用槽部26相同的效果。

接下来,对与冷却用槽部26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冷却用槽部71扩大设置至紧靠定子76的外周处,在形成有螺栓孔3b的部分形成有突起部71a。与朝外周方向扩大的量相应地提高冷却效果。特别是发热最多的部分是周速最大且由剪切力产生的摩擦最大的转子的最外周部,若将该部分冷却,则效果较高,因此将冷却用槽部扩大至至少比转子最外周部靠外的位置。另外,冷却用槽部72在其底部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形成的凹部72a。由于形成有凹部72a所以冷却水与定子76的热交换量增加而使冷却效果提高。冷却用槽部71、72除了冷却用槽部26的效果之外,还具有较高的冷却效果。如以上那样,在代替冷却用槽部26而使用具有冷却用槽部71、72的定子的情况下,也具有较高的冷却功能,并且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

然而,在定子3设置有用于供旋转轴13插通的旋转轴插通孔31,从比定子3的旋转轴插通孔31靠外侧的位置朝向定子3与转子2之间导入混合物。

具体而言,在定子3设置有混合物供给用的贯通孔32,该混合物供给用的贯通孔32设置于比旋转轴插通孔31靠外侧的位置。换言之,贯通孔32设置于相对于旋转轴插通孔31具有规定的距离的位置。在定子保持部18设置有:混合物供给口33;以及从该混合物供给口33向设置于定子3的混合物供给用的贯通孔32连通的连通路34。从混合物供给口33供给的混合物经由定子保持部18的连通路34以及定子3的贯通孔32而被导入定子3与转子2之间。在混合物供给口33的端部形成有接合用的凸缘等,并供后述的配管(第一配管54)连接。

根据该结构,若在混合物供给时使转子2旋转,则供给至贯通孔32的混合物因离心力而朝向外侧被引导,因此混合物不到达旋转中心附近,不需要在旋转轴插通孔(也称为“第1旋转轴插通孔”)31以及后述的第2旋转轴插通孔36设置机械密封件等密封装置。换言之,贯通孔32配置于与旋转轴插通孔31之间具有如下距离的位置:因离心力而朝向外侧被引导的混合物不向旋转轴插通孔31侧流动的程度的距离。由此,能够简化装置结构。能够无需由于密封部分的劣化而进行部件更换等。

此外,这里,混合物供给口33以及连通路34形成为随着趋向下侧而趋向朝径向的中心侧的方向d4,但例如也可以形成为随着趋向下侧而朝向切线方向d5、d6。在该情况下,混合物供给口33以及连通路34形成于使得连通路34在其下侧与贯通孔32连接的位置。由此,能够使贯通孔32更加接近旋转轴插通孔31。

另外,如图14、15所示,在转子2的与定子对置的转子2的上部表面中的、与设置于定子3的贯通孔32对应的位置,也能够以与转子呈同心圆状的方式设置圆环状的槽50。通过在转子2的上部表面设置这样的槽50,从而在混合物经由贯通孔32而被导入定子3与转子2之间时,从更宽的贯通孔32形成至定子3与转子2之间的缝隙且为沿着定子3以及转子2面的流路急剧缩小,因此如果是高粘度以及/或者固形物浓度高的混合物,有时会因朝向缝隙的导入部分而产生堵塞。特别是为了提高微细化能力,存在使定子3与转子2之间的缝隙变窄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容易引起混合物在朝向缝隙的入口处产生堵塞的问题。

在与设置于定子3的贯通孔32对应的转子2的上部表面,以与转子呈同心圆状的方式设置圆环状的槽50,从而特别是在高粘度以及/或者固形物浓度高的混合物(在未设置该槽时堵塞的混合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消除在朝向缝隙的侵入口(贯通孔32的部分)产生堵塞的问题。并且,在未设置该槽50时,即使是在朝向缝隙的侵入口(贯通孔32的部分)不产生堵塞的混合物,有时也会在使用定子3以及转子2进行的处理中产生过负荷,但通过设置该槽50,能够不产生过负荷的问题地进行处理。

槽50优选为在与设置于定子3的贯通孔32对应的转子2的上部表面,以与转子呈同心圆状的方式设置为圆环状,当槽的深度大于在转子2未设置有槽50的转子2的上部表面部分和定子3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能够更高效地将混合物送入定子3与转子2之间的缝隙。另外,槽的深度优选为大于在转子2未设置有槽50的转子2的上部表面部分和定子3之间的间隔,且是借助由转子2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从贯通口供给的混合物从槽50向缝隙排出的程度的深度。

具体而言,混合物所经由的贯通孔32的直径通常约为2mm~30mm,与此相对,缝隙例如约为10μm~500μm,因此槽50的深度优选约为0.5mm~2.0mm左右。

另外,如图14所示,槽50的形状优选为:沿着转子2的径向的截面呈大致横长的倒梯形形状,槽50的截面的上部宽度具有覆盖贯通孔的沿着转子的径向的截面长度的长度。

在与设置于定子3的贯通孔32对应的转子2的上部表面设置的槽50只要能够将混合物从贯通孔高效地送入定子3与转子2的缝隙,就不限定于上述形状、深度、以及槽的截面的上部宽度等。

在定子保持部18设置有供旋转轴13插通的第2旋转轴插通孔36。在第2旋转轴插通孔36设置有非接触密封件亦即迷宫构造的密封部37。这里,迷宫构造是指在旋转轴侧(旋转轴13)以及固定部侧(定子保持部18)的一方或者两方,形成一个或者多个凹部以及/或者凸部,从而在旋转轴侧与固定部侧之间依次形成凹凸的缝隙的构造,通过上述迷宫构造来发挥密封功能。各凹部以及各凸部的尺寸例如为0.01mm~3.00mm左右。

在定子保持部18内且在第2旋转轴插通孔36的上侧的空间38,设置有通过从定子保持部18的外侧供给空气,从而具有空气净化密封功能的空气净化密封机构39。空气净化密封机构39由如下部件构成:由轴承保持部17以及定子保持部18形成的空间38;设置于轴承保持部17并将空间38与外部连接的净化用通路39b;以及设置于净化用通路39b的外部侧并供给净化用的空气的空气供给部39a。如箭头f1所示,空气净化密封机构39使从空气供给部39a供给来的空气经由净化用通路39b、空间38而向第2旋转轴插通孔36与旋转轴31的缝隙部分供给,从而发挥密封功能。

此外,在定子保持部18的第2旋转轴插通孔36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将定子3安装于定子保持部18的螺栓3a用的安装用凹部18f。另外,通过形成凹部18f,从而形成第2旋转轴插通孔36的内周部18g形成为突出的形状。旋转轴13具有以位于定子保持部18的内周部18g的上方的方式形成的突出部13g。如箭头f1所示地供给来的空气通过内周部18g与突出部13g之间,并向第2旋转轴插通孔36与旋转轴31的缝隙部分供给。

密封部37的迷宫构造实现第2旋转轴插通孔36的轴封效果的提高,空气净化密封机构39的空气净化功能实现旋转轴插通孔31与第2旋转轴插通孔36的部分的轴封效果的提高。如上述那样,在装置1中,精心设计导入混合物的位置并利用离心力,因此未必需要设置迷宫构造以及空气净化功能。但是,能够通过设置至少任一方来实现轴封效果的安全性的提高,通过设置两方来实现进一步的轴封效果。

在容器11设置有具有冷却功能的冷却机构41。容器11具有:随着趋向下方侧而截面积变小的圆锥状的壁面42;位于该圆锥状的壁面42之上的圆筒状的壁面43;以及设置于圆锥状的壁面42的下部的排出口44。排出口44设置于容器11的下方端,并将分散处理完毕的混合物排出。也可以在排出口44的端部形成有接合用的凸缘等,并供配管连接。分散处理后的混合物经由圆锥状的壁面42而排出,因此附着于内壁而难以排出的混合物的量急剧减少。由此,提高成品率,实现适当的处理。此外,也可以在容器11设置真空泵,这样能够减少空气朝向混合物的混入。

冷却机构41例如具有:作为容器11的外侧面的壁面42以及壁面43;在该外侧以覆盖该外侧面(壁面42以及壁面43)的方式形成的空间形成部件45;冷却介质供给口46;以及冷却介质排出口47。空间形成部件45例如是也被称为护套的部件,在壁面42与壁面43之间,例如形成有能够供冷却水等冷却介质填充的空间48。

冷却介质供给口46例如形成于空间形成部件45的侧面下部,并向空间48供给冷却水。冷却介质排出口47例如形成于空间形成部件45的侧面上部,并从空间48排出冷却水。

冷却机构41通过该结构,从而具有经由壁面42、43将容器11内部冷却的功能。冷却机构41能够将分散处理完毕的混合物冷却。另外,在使用容易挥发的材料的情况下,通过将发挥了的材料冷却而能够使其恢复为液体。

此外,构成分散装置1的容器并不限定于上述容器11,也可以是例如图6所示的容器81、86。首先,对图6的(a)所示的容器81进行说明。容器81除了具有搅拌机构82之外,具有与上述容器11相同的结构和功能。省略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图6的(a)的容器81具有壁面42、43与排出口44。在容器81设置有冷却机构41。在该容器81设置有搅拌机构82,该搅拌机构82将附着于壁面42、43的内表面的浆状的混合物刮除,并使其从排出口44排出。搅拌机构82具有:形成为沿着壁面42、43的形状的搅拌板82a;以及对该搅拌板82a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82b。另外,搅拌机构82也具有旋转轴82c与轴承82d。搅拌板82a设置为:使搅拌板82a与壁面42、43的缝隙为0mm~20mm左右。作为搅拌板82a,使用金属或者将树脂安装于金属而成的部件。这里,搅拌板82a构成为具有形成为在圆周状的2个部位进行刮除的形状的2个部位的搅拌部82e,但可以将多个板部件进行组合而使搅拌部增加到3个以上的多个,也可以为1个。在图6的(a)的例子中,从设置旋转轴82c的必要性考虑,也可以在排出口44安装有连接用配管83,并经由该连接用配管83而与配管连接。分散处理后的混合物经由圆锥状的壁面而排出,因此附着于内壁而难以排出的混合物的量急剧减少,并且借助搅拌板而使混合物的排出变得容易,因此提高成品率。

接下来,作为构成分散装置1的容器的又一例子,对图6的(b)所示的容器86进行说明。容器86是兼作对在该分散装置1中进行了分散处理的混合物进行存积的处理后存积罐的容器。即,容器86例如具有圆筒形状的壁面86a,并且在其下方具有曲面状的底面部86b,在该底面部86b的下方端部,经由开闭阀86d而设置有排出口86c。

图6的(b)的容器86与在后述的一个循环中完成处理的混合物的相容性好。即,例如,在对少量且需要适当的分散处理并且高价的混合物进行分散处理的情况下,相容性好。在分散处理后,拆下螺栓11d,从而将容器86从罩单元12、安装于该罩单元12的转子2以及定子3拆下,由此将该容器86保持原样地作为搬送用的容器而搬送至希望的场所即可。由此,在其他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够对附着于分散装置的外壁的混合物进行回收,从而提高成品率。此外,兼作处理后存积罐的容器86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具有圆锥状的壁面,另外,可以为更大型的罐形状以便能够进行大量的分散处理,并且也可以为大型且例如能够分割为两半的形状。另外,也可以在兼作处理后存积罐的容器设置有冷却机构41。

另外,作为构成分散装置1的转子2以及定子3的材质,例如也可以使用sus304、sus316、sus316l、sus430等不锈钢、s45c、s55c等碳钢。另外,也可以使用氧化铝、氮化硅、氧化锆、塞隆、碳化硅等陶瓷、skd、skh等工具钢。也可以使用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喷镀陶瓷(例如喷镀氧化铝、喷镀氧化锆)而成的材料。通过使用在金属材料喷镀有陶瓷部件而成的转子以及定子,能够延长寿命,防止金属污染(contamination)。

在使用以上那样的分散装置1的分散方法中,向该分散装置1的转子2与定子3之间供给混合物,并借助离心力使该混合物朝向外周通过来进行分散。该分散装置1以及分散方法提高成品率(在分散处理后的部分以及混合物的供给侧的部分中提高成品率),并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另外,分散力高,实现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分散处理,即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另外,该分散装置1以及方法在进行分散处理后的清扫时,只要使容器11与罩单元12分离即可,因此容易进行清扫。

在以上说明的分散装置1以及方法中,伴有上述那样的优点并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但应用本发明的剪切式分散装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图7~图10所示的剪切式分散装置(以下称为“分散装置”)201。

接下来,对图7~图10所示的分散装置201进行说明。此外,分散装置201除了具备第1~第3通气孔251、252、253、空间形成部254、255等的点之外,是与上述分散装置1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通用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针对记载于图3的(b)、(d)、(e)、(f)且进行了上述说明的分散装置1的构造,也省略图示以及说明,但在分散装置201中也设置有相同的结构。另外,针对图3的(c)中说明的分散装置1的凹部18f、螺栓3a等,也省略图示以及说明,但在分散装置201中设置有相同的结构。

分散装置201除了上述的转子2、容器11、旋转轴13、以及轴承14之外,还具备后述的定子203以及罩单元212。另外,分散装置201具备上述的供给单元171。另外,分散装置201具备上述的间隔部件15、第2间隔部件20等。并且,分散装置201具备上述的冷却用槽部26等,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地构成为设置有图4所示的冷却用槽部71、72。

定子203除了设置有后述的空间形成部254之外,具有与上述的定子3相同的构造、功能。罩单元212具有:保持轴承14的轴承保持部217;以及设置于该轴承保持部217的下方侧,并对定子203进行保持的定子保持部218。轴承保持部217除了设置有后述的第3通气孔253之外,具有与上述的轴承保持部17相同的构造、功能。定子保持部218除了设置有后述的第1通气孔251、第2通气孔252、空间形成部255并且不具有设置于定子保持部18的迷宫构造的密封部37之外,具有与上述的定子保持部18相同的构造、功能。

另外,这里说明的分散装置201通过代替迷宫构造的密封部37以及空气净化密封机构39地,具有后述的第1~3通气孔251、252、253等,从而发挥以下说明的优良的效果。

在定子保持部218,设置有用于向定子203的旋转轴插通孔31供给气体(例如空气)的第1通气孔251(图9、图10的(c))。在定子保持部218,与上述定子保持部18相同地设置有供旋转轴13插通的第2旋转轴插通孔36。在分散装置201,在比轴承保持部217靠下侧且在第2旋转轴插通孔36的上侧的空间设置有用于与定子保持部218的外侧进行通气的第2通气孔252。该第2通气孔252例如设置于定子保持部218(图8的(b)、图10的(b))。此外,第2通气孔252在这里构成为分别设置于图10的(a)所示的b2-b2截面、b3-b3截面,但可以构成为仅设置于任一截面所示的位置,另外也可以构成为设置于圆周方向的3个部位以上。另外,同样地第1以及第3通气孔251、253也可以构成为设置于1个部位或者3个部位以上。从第1通气孔251供给的气体的压力并通过第2通气孔252通气的空间的压力高。例如,第1通气孔251、后述的第3通气孔253构成为具有:经由连接口251c、253c以及供给配管251d、253d而连接并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部251a、253a;以及对所供给的气体的压力进行调整的压力调整部251b、253b。此外,这里,第2通气孔252构成为与外侧进行通气,但也可以与第1、第3通气孔251、253相同地,构成为具有气体供给部、压力调整部。

对第1通气孔251的功能进行说明。如上述那样,转子2以及定子203如使用转子3以及定子2来说明的那样,是通过混合物供给用的贯通孔32的结构而使混合物难以到达旋转中心附近的构造,不需要设置机械密封件等密封装置。但是,需要注意使被处理混合物的供给量(例如由供给单元171供给的量)为不超过离心力的处理能力的程度。分散装置201通过第1通气孔251而被加压,从而能够使混合物更难以到达旋转中心附近,能够保护轴承,并且换言之能够增加供给量。

另外,分散装置201具有第2通气孔252,从而即使在以超过离心力与借助第1通气孔251进行的加压的供给量供给了被处理混合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混合物从第2通气孔252向外部放出,能够保护轴承。另外,在未设置有第2通气孔252的情况下,无法掌握混合物是否已经到达轴承部分直到轴承部分产生不良状况为止,但通过将混合物从第2通气孔252向外部放出,从而能够掌握混合物已经到达轴承近前的通气有第2通气孔252的部分(轴承近前的部分)。

在定子203以及定子保持部218的任一方或者两方,在供其旋转轴13插通的部分(旋转轴插通孔31、第2旋转轴插通孔36)设置有空间形成部。此外,在这里说明的例子中,在定子203设置有空间形成部254,在定子保持部218设置有空间形成部255。由空间形成部254、255形成的空间256作为缓冲部而发挥功能。

第1通气孔251形成为与由空间形成部254、255形成的空间256连通。第1通气孔251经由空间(缓冲部)256而向定子203的旋转轴插通孔31供给具有规定的压力的气体。

分散装置201具有作为缓冲部的空间256,从而与不具有缓冲部的情况相比,更加防止混合物到达上部侧。另外,即使在以超过离心力、缓冲部所带来的影响(越过缓冲部的力)以及借助第1通气孔251进行的加压的供给量供给了被处理混合物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从第2通气孔252向外部放出混合物为止的时间保持充裕。

在轴承保持部217,设置有用于向轴承14的定子侧的空间(具体而言为比突出部13g靠上侧的空间)供给气体(例如空气)的第3通气孔253。分散装置201具有第3通气孔253,从而在从第2通气孔252向外部放出混合物的状态下,能够防止混合物到达轴承部分。此外,通过第3通气孔253供给气体的空间与通过第2通气孔252通气的空间隔着突出部13g与定子保持部18之间的微小的缝隙而形成。通过第2通气孔252通气的空间与通过第1通气孔251供给气体的空间(缓冲部)256隔着作为微小的缝隙的第2旋转轴插通孔36而形成。这些微小的缝隙以接下来说明的能够保持压力调整状态的程度的缝隙形成。对于借助第1~第3通气孔251、252、253调整的压力调整状态,能够选择性地执行第1压力调整状态与第2压力调整状态的任一方。此外,可以构成为在完成设备时,能够执行第1状态、第2状态的任一方,另外也可以构成为设置能够对借助第1~第3通气孔251、252、253供给的气体(例如空气)的压力进行调整的压力调整部,通过调整上述压力来切换第1状态、第2状态。

在第1压力调整状态下,从第3通气孔253供给的气体的压力在从第1通气孔251供给的气体的压力以上。即,若将从第1通气孔251供给的气体的压力(第1压力)设为p1,将从第2通气孔252供给的气体的压力(第2压力)设为p2,将从第3通气孔253供给的气体的压力(第3压力)设为p3,则p2<p1≤p3的关系为第1压力调整状态。该第1压力调整状态就轴承14的保护目的而言为最佳。即,通过将p1设定为比p2大,从而除了离心力之外,还产生使混合物难以到达旋转中心附近的作用,并且通过将p3设定为最高,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混合物与轴承14接触。

另外,在第2压力调整状态下,从第3通气孔253供给的气体的压力比通过第2通气孔252通气的空间的压力高,并且在从第1通气孔251供给的气体的压力以下。即,若使用上述的p1~p3,则p2<p3≤p1的关系为第2压力调整状态。该第2压力调整状态就欲使被处理混合物(原料)的流量增加的目的而言为最佳。即,通过将p3设定为比p2大,从而即使在混合物到达第2插通孔252部分的情况下,也产生不使混合物来到轴承14侧的作用,并且通过将p1设定为p3以上的大小,从而除了离心力之外,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产生使混合物难以到达旋转中心附近的作用。由此,能够增加混合物到达第2插通孔252为止的流量(其成为供给量的最大流量),并且能够确认混合物已从第2插通孔252放出至外部,从而掌握最大流量来设定希望的运转状态。

在使用以上那样的分散装置201的分散方法中,向该分散装置201的转子2与定子203之间供给混合物,并借助离心力使该混合物朝向外周通过来进行分散。该分散装置201以及分散方法提高成品率(在分散处理后的部分以及混合物的供给侧的部分中提高成品率),并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另外,分散力高,实现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分散处理,即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另外,该分散装置201以及方法在进行分散处理后的清扫时,只要使容器11与罩单元212分离即可,因此容易进行清扫。并且,该分散装置201以及方法保护轴承而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并且也能使被处理混合物的供给量为适当并以最佳的速度进行分散处理。

在以上说明的分散装置201以及方法中,伴有上述那样的优点并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但应用本发明的剪切式分散装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具有从分散装置201除去供给单元171的结构的分散装置301(图8、图9)。此外,分散装置301除了不具备供给单元171之外,具有与分散装置201相同的结构、功能以及效果。即,分散装置301与上述分散装置201相同地具备转子2、容器11、旋转轴13、轴承14、定子203、罩单元212、第1~第3通气孔251~253、空间形成部254、255等。

在使用以上那样的分散装置301的分散方法中,向该分散装置301的转子2与定子203之间供给混合物,并借助离心力使该混合物朝向外周通过来进行分散。该分散装置301以及分散方法提高成品率(在分散处理后的部分中提高成品率),并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另外,分散力高,实现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分散处理,即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另外,该分散装置301以及方法在进行分散处理后的清扫时,只要使容器11与罩单元212分离即可,因此容易进行清扫。并且,该分散装置301以及方法保护轴承而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并且也能使被处理混合物的供给量为适当并以最佳的速度进行分散处理。

接下来,对使用上述分散装置301的分散处理系统51进行说明。图11所示的分散处理系统51具备分散装置301、处理前存积罐52、处理后存积罐53、第一配管54、以及第二配管55。处理前存积罐52对要导入分散装置301的混合物进行存积。处理后存积罐53对在分散装置301中进行了分散处理的混合物进行存积。第一配管54将分散装置301以及处理前存积罐52连接。第二配管55将分散装置301以及处理后存积罐53连接。

在第一配管54设置有泵56。该泵56将处理前存积罐52内的混合物导入分散装置301(的混合物供给口33)。在第二配管55设置有泵57。该泵57将分散装置301的容器11内的混合物导入处理后存积罐53。

在处理前存积罐52设置有由马达52a以及搅拌板52b构成的搅拌机构52c。该搅拌机构52c通过对处理前的混合物进行搅拌来进行预分散。例如,也能够在处理前存积罐52设置液体供给部与粉体供给部,能够分别从液体供给部与粉体供给部供给液体以及粉体来进行预分散。分散处理系统51是进行借助搅拌机构52c实现的预分散、与借助分散装置301实现的一个循环分散处理的系统,从而分散效率高。另外,在处理后存积罐53设置有由马达53a以及搅拌板53b构成的搅拌机构53c。该搅拌机构53c进行处理后的混合物的均质化。此外,也可以在处理后存积罐53设置真空泵,并在第二配管55设置开闭阀。能够利用真空泵、开闭阀以及搅拌机构53c来进行处理后的混合物的消泡。若代替开闭阀地在分散装置301设置唇形密封件等接触式密封件,则能够一边进行分散处理一边进行消泡。

该分散处理系统51借助分散装置301对存积于处理前存积罐52的混合物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混合物导入处理后存积罐53,从而进行混合物的分散处理。分散处理系统51适于使混合物在分散装置301的转子2与定子203之间仅通过一次的方式、即所谓的“一个循环”的分散处理。一个循环分散处理没有短路径,因此不会发生不均匀的分散,能够以简单的系统使装置结构廉价。另外,由于具有分散装置301,所以成品率良好,分散力高,实现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分散处理,即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

此外,使用分散装置301的分散处理系统并不限定于图11的分散处理系统51,例如也可以是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分散处理系统91、101。分散处理系统91除了不具有复合路径的结构之外,具有与上述系统51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分散处理系统101除了使用压缩力将混合物导入分散装置301之外,具有与上述系统51相同的结构。省略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图12所示的分散处理系统91具备分散装置301、第一罐92、第二罐93、第一配管94、以及第二配管95。第一以及第二罐92、93分别能够对要导入分散装置301的混合物进行存积,并能够对在分散装置中进行了分散处理的混合物进行存积。即,第一以及第二罐92、93分别具有上述处理前存积罐52以及处理后存积罐53这两个功能。另外,第一以及第二罐92、93分别设置有由马达92a、93a以及搅拌板92b、93b构成的搅拌机构92c、93c,并具有上述搅拌机构52c、53c这两个功能。

对于第一配管94而言,分别从第一罐92的排出口92d与第二罐93的排出口93d导入混合物的配管在中途合流,并向分散装置301的供给口33导入混合物。在第一配管94且在合流部分设置有第一切换阀98。

对于第二配管95而言,从分散装置301的排出口44导入混合物的配管在中途分支,并分别向第一罐92的入口(供给口)92e与第二罐93的入口(供给口)93e导入混合物。在第二配管95且在分支部分设置有第二切换阀99。

在第一配管94设置有泵96。该泵96将第一以及第二罐92、93中的由第一切换阀98连接且作为处理前存积罐而发挥功能的罐内的混合物导入分散装置301(的混合物供给口33)。在第二配管95设置有泵97。该泵97将分散装置301的容器11内的混合物导入至第一以及第二罐92、93中的由第二切换阀99连接且作为处理后存积罐而发挥功能的罐。

即,该分散处理系统91通过进行多次如下动作来进行混合物的分散处理,即切换第一以及第二切换阀98、99,借助分散装置301对从第一以及第二罐92、93的任一方经由第一配管94而被导入至分散装置301的混合物进行处理,并且将处理后的混合物导入至第一以及第二罐92、93的另一方。该分散处理系统91能够进行使混合物多次通过分散装置301的转子2与定子203之间的方式、即所谓的“多个路径”的分散处理。

图13所示的分散处理系统101与分散处理系统51相同地,具备分散装置301、处理前存积罐52、处理后存积罐53、第一配管54、以及第二配管55。在第二配管55,与分散处理系统51相同地设置有泵57。

在分散处理系统101的处理前存积罐52,经由流量调整阀103以及过滤器104而连接有压缩机102。即,在将处理前存积罐52以及压缩机102连接的配管105,设置有流量调整阀103以及过滤器104。流量调整阀103对从压缩机102向处理前存积罐52导入的压缩空气的流量进行调整。过滤器104将从压缩机102向处理前存积罐52导入的压缩空气中的不需要的物质除去。

该分散处理系统101借助由压缩机102以及流量调整阀103对处理前存积罐52内的混合物施加的压力,从处理前存积罐52经由第一配管54而向分散装置301导入混合物。

该分散处理系统101借助分散装置301对存积于处理前存积罐52的混合物进行处理,并通过将处理后的混合物导入处理后存积罐53来进行混合物的分散处理。分散处理系统101适于“一个循环”的分散处理。

如以上那样,分散处理系统91、101均具有分散装置301,因此成品率良好,分散力高,实现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分散处理,即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另外,保护轴承而实现适当的分散处理,并且也能够使被处理混合物的供给量为适当且以最佳的速度实现分散处理。此外,分散装置301也可以与循环用的泵、循环用的配管、设置于配管内的罐等一起构成循环式分散处理系统。

本申请基于2014年11月25日在日本提出的特愿2014-237740号,其内容作为本申请的内容而形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另外,本发明能够通过本说明书的详细的说明更被完全地理解。然而,详细的说明以及特定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记载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以上详细的说明,明确各种变更、改变。

申请人并不意图将记载的实施方式都公诸于众,在所公开的改变、代替方案中,可能存在词句上未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部分,但是在等同原则下也成为本发明的一部分。

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名词以及相同的指示语的使用只要没有特别指示或者上下文没有明显否定,则应解释为包含单个和多个两个方面。在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任一例示或者例示性用语(例如,“等”)的使用也只不过是为了容易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只要权利要求书中没有特别记载就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加以限制。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分散装置;2...转子;3...定子;11...容器;12...罩单元;50...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