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合等离子体降解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6464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毒有害气体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联合等离子体降解反应器。



背景技术:

甲苯是一种有毒有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以下简称VOCs),来源广泛。目前,对于低浓度的甲苯气体(浓度<1000mg/m3),传统的方法:吸附、燃烧等由于能量消耗导致的高的处理费用都不太适合。生物法处理低浓度高流速的甲苯废气相对经济,但占地面积大而限制了其应用。

由于高的能量利用率,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已广泛用于VOCs的降解。然而,副产物如O3、NOx等的形成导致二次污染。等离子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如用于化学合成、材料表面改性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刻蚀等。目前,随着对等离子体的深入研究,介质阻挡放电也被用于工业废气治理上,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由于工业废气成分复杂,一些腐蚀性气体会腐蚀电极,废气中的含有水气会影响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特性,限制了介质阻挡放电在工业废气治理上的应用,因此研究介质阻挡放电在工业治污上的应用是很有价值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等离子体降解反应器,能够同时激发出等离子体和紫外光;且氧化降解能力强、反应时间短、处理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联合等离子体降解反应器,其包括中空的且呈圆环筒形的双层石英套管、固定在所述双层石英套管中央的内电介质以及包裹在所述双层石英套管外表面的外电介质,所述双层石英套管包括内管以及与所述内管形成封闭腔体的外管,所述内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外管的长度,所述腔体内填充有氪、氯、溴、氩、氟或碘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气体,所述内管两端伸出所述外管的部分的内壁表面上设置有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外电介质包括不锈钢片、完全包裹在所述不锈钢片表面的阻挡介质层。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介质层为双层结构且包括位于里层的软质橡胶和位于外层的聚四氟乙烯层。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管长为250mm、外径为30mm、厚度为2mm。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管长为140mm、外径为38mm、厚度为2mm。

进一步的,所述内电介质为石英管,外径为4~6mm。

进一步的,所述内电介质与所述外电介质之间电气连接有高压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联合等离子体降解反应器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一个高压电源作用下同时激发出等离子体和紫外光;且氧化降解能力强、反应时间短、处理效率高;在双层石英套管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处设置传感器,可实时了解反应器内的降解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双层石英套管,11内管,12外管,13腔体;2内电介质;3外电介质;4传感器;5高压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为联合等离子体降解反应器,其包括中空的且呈圆环筒形的双层石英套管1、固定在双层石英套管1中央的内电介质2以及包裹在双层石英套管1外表面的外电介质3。

双层石英套管1包括内管11以及与内管11形成封闭腔体13的外管12。内管11的长度大于外管12的长度。腔体13内填充有氪、氯、溴、氩、氟或碘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气体,内管11的管长为250mm、外径为30mm、厚度为2mm,外管12的管长为140mm、外径为38mm、厚度为2mm。

内管11两端伸出外管12的部分的内壁表面上均设置有检测颗粒物与有机物含量的传感器4。

内电介质2为石英管,外径为4~6mm。外电介质3包括不锈钢片、完全包裹在不锈钢片表面的阻挡介质层。阻挡介质层为双层结构且包括位于里层的软质橡胶和位于外层的聚四氟乙烯层。外电介质3采用双介质阻挡层结构,利用阻挡介质层将不锈钢片完全包裹起来,将外电介质3两端的电极连接在一起并用导线引出,这样可以防止不锈钢片封闭不实而造成的拉弧现象。

内电介质2与外电介质3之间电气连接有高压电源5。当将内电介质2与外电介质3之间接通高压电源5后,内管11与内电介质2之间便产生了等离子体和紫外光辐射,用于降解气体。

本实施例联合等离子体降解反应器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一个高压电源作用下同时激发出等离子体和紫外光;且氧化降解能力强、反应时间短、处理效率高;在双层石英套管1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处设置传感器4,可实时了解反应器内的降解情况。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