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气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3776阅读:971来源:国知局
微气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起泡装置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微气泡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起泡装置可使水流变得较为细致且含有泡沫,如中国台湾专利TWM424358所揭露即属此类。

然而,此类已知起泡装置于使用时为直接于起泡装置内进行空气与水的混合,不具任何可充分混合空气与水、以及细化气泡的机构,空气与水混合不够均匀,并且水中气泡较大且大小不一,使水流无法持续维持绵密细致且富含泡沫的状态,存在亟待改善的缺弊。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微气泡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气泡装置,可提供极为细致而绵密的泡沫水流。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气泡装置,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入口、一出口、一位于该入口与该出口之间的文氏管机构,该文氏管机构具有一连通外界的颈部;一气泡细化机构,具有至少一截面小于该入口的截面的通道,该至少一通道连通于该文氏管机构与该出口之间;其中该本体还包括一筒件,该文氏管机构容置于该筒件,该筒件贯设有一与该颈部连通的入气孔。

进一步的,

所述气泡细化机构包括一第一旋流件、一第二旋流件及一孔板至少其中之一,该第一旋流件包括至少一第一斜孔,该第二旋流件包括至少一第二斜孔,至少一第一斜孔与至少一第二斜孔具有相反的斜向趋势,该孔板贯设有复数喷孔,至少一第一斜孔、至少一第二斜孔或复数喷孔连通于所述文氏管机构与出口之间。

所述第一旋流件包括一第一筒体、一位于该第一筒体中的第一中心部以及连接于该第一筒体与第一中心部的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与第一筒体及第一中心部界定出所述至少一第一斜孔。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复数第一叶片,各第一叶片周向且倾斜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一中心部之间,各相邻两第一叶片界定一所述第一斜孔。

所述第一筒体接近所述入口的一端内斜地环设一环导面,所述文氏管机构抵接于该环导面。

所述第二旋流件包括一第二筒体、一位于该第二筒体中的第二中心部以及连接于该第二筒体与第二中心部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与第二筒体及第二中心部界定出所述至少一第二斜孔。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复数第二叶片,各第二叶片周向且倾斜地连接于该第二筒体与第二中心部之间,各相邻两第二叶片界定一所述第二斜孔。

所述喷孔朝通往所述出口的方向渐缩。

所述本体包括一组接段及由该组接段延伸设置的延伸段,所述文氏管机构设于该组接段,所述气泡细化机构设于该延伸段且靠近该延伸段的末端,该延伸段长于该组接段。

该微气泡装置,还包括一连通于所述气泡细化机构的内部与所述出口之间的起波器,还包括一抵接于该起波器与所述孔板之间的间隔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微气泡装置,可提供极为细致而绵密的泡沫水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旋流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旋流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孔板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例,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事先声明。

请参考图1至8,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微气泡装置1包括一本体10及一气泡细化机构20。

本体10具有一入口11、一出口12、一位于入口与出口之间的文氏管机构13,文氏管机构13具有一连通外界的颈部131,入口11供一水流进入,颈部131供吸入空气与水流混合,出口12供水流流出本体10。气泡细化机构20具有至少一截面小于入口11的截面的通道,至少一通道连通于文氏管机构13与出口12之间。

于本实施例中,气泡细化机构20连通于文氏管机构13与出口12之间,气泡细化机构20包括一第一旋流件21、一第二旋流件22及一孔板30至少其中一者,第一旋流件21包括至少一第一斜孔211,第二旋流件22包括至少一第二斜孔221,至少一第一斜孔211与至少一第二斜孔221具有相反的斜向趋势,板孔30贯设有复数喷孔31且各喷孔31朝通往出口12的方向渐缩,喷孔31具有增强水压的作用,至少一第一斜孔211、至少一第二斜孔221或复数喷孔31连通于文氏管机构13与出口12之间,至少一第一斜孔211及至少一第二斜孔221供造成反向旋流而增加水与气体混合效果。水流离开文氏管机构13后流速变快且混有空气并冲击第一旋流件21使水流破碎并使水流的空气与水进行混合,水流通过第一斜孔211离开第一旋流件21时呈一方向的旋转并冲击第二旋流件22,气泡被细化,水流再次破碎使水流的空气与水更加混合均匀,并经由第二斜孔221离开第二旋流件22且水流呈另一方向的旋转,气泡被再进一步细化、且空气与水再进一步混合。

于本实施例中,本体10还包括一筒件14,文氏管机构13容置于筒件14,筒件14贯设有一与颈部131连通的入气孔141,入气孔141可供气体进入或连接一管线供输入特定的气体(例如臭氧),然气体可直接由入口11处添加而不设气孔141亦可。第一旋流件21包括一第一筒体212、一位于第一筒体212中的第一中心部214以及连接于第一筒体212与第一中心部214的第一连接部215,第一连接部215与第一筒体212及第一中心部214界定出至少一第一斜孔211。第一筒体212接近入口11的一端内斜地环设一环导面213(参图3),文氏管机构13抵接于环导面213,环导面213较第一连接部215接近入口11,使第一连接部215上方保持一空间供水流的空气及水进行进一步的混合。第一中心部214呈半圆型凸起朝向文氏管机构13,水流离开文氏管机构13后冲击第一中心部214,第一中心部214使水流于冲击后破碎四散并顺利导向至少一第一斜孔211。第一连接部215包括复数第一叶片216,各第一叶片216周向且倾斜地连接于第一筒体212与第一中心部214之间,各相邻两第一叶片216界定一第一斜孔211。第一连接部215提供支撑第一中心部214,复数第一叶片216使水流改变流动方向并由第一斜孔211流出第一旋流件21,第一连接部215及第一叶片216亦具有供水流冲击并使水流破碎的作用。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旋流件22包括一第二筒体222、一位于第二筒体222中的第二中心部223及连接于第二筒体222与第二中心部223的第二连接部224,第二连接部224与第二筒体222及第二中心部223界定出至少一第二斜孔221。第二连接部224包括复数第二叶片225,各第二叶片225周向且倾斜地连接于第二筒体222与第二中心部223之间,各相邻两第二叶片225界定一第二斜孔221(参图5)。第二筒体222的筒壁延伸超过第二中心部223而较接近出口12,使第二中心部223的下方保持一空间供破碎的水流在此混合均匀。第二筒体222抵接第一筒体212,第二连接部224支撑第二中心部223,第二叶片225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叶片216的倾斜方向不同使水流由第一斜孔211出来后的冲击方向垂直第二叶片225,水流冲击该第二叶片225后彻底地破碎,水流的空气与水亦彻底地混合均匀,于水流冲击第二旋流件22时第二连接部224及第二中心部223亦有使水流冲击后破碎的作用。

较佳地,可于第一旋流件另设有复数挡块23(参图4),复数挡块23可供水流冲击进而使水流破碎以达到使水流的空气与水均匀混合的目的(第二旋流件亦可另设有复数挡块)。

于其他实施例中,一文氏管机构的一入气孔亦可连接一管线供输入其他液体。一装载有文氏管机构的筒件亦可设有两入气孔,分别供输入其他液体及气体。一气泡细化机构的中心部亦可为其他形状的凸起,例如三角形等具有使一水流冲击后破碎的形状。一气泡细化机构的第一旋流件、第二旋流件及孔板亦可单独设置或选择性地搭配设置,例如一微气泡装置的气泡细化机构亦可只设有一第一旋流件,又或一微气泡装置的气泡细化机构亦可只设有一第二旋流件及一孔板。

于本实施例中,微气泡装置1还包括一连通于气泡细化机构20内部与出口12之间的起波器50及一抵接于起波器50与孔板30之间的间隔环40。起波器50包括一面向第二筒体222的锥板51,锥板51辐射地贯设有复数孔排511,各孔排511包括复数贯孔512,贯孔512大于喷孔31。起波器50还包括一环壳52、一容设于环壳52中的导流芯53及一出口孔板54,导流芯53的相对两侧各设有一环凹531,出口孔板54及锥板51分别设于环壳52的相对两端,出口孔板54贯设有复数大于贯孔512且连通出口的流孔541,复数流孔541供水流流出微气泡装置1。复数贯孔512的数量小于复数喷孔31的数量,各喷孔31所喷出的水流因水压较高,故可细化气泡并增加空气与水的混合程度。环壳52的外表面周向间隔地设有凹槽521,复数凹槽521两两之间设有一凸条522,复数凸条522于靠近出口12一端设有一可与筒件14内壁相卡抵的倒角523,供使起波器50固定于筒件14内,且复数凹槽521不与筒件14内壁接触,可使起波器50不完全卡死于筒件14内,同时亦有降低成本之效。环凹531供由各贯孔512流出的具有较高水压的水流撞击并且使水流的泡沫更加细致,并由环凹531的一侧流出。导流芯53另朝出口孔板54中心凸伸设有一轴柱532,轴柱532供将出口孔板54限制于一个范围,使出口孔板54不于出水过程中过度跳动甚至翻转。间隔环40支撑孔板30,且当水压较大时,孔板30的中心会因压力而略显下弯,此时锥板51凸起的中心部位可适当的支撑孔板30。

请参考图9,于另一实施例中,微气泡装置1a的本体包括一组接段60及由组接段60延伸设置的延伸段70,文氏管机构13a设于组阶段60,气泡细化机构20a设于延伸段70且靠近延伸段70的一末段,可避免水流的细小气泡过早破裂消失,延伸段70长于组接段60,气泡细化机构20a可选择性地组合使用一第一旋流件、一第二旋流件或一孔板。

综上所述,第一旋流件及第二旋流件可极度细化气泡并可造成反向旋流而增加水与气体混合效果,令水流的空气及水彻底混合均匀,出水绵密而细致。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