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瓷土除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5624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瓷土除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瓷土加工设备领域,具体地是指一种瓷土除砂装置。



背景技术:

瓷土(又名“高岭土”)——瓷土(H4Al2Si2O9)是陶瓷的主要原料。纯粹的瓷土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有丝绢般光泽的软质矿物。质纯的高岭土具有白度高、质软、易分散悬浮于水中、良好的可塑性和高的粘结性、优良的电绝缘性能;具有良好的抗酸溶性、很低的阳离子交换量、较好的耐火性等理化性质。因此高岭土已成为造纸、陶瓷、橡胶、化工、涂料、医药和国防等几十个行业所必需的矿物原料。

瓷土的除砂是瓷土加工初步加工步骤,传统的加工工艺效率底下,产量低,需要人工往复操作,一种高效除砂,成本低的瓷土除砂设备成为市场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瓷土除砂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瓷土除砂过程效率低下、产量低和需要人工操作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瓷土除砂装置,包括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物料输送渠道、搅拌槽、第一电机、皮带、小皮带盘、大皮带盘、搅拌轴、搅拌叶轮和过滤网;所述物料输送渠道连通搅拌槽;所述搅拌槽中间连接所述搅拌轴,该搅拌轴上连接所述搅拌叶轮,该搅拌轴的上端连接所述大皮带盘;所述第一电机垂直向上固定在搅拌槽外侧,该第一电机连接所述小皮带盘;该大皮带盘与小皮带盘之间连接着所述皮带;所述过滤网固定在搅拌槽出口。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半漏斗形搅拌槽、螺旋形叶轮、转动轴和第二电机;所述半漏斗形搅拌槽倾斜放置,窄口处高于广口处;该半漏斗形搅拌槽广口处连接在第一搅拌装置的搅拌槽的出口下方;该半漏斗形搅拌槽内置有结构为中空的螺旋形叶轮,该螺旋形叶轮中连接有转动轴,该转动轴的后端连接第二电机。

所述物料输送渠道向搅拌槽方向向下倾斜。

所述搅拌槽为正六边体。

所述搅拌叶轮分为3组,每组共有3片搅拌叶片,该搅拌叶片垂直方向上倾斜于搅拌轴,3片搅拌叶片围绕搅拌轴旋转中心相互间隔120度;3组搅拌叶轮在搅拌轴上间隔放置,3组搅拌叶轮垂直方向上相互交错放置,交错角度为40度。

所述转动轴由3根轴组成,一根大轴处于螺旋形叶轮中间,两侧连接2根小轴,2根小轴的外侧连接螺旋形叶轮的内侧。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用机械取代人工除砂过程,节约了人力物力。

2.用机械加工提高了瓷土除砂的效果。

3.低成本且效率高。

4.多重搅拌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除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搅拌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搅拌装置示意图。

图1至图3中:1第一搅拌装置,2第二搅拌装置,3物料输送渠道,4搅拌槽,5第一电机,6皮带,7小皮带盘,8大皮带盘,9搅拌轴,10搅拌叶轮,11过滤网,12半漏斗形搅拌槽,13螺旋形叶轮,14转动轴,15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瓷土除砂装置,包括第一搅拌装置1和第二搅拌装置2;所述第一搅拌装置1包括物料输送渠道3、搅拌槽4、第一电机5、皮带6、小皮带盘7、大皮带盘8、搅拌轴9、搅拌叶轮10和过滤网10;所述物料输送渠道3连通搅拌槽4;所述搅拌槽4中间连接所述搅拌轴9,该搅拌轴9上连接所述搅拌叶轮10,该搅拌轴9的上端连接所述大皮带盘8;所述第一电机5垂直向上固定在搅拌槽4外侧,该第一电机5连接所述小皮带盘7;该大皮带盘8与小皮带盘7之间连接着所述皮带6;所述过滤网10固定在搅拌槽4出口。所述第二搅拌装置2包括半漏斗形搅拌槽12、螺旋形叶轮13、转动轴14和第二电机15;所述半漏斗形搅拌槽12倾斜放置,窄口处高于广口处;该半漏斗形搅拌槽12广口处连接在第一搅拌装置1的搅拌槽4的出口下方;该半漏斗形搅拌槽12内置有结构为中空的螺旋形叶轮13,该螺旋形叶轮13中连接有转动轴14,该转动轴14的后端连接第二电机15。

物料输送渠道3向搅拌槽4方向向下倾斜。

搅拌槽4为正六边体。

搅拌叶轮10分为3组,每组共有3片搅拌叶片,该搅拌叶片垂直方向上倾斜于搅拌轴27,3片搅拌叶片围绕搅拌轴27旋转中心相互间隔120度;3组搅拌叶轮10在搅拌轴27上间隔放置,3组搅拌叶轮10垂直方向上相互交错放置,交错角度为40度。

转动轴14由3根轴组成,一根大轴处于螺旋形叶轮13中间,两侧连接2根小轴,2根小轴的外侧连接螺旋形叶轮13的内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