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联动搅拌杆的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359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搅拌釜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带有联动搅拌杆的搅拌釜。



背景技术:

搅拌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与反应釜性能原理一样,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而在如今的树脂等各种有机化合物生产中,往往都会用到搅拌釜,但是由于批量生产的原因,搅拌釜的单次投入量往往会很多,大于其均匀度限定值,因此往往会造成搅拌不均匀的情况,而这种不均匀的情况会出现分层现象,即在梯度上的不均匀表现的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使得搅拌更加均匀的一种带有联动搅拌杆的搅拌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联动搅拌杆的搅拌釜,包括釜体,釜体外侧设置有支架,所述釜体内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包括依杆和动杆,所述动杆的的中心挖空设置,动杆套于依杆上,所述动杆的端部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动杆相连,另一端铰接联动转盘,所述连接杆偏心铰接于所述联动转盘上,所述联动转盘与电机相连,所述动杆上设置有搅拌翅,所述搅拌翅与所述动杆的连接处设置有自动转轴,所述自动转轴连接有自供电源。

进一步,所述动杆与依杆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为滑动轴承。

进一步,所述联动转盘通过转动卡齿与电机相连,转动卡齿的半径小于联动转盘的半径。

进一步,所述联动转盘上设置有若干个供连接杆铰接的铰接孔。

进一步,所述搅拌翅设置有若干个,且所述搅拌翅均匀的分布于动杆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搅拌杆和联动转盘的设置,使得动杆由于套在依杆上,使得动杆只能沿着依杆的方向移动,而通过电机的带动使得联动转盘的转动,进而带动与联动转盘相连接的连接杆的移动,且因为偏心铰接,使得连接杆在上下方向上产生位移差,进而使得动杆能够在依杆上上下移动,并且自动转轴通过自供电源的动力供给,在动杆上围绕动杆进行转动,带动搅拌翅的转动。最终使得搅拌翅在搅拌釜的腔室内既能转动的同时而且还可以保持上下移动。使得搅拌更加均匀,降低待搅拌的化合物在梯度上的不均匀现象,杜绝分层现象的产生,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联动搅拌杆的搅拌釜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1-釜体,2-支架,3-依杆,4-动杆,5-连接杆,6-联动转盘,7-转动卡齿,8-电机,9-自动转轴,10-搅拌翅,11-铰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所示的一种带有联动搅拌杆的搅拌釜,包括釜体1,釜体1外侧设置有支架2,所述釜体1内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包括依杆3和动杆4,所述动杆4的的中心挖空设置,动杆4套于依杆3上,所述动杆4的端部铰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一端与动杆4相连,另一端铰接联动转盘6,所述连接杆5偏心铰接于所述联动转盘6上,所述联动转盘6与电机8相连,所述动杆4上设置有搅拌翅10,所述搅拌翅10与所述动杆4的连接处设置有自动转轴9,所述自动转轴9连接有自供电源。

进一步,所述动杆4与依杆3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为滑动轴承。减小动杆4和依杆3之间的摩擦,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产热。

进一步,所述联动转盘6通过转动卡齿7与电机8相连,转动卡齿7的半径小于联动转盘6的半径。联动转盘6需要电机8带动卡齿的转动,进而联动转盘6转动。联动转盘6与转动卡齿相互固定,轴接并且固定于支架2上。

进一步,所述联动转盘6上设置有若干个供连接杆5铰接的铰接孔11。通过不同位置的铰接孔11,可以根据铰接孔11的偏心位置(即铰接孔11距离圆心的距离)来改变动杆4的移动距离,本实施例中铰接孔11有四个。

进一步,所述搅拌翅10设置有若干个,且所述搅拌翅10均匀的分布于动杆4上。多个搅拌翅10使得搅拌更加的均匀,本实施例中搅拌翅10设置有三组。

由于搅拌杆和联动转盘6的设置,使得动杆4由于套在依杆3上,使得动杆4只能沿着依杆3的方向移动,而通过电机8的带动使得联动转盘6的转动,进而带动与联动转盘6相连接的连接杆5的移动,且因为偏心铰接,使得连接杆5在上下方向上产生位移差,进而使得动杆4能够在依杆3上上下移动,并且自动转轴9通过自供电源的动力供给,(自动转轴9包括静轴和动轴,静轴固定在动杆4上不动,动轴转动)在动杆4上围绕动杆4进行转动,带动搅拌翅10的转动。最终使得搅拌翅10在搅拌釜的腔室内既能转动的同时而且还可以保持上下移动。使得搅拌更加均匀,降低待搅拌的化合物在梯度上的不均匀现象,杜绝分层现象的产生,节能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