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SLO结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453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结晶装置。



背景技术:

所有OSLO结晶装置都配备两套以上外冷器,以便定期切换清洗。目前循环管道系统采用卧式循环泵的有阀切换装置和立式循环泵无阀切换装置两种。卧式循环泵加有阀切换装置是指循环泵采用卧式泵,可以放置在结晶器、外冷器下面的地面上,循环管道上设置切换阀,需要清洗外冷器时先停轴流泵,关闭切断阀门,使外冷器与结晶器隔断,放空排净后开始清洗外冷器。清洗结束并排放清洗液后,打开切断阀,灌泵后开启循环泵,重新启用外冷器。

立式循环泵无阀切换装置是将循环泵安装在结晶器顶部,循环泵出口管道及外冷器出口管道均高于结晶器液面,循环管道上设置排净和放空口,不设置切断阀。清洗外冷器时,停轴流泵,打开放空排净阀即可放净循环管道和外冷器内料液;启用外冷器时打开轴流泵和放空阀即可使料液充满管道和外冷器。

卧式循环泵加有阀切换装置的缺点是需要设置大口径的切断阀,费用高且开停外冷器时不便操作;另外切断阀容易泄露关不严,导致清洗时串料。

立式循环泵加无阀切换装置虽然取消了切换阀,但仍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立式循环泵安装与结晶器顶部,本身震动又加大了结晶器载荷,土建成本高;立式泵维修时需要将上部全部移去才能维修,且泵位于结晶器顶部吊装检修难度大;相对于卧式泵,立式泵泵体过流部分较长,尤其对于腐蚀性物料,要求泵体材质较高,增加了设备成本;立式泵本身传动轴很长,轴封多采用填料密封,在泵启停时存在泄露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OSLO结晶装置,主循环泵安装在地面上,检修主循环泵更加方便,并且通过结构设计实现无阀切换循环系统,避免使用大口径的切断阀带来的高费用和开停外冷器时不便操作的麻烦;同时设置抽真空装置,避免管道内空气进入结晶器集液管产生浮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OSLO结晶装置,包括上端设置进料口的结晶器,结晶器外至少连接有两套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结晶器外的循环管道,循环管道上沿着料液的循环流动方向依次连接有循环液箱、安装在地面上的主循环泵和外冷器,所述循环液箱中设置有由循环液箱的底面向上延伸的、将循环液箱下部隔开、上部连通的隔板,隔板上端高于结晶器内料液液面,循环液箱和外冷器之间的循环管道与结晶器之间通过灌泵管线连接,冷却系统通过真空管道与抽真空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真空管道上高于结晶器的位置设置有真空缓冲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循环液箱上端通过真空管道与真空缓冲罐连接,所述外冷器与结晶器之间的循环管道上通过真空管道与真空缓冲罐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循环液箱上端设置有放空阀,循环液箱下端设置有排净阀。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循环管道下端设置有排净阀。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主循环泵与循环液箱之间的循环管道上连接有清洗液进入管道,外冷器上端设置有清洗液出口,清洗液出口处连接有清洗液流出管道,清洗液出口低于循环液箱。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外冷器下部设置有低温差冷介质进管道,外冷器上部设置有低温差冷介质出管路,外冷器下部设置排净阀,外冷器上部设置放空阀。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循环泵为卧式循环泵。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隔板上端与循环液箱顶部之间的横截面积与循环管道横截面积相同。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真空缓冲罐上端设置有放空阀,真空缓冲罐下端通过设置有排净阀的管道与结晶器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结晶器和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内包含循环液箱、主循环泵和外冷器,整体完成结晶作业,同时冷却系统的结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不需要安装在结晶器顶部的卧式主循环泵,在地面安装、检修循环泵更加方便,并且可实现无阀切换循环系统,避免使用大口径的切断阀带来的高费用和开停外冷器时不便操作的麻烦。冷却系统还与抽真空装置连接,开车时通过抽真空完全排出循环管道内空气,循环箱内料液由结晶器相连一侧通过隔板进入循环管道一侧,料液完全充满整个循环管道和外冷器,避免管道内空气进入结晶器集液管产生浮晶。

在真空管道上高于结晶器的位置设置真空缓冲罐,真空倒吸的料液可在真空缓冲罐中存储达到缓冲目的,避免料液直接进入抽真空装置中对设备造成损坏。

清洗液从循环管道上连接的清洗液进入管道进入外冷器,外冷器上端设置有清洗液出口,清洗液出口低于循环液箱,保证清洗外冷器时清洗液不会沿着循环管道进入循环液箱内部,避免液体混合。

本实用新型在循环液箱内设置隔板,隔板的高度高于结晶器内料液的高度,防止冷却系统的主循环泵在停车时结晶器内的料液经过循环管道进入外冷器,避免影响外冷器的清洗作业;隔板上端与循环液箱顶部之间的横截面积与循环管道横截面积相同,即通过循环液箱内隔板上方的料液流量与循环管道内的料液流量一致,确保料液循环的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部件连接关系图;

其中,1、结晶器,2、抽真空装置,3、循环液箱,4、外冷器,5、主循环泵,6、灌泵管线,7、隔板,8、循环管道,9、真空管道,10、真空缓冲罐,11、放空阀,12、排净阀,13、清洗液进入管道,14、清洗液出管道,15、低温差冷介质进管道,16、低温差冷介质出管路,17、进料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OSLO结晶装置,包括结晶器1,结晶器1上端设置进料口,结晶器1中设置有集液管,料液集液管进入结晶器1底部,结晶器1外至少连接有两套冷却系统,以便定期切换清洗。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结晶器1外的循环管道8,循环管道8结晶器1考上的外壁上设置一个出口(出口高度低于结晶器1内液面)与循环管道8连接,循环管道8最终返回至结晶器1中的集液管的上端并进入结晶器1底部。循环管道8上沿着料液的循环流动方向依次连接有循环液箱3、主循环泵5和外冷器4,整体完成结晶作业;主循环泵5为卧式循环泵,冷却系统的结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不需要安装在结晶器顶部的卧式主循环泵,在地面安装、检修循环泵更加方便,并且可实现无阀切换循环系统,避免使用大口径的切断阀带来的高费用和开停外冷器时不便操作的麻烦。

循环液箱3中设置有由循环液箱3的底面向上延伸的隔板7,隔板7将循环液箱3下部隔开、上部连通,隔板7上端高于结晶器1内料液液面,隔板7上端高于结晶器1内料液液面2~5cm,可以保证外冷器停车时,料液不会由结晶器进入循环管道和外冷器。隔板7上端与循环液箱3顶部之间的横截面积与循环管道8横截面积相同,即通过循环液箱内隔板上方的料液流量与循环管道内的料液流量一致,确保料液循环的平稳。循环液箱3上端设置有放空阀11,循环液箱3下端设置有排净阀12,阀体设置为功能实现提供必要的保障。环液箱3和外冷器4之间的循环管道8与结晶器1之间通过带开关阀门的灌泵管线6连接,用于前期将结晶器1中料液导入循环管道8中。同时冷却系统通过带开关阀门的真空管道9与抽真空装置2连接,在真空管道9上高于结晶器1的位置设置有真空缓冲罐10,具体连接方式可采用:冷却系统中的循环液箱3上端通过真空管道9与真空缓冲罐10连接,外冷器4与结晶器1之间的循环管道8上通过真空管道9与真空缓冲罐10连接,真空缓冲罐10通过带有开关阀门的真空管道9与抽真空装置2连接,这样能保证料液前期进入到循环管道8内以后通过两处的抽真空实现倒吸,料液可布满整条循环管道8。真空缓冲罐10上端设置有放空阀11,真空缓冲罐10下端通过设置有排净阀12的管道与结晶器1连接,用于将进入真空缓冲罐10排入结晶器1内。同时在循环管道8下端低点设置有排净阀12,便于两种功用转换时将循环管道8内液体放净。

主循环泵5与循环液箱3之间的循环管道8上连接有带有开关阀门的清洗液进入管道13,外冷器4上端设置有清洗液出口,清洗液出口处连接有带有开关阀门的清洗液流出管道14。清洗外冷器时清洗液可通过可通过清洗液进入管道13进入最终由清洗液出口流出实现对外冷器4的清洗,同时清洗液出口低于循环液箱3,保证清洗外冷器时清洗液不会沿着循环管道进入循环液箱内部,避免液体混合。

在外冷器4下部设置有低温差冷介质进管道15,外冷器4上部设置有低温差冷介质出管路16,外冷器4下部设置排净阀12,外冷器4上部设置放空阀11,以此实现冷却功能。

同时对于腐蚀性物料,卧式循环泵泵体可采用钢衬四氟材质,相对于立式循环泵而言设备造价低;采用卧式皮带连接循环泵,可以通过改变皮带轮的直径降低叶轮转速,从而减少泵对晶体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如下:

外冷器开车:开车前检查各排净阀12、放空阀11和清洗液管道阀门是否为关闭状态。打开循环管道上连接的所有放空阀11和灌泵管线的阀门,料液由结晶器1进入循环管道8。待循环管道8液位与结晶器1内液位持平后关闭循环管道8连接的放空阀11及灌泵管线阀门。打开真空缓冲罐10、循环液箱3和循环管道8的真空管道阀门开始抽真空,料液由循环液箱3进入循环管道8并充满整个循环管道8和外冷器4。观察循环液箱3上端的真空管道9的视镜有料液时关闭缓循环液箱3和真空缓冲罐10真空管道阀门。打开真空缓冲罐10的排净阀将真空缓冲罐10内料液放入结晶器1内。此时可以打开主循环泵5,外冷器4投入使用。

外冷器停车:关闭外冷器4的循环低温差冷介质的阀门,关闭主循环泵5,打开循环管道8的放空阀11和排净阀12,将循环管道8内料液放净(如果长期停车需排净循环液箱8内料液)。关闭排净阀12,打开清洗液管道阀门,开始清洗外冷器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