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及吸附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77742发布日期:2020-04-29 01:15阅读:785来源:国知局
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及吸附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煤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及吸附塔。



背景技术:

固定床吸附塔拥有简单、可靠的优势,有广泛的工业应用案例。长期以来,其卸料主要依靠塔体下部设置的排料口自然落料。因吸附剂填料本身存在一个安息角,当卸料至堆料角度大于安息角时,无法依靠自然落料的方式卸料将塔内堆料排除干净,常常需要人工干预、赶料至卸料口才能将残料排出。吸附塔塔径越大,残料越多,人工干预工作越繁重,卸料耗时长,工作环境恶劣。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塔的下料结构,便于卸料,减少残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附塔的下料结构,设置在吸附塔下部,用于吸附塔内吸附填料的排料,包括对应于吸附塔下料段的下料段塔壁和设置在吸附塔下料段内的支撑筒,所述下料段塔壁从上至下逐渐内收,所述支撑筒从上至下逐渐外扩,所述支撑筒的下端与所述下料段塔壁连接,该支撑筒的外壁与下料段塔壁的内壁之间围成环状的下料区,所述下料区内设置有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所述分隔部件将下料区沿吸附塔周向分隔为两个以上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分隔部件将环形的下料区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从上至下逐渐收缩,并分别设置有排料口,从而形成无死角的卸料区间,便于自然落料,减少人工干预,减少填料的残留。

可选地,所述分隔部件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吸附塔内填料的安息角。

可选地,所述支撑筒为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下料段塔壁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内壁呈锥面或球面。

可选地,所述分隔部件为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组,每组分隔部件包括背对设置的两块隔板,每块所述隔板均支撑在支撑筒的外壁和下料段塔壁的内壁上,且两块隔板的上端相连,每块所述隔板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吸附塔内填料的安息角。

可选地,所述排料口设置有卸料阀。

可选地,所述排料口设置在所述下料段塔壁的底部,靠近所述支撑筒的下端与所述下料段塔壁的连接处,所述隔离部件的下端均靠近所述排料口。

可选地,所述卸料区间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呈扇形,且从上至下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可选地,围成所述卸料区间的各个侧壁为斜面或弧面。

可选地,所述支撑筒内形成竖向的气流通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吸附塔,所述吸附塔为环形径向流固定床吸附塔,包括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所述吸附塔内位于下料区的上方设置有环形的吸附段,所述吸附段的中心为煤气通道,所述吸附塔的底部设置有煤气入口,所述支撑筒的内腔将煤气入口和吸附段的煤气通道连通;所述吸附塔内设置有集气室,吸附塔的顶部设置有与集气室连通的煤气出口;或者煤气入口和煤气出口的位置对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吸附塔,所述吸附塔为环形径向流固定床吸附塔,包括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所述吸附塔内位于下料区的上方设置有环形的吸附段,所述吸附段的中心为煤气通道;所述吸附塔的底部设置有煤气入口,所述支撑筒的内腔将煤气入口和吸附段的煤气通道连通;所述吸附塔外围设置有集气室,集气室上设置有煤气出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吸附塔,所述吸附塔为轴向流固定床吸附塔,包括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所述吸附塔内位于下料段的上方设置有吸附段,所述吸附塔的顶部设置有煤气入口,吸附塔的底部设置有煤气出口,所述煤气出口与所述支撑筒的内腔连通,所述支撑筒的上端设置有能够让气流通过的挡料板;或者煤气入口和煤气出口的位置对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分隔部件将环形的下料区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从上至下逐渐收缩,并分别设置有排料口,从而形成无死角的卸料区间,便于自然落料,减少人工干预,减少填料的残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料结构的立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下料结构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料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单个卸料单元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环形径向流固定床吸附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环形径向流固定床吸附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轴向流固定床吸附塔的结构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00-下料区;101-下料段塔壁;102-支撑筒;103-隔板;104-排料口;105-卸料阀;200-吸附塔本体;201-煤气入口;202-煤气出口;203-吸附段;204-装入口;205-气流扩散段;206-煤气通道;207-集气室;208-挡料板;209-气流扩散段;210-集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吸附塔的下料结构,设置在吸附塔的下部,用于吸附塔内吸附填料的排料,其包括对应于吸附塔下料段的下料段塔壁101和设置在吸附塔下料段内的支撑筒102,其中下料段塔壁101上端为筒状,下料段塔壁101从上至下逐渐内收,支撑筒102从上至下逐渐外扩,所述支撑筒102的下端支撑在所述下料段塔壁101的内壁上,该支撑筒102的外壁与下料段塔壁101的内壁之间围成环状的下料区100(从俯视角度看呈环形),下料区100的上端敞口,用于接收来自吸附段203的填料,所述下料区100内设置有分隔部件,分隔部件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该分隔部件将下料区100沿吸附塔周向分隔为两个以上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104。

通过分隔部件将环形的下料区100分隔为多个独立的无死角的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从上至下逐渐收缩,并在底部设置排料口104,便于自然落料,减少人工干预,减少填料的残留,并且实现卸料的均匀性。

具体地,分隔部件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吸附塔内填料的安息角,以便于分隔部件倾斜面上的填料自动落下,避免残留。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支撑筒102为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即两端开口的锥形筒。下料段塔壁101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下料段塔壁101的内壁呈锥面或球面,使得所述卸料区间的4个侧壁分别为斜面或弧面,从而便于填料自动落下。图示中,下料段塔壁101内壁为球面结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为锥面。

卸料区间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呈扇形(即俯视方向),且从上至下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其中,每个卸料区间的排料口104下方设置有卸料阀105,以便于单独控制,实现自动卸料,卸料阀105可采用电动阀,气动阀等,控制开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部件为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组,如图2和图3所示,每组分隔部件包括背对设置的两块隔板103,每块隔板103均支撑在支撑筒102的外壁和下料段塔壁101的内壁上,且两块隔板103的上端相连,每块隔板103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吸附塔内填料的安息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料口104设置在下料段塔壁101的底部,靠近支撑筒102的下端与下料段塔壁101的连接处,且隔离部件的下端均靠近排料口104,以便于卸料区间的填料均能自动排出,减少残留。

其中,支撑筒102内形成竖向的气流通道,用于煤气的进出。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例中示例一种吸附塔,该吸附塔为环形径向流固定床吸附塔,包括吸附塔本体200以及实施例1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其中,吸附塔本体200内位于下料区100的上方设置有环形的吸附段203,吸附段203内设置有吸附剂,吸附段203的中心为煤气通道206,吸附塔本体200的底部设置有煤气入口201,支撑筒102的内腔将煤气入口201和吸附段203的煤气通道206连通,吸附塔本体200的顶部设置有煤气出口202。其中,支撑筒102的内腔形成气流扩散段205,吸附塔本体200顶部还设置有吸附剂装入口204。

其中,支撑筒102的侧壁起到挡料支撑作用,并阻止气流通过,将吸附剂与煤气隔开。吸附段203的内外侧壁均能挡料,并让气流通过。

吸附段203内装有脱氯、脱硫吸附剂(即填料),含有氯、硫等介质的煤气,由煤气入口201进入固定床吸附塔的气流扩散段205,进入煤气通道206后,径向通过内置有吸附剂的吸附段203,脱除氯和硫,进入集气室207后,由煤气出口202送入管网,完成净化,本例中集气室207位于吸附塔本体200内部。吸附失效后的吸附剂,由上至下通过下料区100的排料口104卸出,图5和图6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气流方向。

其中支撑筒102的内腔形成的气流扩散段205,还起到煤气的缓冲作用。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煤气入口201设置在吸附塔本体200的顶部,煤气出口202设置在吸附塔本体200的底部,即煤气入口201和煤气出口202的位置对调,气流方向与图5所示相反。

如图6所示,本例中与图5的不同之处在于,集气室207设置在吸附塔本体200的外围,煤气出口202位于吸附塔本体200的一侧,与集气室207连通。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例中示例一种吸附塔,吸附塔为轴向流固定床吸附塔,包括吸附塔本体200及吸附塔的下料结构,所述吸附塔本体200内位于下料段的上方设置有吸附段203,吸附段203内设置有吸附剂,吸附塔本体200的顶部设置有煤气入口201,吸附塔本体200的底部设置有煤气出口202,煤气出口202与所述支撑筒102的内腔连通,支撑筒102的上端设置有挡料板208,挡料板208挡住吸附剂,但能让煤气通过。

其中,吸附塔本体200的上部形成气流扩散段209,支撑筒102的内腔形成集气室210,吸附塔本体200顶部设置有吸附剂装入口204。煤气从吸附塔本体200顶部的煤气入口201进入,经气流扩散段209和吸附段203后进入支撑筒102内腔形成的集气室210,最后从煤气出口202排出。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煤气入口201设置在吸附塔本体200的底部,煤气出口202设置在吸附塔本体200的顶部,即煤气入口201和煤气出口202的位置对调,气流方向与图7所示相反,此时支撑筒102内腔形成气流扩散段,起到气流缓冲作用。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