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8879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热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烟气余热回收有三种方式:板式换热器;列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这些烟气余热回收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0003]I)余热回收量小,不能回收烟气的潜热,一般能提高锅炉效率3-5%,对低于100°c的烟气余热回收效率低,只能回收烟气热量的30?40%。
[0004]2)而且设备庞大,安装空间有求很大。
[0005]3)设备的使用寿命很短,如板式换热器一般不高于3年,列管式、热管亦不超过5年。
[0006]4)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不能处理。
[0007]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该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带有脱硝功能,既能够将烟气中水的潜热的回收,同时能够对烟气进行脱硝处理,这样不仅提高了燃气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包括:洗涤及换热装置,其烟气入口通过进烟道与锅炉的烟囱连通,所述进烟道上设置有烟道引风机;该洗涤及换热装置的烟气出口通过出烟道与所述锅炉的烟囱连通;所述洗涤及换热装置还具有洗涤剂管道和溢流排污口,所述洗涤剂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喷淋头和碱性药物加药口,所述洗涤及换热装置中的洗涤剂经循环泵不断循环,并通过喷淋头对引入洗涤及换热装置的烟气进行喷淋而产生喷淋冷却水;臭氧发生器,其通过臭氧输出管道与所述进烟道连通,该臭氧输出管道上设置有臭氧引风机;以及吸收式热泵,该吸收式热泵的低位热源为升温后的所述喷淋冷却水,并对热网回水进行供热。
[0010]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碱性药物加药口用于定期加入碱性药物。
[0011]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碱性药物为氢氧化钠。
[0012]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臭氧输出管道与进烟道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烟道引风机的上游。
[0013]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吸收式热泵具有热网回水口和热网供水口。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带有脱硝功能,既能够将烟气中水的潜热的回收,同时能够对烟气进行脱硝处理,这样不仅提高了燃气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7]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18]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的具体包括:洗涤及换热装置5、臭氧发生器3和吸收式热泵4,其中,洗涤及换热装置5的烟气入口通过进烟道9与锅炉I的烟囱2连通;洗涤及换热装置5的烟气出口通过出烟道12与锅炉I的烟囱2连通,使得洗涤后的洁净烟气经出烟道12再排回烟囱2。臭氧发生器3用于生成臭氧,通过臭氧输出管道10与烟道9连通,使得生成的臭氧经臭氧引风机7进入烟道9,在烟道9内经分散装置与烟气在烟道9内均匀混合并发生反应,反应完的烟气混合气体通过烟道引风机6经进烟道9引入洗涤及换热装置5。洗涤及换热装置5中的洗涤剂经循环泵8不断循环,并从加药口定期加入碱性药物,洗涤剂通过洗涤剂管道11与烟气直接进行传热、传质过程,使得反应完的烟气混合气体进入洗涤及换热装置5与洗涤剂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HNO3,再与洗涤剂中的碱性药物发生反应生成盐类进行脱硝,最后经溢流排污口 e排出。吸收式热泵4利用热水、蒸汽、燃气等作为驱动能源,烟气经过与喷淋冷却水直接进行传热、传质过程降温,而喷淋冷却水升温后,作为吸收式热泵4的低位热源,吸收式热泵4对热网回水供热使其升温。该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既能够将烟气中水的潜热的回收,同时能够对烟气进行脱硝处理,这样不仅提高了燃气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
[0019]具体来讲,洗涤及换热装置5的烟气入口通过进烟道9与锅炉I的烟囱2连通,进烟道9上设置有烟道引风机6 ;洗涤及换热装置5的烟气出口通过出烟道12与锅炉I的烟囱2连通。洗涤及换热装置5具有洗涤剂管道11和溢流排污口 e,洗涤剂管道11上设置有循环泵8、喷淋头和加药口 d。洗涤及换热装置5中的洗涤剂经循环泵8不断循环,并从加药口 d定期加入碱性药物,通过喷淋头对通过烟道引风机6经进烟道9引入洗涤及换热装置5的烟气混合气体进行喷淋,使得洗涤剂与烟气直接进行传热、传质而产生喷淋冷却水。碱性药物优选为氢氧化钠。
[0020]臭氧发生器3用于生成臭氧,通过臭氧输出管道10与进烟道9连通,臭氧输出管道10与进烟道9的连通处位于烟道引风机6的上游,臭氧输出管道10上设置有臭氧引风机7,使得生成的臭氧经臭氧引风机7进入进烟道9,在进烟道9内经分散装置与烟气在进烟道9内均匀混合并发生反应
[0021](03+N0x— N2O5),反应完的烟气混合气体通过烟道引风机6经进烟道9引入洗涤及换热装置5。洗涤及换热装置5中的洗涤剂经循环泵8不断循环,并从加药口定期加入碱性药物,洗涤剂与烟气直接进行传热、传质,使得反应完的烟气混合气体进入洗涤及换热装置5与洗涤剂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HNO3,再与洗涤剂中的碱性药物发生反应生成盐类进行脱硝,最后经溢流排污口 e排出。
[0022]吸收式热泵4利用热水、蒸汽、燃气等作为驱动能源,烟气经过与喷淋冷却水直接进行传热、传质过程,降温至30°C左右;喷淋冷却水升温后,作为吸收式热泵4的低位热源,热网回水经回水口 b通过吸收式热泵4升温后,再通过热网供水口 b排出。
[0023]烟气余热回收流程:锅炉I排到烟囱2中的烟气,通过烟道引风机6经进烟道9引入洗涤及换热装置5,烟气经过与喷淋冷却水直接进行传热、传质过程,降温至30°C左右;喷淋冷却水升温后,作为吸收式热泵4的低位热源,热网回水经回水口 b通过吸收式热泵4升温后,再通过热网供水口 b排出。
[0024]臭氧氧化脱硝流程:臭氧发生器3生成臭氧,经臭氧引风机7进入进烟道9,在进烟道9内经分散装置与烟气在进烟道9内均匀混合,并发生反应
[0025](03+N0x- N2O5),反应完的烟气混合气体通过洗涤及换热装置5与洗涤剂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HNO3,再与洗涤剂中的NaOH等碱类发生反应生成盐类,最后经溢流排污口 e排出。洗涤后的洁净烟气经出烟道12排入烟囱2。洗涤及换热装置5中的液体经循环泵8不断循环,从加药口 d定期加入碱性药物(氢氧化钠)。
[0026]综上,该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带有脱硝功能,既能够将烟气中水的潜热的回收,同时能够对烟气进行脱硝处理,这样不仅提高了燃气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该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的烟气余热回收量达到烟气热量的70-80%以上,氮氧化物含量可以降低到30mg以下,同时设备使用寿命大幅提高至10年以上。
[0027]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主权项】
1.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洗涤及换热装置,其包括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该烟气入口通过进烟道与锅炉的烟囱连通,所述进烟道上设置有烟道引风机,所述烟气出口通过出烟道与所述锅炉的烟囱连通;所述洗涤及换热装置还包括洗涤剂管道和溢流排污口,所述洗涤剂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喷淋头和碱性药物加药口,所述洗涤及换热装置中的洗涤剂经循环泵不断循环,并通过喷淋头对引入洗涤及换热装置的烟气进行喷淋而产生喷淋冷却水; 臭氧发生器,其通过臭氧输出管道与所述进烟道连通,该臭氧输出管道上设置有臭氧引风机;以及 吸收式热泵,该吸收式热泵的低位热源为升温后的所述喷淋冷却水,并对热网回水进行供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药物加药口用于定期加入碱性药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药物为氢氧化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输出管道与进烟道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烟道引风机的上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热泵具有热网回水口和热网供水口。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该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包括:洗涤及换热装置,其烟气入口通过进烟道与锅炉的烟囱连通,所述进烟道上设置有烟道引风机;该洗涤及换热装置的烟气出口通过出烟道与所述锅炉的烟囱连通;所述洗涤及换热装置还具有洗涤剂管道和溢流排污口,所述洗涤剂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喷淋头和碱性药物加药口;臭氧发生器,其通过臭氧输出管道与所述进烟道连通,该臭氧输出管道上设置有臭氧引风机;以及吸收式热泵。该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带有脱硝功能,既能够将烟气中水的潜热的回收,同时能够对烟气进行脱硝处理,这样不仅提高了燃气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
【IPC分类】B01D53-78, F23J15-00, B01D53-56, F24D3-18
【公开号】CN104707465
【申请号】CN201510136977
【发明人】周世武, 孙桂祥, 张铁鑫, 宋春节, 闫丽果, 吴明召, 蒋大伟
【申请人】中能服(北京)节能投资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