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活性炭强制放电再生技术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88911阅读:来源:国知局
对污染物分子的结构影响较大,故可把化学吸附看做化学反应,是污染物与活性炭间化学作用的结果。
[0067]化学吸附一般包含电子对共享或电子转移,而不是简单的微扰或弱极化作用,是不可逆的化学反应过程。
[0068]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根本区别在于产生吸附键的作用力。
[0069]吸附过程是污染物分子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过程,分子的自由能会降低,因此,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所放出的热称为该污染物在此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热。
[0070]由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作用力不同,它们在吸附热、吸附速率、吸附活化能、吸附温度、选择性、吸附层数和吸附光谱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0071]活性炭吸附技术在国内用于医药、化工和食品等工业的精制和脱色已有多年历史。
[0072]生产实践表明,活性炭对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具有卓越的吸附性,它对纺织印染、染料化工、食品加工和有机化工等工业废水都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0073]一般情况下,对废水中以BOD、COD等综合指标表示的有机物,如合成染料、表面性齐U、酚类、苯类、有机氯、农药和石油化工产品等,都有独特的去除能力。
[0074]所以,活性炭吸附法已逐步成为工业废水二级或三级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0075]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缓慢作用过程。吸附是一种界面现象,其与表面张力、表面能的变化有关。
[0076]引起吸附的推动能力有两种,一种是溶剂水对疏水物质的排斥力,另一种是固体对溶质的亲和吸引力。
[0077]废水处理中的吸附,多数是这两种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0078]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其吸附能力,在选择活性炭时,应根据废水的水质通过试验确定。
[0079]对印染废水宜选择过渡孔发达的炭种。
[0080]此外,灰分也有影响,灰分愈小,吸附性能愈好;吸附质分子的大小与炭孔隙直径愈接近,愈容易被吸附;吸附质浓度对活性炭吸附量也有影响。
[008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附量是随吸附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的。另外,水温和pH值也有影响。
[0082]吸附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减少,随pH值的降低而增大。故低水温、低pH值有利于活性炭的吸附。
[0083](三)定义及应用
活性炭又称活性炭黑,是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无定形碳。
[0084]活性炭主成分除了碳以外还有氧、氢等元素。
[0085]活性炭在结构上由于微晶碳是不规则排列,在交叉连接之间有细孔,在活化时会产生碳组织缺陷,因此它是一种多孔碳,堆积密度低,比表面积大。
[0086]活性炭是由含炭为主的物质作原料,经高温炭化和活化制得的疏水性吸附剂。
[0087]活性炭含有大量微孔,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有效地去除色度、臭味,可去除二级出水中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和某些无机物,包含某些有毒的重金属。
[0088]影响活性炭吸附的因素有:活性炭的特性;被吸附物的特性和浓度;废水的PH值;悬浮固体含量等特性;接触系统及运行方式等。
[0089]活性炭吸附是城市污水高级处理中最重要最有效的处理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0090]活性炭能有效吸附氯代烃、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还能吸附苯醚、正硝基氯苯、萘、乙烯、二甲苯酚、苯酚、DDT、艾氏剂、烷基苯磺酸及许多酯类和芳烃化合物。
[0091]二级出水中也含有不被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如蛋白质的中间降解物质,比原有的有机物更难被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对THMS的去除能力较低,仅达到23-60%。
[0092]活性炭吸附法与其他处理方法联用,出现了臭氧-活性炭法、混凝-吸附活性炭法、Habberer工艺、活性炭-硅藻土法等,使活性炭的吸附周期明显延长,用量减少,处理效果和范围大幅度提闻。
[0093]应用:无碱脱臭(精制脱硫醇)一重催的精制装置乙烯脱盐水(精制填料)一乙烯装置
催化剂载体(钯、钼、铑等)——苯乙烯、连续重整装置水净化及污水处理一上水及下水的深度处理电力行业
电厂水质处理及保护——锅炉装置食品行业
饮料、酒类、味精母液及食品的精制、脱色、提纯、除臭黄金行业
黄金提取一适用炭浆法、堆浸法提金工艺尾液回收一金矿的废物利用及环境保护
香烟滤嘴、木地板防潮、吸味、汽车汽油蒸发污染控制,各种浸溃剂液的制备等,比如活性炭可以作为活性碳罐的填充物用来生产摩托车碳罐汽车碳罐等。
[0094](四)组成及成分成分:
颜料(染料)................................................10-15%
固体树脂(连接料组分).................................25-35%
辅助剂......................................................0.5-4%
填充料......................................................0-15%
有机溶剂(挥发性组份)..............................40-60%
如用水蒸气活化时,活性炭表面被氧化或水蒸气氧化;另一类掺和物是灰分,它是活性炭的无机部分,几种活性炭的元素组成。
[0095]活性炭在元素组成方面,80%_90%以上由碳组成,这也是活性炭为疏水性吸附剂的原因。
[0096]活性炭中除I碳元素外,还包含布两类掺和物:一类是化学结合的元素,主要是氧和氢,这些元索是由于未完全炭化而残留在炭中,或者在活化过程中,外来的非碳元索与活性炭表面化学结合。
[0097]如用水蒸气活化时,活性炭表面被氧化或水蒸气氧化;另一类掺和物是灰分,它是活性炭的无机部分,几种活性炭的元素组成。
【主权项】
1.特效活性炭强制放电再生技术及装置活性炭对各气体的吸附能力(单位:ml/cm3): H2、02、N2、C12、C024.5、35、11、494、97。
2.特效活性炭强制放电再生技术及装置机械特性: ⑴粒度:采用一套标准筛筛分法,求出留在和通过每只筛子的活性炭重量,表示粒度分布; ⑵静观密度或堆密度:饮食孔隙容积和颗粒间空隙容积的单位体积活性炭的重量; ⑶体积密度和颗粒密度:饮食孔隙容积而不饮食颗粒间空隙容积的单位体积活性炭的重量; ⑷强度:即活性炭的耐破碎性; (5)耐磨性:即耐磨损或抗磨擦的性能; 这些机械性质直接影响活性炭应用,例如:密度影响容器大小;粉炭粗细影响过滤;粒炭粒度分布影响流体阻力和压降;破碎性影响活性炭使用寿命和废炭再生; 活性炭的吸附除了物理吸附,还有化学吸附; 活性炭的吸附性既取决于孔隙结构,又取决于化学组成; 活性炭不仅含碳,而且含少量的化学结合、功能团开工的氧和氢; 这些表面上含有的氧化物和络合物,有些来自原料的衍生物,有些是在活化时、活化后由空气或水蒸气的作用而生成。
3.在活化中原料所含矿物质集中到活性炭里成为灰分,灰分的主要成分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类,如碳酸盐和磷酸盐等; 特效活性炭强制放电再生技术及装置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根本区别在于产生吸附键的作用力; 活性炭是由含炭为主的物质作原料,经高温炭化和活化制得的疏水性吸附剂; 活性炭含有大量微孔,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有效地去除色度、臭味,可去除二级出水中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和某些无机物,包含某些有毒的重金属; 影响活性炭吸附的因素有:活性炭的特性;被吸附物的特性和浓度;废水的PH值;悬浮固体含量等特性;接触系统及运行方式等; 活性炭吸附是城市污水高级处理中最重要最有效的处理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4.活性炭能有效吸附氯代烃、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还能吸附苯醚、正硝基氯苯、萘、乙烯、二甲苯酚、苯酚、DDT、艾氏剂、烷基苯磺酸及许多酯类和芳烃化合物; 二级出水中也含有不被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如蛋白质的中间降解物质,比原有的有机物更难被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对THMS的去除能力较低,仅达到23-60% ; 活性炭吸附法与其他处理方法联用,出现了臭氧-活性炭法、混凝-吸附活性炭法、Habberer工艺、活性炭-硅藻土法等,使活性炭的吸附周期明显延长,用量减少,处理效果和范围大幅度提闻; 特效活性炭强制放电再生技术及装置成分: 颜料(染料)................................................10-15% 固体树脂(连接料组分).................................25-35%辅助剂......................................................0.5-4%填充料......................................................0-15% 有机溶剂(挥发性组份)..............................40-60%。
5.如用水蒸气活化时,活性炭表面被氧化或水蒸气氧化;另一类掺和物是灰分,它是活性炭的无机部分,几种活性炭的元素组成; 活性炭在元素组成方面,80%-90%以上由碳组成,这也是活性炭为疏水性吸附剂的原因; 活性炭中除I碳元素外,还包含布两类掺和物:一类是化学结合的元素,主要是氧和氢,这些元索是由于未完全炭化而残留在炭中,或者在活化过程中,外来的非碳元索与活性炭表面化学结合; 如用水蒸气活化时,活性炭表面被氧化或水蒸气氧化;另一类掺和物是灰分,它是活性炭的无机部分,几种活性炭的元素组成。
【专利摘要】本发明特效活性炭强制放电再生技术及装置,活性炭对各气体的吸附能力(单位:l/cm3):H2、O2、N2、Cl2、CO24.5、35、11、494、97。本发明的粒度采用一套标准筛筛分法,求出留在和通过每只筛子的活性炭重量,表示粒度分布静观密度或堆密度:饮食孔隙容积和颗粒间空隙容积的单位体积活性炭的重量,活性炭的吸附除了物理吸附,还有化学吸附。
【IPC分类】C02F1-28, B01J20-20, B01J20-34, B01D53-02
【公开号】CN104707586
【申请号】CN201310682043
【发明人】吴月梅
【申请人】上海泉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