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8908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及装置,尤其应用于界面聚合法反渗膜生产过程中的涂布工艺及装置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通过界面聚合法产生聚酰胺系表皮层反渗透膜生产线有机相涂布过程中,反应液因与水相中物质反应而使浓度变小,造成产品品质不稳定;有机相的反应时间不能根据不同工艺要求做调整,使得现有设备难以满足反渗透膜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缺点而设计。
[0004]一种反渗透膜制造装置,通过界面聚合法成膜,包含水相涂布头、有机相涂布头和烘干系统,反渗透膜的生产过程中,在基材经过水相浸渍后,进入烘干前,有机相通过狭缝挤压涂布头进行涂布,狭缝挤压涂布头可在基材平行方向移动滑轨4上做前后移动,用以改变涂布头至烘箱距离,从而调节有机相与水相接触反应时间,进入烘箱口前,用风刀把基材表面液体吹干,流到下方槽中回收利用,这样使得进入烘干系统时多余的需挥发的液体减少,节省了能耗。狭缝涂布头可垂直放在基材上方,或倾斜放置在基材上方,倾斜角度从与水平面夹角O°至90°。
[0005]狭缝涂布头唇口内部有贯通的流道,可通水或其他液体,用以实现唇口内流体的恒定温度。
[0006]多元胺水溶液浸渍涂布槽的槽体采用中空的形式,中间可通水等液体,带恒温控制功能。
[0007]狭缝挤压涂布头可在狭缝挤压涂头的移动滑轨4上做前后移动,移动到设定位置后用定位销钉锁紧。滑轨可用直线导轨形式。
[0008]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其是包括聚酰胺系表皮层、和支撑其的多孔性支撑体的复合反渗透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工序A,其一边使多孔性支撑体移动,一边在该多孔性支撑体上涂敷含有具有2个以上活性氨基的化合物的水溶液a,形成水溶液被覆层;工序B,其在多孔性支撑体上保持所述水溶液被覆层,使所述水溶液a渗透多孔性支撑体的微孔内;工序C,其一边使所述水溶液a保持在多孔性支撑体的微孔内,一边除去所述水溶液被覆层;及工序D,其在工序C后,在多孔性支撑体表面上涂敷含有多官能酰基卤的有机溶液b,使该有机溶液b和所述水溶液a接触进行界面聚合,由此形成聚酰胺系表皮层,且连续地制作复合反渗透膜。
[0009]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成膜,为克服现有界面聚合法反渗透膜的生产过程中经涂有多元胺基材通过有机相中物质发生反应,使得有机相中物质反应而使浓度变稀,造成产品品质不稳定,本发明有机相涂布改用狭缝挤压定量涂布的方法,取代原来浸涂方式,进入烘干前,通过狭缝挤压涂布头进行涂布,狭缝挤压涂布头可在基材平行方向做前后移动,调节狭缝涂布头至烘箱的距离,用以调节有机相与水相接触反应时间。有机相狭缝挤压涂布可采用微过量涂布,然后进入烘箱口前,用风刀5把基材表面液体吹干,流到下方漏液收集槽6中回收利用,这样使得进入烘干系统时多余的需挥发的液体减少,节省了能耗。狭缝涂布头可垂直放在基材上方,或倾斜放置在基材上方,倾斜角度从与水平面夹角O。至90°。
[0010]第一段烘干箱采用上下微孔吹风结构,且烘箱内负压较大,这样溶剂挥发较快,又避免风速太高损伤成膜表面。
[0011]有机相指均苯三甲酰氯等多元酰卤,水相指多元胺水溶液,如间苯二胺溶液。反渗透膜的生产通常使用胺类单体和均苯三甲酰氯单体,造成聚酰胺层表面具备部分羧基、氨基和羟基等化学基团,充分利用这部分基团,将有效的提高抗污染层的结合强度和弥补膜面缺陷。
【附图说明】
[0012]附图为装置的示意图。
[0013]图中I为多元胺水溶液浸渍涂布槽,2为导辊,3为狭缝挤压涂头,4为狭缝挤压涂头的移动滑轨,5为风刀,6为漏液收集槽,7为第一段烘干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一种反渗透膜制造装置,通过界面聚合法成膜,包含水相涂布头、有机相涂布头和烘干系统,反渗透膜的生产过程中,在基材经过水相浸渍后,进入烘干前,有机相通过狭缝挤压涂布头进行涂布,狭缝挤压涂布头可在基材平行方向做前后移动,用以改变涂布头至烘箱距离,从而调节有机相与水相接触反应时间,进入烘箱口前,用风刀把基材表面液体吹干,流到下方槽中回收利用,这样使得进入烘干系统时多余的需挥发的液体减少,节省了能耗。狭缝涂布头可垂直放在基材上方,或倾斜放置在基材上方,倾斜角度从与水平面夹角0° 至 90°。
[0015]狭缝涂布头唇口内部有贯通的流道,可通水或其他液体,用以实现唇口内流体的恒定温度。
[0016]多元胺水溶液浸渍涂布槽的槽体采用中空的形式,中间可通水等液体,带恒温控制装置。
[0017]狭缝挤压涂布头可在狭缝挤压涂头的移动滑轨4上做前后移动,移动到设定位置后用定位销钉锁紧。滑轨可用直线导轨形式。
[0018]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其是包括聚酰胺系表皮层、和支撑其的多孔性支撑体的复合反渗透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工序A,其一边使多孔性支撑体移动,一边在该多孔性支撑体上涂敷含有具有2个以上活性氨基的化合物的水溶液a,形成水溶液被覆层;工序B,其在多孔性支撑体上保持所述水溶液被覆层,使所述水溶液a渗透多孔性支撑体的微孔内;工序C,其一边使所述水溶液a保持在多孔性支撑体的微孔内,一边除去所述水溶液被覆层;及工序D,其在工序C后,在多孔性支撑体表面上涂敷含有多官能酰基卤的有机溶液b,使该有机溶液b和所述水溶液a接触进行界面聚合,由此形成聚酰胺系表皮层,且连续地制作复合反渗透膜。
[0019]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成膜,为克服现有界面聚合法反渗透膜的生产过程中经涂有多元胺基材通过有机相中物质发生反应,使得有机相中物质反应而使浓度变稀,造成产品品质不稳定,本发明有机相涂布改用狭缝挤压定量涂布的方法,取代原来浸涂方式,进入烘干前,通过狭缝挤压涂布头进行涂布,狭缝挤压涂布头可在基材平行方向做前后移动,调节狭缝涂布头至烘箱的距离,用以调节有机相与水相接触反应时间。有机相狭缝挤压涂布可采用微过量涂布,然后进入烘箱口前,用风刀5把基材表面液体吹干,流到下方漏液收集槽6中回收利用,这样使得进入烘干系统时多余的需挥发的液体减少,节省了能耗。狭缝涂布头可垂直放在基材上方,或倾斜放置在基材上方,倾斜角度从与水平面夹角0°至90°。
[0020]第一段烘干箱7采用上下微孔吹风结构,且烘箱内负压较大,这样溶剂挥发较快,又避免风速太高损伤成膜表面。
[0021]有机相指均苯三甲酰氯等多元酰卤,水相指多元胺水溶液,如间苯二胺溶液。反渗透膜的生产通常使用胺类单体和均苯三甲酰氯单体,造成聚酰胺层表面具备部分羧基、氨基和羟基等化学基团,充分利用这部分基团,将有效的提高抗污染层的结合强度和弥补膜面缺陷。
[0022]其他现有技术和工艺,参照现有界面聚合法生产反渗透膜相关技术和设备,不再重复论述。
【主权项】
1.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成膜,其特征是:界面聚合法反渗透膜的生产过程中有机相涂布改用狭缝挤压定量涂布的方法,取代原来浸涂方式,进入烘干前,通过狭缝挤压涂布头进行涂布,狭缝挤压涂布头可在基材平行方向做前后移动,调节狭缝涂布头至烘箱的距离,用以调节有机相与水相接触反应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有机相狭缝挤压涂布采用微过量涂布,然后进入烘箱口前,用风刀把基材表面液体吹干,流到下方漏液收集槽中回收利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其特征是:狭缝涂布头倾斜放置在基材上方,倾斜角度从与水平面夹角0°至90°,或做成倾斜角度从与水平面夹角0°至90°可任意调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段烘干箱采用上下微孔对吹结构,且烘箱内负压较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的装置,包含水相涂布头、有机相涂布头和烘干系统,其特征是:反渗透膜的生产过程中,在基材经过水相浸渍后,进入烘干前,有机相通过狭缝挤压涂布头进行涂布,狭缝挤压涂布头可在基材平行方向做前后移动,用以改变涂布头至烘箱距离,从而调节有机相与水相接触反应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的装置,其特征是:狭缝涂布头倾斜放置在基材上方,倾斜角度从与水平面夹角15°至90°,或做成倾斜角度从与水平面夹角15°至90°可任意调节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的装置,其特征是:狭缝涂布头垂直放在基材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的装置,其特征是:狭缝涂布头唇口内部有贯通的流道,通水或其他液体,用以实现唇口内流体的恒定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的装置,其特征是:进入烘箱口前,用风刀把基材表面液体吹干,流到下方槽中回收利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的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段烘干箱采用上下微孔对吹结构,且烘箱内负压较大。
【专利摘要】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方法及设备,采用界面聚合法成膜,为克服现有界面聚合法反渗透膜的生产过程中经涂有多元胺基材通过有机相中物质发生反应,使得有机相中物质反应而使浓度变稀,造成产品品质不稳定,本发明有机相涂布改用狭缝挤压定量涂布的方法,取代原来浸涂方式,进入烘干前,通过狭缝挤压涂布头进行涂布,狭缝挤压涂布头可在基材平行方向做前后移动,调节狭缝涂布头至烘箱的距离,用以调节有机相与水相接触反应时间。有机相狭缝挤压涂布可采用微过量涂布,然后进入烘箱口前,用风刀5把基材表面液体吹干,流到下方漏液收集槽6中回收利用,这样使得进入烘干系统时多余的需挥发的液体减少,节省了能耗。狭缝涂布头可垂直放在基材上方,或倾斜放置在基材上方,倾斜角度从与水平面夹角0°至90°。
【IPC分类】B05D1-26, B01D67-00, B05C9-14, B01D71-64, B05C11-10, B05C5-02, B01D61-02, B01D69-10
【公开号】CN104707767
【申请号】CN201410857424
【发明人】杨峥雄
【申请人】杨峥雄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