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氧化物降解膜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717265阅读:来源:国知局
042] 其中,在步骤SllO中,乙酰丙酮铈、乙酰丙酮钡、氟化钾和三聚氰胺中的n(Ba):n (Ce) :n(F):n(N)的摩尔比为1:1 :(0.05~0.15) :(0.02~0.08)。
[0043] 其中,在步骤SllO中,乙酰丙酮的加入量为乙酰丙酮铈和乙酰丙酮钡摩尔量之和 的3~5倍,无水乙醇的加入量为乙酰丙酮铈和乙酰丙酮钡摩尔量之和的1~2倍。
[0044]其中,F、N共掺杂的BaCeO3粉末固体与石墨烯的质量比为4:1。
[0045]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氮氧化物降解膜适用于在200~600°C的反应温度窗口 内电催化降解氮氧化物。
[0046]通过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氮氧化物降解膜显著扩大NOx的可还原温度窗口,在200 ~600°C的范围内可以保持85%以上的还原率,并且对N2也具有高选择性,保持在92%以 上,其电流利用效率稳定在18%~25%的范围内。从而通过所述降解膜得以在降低反应温 度的同时提高对氮氧化物的还原效率和氮气选择性。
[0047]由于在BaCeO3催化膜中掺杂非金属的F和N,一方面可增强Ba与Ce之间的相互作 用,促进两者之间的均匀分散和超氧自由基的形成,提高其氧化还原性能,从而拓宽其反应 温度窗口;另一方面,由于F、N对BaCeO 3的共掺杂得以增加所述降解膜表面上的氧空位浓 度,促进催化剂对NO的氧化和吸附,进而提高所述氮氧化物降解膜的脱硝活性。
[0048]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氮氧化物降解膜与常规的共沉淀技术制 备的薄膜相比,可以实现各组分中的F、N、BaCe03更加均匀地分布,从而使催化效果更加优 异。
[0049] 实施例一
[0050] 按照n(Ba) :n(Ce):n(F):n(N) = l:l:0.15:0.02的化学计量比,将0 · 05mol 的乙酰 丙酮铺、0.05mol乙酰丙酮钡、0.5mol乙酰丙酮和0.2mol无水乙醇混合搅拌,再向其中加入 化学计量比的氟化钾和三聚氰胺,室温下以250rmp的转速搅拌60min后转化为溶胶,在50°C 的水浴条件条件下处理24h获得凝胶。将所得凝胶先在200°C焙烧5h,然后再以2°C/min的速 率升温到l〇〇〇°C保温5h后降至室温得到粉状固体。将得到的粉状固体与石墨烯按照质量比 为4:1的比例在常温下球磨处理12h得到均匀粉末即为前驱体粉体。将所得前驱体粉末经模 具浇筑成型,并将其在500°C的氮气气氛下焙烧处理5h得到氮氧化物降解膜,其中所述氮氧 化物降解膜的厚度为ΙΟμπι。
[0051 ] 实施例二
[0052] 按照n(Ba) :n(Ce):n(F):n(N) = l:l :0.05:0.08的化学计量比,将0.015mol 的乙酰 丙酮铺、0.015mol乙酰丙酮钡、0.09mol乙酰丙酮和0.03mol无水乙醇混合搅拌,再向其中加 入化学计量比的氟化钾和三聚氰胺,室温下以500rmp的转速搅拌30min后转化为溶胶,在65 °〇的水浴条件条件下处理18h获得凝胶。将所得凝胶先在200°C焙烧5h,然后再以5°C/min的 速率升温到l〇〇〇°C保温5h后降至室温得到粉状固体。将得到的粉状固体与石墨烯按照质量 比为4:0.5的比例在常温下球磨处理15h得到均匀粉末即为前驱体粉体。将所得前驱体粉末 经模具浇筑成型,并将其在500°C的氮气气氛下焙烧处理5h得到氮氧化物降解膜,其中所述 氮氧化物降解膜的厚度为30μηι。
[0053] 实施例三
[0054] 按照n(Ba) :n(Ce):n(F):n(N) = l:l:0.05:0.05 的化学计量比,将0 · 02mol 的乙酰 丙酮铺、0.02mol乙酰丙酮钡、0.16mol乙酰丙酮和0.08mol无水乙醇混合搅拌,再向其中加 入化学计量比的氟化钾和三聚氰胺,室温下以1000 rmp的转速搅拌45min后转化为溶胶,在 80°C的水浴条件条件下处理12h获得凝胶。将所得凝胶先在200°C焙烧5h,然后再以3.5°C/ min的速率升温到l〇〇〇°C保温5h后降至室温得到粉状固体。将得到的粉状固体与石墨烯按 照质量比为4:1.5的比例在常温下球磨处理18h得到均匀粉末即为前驱体粉体。将所得前驱 体粉末经模具浇筑成型,并将其在500°C的氮气气氛下焙烧处理5h得到氮氧化物降解膜,其 中所述氮氧化物降解膜的厚度为20μπι。
[0055] 实施例四
[0056]为了对比采用同样的方法制备了 BaCeO3电催化降解氮氧化物膜,其按照n(Ba):n (Ce) = 1:1的化学计量比,将0.05mol的乙酰丙酮铺、0.05mol乙酰丙酮钡、0.5mol乙酰丙酮 和0.2mol无水乙醇混合搅拌,室温下以250rmp的转速搅拌60min后转化为溶胶,在50°C的水 浴条件条件下处理24h获得凝胶。将所得凝胶先在200°C焙烧5h,然后再以2°C/min的速率升 温到1000°C保温5h后降至室温得到粉状固体。将所得粉末经模具浇筑成型得到厚度为20μπι 的成型片,即为电催化降解氮氧化物的无机膜。
[0057]实验测试:将烧好的各电催化降解氮氧化物的无机膜片,一面刷Ni粉,一面刷镧锶 锰,然后用高温胶把无机膜片粘在陶瓷管上,在密封条件下,在无机膜的一侧通入C3H6 (500??!11,此为底气),另一侧通入腸(500??111,此为底气)』02(1(^〇1%,此为底气)、!1 20 (15vol %,He为底气)。反应温度范围为200~600°C,N0的转化率和N2的选择性如下式计算,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4中各个膜片电催化降解氮氧化物的测试结果

[0058]从表1中可知,本发明在实验过程中模拟真实汽车尾气成分,充分考察了CO2、H20对 催化效果的影响。常规的BaCeO3基电解质在CO2或水蒸气环境下催化还原效果显著降低,而 本发明所制备的氮氧化物降解膜显示出很强的稳定性。
[005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 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 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同物界定。
【主权项】
1. 一种氮氧化物降解膜,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分主要由乙酰丙酮铈、乙酰丙酮钡、氟 化钾、三聚氰胺以及石墨烯组成,其中,乙酰丙酮铈、乙酰丙酮钡、氟化钾以及三聚氰胺通过 溶胶凝胶法制得F、N共掺杂的BaCe〇3,通过石墨烯与F、N共掺杂的BaCe〇3的混制得前驱体粉 末,经浇筑成膜法得所述氮氧化物降解膜。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氧化物降解膜,其特征在于,在F、N共掺杂的BaCe03中,η (Ba):n(Ce):n(F):n(N)的摩尔比为1:1 :(0.05~0.15) :(0.02~0.08)。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氮氧化物降解膜,其特征在于,F、N共掺杂的BaCe03与石墨烯的 质量比为4:(0.5~1.5)。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氮氧化物降解膜,其特征在于,F、N共掺杂的BaCe03与石墨烯的 质量比为4:1。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氮氧化物降解膜,其特征在于,乙酰丙酮铈、乙酰丙酮钡混合 于乙酰丙酮和无水乙醇有机溶剂中,乙酰丙酮的加入量为乙酰丙酮铈和乙酰丙酮钡摩尔量 之和的3~5倍,无水乙醇的加入量为乙酰丙酮铈和乙酰丙酮钡摩尔量之和的1~2倍。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氮氧化物降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氧化物降解 膜的厚度为10~30mi。7. -种氮氧化物降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00通过溶胶凝胶法将F、N掺杂于由乙酰丙酮铈和乙酰丙酮钡反应形成的BaCe03中,制 得F、N共掺杂的BaCe03的粉状固体; S200球磨处理相应质量比的F、N共掺杂的BaCe03粉状固体与石墨烯,常温下经12~18小 时得到均匀的前驱体粉末;以及 S300将所述前驱体粉末经浇筑成型,制得的成型片在500°C的氮气气氛下焙烧处理5h, 制得所述氮氧化物降解膜,以用于电催化降解氮氧化物。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氮氧化物降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包括 步骤: S110将相应摩尔比的乙酰丙酮铈、乙酰丙酮钡、乙酰丙酮和无水乙醇混合搅拌,向其中 加入相应摩尔比的氟化钾和三聚氰胺,室温下以250~lOOOrmp的转速搅拌30~60min后转 化为溶胶; S120将所述溶胶在50~80°C的水浴条件条件下处理12~24h获得凝胶;以及 S130将所述凝胶在200°C焙烧5h,再以2~5°C/min的速率升温到1000°C,保温5h后降至 室温得到F、N共掺杂的BaCe03的粉状固体。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氮氧化物降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10中,乙 酰丙酮铈、乙酰丙酮钡、氟化钾和三聚氰胺中的n(Ba):n(Ce):n(F):n(N)的摩尔比为1:1: (0.05~0.15):(0.02~0.08)〇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氮氧化物降解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制 得的氮氧化物降解膜适用于在200~600°C的反应温度窗口内电催化降解氮氧化物。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一种氮氧化物降解膜及其制备方法,降解膜的原料组分主要由乙酰丙酮铈、乙酰丙酮钡、氟化钾、三聚氰胺以及石墨烯组成,其中,乙酰丙酮铈、乙酰丙酮钡、氟化钾以及三聚氰胺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F、N共掺杂的BaCeO3,通过石墨烯与F、N共掺杂的BaCeO3的混制得前驱体粉末,经浇筑成膜法得所述氮氧化物降解膜。从而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非金属改性的无机降解膜,其具有更加高效稳定的电流利用率,适用于高选择性电催化降解氮氧化物。
【IPC分类】B01D53/86, B01D53/56, B01J27/24
【公开号】CN105478152
【申请号】CN201510808164
【发明人】翁毅, 邱诗妍
【申请人】福州顺升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