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废装置及踢废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32575阅读:1581来源:国知局
踢废装置及踢废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产品的筛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踢废装置及踢废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的踢废装置是用于在对产品进行重量检测、金属检测、读码检测等一系列检测后,将此类检测产生的不良产品进行剔废处理。然而,由于上述检测常常存在误报现象,常常导致将部分正常产品误认为废品踢出生产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踢废装置及踢废方法,它能够减小将正常产品误认为废品而踢出生产线的概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踢废装置,包括:送检输送机构,所述送检输送机构用于将待检测产品由入料工位输送至正常工位;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送检输送机构上所输送的所述产品是否合格;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检测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产品的非合格次数判断为异常产品或报废产品,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踢出机构、所述第二踢出机构电性连接;第一踢出机构与返回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踢出机构用于将所述异常产品踢出至所述返回输送机构中,所述返回输送机构用于将所述异常产品输送至所述入料工位中;第二踢出机构,所述第二踢出机构用于将所述报废产品踢出至废料收集区。

一种踢废方法,采用了所述的踢废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送检输送机构将待检测产品由入料工位输送至正常工位;

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所述送检输送机构上所输送的所述产品是否合格;

当所述控制装置判断到所述产品为异常产品时,所述第二踢出机构不进行踢出动作,所述第一踢出机构将所述异常产品踢出至所述返回输送机构中,并由所述返回输送机构将所述异常产品返回至所述入料工位;

当所述控制装置判断到所述产品为报废产品时,所述第一踢出机构不进行踢出动作,所述第二踢出机构将所述报废产品踢出至废料收集区;

其中,被检测为非合格的次数为1次以上且小于n次时的产品为异常产品,被检测为非合格的次数为n次的产品为报废产品,且n>1。

上述的踢废装置及踢废方法,当批量的待检测产品送入至送检输送机构的入料工位后,由送检输送机构向前输送至正常工位。检测机构检能够检测出送检输送机构上所输送的产品是否合格,控制装置则能够根据检测机构检测出的非合格次数判断为合格产品、异常产品或报废产品。其中,合格产品由送检输送机构直接输送至正常工位,异常产品则由第一踢出机构踢出至返回输送机构,并经返回输送机构返回至送检输送机构中由检测机构再次检测,重新检测后能够更加准确判断出是否合格,并将再次检测为非合格的作为报废产品,报废产品由第二踢出机构踢出。如此可见,上述的踢废装置,能够减小将正常产品误认为废品而踢出生产线的概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检输送机构包括送检输送带,所述返回输送机构包括返回输送带,所述第一踢出机构位于所述送检输送带的其中一侧,所述返回输送带的入料端位于所述送检输送带的另一侧,且所述返回输送带的入料端与所述第一踢出机构相对设置,所述返回输送带的出料端与所述送检输送带的入料工位相应设置。如此,当检测机构检测出送检输送带上的产品为非合格时,且该产品被控制装置判断为异常产品时,第一踢出机构便将异常产品从送检输送带上直接踢出至返回输送带的入料端,由返回输送带返回输送至送检输送带的入料工位,并进行下一次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检输送带其中一侧设有第一导向板,所述送检输送带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向板;所述返回输送带其中一侧设有第三导向板,所述返回输送带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三导向板相对设置的第四导向板。如此,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分别位于产品两侧,能避免产品跑偏,使产品依次按照预设方向输送至正常工位。第三导向板、第四导向板分别位于产品两侧,能避免产品跑偏,使产品依次按照预设方向返回输送至入料工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送检输送带上;所述第三导向板、所述第四导向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返回输送带上。如此,可以根据产品的大小,相应调整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向板、第四导向板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适应于较多尺寸的产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检输送带包括第一送检输送带与第二送检输送带,所述第一送检输送带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二送检输送带入料端相应设置;所述送检输送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送检输送带运转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送检输送带运转的第二驱动机构。如此,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分别相应控制第一送检输送带、第二送检输送带运转,可以使得第二送检输送带的运转速度大于第一送检输送带的运转速度,这样便能够将第一送检输送带上的相邻产品的间隔拉开,以至于检测机构能够较好地完成相应检测功能,检测效果较好,且第一踢出机构、第二踢出机构进行踢出动作时,相邻产品不会由于距离较近而相互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踢出机构位于所述送检输送带的其中一侧,所述废料收集区位于所述送检输送带的另一侧,且所述废料收集区与所述第二踢出机构相对设置。如此,当检测机构检测出送检输送带上的产品为非合格时,且该产品被控制装置判断为报废产品时,第二踢出机构便将报废产品从送检输送带上直接踢出至废料收集区,由废料收集区进行收集。同样地,第二踢出机构也可以采用抓取或吸取报废产品的方式将报废产品踢出至废料收集区。另外,第一踢出机构、第二踢出机构沿着送检输送带的运输方向依次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机构、所述第一踢出机构、所述第二踢出机构沿着所述送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检测机构、所述第一踢出机构之间的间隔小于相邻所述产品之间的间隔,所述第一踢出机构、所述第二踢出机构之间的间隔小于相邻所述产品之间的间隔。如此,当检测机构检测出送检输送带上的产品为异常产品或报废产品时,将立即进入到第一踢出机构、第二踢出机构与送检输送带所对应的位置,第一踢出机构、第二踢出机构可以根据送检输送带的运行速度及时地将异常产品或报废产品踢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料工位设有进入电眼,所述进入电眼用于检测所述入料工位是否有产品进入;所述返回输送带的出料端设有再入电眼,所述再入电眼用于检测所述返回输送带的出料端是否有异常产品输出至所述入料工位中;所述检测机构与所述第一踢出机构之间设有踢废电眼,所述踢废电眼用于检测是否有产品经过所述送检输送带与所述踢废电眼相对应的位置,所述进入电眼、所述再入电眼及所述踢废电眼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由于进入电眼能检测出是否有产品进入,从而能够获知有多少个产品进入到送检输送带中,即能够获知当前所检测到的产品的输送次序。由于踢废电眼能检测出是否有产品经过,也能够获知有多少个产品输出,即也能够获知当前所检测到的产品的输送次序。另外,当异常产品从返回输送带的出料端输出至入料工位时,再入电眼及进入电眼均能够检测到该异常产品的进入信号,并能够获知该异常产品所在的输送次序,以便于踢废电眼检测到该输送次序的异常产品时,能准确告知第一踢出机构或第二踢出机构是否对该异常产品踢出动作。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进入电眼与再入电眼,而是直接通过踢废电眼获取异常产品的编号,并当检测机构检测到该编号的异常产品仍然为非合格时,则告知第一踢出机构不进行踢出操作,第二踢出机构进行踢出操作。当检测机构检测到该编号的异常产品为合格时,则第一踢出机构、第二踢出机构均不进行踢出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被检测为非合格的次数为1次的产品为异常产品,被检测为非合格的次数为2次的产品为报废产品;

所述判断被检测为非合格的次数2次的具体方法为:

将所述异常产品返回至所述送检输送机构的入料工位、并与其它所述产品依次由入料工位输送至正常工位;

获取所述异常产品的输送次序,当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该输送次序的产品为非合格的产品时,则表明所述检测机构当前检测的所述产品的非合格次数为2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踢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踢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踢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踢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0、送检输送机构,11、第一送检输送带,12、第二送检输送带,13、第一导向板,14、第二导向板,20、检测机构,30、第一踢出机构,40、返回输送机构,41、返回输送带,42、第三导向板,43、第四导向板,50、第二踢出机构,60、废料收集区,71、进入电眼,72、再入电眼,73、踢废电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踢废装置,包括:送检输送机构10、检测机构20、控制装置、第一踢出机构30、返回输送机构40及第二踢出机构50。

所述送检输送机构10用于将待检测产品由入料工位输送至正常工位。所述检测机构20用于检测所述送检输送机构10上所输送的所述产品是否合格。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检测机构2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产品的非合格次数判断为异常产品或报废产品,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踢出机构30、所述第二踢出机构5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踢出机构30用于将所述异常产品踢出至所述返回输送机构40中,所述返回输送机构40用于将所述异常产品输送至所述入料工位中。所述第二踢出机构50用于将所述报废产品踢出至废料收集区60。

其中,异常产品与报废产品可以根据检测机构20检测的合格次数进行区别。例如,可以将检测出的非合格次数为1次的产品定为异常产品,并将检测出的非合格次数为2次的产品定为报废产品。或者,可以将检测出的非合格次数为2次的产品定为异常产品,并将检测出的非合格次数为3次的产品定为报废产品。

上述的踢废装置,当批量的待检测产品送入至送检输送机构10的入料工位后,由送检输送机构10向前输送至正常工位。检测机构20检能够检测出送检输送机构10上所输送的产品是否合格,控制装置则能够根据检测机构20检测出的非合格次数判断为合格产品、异常产品或报废产品。其中,合格产品由送检输送机构10直接输送至正常工位,异常产品则由第一踢出机构30踢出至返回输送机构40,并经返回输送机构40返回至送检输送机构10中由检测机构20再次检测,重新检测后能够更加准确判断出是否合格,并将再次检测为非合格的作为报废产品,报废产品由第二踢出机构50踢出。如此可见,上述的踢废装置,能够减小将正常产品误认为废品而踢出生产线的概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送检输送机构10包括送检输送带(11、12)。所述返回输送机构40包括返回输送带41。所述第一踢出机构30位于所述送检输送带的其中一侧。所述返回输送带41的入料端位于所述送检输送带的另一侧,且所述返回输送带41的入料端与所述第一踢出机构30相对设置,所述返回输送带41的出料端与所述送检输送带的入料工位相应设置。如此,当检测机构20检测出送检输送带上的产品为非合格时,且该产品被控制装置判断为异常产品时,第一踢出机构30便将异常产品从送检输送带上直接踢出至返回输送带41的入料端,由返回输送带41返回输送至送检输送带的入料工位,并进行下一次检测。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踢出机构30也可以采用抓取或吸取异常产品的方式将异常产品踢出至返回输送机构40中。

此外,请参阅图2,所述送检输送带其中一侧设有第一导向板13,所述送检输送带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板13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向板14。所述返回输送带41其中一侧设有第三导向板42,所述返回输送带41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三导向板42相对设置的第四导向板43。如此,第一导向板13、第二导向板14分别位于产品两侧,能避免产品跑偏,使产品依次按照预设方向输送至正常工位。第三导向板42、第四导向板43分别位于产品两侧,能避免产品跑偏,使产品依次按照预设方向返回输送至入料工位。

另外,所述第一导向板13、所述第二导向板14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送检输送带上。所述第三导向板42、所述第四导向板43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返回输送带41上。如此,可以根据产品的大小,相应调整第一导向板13、第二导向板14间的距离,以及第三导向板42、第四导向板43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适应于较多尺寸的产品。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送检输送带包括第一送检输送带11与第二送检输送带12。所述第一送检输送带11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二送检输送带12入料端相应设置。所述送检输送机构10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送检输送带11运转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送检输送带12运转的第二驱动机构。如此,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分别相应控制第一送检输送带11、第二送检输送带12运转,可以使得第二送检输送带12的运转速度大于第一送检输送带11的运转速度,这样便能够将第一送检输送带11上的相邻产品的间隔拉开,以至于检测机构20能够较好地完成相应检测功能,检测效果较好,且第一踢出机构30、第二踢出机构50进行踢出动作时,相邻产品不会由于距离较近而相互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踢出机构50位于所述送检输送带的其中一侧,所述废料收集区60位于所述送检输送带的另一侧,且所述废料收集区60与所述第二踢出机构50相对设置。如此,当检测机构20检测出送检输送带上的产品为非合格时,且该产品被控制装置判断为报废产品时,第二踢出机构50便将报废产品从送检输送带上直接踢出至废料收集区60,由废料收集区60进行收集。同样地,第二踢出机构50也可以采用抓取或吸取报废产品的方式将报废产品踢出至废料收集区60。另外,第一踢出机构30、第二踢出机构50沿着送检输送带的运输方向依次设置。当然,第二踢出机构5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踢出机构30的前方。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机构20、所述第一踢出机构30、所述第二踢出机构50沿着所述送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检测机构20、所述第一踢出机构30之间的间隔小于相邻所述产品之间的间隔,所述第一踢出机构30、所述第二踢出机构50之间的间隔小于相邻所述产品之间的间隔。如此,当检测机构20检测出送检输送带上的产品为异常产品或报废产品时,将立即进入到第一踢出机构30、第二踢出机构50与送检输送带所对应的位置,第一踢出机构30、第二踢出机构50可以根据送检输送带的运行速度及时地将异常产品或报废产品踢出。

请参阅图4,进一步地,所述入料工位设有进入电眼71,所述进入电眼71用于检测所述入料工位是否有产品进入。所述返回输送带41的出料端设有再入电眼72,所述再入电眼72用于检测所述返回输送带41的出料端是否有异常产品输出至所述入料工位中。所述检测机构20与所述第一踢出机构30之间设有踢废电眼73,所述踢废电眼73用于检测是否有产品经过所述送检输送带与所述踢废电眼73相对应的位置,所述进入电眼71、所述再入电眼72及所述踢废电眼73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由于进入电眼71能检测出是否有产品进入,从而能够获知有多少个产品进入到送检输送带中,即能够获知当前所检测到的产品的输送次序。由于踢废电眼73能检测出是否有产品经过,也能够获知有多少个产品输出,即也能够获知当前所检测到的产品的输送次序。另外,当异常产品从返回输送带41的出料端输出至入料工位时,再入电眼72及进入电眼71均能够检测到该异常产品的进入信号,并能够获知该异常产品所在的输送次序,以便于踢废电眼73检测到该输送次序的异常产品时,能准确告知第一踢出机构30或第二踢出机构50是否对该异常产品踢出动作。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进入电眼71与再入电眼72,而是直接通过踢废电眼73获取异常产品的编号,并当检测机构20检测到该编号的异常产品仍然为非合格时,则告知第一踢出机构30不进行踢出操作,第二踢出机构50进行踢出操作。当检测机构20检测到该编号的异常产品为合格时,则第一踢出机构30、第二踢出机构50均不进行踢出操作。

一种踢废方法,采用了所述的踢废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送检输送机构10将待检测产品由入料工位输送至正常工位;

可以理解的是,该入料工位指的是送检输送机构10用于接收待检测产品的入料端。相应地,该正常工位则指的是送检输送机构10用于输出合格产品的出料端。

通过所述检测机构20检测所述送检输送机构10上所输送的所述产品是否合格;

当所述控制装置判断到所述产品为异常产品时,所述第二踢出机构50不进行踢出动作,所述第一踢出机构30将所述异常产品踢出至所述返回输送机构40中,并由所述返回输送机构40将所述异常产品返回至所述入料工位;

当所述控制装置判断到所述产品为报废产品时,所述第一踢出机构30不进行踢出动作,所述第二踢出机构50将所述报废产品踢出至废料收集区60;

其中,被检测为非合格的次数为1次以上且小于n次时的产品为异常产品,被检测为非合格的次数为n次的产品为报废产品,且n>1。

上述的踢废方法,当批量的待检测产品送入至送检输送机构10的入料工位后,由送检输送机构10向前输送至正常工位。检测机构20检能够检测出送检输送机构10上所输送的产品是否合格,控制装置则能够根据检测机构20检测出的非合格次数判断为合格产品、异常产品或报废产品。其中,合格产品由送检输送机构10直接输送至正常工位,异常产品则由第一踢出机构30踢出至返回输送机构40,并经返回输送机构40返回至送检输送机构10中由检测机构20再次检测,重新检测后能够更加准确判断出是否合格,并将再次检测为非合格的作为报废产品,报废产品由第二踢出机构50踢出。如此可见,上述的踢废方法,能够减小将正常产品误认为废品而踢出生产线的概率。

进一步地,被检测为非合格的次数为1次的产品为异常产品,被检测为非合格的次数为2次的产品为报废产品;

所述判断被检测为非合格的次数2次的具体方法为:将所述异常产品返回至所述送检输送机构10的入料工位、并与其它所述产品依次由入料工位输送至正常工位;获取所述异常产品的输送次序,当所述检测机构20检测到该输送次序的产品为非合格的产品时,则表明所述检测机构20当前检测的所述产品的非合格次数为2次。

另外,检测机构20对产品的检测包括重量检测、金属检测、读码检测等。由于检测机构20较为昂贵,而本发明通过返回输送机构40将异常产品重新返回至送检输送机构10中,以提供同一台检测机构20对异常产品再一次进行检测,并根据第二次检测结果判断该异常产品是否合格,若仍然不合格,则表明为报废产品,并被第二踢出机构50踢出;如果合格,则作为合格产品输出。如此,不仅能够减小正常产品误认为废品而踢出生产线的概率,也无需人为手动将异常产品返回至送检输送机构10中,使得检测效率较高,另外也无需设置多个检测机构20反复检测,使得装置成本较为低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