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风力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7733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载风力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车载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风力发电存在局限性和季度性,只适用于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不能 广泛使用,无法大面积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它可以利用机动车辆在 行驶中产生的风力发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将发电装置镶嵌在动力机车迎风表面的机壳上 通过外壳安装板(1)连接在一起,只将页片(3)的部分露在机车表面;外壳安装板内侧通过螺栓固定电磁固定架(6),电磁固定架(6)上有一体的导轨槽(7)和一体的导线槽(8);定子永磁体(2)通过螺栓固定在电磁固定架上, 分成两组各四排组成磁场沿导轨槽(7)的轨迹排列形成定子;页片(3)与加强支架(4)连为一体,连接环(9) 一端与铜导线束(5)连接,另一端连接加 强支架(4),形成链条共同形成动子;加强支架(4)两端用机械锁紧片固定滑 块(13),固定滑块(13)安装在电磁固定架上的导轨槽(7)内为间隙配合, 铜导线束(5)端面与碳刷(10)滑动接触,碳刷(10)被弹簧(12)从另一侧 顶紧,保证铜导线束(5)的端面与碳刷(10)的接触力,弹簧(12)安装在电 磁固定架(6)孔内,孔口用堵块(11)封住;碳刷(10)被弹簧(12)所顶紧 的一端连接有导线,导线通过导线槽(8)与外部导线连接,通过变压系统与车 载蓄电池连接形成闭合电路。
工作时,机车运动时页片(3)被风吹动带动动子部分做直线运动。固定 滑块即能保证动子在运动时铜导线束(5)和加强支架(4)在场中的位置相对 固定,又能减小动子运动时与导轨的摩擦。使铜导线束(5)做切割磁力线运动, 当动子运动时碳刷(10)和铜导线束(5)为连通状态。铜导线束(5)内形成电流流向碳刷(10)经过导线和变压系统进入车载蓄电池进行存储。本装实现 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图1为C—C剖视图,
图2为D一D剖视图, 图3为A一A局部剖视图 图4为B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法
从图l、 2、 3、 4可知,将发电装置镶嵌在动力机车顶部的迎风表面上 的机壳上通过外壳安装板(1)连接在一起,只将页片(3)的部分露在机车表 面;外壳安装板内侧通过螺栓固定电磁固定架(6),电磁固定架(6)上有一体 的导轨槽(7)和一体的导线槽(8);定子永磁体(2)通过螺栓固定在电磁固 定架上,分成两组各四排组成磁场沿导轨槽(7)的轨迹排列形成定子;页片(3) 与加强支架(4)连为一体,连接环(9) 一端与铜导线束(5)连接,另一端连 接加强支架(4),形成链条共同形成动子;加强支架(4)两端用机械锁紧片固 定滑块(13),固定滑块(13)安装在电磁固定架上的导轨槽(7)内为间隙配 合,铜导线束(5)端面与碳刷(10)滑动接触,碳刷(10)被弹簧(12)从另 一侧顶紧,保证铜导线束(5)的端面与碳刷(10)的接触力,弹簧(12)安装 在电磁固定架(6)孔内,孔口用堵块(11)封住;碳刷(10)被弹簧(12)所 顶紧的一端连接有导线,导线通过导线槽(8)与外部导线连接,通过变压系统 与车载蓄电池连接形成闭合电路。
机动车的迎风表面还可以是两侧部或机头前部等部位。
权利要求1、一种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是将发电装置镶嵌在动力机车迎风表面的机壳上通过外壳安装板(1)连接在一起,只将页片(3)的部分露在机车表面;外壳安装板内侧通过螺栓固定电磁固定架(6),电磁固定架(6)上有一体的导轨槽(7)和一体的导线槽(8);定子永磁体(2)通过螺栓固定在电磁固定架上,分成两组各四排组成磁场沿导轨槽(7)的轨迹排列形成定子;页片(3)与加强支架(4)连为一体,连接环(9)一端与铜导线束(5)连接,另一端连接加强支架(4),形成链条共同形成动子;加强支架(4)两端用机械锁紧片固定滑块(13),固定滑块(13)安装在电磁固定架上的导轨槽(7)内为间隙配合,铜导线束(5)端面与碳刷(10)滑动接触,碳刷(10)被弹簧(12)从另一侧顶紧,保证铜导线束(5)的端面与碳刷(10)的接触力,弹簧(12)安装在电磁固定架(6)孔内,孔口用堵块(11)封住;碳刷(10)被弹簧(12)所顶紧的一端连接有导线,导线通过导线槽(8)与外部导线连接,通过变压系统与车载蓄电池连接形成闭合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机动车的迎风表面 还可以是两侧部或机头前部等部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车载风力发电装置。现有的风力发电存在局限性和季度性,只适用于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不能广泛使用,无法大面积推广。本实用新型是在机动车的迎风表面的机壳上,安装车载风力发电装置,使机动车在行驶中产生电流,存储在蓄电池中。
文档编号F03D5/02GK201179839SQ20082007697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7日
发明者刘海涛 申请人:刘海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