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装置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693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装置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装置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取力装置设计时,有些润滑设计采用外接管路,将发动机缸体的润滑油通过发动机外面的连接管路将润滑油引入到后取力壳体润滑轴承等运动部件。外接管路存在漏油、容易磨损等缺点,而且增加了管路阻力,导致整个后取力装置润滑不当,零部件磨损加速,缩短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对发动机后取力装置润滑结构的合理设计,以提高后取力装置的润滑能力。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包括设置在发动机气缸体上的油道,所述油道通过空心弹性销与设置在飞轮壳上的飞轮壳油道一端连通,所述飞轮壳油道的另一端与后取力壳体上的小油孔连通,所述小油孔通向后取力壳体内腔,所述后取力壳体内腔与发动机后端齿轮室连通,与所述后取力壳体连接的后取力法兰内设置有后取力油封和后取力油封衬套。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在所述小油孔的两侧,后取力壳体与飞轮壳之间设置有0型密封圈。上述后取力油封为骨架油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直接利用发动机气缸体油道的润滑油,并采用有效的密封结构,使得后取力装置得到充分有效的润滑,减少运动件的磨损,提高了后取力装置的使用寿命。

图I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气缸体,2、飞轮壳,3、空心弹性销,4、后取力壳体,5、0型密封圈,6、后取力法兰,7、后取力油封,8、油道,9、飞轮壳油道,10、小油孔,11、后取力油封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如附图所示,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装置润滑结构,包括设置在发动机气缸体I上的油道8,所述油道8通过空心弹性销3与设置在飞轮壳2上的飞轮壳油道9 一端连通,所述飞轮壳油道9的另一端与后取力壳体4上的小油孔10连通,所述小油孔10通向后取力壳体4内腔,并润滑后取力壳体内的轴承,所述后取力壳体4内腔与发动机后端齿轮室连通,润滑油一同回到油底壳,与所述后取力壳体4连接的后取力法兰6内设置有后取力油封7和后取力油封衬套11,在所述小油孔10的两侧,后取力壳体4与飞轮壳2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5,这样将润滑油密封在后取力壳体的腔体内,防止润滑油泄露到后取力输出端。其中后取力油封7为骨架油封。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装置润滑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发动机气缸体上的油道,所述油道通过空心弹性销与设置在飞轮壳上的飞轮壳油道一端连通,所述飞轮壳油道的另一端与后取力壳体上的小油孔连通,所述小油孔通向后取力壳体内腔,所述后取力壳体内腔与发动机后端齿轮室连通,与所述后取力壳体连接的后取力法兰内设置有后取力油封和后取力油封衬套。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后取力装置润滑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小油孔的两侧,后取力壳体与飞轮壳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发动机后取力装置润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后取力油封为骨架油封。
专利摘要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装置润滑结构。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装置润滑结构,包括设置在发动机气缸体上的油道,所述油道通过空心弹性销与设置在飞轮壳上的飞轮壳油道一端连通,所述飞轮壳油道的另一端与后取力壳体上的小油孔连通,所述小油孔通向后取力壳体内腔的轴承,所述后取力壳体内腔与发动机后端齿轮室连通,与所述后取力壳体连接的后取力法兰内设置有后取力油封和后取力油封衬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对发动机后取力装置润滑结构的合理设计,能够提高后取力装置的润滑能力。
文档编号F01M9/12GK202370612SQ201120558350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
发明者张治强, 杨宁, 王涛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