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538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将燃料箱内的燃料向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供给的燃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这种燃料供给装置的以往例子中,存在具备燃料泵、过滤器以及蒸气排放管的燃料供给装置(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燃料泵配置于燃料箱内,且具有排出蒸气的蒸气排出口。过滤器对要吸入燃料泵的燃料进行过滤。蒸气排放管用于将蒸气从燃料泵的蒸气排出口向燃料箱内排放,其开口部配置于比过滤器的吸入口靠下方的位置。因而,在发动机停止时即燃料泵的工作停止时,抑制空气从蒸气排出口向燃料泵内进入,抑制由该空气的进入导致的燃料泵内的燃料的流出。因而,可缩短发动机的再启动时的燃料泵的升压时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6151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例中,在过滤器产生了堵塞的情况下,可预想:燃料泵的吸入作用作用于蒸气排出口,从而在蒸气排放管中倒流了的燃料被吸入燃料泵内。在该情况下,倒流的燃料所含有的异物有可能进入燃料泵内。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空气以及异物从蒸气排出口向燃料泵内进入的燃料供给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所述课题能够由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解决。第1发明是一种燃料供给装置,该燃料供给装置配置于燃料箱内,且具备燃料泵,该燃料泵具有排出蒸气的蒸气排出口,其中,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蒸气贮存部,其贮存从所述燃料泵的蒸气排出口排出来的蒸气;和蒸气排出管,其将从所述蒸气贮存部的蒸气流出口流出来的蒸气向所述燃料箱的底部引导。根据该结构,从燃料泵的蒸气排出口排出来的蒸气燃料贮存到蒸气贮存部后,经由蒸气排出管向燃料箱的底部引导。因此,即使燃料箱内的燃料变少,也可抑制蒸气排出管的开口部暴露于液面上。因而,在发动机停止时即燃料泵的工作停止时,抑制空气从蒸气排出口向燃料泵内进入,抑制由该空气的进入导致的燃料泵内的燃料的流出。因而,能够缩短发动机的再启动时的燃料泵的升压时间。另外,在连接到燃料泵的燃料吸入口的燃料过滤器产生了堵塞的情况下,通过使燃料泵的吸入作用作用于蒸气排出口,在蒸气排出管中倒流了的燃料经由蒸气贮存部被从蒸气排出口向燃料泵内吸入。因此,燃料的流动在蒸气贮存部中改变,从而能够抑制倒流的燃料所含有的异物向燃料泵内进入。

第2发明根据第1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所述燃料泵的蒸气排出口和所述蒸气贮存部的蒸气流出口以各自的轴线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根据该结构,与例如燃料泵的蒸气排出口和蒸气贮存部的蒸气流出口配置于同一轴线上的情况相比,从蒸气贮存部的蒸气流出口向燃料泵的蒸气排出口的倒流路径被复杂化。由此,抑制异物的从蒸气贮存部的蒸气流出口向燃料泵的蒸气排出口的倒流。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异物向燃料泵内进入。

第3发明根据第2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所述燃料泵的蒸气排出口配置于比所述蒸气贮存部的蒸气流出口靠顶侧的位置。根据该结构,抑制异物的从蒸气贮存部的蒸气流出口向燃料泵的蒸气排出口的倒流。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异物向燃料泵内进入。

第4发明根据第1~3中任一项的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所述蒸气贮存部包括:所述燃料泵;杯状的容器构件,其与所述燃料泵嵌合;衬垫构件,其对所述燃料泵与所述容器构件之间进行密封。根据该结构,与将蒸气排出管连接于燃料泵的蒸气排出口的情况(参照专利文献1)不同,能够提高蒸气排出管的配置的自由度。另外,蒸气贮存部构成于与燃料泵相同的轴线上,因此,能够抑制燃料泵的搭载性的恶化。

第5发明根据第4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所述衬垫构件的压缩程度比对所述燃料泵的燃料喷出口与盖构件侧的构件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构件的压缩程度低。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密封构件的偏压缩,抑制密封不良。此外,衬垫构件通过截面形状的变更使压缩率降低、或通过衬垫构件的橡胶材料的变更使橡胶硬度降低,从而能够设为压缩程度比密封构件的压缩程度低。

第6发明根据第4或5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所述蒸气排出管与形成于所述容器构件的蒸气流出口嵌合,且利用燃料供给系统的构成零部件进行防脱。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燃料供给系统的构成零部件来进行嵌合到容器构件的蒸气流出口的蒸气排出管的防脱。因此,能够简化蒸气排出管相对于容器构件的安装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燃料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燃料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将燃料供给装置局部剖切来表示的侧视图。

图5是将燃料供给装置分解来表示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壳体与蒸气排出管之间的关系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线向视剖视图。

图8是图6的viii-viii线向视剖视图。

图9是表示蒸气贮存部的密封构造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蒸气排出管的防脱构造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蒸气贮存部的密封构造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蒸气贮存部的密封构造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蒸气贮存部的密封构造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蒸气贮存部的密封构造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燃料供给装置;12、燃料箱;13、开口部;14、安装用板(盖构件);16、燃料泵;18、泵外壳(容器构件);20、燃料过滤器(燃料供给系统的构成零部件);33、泵嵌合部(盖构件侧的构件);44、蒸气喷射部(蒸气排出口);48、第1o形密封圈(密封构件);68、第2o形密封圈(衬垫构件);72、蒸气贮存部;74、蒸气流出口;80、蒸气排出管;90、t形衬垫(衬垫构件);92、x形衬垫(衬垫构件);96、第2o形密封圈(衬垫构件);98、第2o形密封圈(衬垫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车辆(例如,机动二轮车)中的燃料箱内的燃料向发动机供给的燃料供给装置进行例示。图1是表示燃料供给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该燃料供给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该燃料供给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将该燃料供给装置局部剖切来表示的侧视图,图5是将该燃料供给装置分解来表示的立体图。此外,出于说明的方便,将燃料供给装置的方位如各图中以箭头所示那样确定。在该情况下,上下方向与车辆的燃料箱的重力方向所谓的天地方向相对应。

从燃料供给装置的概要起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燃料供给装置10设置于燃料箱12。燃料箱12是例如金属制的空心状的容器,具有底板部12a。在底板部12a形成有由圆形孔构成的开口部13。在燃料箱12可贮存发动机用的燃料、例如汽油等液体燃料。此外,在图4中仅示出燃料箱12的底部。

燃料供给装置10是安装于燃料箱12的底部的带底类型的装置。燃料供给装置10是燃料泵16、泵外壳18、燃料过滤器20、以及压力调节器22等相对于安装用板14被模块化而成的。

如图5所示,安装用板14是树脂制的,具备圆形板状的盖板部24。盖板部24具有比燃料箱12的开口部13(参照图4)的口径大的外径。在盖板部24的上表面突出有能够与开口部13嵌合的大致圆筒状的嵌合筒部25。如图4所示,安装用板14以使嵌合筒部25与开口部13嵌合且利用盖板部24将开口部13封闭的方式安装于燃料箱12的底板部12a。此外,安装用板14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谓的“盖构件”。

如图5所示,在盖板部24设置有燃料喷出管27、燃料通路形成部29以及电连接器31等。燃料喷出管27在盖板部24的下表面形成为l字管状(参照图2)。燃料喷出管27形成为能够连接与发动机的喷射器相连的燃料供给配管(未图示)。燃料通路形成部29形成为从盖板部24的嵌合筒部25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立起的空心圆筒状。燃料通路形成部29内的管路与燃料喷出管27内的管路连通。由燃料通路形成部29内的管路和燃料喷出管27内的管路形成一系列的燃料通路(标注附图标记30)(参照图4)。

如图4所示,在燃料通路形成部29的前侧部(在图4中,是右侧部)形成有泵嵌合部33。泵嵌合部33形成为具有形成于燃料通路形成部29的前侧部的圆板形状的底壁部34和从底壁部34朝向前方延伸的空心圆筒状的周壁部35的横向的圆筒杯状。在底壁部34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开口的圆形孔状的连通口36。另外,电连接器31形成为在安装用板14的下侧能够连接与电源、控制装置(ecu)等相连的外部连接器(未图示)。

如图5所示,燃料泵16的电动式的马达部和叶轮式的泵部以沿着轴向排列的状态一体地装入圆筒状的泵壳体38内。马达部由无刷马达构成。泵部由利用马达部驱动叶轮的摩擦型泵构成。燃料泵16以使泵部朝向前方、还使马达部朝向后方的状态、所谓的横置状态配置。燃料泵16是箱内式的电动泵。

泵壳体38包括:空心圆筒状的壳体筒体39;圆板状的泵盖40,其封闭壳体筒体39的一侧(泵部侧)的开口端面;圆板状的马达盖41,其封闭壳体筒体39的另一侧(马达部侧)的开口端面。例如,壳体筒体39是金属制的,泵盖40和马达盖41是树脂制的。

在泵盖40形成有使泵部内外连通的圆筒状的燃料吸入口43。燃料吸入口43在泵盖40的外端面形成为突出状。另外,在泵盖40形成有将升压中途的蒸气(含有燃料)从泵部内排出的小孔状的蒸气喷射部44。燃料吸入口43以及蒸气喷射部44相对于泵盖40的中心轴线偏心地配置。例如,在泵盖40的主视时,在燃料吸入口43位于左端侧时,蒸气喷射部44位于上端侧(参照图6)。图6是表示外壳与蒸气排出管之间的关系的主视图。此外,蒸气喷射部44相当于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蒸气排出口”。

如图5所示,在马达盖41形成有使马达部内外连通的圆筒状的燃料喷出口46。燃料喷出口46在马达盖41的外端面形成为突出状。如图4所示,燃料泵16的马达盖41侧的部分插入安装用板14的泵嵌合部33内。马达盖41的燃料喷出口46插入泵嵌合部33的连通口36而与泵嵌合部33的连通口36连接起来。马达盖41与泵嵌合部33的底壁部34抵接或接近。在对连通口36与燃料喷出口46之间进行弹性地密封的o形密封圈48介于两者之间。此外,o形密封圈48相当于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密封构件”。

与燃料泵16电连接的引线49与安装用板14的电连接器31连接(参照图3)。燃料泵16在马达部的驱动下在泵部中使从燃料吸入口43吸入的燃料升压之后,经由马达部内从燃料喷出口46喷出。

如图5所示,泵外壳18是树脂制的,形成为圆筒杯状。泵外壳18具有空心圆筒状的筒壁部50和封闭筒壁部50的一侧的开口端面的圆板状的端壁部51。在端壁部51形成有使端壁部51内外连通的圆筒状的连接口52。连接口52从端壁部51的内外两端面向相反方向突出。如图4所示,在连接口52,从端壁部51的内表面侧向后方(在图4中,是左方)的突出量比从端壁部51的外表面侧向前方(在图4中,是右方)的突出量小。

燃料泵16的泵盖40侧的部分插入泵外壳18内。泵外壳18的筒壁部50的后端部(在图4中,是左端部)利用搭扣配合与安装用板14的泵嵌合部33的前端部(在图4中,是右端部)连结起来(参照图1以及图3)。泵盖40的燃料吸入口43几乎没有间隙地插入泵外壳18的连接口52而与泵外壳18的连接口52连接起来。如图6所示,连接口52在主视时配置于端壁部51的左端侧。由此,泵盖40的燃料吸入口43配置于左端侧,另外,蒸气喷射部44配置于上端侧。

如图4所示,燃料泵16以收容到由安装用板14的泵嵌合部33和泵外壳18包围着的空间部的状态被保持。泵盖40与连接口52抵接或接近。此外,由安装用板14的泵嵌合部33和泵外壳18构成了收容燃料泵16的泵收容构件53。另外,泵外壳18相当于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容器构件”。另外,泵嵌合部33相当于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盖构件侧的构件”。

在泵外壳18的端壁部51与泵壳体38的泵盖40之间形成有包围连接口52的环状的空间部54a。空间部54a与燃料泵16的蒸气喷射部44连通。另外,在泵外壳18的筒壁部50与泵壳体38的壳体筒体39之间沿着半径方向设定有微小的间隙。由此,在筒壁部50与壳体筒体39之间形成有由两者之间的间隙形成的筒状的空间部54b。环状的空间部54a和筒状的空间部54b相互连通。

如图5所示,燃料过滤器20具备过滤器构件55和安装构件56。过滤器构件55由具有使燃料通过、但将燃料中的异物去除的功能的无纺布等片状的过滤材料形成为扁平的袋状。过滤器构件55以扁平方向(厚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状态配置(参照图1~图3)。此外,虽未图示,但在过滤器构件55内收容有用于将过滤器构件55保持为膨大状态(膨胀的状态)的树脂制的内骨架构件。

安装构件56是树脂制的,形成为具有第1管部57和第2管部58的l字管状。第1管部57的开口端部以在过滤器构件55的一侧面(左侧面)的中央部与过滤器构件55内连通的的方式利用熔接等结合于内骨架构件。

如图4所示,第2管部58的开口端部指向后方。在第2管部58的上下两侧面形成有上下成一对的安装片60(参照图5)。两安装片60利用其弹性与在泵外壳18的端壁部51的前端面突出的上下成一对的弹性卡定片62卡合。即、燃料过滤器20的安装构件56利用搭扣配合安装于泵外壳18(参照图1~图3)。泵外壳18的连接口52插入安装构件56的第2管部58而与该第2管部58连接起来。

压力调节器22具有圆柱状的外观。压力调节器22嵌合并配置于安装用板14的燃料通路形成部29的上端部内。接下来,利用搭扣配合在燃料通路形成部29安装有防脱构件64(参照图1以及图3)。压力调节器22以定位好的状态利用防脱构件64进行防脱。压力调节器22对燃料通路30的燃料的压力进行调整,且将剩余燃料从剩余燃料喷出口(未图示)向外部即燃料箱12内喷出即排出。此外,对燃料通路形成部29与压力调节器22之间进行弹性地密封的o形密封圈65介于两者之间。

在燃料供给装置10安装到燃料箱12的状态(参照图4)下,与发动机相连的燃料供给配管连接于安装用板14的燃料喷出管27。另外,电连接器31与外部连接器(未图示)连接。

接着,说明燃料供给装置10的工作。燃料泵16被外部电源驱动。由此,燃料箱12内的燃料被燃料过滤器20过滤而成为清洁的燃料之后,经由泵外壳18的连接口52从燃料泵16的燃料吸入口43向泵部吸入。燃料在燃料泵16的泵部被升压之后,从燃料喷出口46向安装用板14的燃料通路30内喷出。喷出到燃料通路30内的燃料从燃料喷出管27经由燃料供给配管(未图示)向发动机供给。燃料通路30内的燃料的压力即向发动机供给的燃料的压力被压力调节器22调整成预定的压力。

接着,对设置于燃料供给装置10的蒸气排出构造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蒸气排出构造用于将从燃料泵16的蒸气喷射部44排出来即喷出来的蒸气贮存于蒸气贮存部72(后述)后朝向燃料箱12的底部即底板部12a的附近引导。

如前所述,在燃料供给装置10的燃料泵16的泵壳体38与泵外壳18之间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环状的空间部54a和筒状的空间部54b。因此,通过如下这样将筒状的空间部54b的开口端部(后端部)密封而形成了具有两空间部54a、54b的作为密闭状的空间部的蒸气贮存室54。图7是图6的vii-vii线向视剖视图,图8是图6的viii-viii线向视剖视图,图9是表示蒸气贮存部的密封构造的剖视图。

如图9所示,在泵外壳18的筒壁部50的开口端部的内周部形成有使内径扩大的台阶槽66。在台阶槽66内嵌合有作为o形衬垫的o形密封圈68(参照图4)。o形密封圈68对筒壁部50与泵壳体38的壳体筒体39之间弹性地进行密封。此外,o形密封圈68相当于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衬垫构件”。另外,出于说明方便,将o形密封圈68称为“第2o形密封圈68”,将前面出现的o形密封圈48称为“第1o形密封圈48”。

在台阶槽66内利用压入而与第2o形密封圈68连续地安装有树脂制的止动环70(参照图4)。止动环70对第2o形密封圈68进行防脱。另外,止动环70也利用安装用板14的泵嵌合部33的前端面(顶端面)进行防脱。

通过利用以第2o形密封圈68为主体的密封构造对燃料泵16的泵壳体38与泵外壳18之间的筒状的空间部54b的开口端部进行密封,形成有密闭状的蒸气贮存室54(参照图4)。另外,由燃料泵16的泵壳体38、泵外壳18以及第2o形密封圈68构成了形成蒸气贮存室54的蒸气贮存部72。

如图7所示,在泵外壳18的端壁部51形成有使端壁部51内外连通的圆筒状的蒸气流出口74。蒸气流出口74从端壁部51的内外两端面向相反方向突出。对于蒸气流出口74,从端壁部51的内表面侧向后方(在图7中,是左方)的突出量比从端壁部51的外表面侧向前方(在图7中,是右方)的突出量小。另外,蒸气流出口74的从端壁部51的内表面侧向后方的突出量比连接口52的从端壁部51的外表面侧向前方的突出量稍小(参照图8)。

如图6所示,蒸气流出口74在主视时配置于端壁部51的与连接口52相反的一侧即右端侧。蒸气流出口74配置于比燃料泵16的蒸气喷射部44靠地侧的位置。换言之,蒸气喷射部44配置于比蒸气流出口74靠顶侧的位置。

蒸气喷射部44和蒸气流出口74以各自的轴线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换言之,蒸气喷射部44的轴线(未图示)和蒸气流出口74的轴线74l(参照图7以及图8)配置于彼此错开的位置。

如图6所示,在端壁部51的外端面(前端面)突出有在蒸气流出口74的上方与蒸气流出口74相邻的止转部76(参照图1)。止转部76在主视时形成为倒u字状。另外,在端壁部51的外端面(前端面)突出有在蒸气流出口74的下方与蒸气流出口74相邻的左右一对的两止转突起78(参照图5)。两止转突起78形成为呈相互平行的四边形板状。

接下来,对用于将蒸气贮存部72的蒸气贮存室54的蒸气朝向燃料箱12的底板部12a的附近引导的蒸气排出管80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蒸气排出管80是树脂制的,是在圆管状的管主体81的上端部呈弯角状形成圆筒状的安装口82而成的。在安装口82的上端部形成有平板状的卡合突起84。在管主体81与安装口82所成的内角侧形成有跨两者的平板状的卡合片86。如图7所示,卡合突起84以及卡合片86配置于包括管主体81的轴线81l和安装口82的轴线82l的一平面上。另外,管主体81的轴线81l和安装口82的轴线82l呈例如120°。此外,安装口82的轴线82l与蒸气流出口74的轴线74l位于同一轴线上。

如图7所示,蒸气排出管80的安装口82利用压入连接于泵外壳18的蒸气流出口74(参照图8)。卡合突起84与止转部76的槽部76a卡合,并且,卡合片86卡合于两止转突起78之间(参照图6)。由此,蒸气排出管80被相对于泵外壳18止转。

如图7所示,在侧视时,管主体81以朝向下方并斜向前地倾斜的方式配置。另外,如图6所示,在主视时,管主体81以朝向下方并向右方稍微倾斜的方式配置。另外,管主体81的下端开口部即蒸气排出管80的出口88配置于与燃料过滤器20的过滤器构件55的下缘部55a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参照图4)。

蒸气排出管80在相对于泵外壳18安装燃料过滤器20之前安装于泵外壳18。即、在将蒸气排出管80安装到泵外壳18之后(参照图8),将燃料过滤器20安装于泵外壳18(参照图1~图3以及图10)。由此,燃料过滤器20的安装构件56的第1管部57配置于与蒸气排出管80的安装口82的前侧(在图10中,是右侧)接近的位置。由此,蒸气排出管80即使从泵外壳18的蒸气流出口74稍微向拔出方向偏离,安装口82也与安装构件56的第1管部57抵接(在图10中,参照双点划线82)。因此,防止蒸气排出管80进一步向拔出方向偏离、或脱落。此外,对于安装构件56,安装构件56利用搭扣配合安装于泵外壳18,因此,防止安装构件56与蒸气排出管80一起脱落。此外,燃料过滤器20相当于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燃料供给系统的构成零部件”。

若采用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10,则从燃料泵16的蒸气喷射部44排出来的蒸气燃料在贮存于蒸气贮存部72的蒸气贮存室54之后经由蒸气排出管80向燃料箱12的底部引导。因此,即使燃料箱12内的燃料变少,也抑制蒸气排出管80的开口部13暴露于液面上。因而,在发动机停止时即燃料泵16的工作停止时,抑制空气从蒸气喷射部44向燃料泵16内进入,抑制由该空气的进入导致的燃料泵16内的燃料的流出。因而,能够缩短发动机的再启动时的燃料泵16的升压时间。

另外,在连接到燃料泵16的燃料吸入口43的燃料过滤器20产生了堵塞的情况下,通过使燃料泵16的吸入作用作用于蒸气喷射部44,在蒸气排出管80中倒流了的燃料经由蒸气贮存部72的蒸气贮存室54从蒸气喷射部44向燃料泵16内吸入。因此,通过在蒸气贮存部72的蒸气贮存室54中使燃料的流动改变,能够抑制倒流的燃料所含有的异物向燃料泵16内进入。

另外,燃料泵16的蒸气喷射部44和蒸气贮存部72的蒸气流出口74以各自的轴线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因而,例如,与燃料泵16的蒸气喷射部44和蒸气贮存部72的蒸气流出口74配置于同一轴线上的情况相比,从蒸气贮存部72的蒸气流出口74向燃料泵16的蒸气喷射部44的倒流路径被复杂化。由此,抑制异物从蒸气贮存部72的蒸气流出口74向燃料泵16的蒸气喷射部44倒流。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异物向燃料泵16内进入。

另外,燃料泵16的蒸气喷射部44配置于比蒸气贮存部72的蒸气流出口74靠顶侧的位置。因而,抑制异物从蒸气贮存部72的蒸气流出口74向燃料泵16的蒸气喷射部44倒流。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异物向燃料泵16内进入。

另外,蒸气贮存部72由燃料泵16、与燃料泵16嵌合的杯状的泵外壳18、以及对燃料泵16与泵外壳18之间进行密封的第2o形密封圈68构成。因而,与将蒸气喷射部44连接于燃料泵16的蒸气喷射部44的情况(参照专利文献1)不同,能够提高蒸气排出管80的配置的自由度。另外,蒸气贮存部72与燃料泵16构成于同轴上,因此,能够抑制燃料泵16的搭载性的恶化。

另外,对燃料泵16与泵外壳18之间进行密封的第2o形密封圈68的压缩程度比对燃料泵16的燃料喷出口46与安装用板14的泵嵌合部33之间进行密封的第1o形密封圈48的压缩程度低。例如,第2o形密封圈68通过橡胶材料的变更而使橡胶硬度降低,从而设为压缩程度比第1o形密封圈48的压缩程度低。因而,能够抑制第1o形密封圈48的偏压缩,抑制密封不良。

详细而言,燃料泵16呈双支承状支承于泵收容构件53。即、燃料喷出口46经由第1o形密封圈48支承于安装用板14的泵嵌合部33的连通口36,并且,燃料吸入口43支承于被连结到安装用板14的泵外壳18的连接口52。因此,在例如对燃料泵16与泵外壳18之间进行密封的第2o形密封圈68使用与第1o形密封圈48的材质相同的材质的情况下,成为3点支承,因此,相比于第2o形密封圈68,小径侧的第1o形密封圈48产生偏压缩,有可能产生密封不良。因此,第2o形密封圈68使用压缩程度比第1o形密封圈48的压缩程度低的o形密封圈,能够抑制第1o形密封圈48的偏压缩,抑制密封不良。

另外,蒸气排出管80的安装口82嵌合于在泵外壳18形成的蒸气流出口74,且利用燃料过滤器20的安装构件56进行防脱。因而,能够利用燃料过滤器20对安装口82嵌合于泵外壳18的蒸气流出口74的蒸气排出管80进行防脱。因此,能够简化蒸气排出管80相对于泵外壳18的安装构造。

[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1中的蒸气贮存部72的密封构造施加变更而成的,因此,说明其变更部分,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1是表示蒸气贮存部的密封构造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将实施方式1中的第2o形密封圈68变更成截面呈t字形状的t形衬垫90而成的。这样,t形衬垫90通过截面形状的变更来降低压缩率,设为其压缩程度比第1o形密封圈48的压缩程度低。此外,t形衬垫90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谓的“衬垫构件”。

[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1中的蒸气贮存部72的密封构造施加变更而成的,因此,说明其变更部分,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2是表示蒸气贮存部的密封构造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将实施方式1中的第2o形密封圈68变更成截面呈x字形状的x形衬垫92而成的。这样,x形衬垫92通过截面形状的变更来降低压缩率,设为其压缩程度比第1o形密封圈48的压缩程度低。此外,x形衬垫92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谓的“衬垫构件”。

[实施方式4]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1中的蒸气贮存部72的密封构造施加变更而成的,因此,说明其变更部分,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3是表示蒸气贮存部的密封构造的剖视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在燃料泵16的壳体筒体39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槽94。在环状槽94配置有对泵外壳18的筒壁部50与泵壳体38的壳体筒体39之间弹性地进行密封的第2o形密封圈(标注附图标记96)。此外,第2o形密封圈96相当于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衬垫构件”。

[实施方式5]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1中的蒸气贮存部72的密封构造施加变更而成的,因此,说明其变更部分,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4是表示蒸气贮存部的密封构造的剖视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在泵外壳18内的内端部(端壁部51侧的端部)配置有对端壁部51与泵壳体38的泵盖40之间弹性地进行密封的第2o形密封圈(标注附图标记98)的方式。在端壁部51的内端面形成有嵌合于第2o形密封圈98内的环状的壁部99。在该情况下,可从蒸气贮存部72的蒸气贮存室54省略筒状的空间部54b(参照图7)。此外,第2o形密封圈98相当于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衬垫构件”。

[其他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能够进行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变更。例如,本发明并不限于车辆,也能够适用于船舶、产业机械等的燃料供给装置。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将安装用板14安装于燃料箱12的上表面部的上置类型的燃料供给装置。另外,对燃料箱12内的燃料量即残量进行检测的燃料计传感器也可以与泵外壳18模块化。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蒸气贮存部72的蒸气流出口74配置于相对于燃料泵16的蒸气喷射部44偏心的位置,但也可以配置于同一轴线上,也可以以歪扭的位置关系配置。另外,蒸气排出管80既可以与泵外壳18一体化,也可以一体成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