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8963发布日期:2018-06-12 19:3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供给装置。详细地讲,涉及一种具有喷射泵的燃料供给装置。更详细地讲,涉及一种用于向内燃机供给搭载在汽车等车辆上的燃料箱内的燃料的燃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燃料供给装置向内燃机供给燃料箱内的燃料的方式广为知晓。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燃料供给装置包括设在燃料箱内的贮存杯和设在贮存杯内且用于将燃料箱内的燃料吸起到贮存杯内的喷射泵单元。喷射泵单元包括设在贮存杯的底部之上的喷射泵主体、在贮存杯的底部开口的开口部、以及用于开闭开口部的开闭阀。喷射泵主体具有形成供燃料从开口部流入的腔室的泵壳、配设在腔室中且用于喷出使开闭阀开阀的喷出流的喷嘴、以及与腔室相连接且用于随着喷嘴的喷出流向贮存杯内移送腔室内的燃料的颈部。

然而,这种喷射泵单元有时采取图18所示的喷射泵单元200和图19所示的喷射泵单元210的形状。即,在俯视观察时大多成为直管状的颈部203的一部分(基端部)进入到腔室201内的形状(参照图18)、或者成为腔室211和颈部213之间的连接部接近直角的形状(参照图19)。此外,形成腔室201、211的内壁面的与颈部203、213之间的连接部侧的内壁面201a、211a形成与喷嘴205、215的轴线正交的平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821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成为直管状的颈部203的一部分进入到腔室201内的形状(参照图18)、或者成为腔室211和颈部213之间的连接部接近直角的形状(参照图19)时,产生在喷射泵单元200、210内燃料不能顺畅地流动这样的问题。其原因认为如下。即,在腔室201、211内的燃料随着来自喷嘴205、215的喷出流流入到颈部203、213内时,燃料流在颈部203、213的靠喷嘴侧的连接部剥离,燃料流产生缩流(参照图18和图19中的箭头F)。也就是说,燃料的流动发生停滞(日文:澱み)被认为是燃料不能顺畅地流动的原因。因此,存在喷射泵单元的燃料喷出性能降低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在于使喷射泵单元内的燃料流顺畅,提高喷射泵单元的燃料喷出性能。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采取以下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发明是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其包括:贮存杯,其设在燃料箱内;以及喷射泵单元,其设在所述贮存杯内,用于将所述燃料箱内的燃料吸起到所述贮存杯内,其中,所述喷射泵单元包括设在所述贮存杯的底部之上的喷射泵主体、在所述贮存杯的底部开口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以及用于开闭所述开口部的开闭阀,所述喷射泵主体具有形成供燃料从所述开口部流入的腔室的泵壳、配设在该腔室中且用于喷出使所述开闭阀开阀的喷出流的喷嘴、以及与所述腔室相连接且随着所述喷嘴的喷出流将该腔室内的燃料移送到所述贮存杯内的颈部,在形成所述腔室的内壁面的与所述颈部之间的连接部形成有用于使从所述腔室朝向所述颈部的燃料流成为顺畅的流动的引导面。

根据上述的第1发明,在形成腔室的内壁面的与颈部之间的连接部形成有用于使从腔室朝向颈部的燃料流成为顺畅的流动的引导面。由此,燃料流顺畅地从腔室流入到颈部,能够提高从喷射泵单元喷出燃料的燃料喷出性能。

根据第1发明,在本发明的第2发明中,形成在所述腔室的内壁面上的所述引导面是倾斜面。

根据上述的第2发明,使从腔室朝向颈部的燃料流成为顺畅的流动的、形成在腔室的内壁面上的引导面是倾斜面。由此,从腔室向颈部的流入良好。

根据第1发明或第2发明,在本发明的第3发明中,在将所述贮存杯设置在所述燃料箱中的状态下俯视观察时,所述开口部的中心处于自所述喷嘴的轴线错开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第3发明,贮存杯底部的开口部的中心在俯视观察时处于自喷嘴的轴线错开的位置。由此,能够在贮存杯内形成宽阔的空闲空间,能够谋求空间的有效利用。

根据第3发明,在本发明的第4发明中,所述颈部沿着所述贮存杯的内壁面配置,所述开口部配置在自所述贮存杯的配置有所述颈部的内壁面分开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第4发明,由于能够沿着贮存杯的壁部的内壁面配置喷射泵单元,因此能够与第3发明同样实现省空间化,能够有效利用贮存杯内的空间。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取上述的手段,从而能够使喷射泵单元内的燃料流顺畅,提高从喷射泵单元喷出燃料的燃料喷出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燃料供给装置的主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喷射泵单元的主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喷射泵单元的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喷射泵单元的俯剖视图。

图5是将图1的喷射泵单元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喷射泵单元的俯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喷射泵单元的俯剖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喷射泵单元的俯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喷射泵单元的主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喷射泵单元的侧剖视图。

图11图9的喷射泵单元的俯剖视图。

图12是表示配置有喷射泵单元的贮存杯的俯剖视图。

图13是表示配置有喷射泵单元的贮存杯的侧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喷射泵单元的俯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配置在贮存杯内的喷射泵单元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配置在贮存杯内的喷射泵单元的侧剖视图。

图17实施方式7的喷射泵单元的横剖视图。

图18是表示以往例的喷射泵单元的俯剖视图。

图19是表示以往例的喷射泵单元的俯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燃料供给装置;12、燃料箱;20、贮存杯;21、侧壁(壁部);23、底壁(底部);23a、座板部(开口部的周边部);27、开口部;50、开闭阀;60、喷射泵单元;60a、喷射泵主体;61、腔室;63、喷嘴;65、颈部;66、泵壳;67、引导面;70、喷射泵单元;80、喷射泵单元;80a、喷射泵主体;81、腔室;86、泵壳;87、引导面;90、喷射泵单元;91、腔室;97、引导面;100、喷射泵单元;100a、喷射泵主体;101、腔室;106、泵壳;107、引导面;110、喷射泵单元;110a、喷射泵主体;120、贮存杯;121、侧壁(侧部);140、喷射泵单元;150、开闭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说明燃料供给装置整体的概略结构。图1表示配置在燃料箱内的燃料供给装置的主剖视图。燃料供给装置10设置在汽车的燃料箱12内,用于向发动机(内燃机)供给燃料箱12内的燃料。在燃料箱12的上壁部12a上形成有开口部12b。开口部12b被盖构件13封闭。在盖构件13上设有喷出口49。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方向以图1的燃料箱12中的盖构件13所处的一侧为上侧、后述的喷射泵单元60所处的一侧为下侧的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图中的箭头表示燃料供给装置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此外,前后左右方向并不是特定的。

如图1所示,燃料供给装置10包括贮存杯20、燃料滤清器30、燃料泵40以及喷射泵单元60。贮存杯20例如为树脂制,其是将上表面开口的有底圆筒状的杯构件(容器)。贮存杯20具有在俯视时呈圆筒状的侧壁21和封闭该侧壁21的下表面开口部的底壁23。此外,贮存杯20在底壁23的下表面具有左右一对圆弧状的支脚部25,其以载置在燃料箱12内的底壁部12c上的状态进行配置。侧壁21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说的“壁部”。底壁23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说的“底部”。

燃料滤清器30形成为在俯视时呈字母C形的字母C形圆筒状。燃料滤清器30形成为具有内周侧的滤清器部31和外周侧的滤清器部33的袋状。两滤清器部31、33例如包括无纺布等过滤材料。在内周侧的滤清器部31和外周侧的滤清器部33之间安装有骨架状的框架35。框架35例如为树脂制,其用于保持两滤清器部31、33相互之间的间隔。此外,在燃料滤清器30的内周侧的滤清器部31的下端部连接有向燃料滤清器30的半径方向内方延伸的连接管37的一端部。连接管37与燃料滤清器3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燃料泵40是经由燃料滤清器30吸入贮存杯20内的燃料且喷出贮存杯20内的燃料的电动式燃料泵。在设于燃料泵40的下端部的燃料吸入口(未图示)连接有连接管37的另一端部。在设于燃料泵40的上端部的燃料喷出口(未图示)连接有调压器43。调压器43用于调整从燃料泵40喷出来的燃料的压力,并将剩余的剩余燃料通过连接管45移送到喷射泵单元60。由调压器43调压了的燃料通过软管47从喷出口49经由未图示的燃料供给配管被供给到内燃机。此外,喷射泵单元60用于将燃料箱12内的燃料吸起到贮存杯20内。

接着,根据图2~图5说明喷射泵单元60。图2是表示喷射泵单元的主剖视图。图3是表示喷射泵单元的侧剖视图。图4是表示喷射泵单元的俯剖视图。图5是将喷射泵单元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喷射泵单元60具有喷射泵主体60a、贮存杯20的底壁23的一部分即后述的开口部27的周边部23a、以及开闭阀50。将开口部27的周边部23a称作座板部23a。

在贮存杯20的底壁23上形成有圆孔状的开口部27,其用于将燃料箱12(参照图1)的燃料导入到贮存杯20。在开口部27的中心部配置有凸台部28。凸台部28借助多根(例如3根)支承片28a(在图2中表示1根)支承于底壁23(参照图5)。在底壁23的开口部27的周边部23a上形成有安装部29,该安装部29是包围开口部27且使左右方向(在图2和图4中是左右方向)较长的椭圆筒状的壁状构件(参照图5)。

如图2和图3所示,开闭阀50例如由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树脂构成,其以能够开闭在贮存杯20的底壁23上形成的开口部27的方式安装。在图2和图3中用双点划线50表示了开闭阀50的闭阀状态,用实线50表示了其开阀状态。开闭阀50是包括伞部51和轴部52的伞型阀。在轴部52的一端部(在图2、图3中看是上端部)形成有伞部51。轴部52以能够沿轴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贮存杯20的凸台部28上。在轴部52的下端部形成有用于使轴部52防脱的防脱部53。伞部51将贮存杯20的底壁23的上表面的开口部27的口缘部作为阀座部进行落位和离位。开闭阀50是用于阻止贮存杯20内的燃料逆流的止回阀。

喷射泵主体60a包括泵壳66、喷嘴63以及颈部65。泵壳66形成为倒杯形,其具有使左右方向较长的六角筒状的侧壁部66a和封闭侧壁部66a的上表面的平板状的上壁部66b。在侧壁部66a的下端部形成有呈使左右方向较长的椭圆状的凸缘部68(参照图5)。喷射泵主体60a通过将凸缘部68压入到贮存杯20的安装部29内而安装在底壁23的座板部23a之上。由此,在泵壳66内形成有下表面被贮存杯20的座板部23a封闭的腔室61。腔室61是供燃料从开口部27流入的空间。

喷嘴63形成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管状,其在管内形成有喷嘴通路63a。喷嘴63配置在泵壳66内的上端部内,其基端部(右端部)支承在泵壳66的侧壁部66a的右端部。在喷嘴63的顶端部(左端部)形成有与喷嘴通路63a相连通的喷嘴喷出口63c。与喷嘴通路63a相比,喷嘴喷出口63c的通路截面积缩小。此外,如图4所示,喷嘴63的轴线63L在泵壳66的左右方向(在图4中是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沿着左右方向延伸。此外,轴线63L与通过开口部27的中心的中心线27L正交。此外,如图2所示,在喷嘴63的基端部(右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弯折的连接管部69。在连接管部69上连接有连接管45。来自调压器43(参照图1)的剩余燃料通过连接管45被供给到喷嘴通路63a。该燃料通过喷嘴通路63a从喷嘴喷出口63c喷出到腔室61内。利用该喷出形成的喷出流是朝向颈部65内进行的。

颈部65是用于向贮存杯20内喷出腔室61内的燃料的流出管。颈部65与喷嘴63配设在同一个轴线上。因此,颈部65设为直管状。颈部65的基端部(右端部)和喷嘴63的顶端部(左端部)隔开规定的间隔呈相对状配置。颈部65随着来自喷嘴63的喷出流将腔室61内的燃料移送到贮存杯20内使其流出。

如图4所示,形成腔室61的泵壳66的凸缘部68的外形是在俯视时使左右方向较长的椭圆形状。腔室61的内壁面即泵壳66的侧壁部66a的内形在俯视时是六边形状。此外,侧壁部66a的外形成为内形的相似形。腔室61的内壁面的与颈部65的入口相连的燃料流的引导面成为前后一对引导面67。两引导面67形成为随着朝向颈部65的入口去而开口截面积逐渐变小的倾斜面形状。

此外,如图5所示,贮存杯20的安装部29的内壁面的形状成为与喷射泵主体60a的凸缘部68的外形相对应的形状。此外,安装部29的外壁面的形状成为内壁面的形状的相似形。喷射泵主体60a是通过将其凸缘部68压入到安装部29的内壁面进行组装的。

接着,说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喷射泵单元60的作用。在向喷嘴63的喷嘴通路63a供给来自调压器43的剩余燃料时,从喷嘴喷出口63c向腔室61内喷出该燃料。在该喷出流的作用下,腔室61内的压力下降。即,在腔室61内产生负压,开闭阀50浮起,被伞部51堵塞的开口部27开放。从开放的开口部27向腔室61内吸入燃料箱12内的燃料。该吸入的燃料搭上从喷嘴喷出口63c喷出来的喷出流,燃料向颈部65内流入并喷出到贮存杯20内。

上述的从开口部27流入到腔室61内的燃料随着来自喷嘴喷出口63c的喷出流而流入到颈部65的入口时,被形成在腔室61的内壁面上的两引导面67引导并向颈部65内流入。引导面67形成为随着朝向颈部65的入口去而开口截面积逐渐变小的倾斜面形状。因而,如图4所示,流入到颈部65内的燃料流F1变顺畅,抑制了在颈部65内产生缩流。因而,与以往例(参照图18和图19)相比,喷射泵单元60的燃料喷出性能上升。

[实施方式2]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2的喷射泵单元。实施方式2如图6所示。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说明中,有时通过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以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也是同样的。在实施方式2的喷射泵单元70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喷射泵主体60a的泵壳66的侧壁部66a上形成有作为腔室61的内壁面的与颈部65的入口相连的燃料流的引导面的前后一对引导面67。与实施方式1同样,该两引导面67形成为随着朝向颈部65的入口去而开口截面积逐渐变小的倾斜面形状。即,沿着轴向(在图6中观察时是左右方向)倾斜地形成。此外,两引导面67和颈部65之间的连接部的角部被进行了倒角,形成倒角面77a。该倒角面77a是设为圆角形状的顺畅的形状。由此,与实施方式1(参照图4)的情况相比,更顺畅地利用引导面67使燃料流F2向颈部65内流入。因而,喷射泵单元70的燃料喷出性能上升。

[实施方式3]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3的喷射泵单元。实施方式3如图7所示。在实施方式3的喷射泵单元80中,喷射泵主体80a的泵壳86的侧壁部86a在俯视时形成为圆环状。在侧壁部86a上,作为腔室81的内壁面的与颈部65的入口相连的燃料流的引导面形成有前后一对引导面87。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2同样,该两引导面87形成为随着朝向颈部65的入口去而开口截面积逐渐变小的倾斜面形状。另外,该实施方式3的引导面87形成为曲面状。具体地讲,形成为朝向颈部65的轴向(在图7中观察时是左右方向)的倾斜向内侧稍稍鼓起的形状。在实施方式3中,通过将引导面87设为曲面状,从而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2同样,燃料流F3以顺畅地流动的方式被引导,并从腔室81朝向颈部65内,喷射泵单元80的燃料喷出性能上升。另外,实施方式3的腔室81的图7中观察时的右侧的室内形状也在俯视时形成为半圆形状。

[实施方式4]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4的喷射泵单元。实施方式4如图8所示。实施方式4是变更了实施方式3(参照图7)的一部分而成的。在实施方式4的喷射泵单元90中,作为腔室91的内壁面的与颈部65的入口相连的燃料流的引导面,前后一对引导面97的形状是与上述的实施方式3(参照图7)相同的曲面状。但是,腔室91的图8中观察时的右侧的室内形状是与上述的图5的实施方式3不同的形状。即,喷射泵主体80a的泵壳86的侧壁部86a的右半部分在俯视时是日文片假名コ的形状。腔室91的右侧的形状与实施方式3不同,但实施方式4起到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作用。

[实施方式5]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5的喷射泵单元。实施方式5如图9~图11所示。在实施方式5的喷射泵单元100中,喷射泵主体100a的泵壳106的侧壁部106a在俯视时形成为半圆环状。侧壁部106a的后壁部106b(参照图11)形成为平坦面。如图11所示,通过贮存杯20的开口部27的中心的中心线27L自喷嘴63的轴线63L向前方(在图11中是下方)错开(偏移)。即,形成为腔室101从喷嘴63和颈部65侧向一个方向(前方)突出的形态。因此,实施方式5的腔室101在图11中观察时形成为向下方鼓起的圆角形状(日文:丸み形状)。而且,实施方式5的引导面107形成在从腔室101的前侧的内壁面到颈部65的连接部部位。另外,引导面107朝向轴向(在图11中观察时是左右方向)倾斜地形成。利用该引导面107,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同样,燃料流F5以顺畅地流动的方式被引导,并从腔室101朝向颈部65,喷射泵单元100的燃料喷出性能上升。

此外,通过开口部27的中心的中心线27L自喷嘴63的轴线向前方(在图11中是下方)错开(偏移)。由此,能够避免开闭阀50对喷嘴63产生干涉并将喷嘴63的高度位置设定得较低(参照图9和图10)。

接着,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的喷射泵单元100配置在贮存杯20内的情况的优点。图12和图13表示上述的图9~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5的喷射泵单元100配置在贮存杯20内的配置结构。如图12和图13所示,喷射泵单元100靠近贮存杯20的侧壁21的后侧部地设置。上述的实施方式5的喷射泵单元100的喷射泵主体100a的泵壳106的侧壁部106a的后壁部106b形成为平坦面(参照图11)。由此,与泵壳的侧壁部的前后两侧部从喷嘴63和颈部65侧向两侧方突出的形状相比,能够使喷射泵单元100接近贮存杯20的侧壁21侧地配置。因而,能够在贮存杯20内形成宽阔的空闲空间,能够谋求贮存杯20内的空间的有效利用。

即,颈部65沿着贮存杯20的侧壁21的内壁面配置,开口部27配置在自侧壁21的配置有颈部65的内壁面分开的位置。因而,能够使喷射泵单元100沿着贮存杯20的侧壁21的内壁面配置,因此能够实现省空间化,能够有效利用贮存杯20内的空间。此外,通过在贮存杯20的角落配置喷射泵单元100,从而能够有效利用贮存杯20的角落,并且能够增大贮存杯20内的可搭载其他部件的空间。

此外,存在如图13所示在上下方向上呈扁平状的燃料滤清器161以水平状连接于燃料泵40的燃料吸入口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能够以将燃料滤清器161的一部分重叠在喷射泵单元100的喷射泵主体100a上的方式进行配置。

[实施方式6]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6的喷射泵单元。实施方式6如图14所示。实施方式6是将实施方式5(参照图9~图11)的一部分变更而成的。与实施方式5相比,在实施方式6的喷射泵单元110中,通过开口部27的中心的中心线27L向右方错开与开口部27的大约半径相当的量。

图15和图16表示上述的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6的在贮存杯120内进行配置的配置结构。如图15和图16所示,实施方式6的贮存杯120例如为树脂制,其是将上表面开口的有底圆底状的杯构件(容器)。贮存杯120具有在俯视时呈大致字母D形的侧壁121。侧壁121具有平板状的平壁部分121a和圆弧状的圆弧壁部分121b。平壁部分121a朝向后方。喷射泵单元110在贮存杯120内的靠右侧的位置以沿着侧壁121的平壁部分121a的内壁面的方式设置。即,颈部65沿着侧壁121的平壁部分121a的内壁面配置。由此,使喷射泵单元110接近贮存杯120的侧壁121的平壁部分121a。因而,能够在贮存杯120内形成宽阔的空闲空间,能够谋求空间的有效利用。侧壁121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说的“壁部”。

此外,在实施方式6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设有沿着喷射泵单元110的喷射泵主体110a的外形且沿着平壁部分121a和圆弧壁部分121b的内形这样的形状的迷宫壁122。迷宫壁122形成为纵壁状。此外,迷宫壁122的一端部(右端部)与圆弧壁部分121b的右侧后端部相连接。迷宫壁122包围喷射泵主体110a的前侧,并且与平壁部分121a的左半部和圆弧壁部分121b的左侧部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延伸。迷宫壁122的另一端部延伸到圆弧壁部分121b的前端部附近。在侧壁121和迷宫壁122之间形成有用于引导从颈部65喷出来的燃料的引导流路124。由此,能够使从颈部65喷出来的燃料沿着引导流路124顺畅地向贮存杯120内流入。

[实施方式7]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7的喷射泵单元。实施方式7如图17所示。实施方式7是将实施方式5(参照图10)的开闭阀50变更而成的。实施方式7的喷射泵单元140的开闭阀150是簧片阀。开闭阀150形成为具有弹性的树脂制的平板状。开闭阀150以封闭开口部27的方式配置在贮存杯20的座板部23a之上(在图17中参照双点划线150)。开闭阀150的前端部利用安装构件153固定在座板部23a之上。开闭阀150利用在腔室101内产生的负压打开(在图17中参照实线150)。在该情况下,由于来自开口部27的燃料流F6也朝向喷嘴63顺畅地流动,因此喷射泵单元140的燃料喷出性能上升。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实施方式1(参照图2)的设于开口部27的凸台部28和支承片28a。

以上,说明了表示本发明的特定构造的各实施方式,但此外也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