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废气后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1201发布日期:2019-07-31 10:0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辆的废气后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废气后处理装置,所述废气后处理装置具有排气管以及布置在所述排气管中的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用于将废气流与用于废气后处理的还原剂混合。所述还原剂可借助所述废气后处理装置的定量给料装置被送入所述混合室中。以所述废气流穿过所述排气管时的主流动方向看,所述混合室具有输入侧壁部,用于所述废气的第一入口形成在所述输入侧壁部中。所述第一入口局部延伸到所述输入侧壁部的侧面区域中,使得经所述第一入口进入所述混合室的废气可在所述混合室内部发生围绕所述主流动方向的旋转运动。



背景技术:

这种在通道入口处为废气流施加涡旋的方法记载于us2014/0044603a1中。在通道中,按堤坝样式形成有开口的第一部件以及与第一部件连接的第二部件使得废气流在穿过通道时做螺旋运动。第一部件在此横向于通道纵轴定向。

就这种废气后处理装置而言,以下状况可被视为不利的:可能形成还原剂组分的沉积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述类型的废气后处理装置,这种废气后处理装置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形成还原剂组分的沉积物。

这个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废气后处理装置而达成。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供本发明的包含有合理改进的有利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废气后处理装置包括排气管以及布置在所述排气管中的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用于将废气流与用于废气后处理的还原剂混合。所述还原剂可借助所述废气后处理装置的定量给料装置被送入所述混合室中。以所述废气流穿过所述排气管时的主流动方向看,所述混合室具有输入侧壁部。用于所述废气的第一入口形成在所述输入侧壁部中。所述第一入口局部延伸到所述输入侧壁部的侧面区域中,使得穿过所述第一入口而进入所述混合室的废气可在所述混合室内部发生围绕所述主流动方向的旋转运动。其中,所述定量给料装置具有出口装置,并且所述出口装置的纵轴逆着所述废气流的主流动方向倾斜。

由于第一入口局部延伸到输入侧壁部的侧面区域中且因而横向于废气流的主流动方向定向,废气可在废气后处理装置工作时穿过第一入口而沿切向流入混合室。这使得废气流在混合室内部打旋,亦即,废气在混合室内部围绕主流动方向做旋转运动。主流动方向与排气管的轴向或纵向重合。基于废气在混合室内部的这种打旋流动或者说基于进入混合室的废气的打旋,即使在混合室所在的排气管的长度与直径比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特别长的混合距离。即便排气管较短,借此也能确保废气与还原剂充分混合。

出口装置的纵轴逆着废气流的主流动方向倾斜,这使得从出口装置排出的还原剂在废气流将大量的热送入混合室的部位处被施加在混合室的输入侧壁部上。如此一来,混合室更不容易被还原剂润湿。所述还原剂具体可以是例如以商标名称被提供的尿素水溶液。

还原剂积聚在混合室的输入侧壁部的内面而可能形成的壁膜也能很好地蒸发或汽化。亦即,无论在出口装置或喷嘴的区域内,还是在混合室的远离喷嘴的区域内,都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还原剂组分的沉积。相应地,还原剂中会润湿混合室的区域的液态组分的汽化效果特别好。

这样就能使混合室的被施加还原剂的壁部受到特别小的、均匀的表面负荷。换言之,当混合室的壁部被润湿时,壁部每单位面积上所存在的还原剂的量非常小。这一方面使得混合室的冷却程度特别低,另一方面使得被送入废气后处理装置的还原剂能够很好地汽化。此外还可以在借助定量给料装置将还原剂送入混合室时实现特别高的定量给料率而不产生化学次生产物的沉积。

当使用尿素水溶液作为还原剂时,尿素会在高温废气中产生氨。所释放的氨在混合物进入scr催化转化器之前充分混合,使得氮氧化物能够在scr催化转化器中与氨特别充分地反应。在scr催化转化器(scr=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中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中,通过氮氧化物与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来减小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

也就是说,即使在特别高的定量给料率和较低温度下也能借助数个或一个催化转化器或者借助衬底载具来实现大量的尿素处理(harnstoffaufbereitung),而不形成沉积物或者很大程度地减少沉积物形成。在本身不太有利的长度直径比较小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使用时,宜将混合室直接串联布置在氧化催化转化器和/或颗粒过滤器后面,或者直接串联布置在scr催化转化器或设有scr活性涂层的颗粒过滤器前面。

出口装置的纵轴或喷射轴特别是可相对于混合室所在的排气管的横截平面倾斜约15°至约30°布置。通过出口装置或喷嘴相对于混合室竖轴的上述倾角,可以使还原剂微滴比较靠近出口装置或喷射嘴地对准输入侧壁部喷射,微滴在输入侧壁部处能够很快蒸发。

优选地,借助所述出口装置可将所述还原剂施加在所述输入侧壁部的端侧区域与侧面区域之间的弯曲形成的衔接区域的内面上。由于输入侧壁部近似圆形(即无棱角),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还原剂的微滴附着在棱角处并积聚成液态壁膜(wandfilm)。这样也就不容易形成沉积物。如果混合室的输入侧壁部是通过深拉相应的金属构件而形成,就能很方便地在特别是按圆形壳体样式而形成的输入侧壁部上提供冲击面。

其中优选地,所述输入侧壁部的外侧可在所述衔接区域中被施加废气。这部分接下来将通过第一入口进入混合室的废气负责在以下区域中对混合室进行特别好的加热或保温:在该区域中,在废气后处理装置工作时为输入侧壁部施加还原剂。废气在混合室区域的这种后侧对流(rückseitigekonvektion)负责在施加还原剂的部位处将很多的热量送入混合室。

由于至少混合室的端侧以及至少混合室的侧面的绝大部分区域优选由输入侧壁部形成,因此可以在混合室的很大的分区中避免干扰或棱边。这也有助于防止沉积物的形成。

以下被证明是进一步有利的:所述第一入口沿所述废气流的主流动方向所测得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入口垂直于所述废气流的主流动方向所测得的宽度。第一入口的这样一种偏长的几何形状能使废气以流体技术有利的方式进入混合室,进而能够在混合室区域内横向于废气的主方向或主流动方向地产生涡旋。

补充性或替代性地,以所述排气管的周向看,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出口装置可相对于彼此偏移约40°至约60°布置。这就可以很方便地确保混合室内部的打旋流动(即废气在混合室内部的旋转运动)存在于出口装置区域。

其中优选地,以发生所述旋转运动的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看,所述第一入口布置于所述出口装置上游。举例而言,第一入口可布置在出口装置或喷射嘴前方约50°处。借此,一方面可以使得沿主流动方向穿过排气管的废气流能够很容易地通过第一入口进入混合室。但在废气后处理装置的工作过程中,废气在出口装置区域内就已经发生旋转运动。

进一步有利的是:所述混合室在所述出口装置区域内具有第二入口,通过所述第二入口可将废气送入所述混合室。所述第二入口优选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开口,所述出口装置的纵轴穿过所述开口。如果开口形成为连续的,也就是不具有将开口的边缘相互连接起来的连接条或类似之物,废气就能特别顺利地通过第二入口进入混合室。在废气后处理装置工作时,通过以这样一个开口送入废气,可以使得可通过出口装置而被送入混合室的还原剂或锥形喷雾被同心包围。这在防止形成还原剂的沉积物方面也非常有利。

优选地,以发生所述旋转运动的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看,所述混合室在所述出口装置下游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入口,通过所述第三入口可将废气送入所述混合室。借助一个或数个这样的第三入口使还原剂或锥形喷雾在很大程度上与混合室的壁部隔离并实现大面积分散。借此也能避免沉积物的形成。

术语“第二入口”和“第三入口”在此不应理解为数词,而是为了方便区分不同的入口。因此,第二入口和/或第三入口也可被称为“其他入口”。这例如适用于仅设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或者仅设有第一入口和至少一个第三入口的情形。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入口沿所述废气流的主流动方向所测得的长度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入口垂直于所述废气流的主流动方向所测得的宽度。第三入口的这种拉长的形状能使废气以流体技术有利的方式进入混合室。

补充性或替代性地,以所述排气管的周向看,所述第三入口和所述出口装置可相对于彼此偏移约20°至约40°布置。举例而言,第三入口可布置在出口装置或喷嘴后方约30°处且基本上沿着排气管的纵向(也就是沿着废气流的主流动方向)延伸。如此一来,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入口也有助于避免沉积物的形成。

优选地,所述入口的可通流横截面的总和占所述排气管的可通流横截面的约15%至约50%。借此,废气可以特别顺利地进入混合室且能使还原剂与废气流有效混合。

优选地,在所述混合室的输出侧壁部中设有用于所述废气的出口。这样一个出口为排气管中的涡旋形成提供支持,进而促进还原剂与废气流的充分混合。排出开口的布局、形状和定向为混合室中的涡流提供支持。

此外,可以在所述混合室的输出侧壁部下游,在所述排气管中设置壁元件,所述壁元件具有数个通孔并且以周侧贴靠所述排气管的内面。这样一个按多孔板样式形成的壁元件也有助于还原剂与废气的充分混合。

如果在所述混合室与所述壁元件之间形成间隙,就能进一步促进这样的充分混合。

在本发明范围内,前述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以及下文将在附图描述中提及和/或附图中单独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既可以本案所提供的方式进行组合,也可按其他方式组合应用或单独应用。因此,附图中未予明确图示或阐释、但通过分离的特征组合能够从被阐释的实施方案中得出的实施方案也应视为被本发明所包括和揭示。因此,不具有最初所撰写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所有特征的实施方案和特征组合也应视为已被揭示。此外,特别是如上文中所声明的,超越或不同于权利要求的回溯引用中所陈述的特征组合的实施方案和特征组合也应视为已被揭示。

附图说明

从权利要求书、以下关于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以及附图中可获得本发明进一步的优点、特征和细节。其中:

图1为用于机动车辆的废气后处理装置的组件侧视图,其中混合室布置在排气管中;

图2为根据图1的具有混合室的排气管的透视图,其中可以看到混合室的输入侧壁部的外侧;

图3为图1中示出的组件的剖面图;

图4以混合室的出口侧的透视图示出图1中所示的组件;

图5为具有混合室的排气管的另一透视剖面图,其中进一步示出被送入混合室的还原剂的锥形喷雾;

图6为根据图5的具有混合室的排气管的侧面剖视图;

图7为混合室的单个组件以及布置在混合室下游的多孔板;

图8为混合室以及混合室所在的排气管的另一剖面图;

图9为排气管和布置在该排气管中的混合室的另一透视图;

图10为排气管中的混合室的后视图,其中示出还原剂穿过混合室时的流径;

图11为排气管中的混合室的出口侧视图;

图12为根据图1的排气管的透视图,其中从内部示出混合室的排出板的视图;

图13为根据图12的视图,但包含有布置在排出板下游的多孔板;

图14为排气管和布置在该排气管中的混合室的另一剖面图;

图15为排气管以及混合室的组件的另一剖面图;

图16为布置在排气管中的混合室的另一侧视图;

图17为混合室在机动车辆的排气管路中可能的布置方式;

图18为排气系统基本上水平定向且在混合室上游设有颗粒过滤器时混合室的布置可能性;

图19为排气系统基本上水平定向且混合室布置于涂有scr的颗粒过滤器上游时混合室在排气系统中的其他布置可能性;以及

图20为排气系统基本上竖直定向时混合室在排气系统中的其他布置可能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部分地示出用于机动车辆的废气后处理装置10的排气管12,所述机动车辆具体可以是商用车。排气管12内部设有混合室14。废气后处理装置10工作时所形成的废气流穿过排气管12时的主流动方向16在图1中以箭头表示。废气的主流动方向16与排气管12的轴向相一致,也就是说,与排气管12的纵轴重合。

然而在混合室14区域内,废气的流动方向偏离这个主流动方向16。这是因为混合室14横向于主流动方向16定向。在与排气管12连接的遮盖部件18上设有定量给料装置20。这个定量给料装置20可以是喷雾器,特别是压力喷雾器。定量给料装置20包括出口装置22(参见图5),该出口装置例如可形成为喷嘴。图1中示出出口装置22的纵轴24。因此可以看到,纵轴24采用倾斜设计。纵轴24在此逆着废气流的主流动方向16倾斜。因此,在废气后处理装置10的工作过程中,例如尿素水溶液形式的还原剂26(参见图5)并非垂直于主流动方向16地从定量给料装置20中排出。而是在混合室14的输入侧壁部28上施加借助定量给料装置20被送入混合室14的还原剂26(参见图6)。

通过将还原剂26逆着废气流的主流动方向16喷入混合室14,将还原剂26选择性施加在混合室14的输入侧壁部28的被打在混合室14上的废气很好地环绕的区域上。这能在很大程度上将还原剂26积聚在输入侧壁部28的内面30(参见图6)而可能形成的壁膜汽化。

混合室14的输入侧壁部28或进入板(参见图7)优选是通过对板材进行深拉而制成。相应地,这个输入侧壁部28近似圆形且不具有棱角,因而很难形成还原剂26的沉积物。

通过形成在输入侧壁部28中的第一入口32,废气可从排气管12进入混合室14。在此,第一入口32从混合室14的由输入侧壁部28形成的端侧区域34延伸到混合室14的侧面区域36中。混合室14的侧面区域36在此至少绝大部分地由输入侧壁部28形成(参见图7)。

在第一入口32的下游边缘38的高度上,混合室14在侧面区域36中具有凹部40。沿着主流动方向16穿过排气管12并到达混合室14的废气打在这个按台阶样式形成的凹部40上。相应地,废气可以通过入口32进入混合室14,使得废气在混合室14内部被施加涡旋。也就是说,废气在混合室14中发生围绕主流动方向16的旋转运动。第一入口32的横截面或进入横截面横向于废气的主流动方向16定向。此外,第一入口32的进入横截面(也就是可通流横截面)倾斜于混合室14的竖向42。可以设想的是:第一入口32的可通流横截面平行于混合室14的竖向42。

竖向42位于排气管12的横截面中并且在排气管12基本上水平定向的情况下与机动车辆的竖轴或车辆竖轴重合。由于第一入口32的进入横截面倾斜于竖向42,第一入口32的输入侧边缘44比第一入口32的输出侧边缘38更靠近排气管12的纵轴或中心轴。

第一入口32的这种倾斜定向是在制造输入侧壁部28时深拉输入侧壁部而形成。这种制造方式还使得混合室14的最低点46位于混合室14的输出侧壁部或排出板48(参见图7)上游,在图1中可看到该排出板的法兰50。也就是说,混合室14的最低点46不位于排出板48的棱边或类似之物的区域中,因此被废气很好地环绕。由此而产生的加热效果在废气后处理装置10工作时同样能大幅减少还原剂26的沉积物形成。

在此,进入混合室14的废气的流(即废气流)一再地被分配到不同入口上。通过第一入口32的布置和定向,横向于主方向或主流动方向16地产生涡旋。第一入口32主要形成在输入侧壁部28的侧面或侧面区域36中,但第一入口32的输入侧边缘44邻接输入侧壁部28的端侧区域34。

其他入口或第二入口52形成于混合室14的盖板54(参见图7)区域内,该盖板在定量给料装置20区域内从上侧限定混合室14。还原剂26通过盖板54中的入口52进入混合室14(参见图6)。这个第二入口52形成为圆形开口,出口装置22的纵轴24穿过该开口。相应地,从出口装置22排出的还原剂26的锥形喷雾被经由第二入口52进入混合室的废气同心地包围。以发生旋转运动的废气的打旋方向看,第二入口52在混合室14的侧面上布置于第一入口32下游。

例如从图2中可以看到,混合室14具有第三入口56。这个第三入口56部分地由输入侧壁部28形成且部分地由盖板54形成(参见图7)。具体而言,盖板54包括第一部件58和第二部件60(参见图7),第二入口52形成在按马鞍样式形成的第一部件中。这两个局部地侧向限定第三入口56的部件58、60例如通过点焊一方面与输入侧壁部28或进入板连接,另一方面与排出板48连接。在此,可以先将输入侧壁部28或进入板与排出板48连接。而后可将包括两个部件58、60的盖板54布置在这个复合体的上侧。

借助于经由第三入口56进入混合室14的废气,混合室14内部的还原剂26的锥形喷雾与混合室的壁隔离并且实现很大面积的分散。

从图3中可以清楚看到出口装置22的纵轴24相对于主流动方向16的倾斜定向。在图3中还能看到,在出口装置22的喷嘴形末端与入口52之间设有距离。在此,在排气管12中的混合室14下游设有多孔板62形式的壁元件,该多孔板具有大量通孔64。多孔板62在多孔板62的法兰66区域内与排气管12的内面连接。

图4以多孔板62的透视图示出排气管12中的混合室14。

图5中未示出多孔板62,但以箭头68表示废气穿过混合室14时的打旋流动。

图6示出出口装置22的纵轴24相对于混合室14的竖向42或相对于排气管12的横截面的倾斜角度70。角度70可例如约为20°且相对于排气管12的横截面优选处于约15°至约30°范围内,排气管的横截面垂直于主流动方向16定向。

从图6中还可看到,废气后处理装置10工作时,出口装置22将还原剂26特别是施加在入口侧壁部28的弯曲形成的衔接区域72的内面30上,该衔接区域形成在入口侧壁部28的端侧区域24与侧面区域36之间。端侧区域34在此特别是指混合室14的相对于主流动方向16基本垂直地形成或者以小于45°的角度倾斜的区域。而侧面区域36则是优选以超过45°的角度倾斜于主流动方向16。

在衔接区域72中提供混合室14的冲击面,该冲击面被选择性施加还原剂26。然而,此处的后侧或后向对流(也就是废气围绕混合室14的输入侧壁部28流动)能够将大量的热送入混合室14中。相应地,这个衔接区域72很难被润湿,还原剂26积累而可能形成的壁膜可以很好地汽化。

此外,图6中的箭头74表示废气通过第三入口56进入混合室14,另一箭头76表示废气从混合室14中排出。由于废气在混合室14内部打旋流动,在混合室14的壁附近出现很高的废气流速。此外,旋流或涡流在穿过混合室14的过程中形成特别长的、直至混合室14的出口78的流径,该出口形成在排出板48中(参见图7)。

图7特别清楚地示出进入板或输入侧壁部28的近似圆形(也就是无棱角)的形状。从图7中还能看到,混合室14结构紧凑,由少数几个简单的部件构成。这有利于制造。遮盖部件18用于保持定量给料装置20并且防止还原剂26和废气排出到排气管12的周围环境中,尽管在第二入口52与出口装置22的末端之间设有一定的距离。

从图8中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到用于使废气流在混合室14内部打旋的第一入口32。图8还示出第二入口52的剖面,该入口形成在盖板54中并且使得还原剂26的锥形喷雾能够进入混合室14。从图8中还可看到,通过部分地形成在输入侧壁部28中且部分地形成在盖板54中的第三入口56,能够形成壁流也就是废气沿着混合室14的内面的流动。

如图9所示,第三入口56延伸至排出板48,在图9中可看到该排出板的法兰50。此外还能看到,第三入口56在输入侧壁部28的与端侧区域34相接的侧面区域36中先是略微变宽,而后又稍许变窄。

图10中以另一箭头80表示还原剂26或还原剂26与废气的混合物在混合室14中直至出口78的呈螺旋形盘绕的长路径,该出口形成在排出板48中。

从图11中可以看到多孔板62中的小通孔64或小孔洞对还原剂或者说由尿素形成的氨与废气的进一步充分混合所做出的贡献。

图12以废气穿过排气管12时的主流动方向16的角度示出排出板48的透视图,其中图12中未示出混合室14的输入侧壁部28和盖板54。形成在排出板48中的出口78对废气的打旋和废气与还原剂26的充分混合也有贡献。

图13示出根据图12的视图,其中进一步示出布置在排气管12中的多孔板62。亦即,一方面,出口78为废气排出混合室14时的打旋继续提供支持。另外,多孔板62负责使废气与还原剂26充分混合。

图14中的剖面图清楚示出第一入口32、第三入口56和出口78相对于彼此的空间布局。

图15特别清楚地示出如何通过盖板54的部件58、60与混合室14的输入侧壁部28的配合来提供第三入口56。

图16很清楚地示出第三入口56的形状,特别是可以看到:以废气穿过排气管12时的主流动方向16看,第三入口56先是变宽,随后又逐渐变细。此外还能看到,在混合室14的排出板48与多孔板62之间形成间隙82。这个间隙也用于改善还原剂26与废气的混合。

图17例示性和示意性地示出具有混合装置或混合室14的排气管12在机动车辆的排气系统84内部的布局。排气系统84可具有入口漏斗86。在所述机动车辆形成为重型商用车的情况下,排气系统84的直径在入口漏斗86区域内可从例如130mm加宽至例如13英寸。沿着主流动方向16,入口漏斗86后面可连接氧化催化转化器88,特别是柴油氧化催化转化器。根据图17中的示意图,排气系统84在氧化催化转化器88区域内以及直至出口漏斗90处具有恒定直径。氧化催化转化器88下游设有颗粒过滤器92,特别是柴油颗粒过滤器。在这个颗粒过滤器后面连接着具有混合室14的排气管12。在排气系统84中的排气管12下游设有scr催化转化器94。在排气系统84中的出口漏斗90上游可进一步设置氨逃逸催化转化器(ammoniak-schlupf-katalysator)。

在这样一种串联布局中,具有混合室14的排气管12的长度很短,例如仅为10英寸。特别是当具有混合室14的排气管12布置在轻型商用车或例如乘用车中时,尺寸不同于上述尺寸。这是因为可以相应地缩小参考图17例示性地加以说明的排气系统84。

图18在上图中示出第一布局,其中根据图17的氧化催化转化器88、颗粒过滤器92、具有混合室14的排气管12以及scr催化转化器94彼此直接邻接。相应地,这些催化转化器和混合室14可布置在具有一定直径的排气管道中。在示出于图18中部的另一视图中,在排气管12与scr催化转化器94或scr催化转化器94与氨逃逸催化转化器的组合之间则设有单独的管件96。在这样一种废气净化组件分设于各自的壳体或盒体中的布局下,可以更灵活地安置在机动车辆中。

被示意性地示出于图18底部的布局也是如此,在该布局中,管件96位于颗粒过滤器92与排气管12之间。然而,在混合室14如图18所示的全部三种安置选项中,排气系统84总体上均为基本水平定向,因此主流动方向16同样是基本水平的。

图19所示的另外三种布局也是如此。只不过,具有混合室14的排气管12在此布置于涂有scr的颗粒过滤器98上游。这样一个废气后处理元件又称scrf催化转化器(scrf=过滤器上覆scr,具有scr涂层的颗粒过滤器)。在示出于图19上部的布局中,氧化催化转化器88、具有混合室14的排气管12、经涂布的颗粒过滤器98以及scr催化转化器94或scr催化转化器94与氨逃逸催化转化器的组合布置在共同的壳体或共同的排气管道中。

在图19的中间视图中,在具有混合室14的排气管12与经涂布的颗粒过滤器98之间则设有单独的管件96。在图19的下部视图中,单独的管件96则设置在氧化催化转化器88与具有混合室14的排气管12之间。

图20示出排气系统84基本上竖直定向时的其他布局。相应地,主流动方向16不像图18和图19中那样基本上与车辆纵向或车辆横向重合,而是与车辆竖向或车辆竖轴重合。但也可以采用介于竖直定向与水平定向之间的中间位置,也可以将这些定向相结合。

在示出于图20左部的布局中,混合室14布置在颗粒过滤器92与scr催化转化器94之间并且布置在共同的壳体或以排气管12为零件的共同的排气管道中。在排气系统84沿着车辆竖向定向的情况下,出口装置22的纵轴24同样是逆着主流动方向16倾斜。但是在机动车辆中,混合室14的竖轴或竖向42(参见图1)基本上水平延伸。

在示出于图20右部的布局中,具有混合室14的排气管12布置于经涂布的颗粒过滤器98上游。在排气系统84的各组件如图20示意性所示的竖向布局中,也可以在图18和图19所示的相应部位处设置单独的管件96。

附图标记说明

10废气后处理装置

12排气管

14混合室

16主流动方向

18遮盖部件

20定量给料装置

22出口装置

24纵轴

26还原剂

28壁部

30内面

32入口

34端侧区域

36侧面区域

38边缘

40凹部

42竖向

44边缘

46点

48排出板

50法兰

52入口

54盖板

56入口

58部件

60部件

62多孔板

64通孔

66法兰

68箭头

70角度

72衔接区域

74箭头

76箭头

78出口

80箭头

82间隙

84排气系统

86入口漏斗

88氧化催化转化器

90出口漏斗

92颗粒过滤器

94scr催化转化器

96管件

98经涂布的颗粒过滤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