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器的制造方法及增压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54683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增压器的制造方法及增压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压器的制造方法及增压器。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已知有压缩内燃机的燃烧用空气并将高密度的空气送入燃烧室内的增压器,其在如船用柴油机及发电用柴油机等二冲程低速机中也广泛应用。这种增压器,其压缩燃烧用空气的压缩机及作为压缩机的驱动源的涡轮为同轴,且收纳于套管内而一体旋转。另外,增压器的涡轮通过内燃机的废气所拥有的能量进行驱动。
[0003]前述的增压器中,已知有在转轴上连接高速电动发电机的混合式增压器。该混合式增压器,与常规的增压器一样将已加压的燃烧用空气供给至内燃机,并能够使用剩余的废气能量来进行发电并供给电力。而且在压缩机侧的消音器内部中设置混合式增压器时,通常具有能贯通消音器程度的大小。
[0004]另外,已知有代替前述的混合式增压器的电动发电机而采用小型化的马达并将该马达内设于增压器中的电动辅助增压器。该电动辅助增压器在向吸入空气导入通路侧延长转轴的轴延长部中安装小型化的马达。在此情况下,由于马达体积小,现有的增压器的轴承可充分地支承马达转子的重量,因此通常为不需要马达专用轴承的结构即不带马达专用轴承的马达悬垂结构。这种电动辅助增压器,例如,当主机低负载运转而不能获得充分的废气量时,由于对主机的扫气压力不足,因此代替以往使用的辅助鼓风机而接通马达,从而增加马达的驱动力以加强压缩机的驱动。
[0005]另外,下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具备设在电动马达两侧的用于支承旋转轴的滚动轴承的电动增压压缩机及其组装方法。
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3-24059号公报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07]然而,前述的电动辅助增压器的马达有采用不带轴承的马达悬垂结构的。当采用这种马达悬垂结构时,由于小型化的马达的马达转子安装在转轴的延长部,因此成为无需设置马达转子专用轴承的、由支承增压器主体的轴承(转轴的轴承)支承的结构。
而且,如前述的混合式增压器等,可以是采用具有马达专用轴承的马达的结构,但当采用这种结构时,需要在轴承部分循环润滑油的结构,另外,还需增设润滑油配管与用于挡油的压缩空气配管。而且,由于增压器与马达分别具有轴承,则需要用于吸收增压器与马达之间的轴方向位移、偏心的膜片联轴器等,由此成本增加且难以进行改装。
[0008]因此,在电动辅助增压器中装配马达时,由于马达中没有轴承,因此作为马达不能以定子与马达转子的单体进行组装,且不能直接安装单元化的马达结构。即,装配具有轴承的马达时,不能直接在单元化的马达的整体上用联轴器进行连结。 其结果,存在如下问题,即需要依次装配马达的马达转子及定子,且在增压器的组装中,其他金属部件接近规定的装配位置时,因具备强力永久磁铁的马达转子的磁力作用,其他金属部件紧贴在马达转子上而被固定或破损。
[0009]从这种背景,在如采用马达悬垂结构的电动辅助增压器的增压器中,需要采取能够解决依次装配马达转子及定子时出现的问题及易于进行装配操作的对策(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前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采用马达悬垂结构的增压器中,易于进行依次装配马达转子及定子时的操作的增压器的制造方法及以该制造方法组装的增压器。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0010]本发明为了解决前述问题采用了以下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与压缩机部连接的转轴的端部安装有马达的增压器的制造方法,所述马达具备圆筒形状的外壳、收纳于该外壳的内部的定子及与所述转轴的端部连接且具备在所述定子的内部旋转的永久磁铁的马达转子,所述增压器的制造方法具备在所述转轴上连接所述马达转子而进行安装的转子安装工序、与所述转轴同心固定支承所述外壳的外壳安装工序、及以所述外壳作为导向并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与所述马达转子不直接接触地插入所述定子而进行组装的定子安装工序。
[0011]根据前述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增压器的制造方法,具备在转轴上连接马达转子而进行安装的转子安装工序、与转轴同心固定支承外壳的外壳安装工序、及以外壳作为导向并在外壳的内部与马达转子不直接接触地插入定子而进行组装的定子安装工序,因此在插入定子时,可沿着圆筒形状的外壳内壁面插入直径大致相同的定子,从而能够防止定子被马达转子的永久磁铁吸引而与之接触并固定的现象。
[0012]在前述第一方式中,所述转子安装工序中优选在所述马达转子上设置保护筒,由此,在外壳安装工序及定子安装工序中,能够防止外壳及定子等与马达转子的接触。而且,保护筒优选使用具有易滑性且没有磁性的尼龙等材料。
[0013]在前述第一方式中,优选具备在所述外壳的内周面设置凹槽部的工序,由此缩小与插入的定子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所产生的摩擦力。
此时,优选具备对所述凹槽部的轴方向两端部的角部进行倒角加工的工序,由此能够顺利地插入定子。
[0014]在前述第一方式中,优选在所述外壳的内壁面涂覆提高传热性的散热润滑脂的工序,由此增加运转时的散热性并能够顺利地插入定子。
此时,优选在所述外壳中设置挤出多余所述散热润滑脂的排出口。
[0015]在前述第一方式中,所述外壳安装工序中,优选使用能够定位及滑动所述外壳的多个导杆。通过使用该导杆能够防止外壳等金属部件被马达转子的强力永久磁铁吸引而被固定或破损的现象。
[0016]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具备以所述的任一增压器的制造方法安装的马达的增压器。
[0017]根据前述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增压器,具备以所述的任一增压器的制造方法安装的马达,因此金属制部件不会被具备强力永久磁铁的马达转子的磁力所吸引,并能够易于进行组装。 发明效果
[0018]根据前述的方式,在采用马达悬垂结构的增压器中,在进行依次装配马达转子及定子的马达的组装时,能够防止定子等金属部件被强力永久磁铁吸引而被固定或破损的现象,因此马达的装配操作变得容易。采用这种马达悬垂结构的马达,不需要必须以循环润滑油来进行润滑的轴承,因此容易对现有的增压器进行改装并且也有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增压器的制造方法及增压器的一实施方式,表示组装马达的第I工序的马达周边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是表示组装马达的第2工序的图,其中,图2(a)为从增压器用消音器的安装方向观察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2(b)的左侧视图),图2(b)为马达周边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是表示马达的外壳结构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表示使用导杆的定子支承单元的安装方法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5是表示组装马达的第3工序的马达周边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6是表示组装马达的第4工序的马达周边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7是表示马达组装结束后安装增压器用消音器用的中间件的状态的马达周边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图7的中间件上安装增压器用消音器的状态的马达周边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增压器的概略结构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10是放大了图9所示增压器的马达周边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增压器的制造方法及增压器的一实施方式。
图9是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增压器的一例表示电动辅助增压器的概略结构例的纵向剖视图。图示的电动辅助增压器(以下,称为“增压器”)10,例如由未图示的船用柴油机(例如,低速二冲程柴油机)具备,且为向与构成船用柴油机的气缸套(未图示)的内部连通的进气歧管(未图示)供给压缩空气的装置。
[0021]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增压器10由气体入口套管11、气体出口套管12、轴承台13及压缩机侧的空气引导套管14以螺栓紧固而一体构成。转轴15,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设在轴承台13内的止推轴承16及径向轴承17、18支承,且一端部具有构成涡轮机部的涡轮机19,另一端部具有构成压缩机部的压缩机叶轮(叶轮)20。
[0022]涡轮机19在外周部具有多个叶片19a。该叶片19a配置在设在气体入口套管11中的废气导入通路22与设在气体出口套管12中的废气排出通路23之间。
另一方面,压缩机叶轮20在外周部具有多个叶片20a。该叶片20a配置在设在空气引导套管14中的吸入空气导入通路(吸气流路)24的下游侧。吸入空气导入通路24经由压缩机叶轮20与涡流室25连接,而涡流室25经由未图示的吸入空气导入通路与发动机的燃烧室连接。
[0023]另外,前述的增压器10在吸入空气导入通路24的上游侧具备消音器26。该消音器26设置在压缩机部中进行压缩的吸入空气被吸入于吸入空气导入通路24的前段(上游侦D即吸入空气导入通路24的入口部上游侧,且具有使吸入空气流通来对气流进行整流的过滤功能及吸收由吸入空气产生的噪音的消音功能。该消音器26经由中间件27被空气引导套管14支承。
[0024]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增压器10具备连接在转轴15上的马达30。该马达30,省略混合式增压器中所使用的电动发电机的发电功能,而仅用电动功能来实现小型化。因此,马达30成为将转轴15向吸入空气导入通路24侧延长安装的结构即马达30不具有专用轴承的马达悬垂结构。因此,马达30及后述的马达30的马达转子31成为由支承转轴15的止推轴承16及径向轴承17、18支承的结构。
[0025]图10是放大了前述的马达30的周边部的图。
该马达30以马达转子31、定子32及外壳33作为主要构成要件。其中,马达转子31为在外周面具备永久磁铁的圆筒形状的部件,其一端部通过法兰结合而与转轴15连接。该法兰结合,接合设在转轴15的吸入空气导入通路24侧的端部的法兰15a与设在马达转子31的压缩机叶轮20侧的端部的法兰31a,并用多个螺栓螺母34进行连结。
[0026]
定子32收纳设置在圆筒形状的外壳33内。如图9所示,该外壳33经由支承部件35被空气引导套管14支承。而且,支承部件35与空气引导套管14之间及支承部件35与外壳33之间分别由六角螺栓36连结。
[0027]在定子32的中空部以非接触的状态配设有穿过轴中心部的马达转子31。
另外,外壳33的吸入空气导入通路24侧的端部安装有以内六角螺栓38固定的盖37。该盖37较之消音器26位于压缩机叶轮20侧。S卩,马达30以转轴15的轴延长部不到消音器26的大小进行小型化。
[0028]以下,参照图1至图8,说明在具有前述的结构的增压器10中装配马达30的组装顺序(组装方法)。
图1是作为组装马达的第I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