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燃料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61742阅读:来源:国知局
示例性分支管和一个示例性排放管的设置,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燃料流动;
[0036]图9B为图9A的部分放大图;且
[0037]图10为示出了用作根据本发明的燃料供给系统的一个示例性非鞍形燃料箱的构造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0039]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燃料供给系统的总体构造。图4示出了彼此拆开的辅助喷射泵和防虹吸阀。图5示出了辅助喷射泵和防虹吸阀的内部构造。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辅助喷射泵的过滤突出部。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辅助喷射泵的过滤突出部和层流形成部分。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辅助喷射泵和防虹吸阀的设置。图9A和9B示出了分支管和排放管的设置,并示出了燃料流动。图10示出了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燃料供给系统的非鞍形燃料箱的总体构造。
[0040]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燃料供给系统大致包括燃料箱100和辅助喷射泵200。辅助喷射泵200包括喷嘴单元210和扩散器单元220。
[0041]参照图3至5,燃料箱100具有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内部空间,存储部130安装于所述第一部分中,辅助喷射泵200安装于所述第二部分中。辅助喷射泵200排放由燃料泵140加压的燃料,并利用排放加压燃料时所产生的压差而使燃料箱100的内部空间的第二部分中的燃料进入存储部130中。
[0042]如图3所示,燃料箱100为具有分别用作主室110和辅助室120的隔室的鞍形燃料箱。可替代地,如图10所示,燃料箱100可为具有未分成隔室的内部空间的非鞍形燃料箱。本发明可适用于两种类型的燃料箱,例如鞍形燃料箱和非鞍形燃料箱。在下文,为了描述简单,仅描述鞍形燃料箱。
[0043]辅助喷射泵200包括喷嘴单元210和扩散器单元220。喷嘴单元210具有入口部分211和喷射部分213,燃料通过所述入口部分211从燃料泵140流动至喷嘴单元中;所述喷射部分213与入口 211连通,且燃料从所述喷射部分213喷射。扩散器单元220围绕喷射部分213。在喷射部分213与扩散器单元220之间存在吸入通道230。吸入通道230的各个端部分别设置有吸入孔231和排放孔233。扩散器单元220构造为使得通过吸入孔231吸入的燃料和通过排放孔233排放的燃料在相同方向上流动。
[0044]喷射部分213的端部具有如同孔口成形的喷射孔213a。燃料通过喷射孔213a喷射。
[0045]扩散器单元220的第二端部连接至混合部分221,之后连接至膨胀部分223。混合部分221和膨胀部分223在纵向上连续设置。当燃料通过喷射部分213喷射时,这些部分协助有效产生负压。
[0046]入口部分211的第二端部的端部和喷射部分213的下端可分别设置有盖,以防止包含于喷嘴单元210中的燃料泄露。
[0047]入口部分211设置于喷射部分213的一侧,并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燃料从喷射部分213喷射的方向与吸入和排放的流动的方向相同。即,燃料向上喷射。扩散器单元220的下端与燃料箱100的底表面间隔,使得储存于第二部分(即燃料箱的内部空间中的辅助室120)中的燃料通过吸入孔231引入。
[0048]当在燃料箱100中加压的燃料通过入口部分211引入时,其流动通过入口部分211和喷射部分213,然后经过喷射孔213a,即燃料从扩散器单元220向上喷射。在此时,由于在燃料喷射过程中所产生的负压,储存于辅助室120中的燃料被允许通过吸入孔231而在辅助喷射泵下方经过,引入的燃料经由吸入通道213向排放孔233流动,然后与通过喷射部分213喷射的燃料一起从扩散器单元220向上排放。
[0049]由于吸入孔231和排放孔233经由吸入通道230彼此连通,并且吸入孔231和排放孔233两者面向相同的方向(即向上),因此吸入容积效率得以显著改进。
[0050]参照图4和6,喷嘴单元210包括构造为围绕喷射部分213的外表面的引导部分215,且引导部分215的外表面可使用附接装置而附接或联接至扩散器单元220的内表面。
[0051]优选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附接装置包括钩状突出部216和分别在引导部分215的外表面和扩散器单元220的内表面上形成的钩连孔226。钩状突出部216和钩连孔226分别具有对应的形状。
[0052]具有圆柱体形状的引导部分215围绕喷射部分213,并与喷射部分213间隔开,使得吸入通道230在喷射部分213与引导部分215之间形成。
[0053]引导部分215的外表面和扩散器单元220的内表面使用附接装置彼此附接或联接。为此,引导部分的外表面可设置有钩状突出部216,扩散器单元220的下端部分的内表面可设置有钩连孔226,所述钩连孔226具有与钩状突出部216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使得钩状突出部216可插入钩连孔226中,并与钩连孔226组合。
[0054]引导部分215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在纵向方向上(例如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固定引导件217。扩散器单元220的下端可设置有引导孔227,所述引导孔227具有与固定引导件217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使得固定引导件217可插入引导孔227中。
[0055]当扩散器单元220和引导部分215组装在一起时,固定引导件217和引导孔227自动定位扩散器单元220和引导部分215。因此,易于将扩散器单元220和引导单元215组装在一起,且由于固定引导件插入引导孔中,因此扩散器单元与引导单元之间的结合力较强。
[0056]参照图6和7,过滤突出部218在引导部分215的底表面上形成,并沿着引导部分215的底表面的圆周边缘设置。过滤突出部218支撑于燃料箱100的底表面上。优选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过滤突出部218可关于引导部分215的圆周中心以放射状设置。
[0057]由于过滤突出部218支撑于燃料箱100的底表面上,因此辅助室120中的燃料流动通过吸入孔231,所述吸入孔231经过过滤突出部218。因此,外来物质被过滤突出部过滤出来,使得外来物质不会进入吸入孔231。因此,不必安装在常规负压型喷射泵中必须使用的初滤器。
[0058]参照图7,层流形成部分219设置于引导部分215的内表面与喷射部分213的外表面之间。优选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层流形成部分219可关于引导部分215的圆周中心以放射状形成。
[0059]层流形成部分219在燃料通过入口部分引入时通过防止在燃料流中形成湍流,并通过形成燃料的层流而增加吸入容积效率,并通过设置成作为引导部分215与喷射部分213之间的肋部而额外增强喷嘴单元210的刚性和耐用度。
[0060]参照图5和8,扩散器单元220的外表面可使用固定支架240而固定至燃料箱100的底表面。具有附接突出部的附接部分225设置于扩散器单元220的侧表面上。因此,当固定支架240固定至燃料箱100的底表面时,固定支架240与附接突出部接合,由此将扩散器单元220和辅助喷射泵200两者固定至燃料箱100的底表面。
[0061]参照图4和5,密封外壳250安装于入口部分211的第二端处,配备止回阀组件263的防虹吸阀260安装于密封外壳250中,且防虹吸阀260连接至燃料泵140,从而可将由燃料泵140加压的燃料通过防虹吸阀260引入入口部分211中。
[0062]防虹吸阀260的阀外壳261与密封外壳250组合,且ο型环插入阀外壳261与密封外壳250之间。由于密封外壳250向上突出,因此防虹吸阀260也安装为向上突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