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8945阅读:2245来源:国知局
悬绳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抽油机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悬绳器。



背景技术:

悬绳器是用于连接抽油机的绳索和井口的光杆的装置,目前绳索与悬绳器的连接结构如下:绳索的两端分别穿过悬绳器后通过固定卡固定,当抽油机牵拉绳索时,固定卡与悬绳器的下端面相抵,从而使得绳索带动悬绳器上移,悬绳器则带动光杆上移;在上述过程中,由于绳索的两端依靠固定卡固定,这样一来,工作人员需要拧动固定卡上的螺栓以使固定卡锁紧绳索,从而存在操作麻烦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悬绳器,其能够给绳索与悬绳器的锁紧带来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悬绳器,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上承载板与下承载板之间安装有一对呈左右对称设置的套筒,下承载板中设置有可供套筒下端插入的第一插孔,套筒与第一插孔螺纹连接,上承载板位于套筒所在位置处设置有可供绳索穿过的第一通孔,每个套筒下端的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卡紧绳索的锥台状的夹套组件,每个夹套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半锥台状的夹套单体,两个夹套单体之间形成可供绳索穿过的通道,套筒下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在牵拉绳索时用于与夹套单体配合导向以使夹套单体卡紧绳索的锥形面,上承载板的中部和下承载板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可供抽油机的光杆穿过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位于上承载板上方的光杆的外部固定有固定卡。

本实用新型的悬绳器,其中,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向相反方向侧移动的顶升机构;通过顶升机构的设置,以方便将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顶开,这样一来,当需要测示功图时,以方便将传感器放置到两个套筒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悬绳器,其中,顶升机构包括一对设置在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之间的顶杆,每个顶杆的下端均设置有螺杆,下承载板中设置有可供螺杆插入的第二插孔,螺杆与第二插孔螺纹连接,每个顶杆的上端均与上承载板的下端面相抵,每个顶杆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可供施力杆插入以转动顶杆的装配孔;通过顶升机构的设置,以方便将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顶开,这样一来,当需要测示功图时,以方便将传感器放置到两个套筒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悬绳器,其中,每个顶杆的上端均为圆顶状结构,上承载板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可供顶杆上端部分插入的凹槽;通过凹槽的设置,能够对顶杆起到定位的作用,从而能够避免顶杆上端与上承载板之间出现移位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悬绳器,其中,通道为上大下小的倒锥台状结构;这样设置,能够减小夹套单体与绳索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增大夹套单体作用在绳索上的压强,进而能够更好地将绳索夹紧。

本实用新型通过夹套组件的设置,在牵拉绳索时,套筒中的夹套组件能够对绳索进行夹紧,即夹套组件中的两个夹套单体与锥形面配合导向后能够夹紧绳索,这样一来,在抽油机牵拉绳索时,绳索能够自动与悬绳器锁紧,从而能够给工作人员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绳索和光杆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悬绳器,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承载板1和下承载板2,上承载板1与下承载板2之间安装有一对呈左右对称设置的套筒3,下承载板2中设置有可供套筒3下端插入的第一插孔21,套筒3与第一插孔21螺纹连接,上承载板1位于套筒3所在位置处设置有可供绳索4穿过的第一通孔11,每个套筒3下端的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卡紧绳索4的锥台状的夹套组件5,每个夹套组件5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半锥台状的夹套单体51,两个夹套单体51之间形成可供绳索4穿过的通道52,套筒3下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在牵拉绳索4时用于与夹套单体51配合导向以使夹套单体51卡紧绳索4的锥形面31,上承载板1的中部和下承载板2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可供抽油机的光杆6穿过的第二通孔12和第三通孔22,位于上承载板上方的光杆6的外部固定有固定卡61。

上承载板1和下承载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上承载板1和下承载板2向相反方向侧移动的顶升机构;通过顶升机构的设置,以方便将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顶开,这样一来,当需要测示功图时,以方便将传感器放置到两个套筒之间。

顶升机构包括一对设置在上承载板1和下承载板2之间的顶杆7,每个顶杆7的下端均设置有螺杆71,下承载板2中设置有可供螺杆71插入的第二插孔23,螺杆71与第二插孔23螺纹连接,每个顶杆7的上端均与上承载板1的下端面相抵,每个顶杆7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可供施力杆插入以转动顶杆7的装配孔72;通过顶升机构的设置,以方便将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顶开,这样一来,当需要测示功图时,以方便将传感器放置到两个套筒之间。

每个顶杆7的上端均为圆顶状结构,上承载板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可供顶杆7上端部分插入的凹槽13;通过凹槽的设置,能够对顶杆起到定位的作用,从而能够避免顶杆上端与上承载板之间出现移位的现象。

通道52为上大下小的倒锥台状结构;这样设置,能够减小夹套单体与绳索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增大夹套单体作用在绳索上的压强,进而能够更好地将绳索夹紧。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只要不矛盾的技术方案都能够进行排列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排列组合的数学知识穷尽所有可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再对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进行一一说明,但应该理解为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已经被本实用新型所公开。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

总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