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756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气体压缩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所谓的叶片旋转型的气体压缩机。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示,以往提案有各种各样的气体压缩机。

图16表示配置于与专利文献1相关联的气体压缩机的内部的压缩体。

该压缩体具有缸体100和配置于缸体100的左右的一对侧体101。在缸体100和一对侧体101的内部形成有缸室105。在缸体100设有吸入口110和两个喷出口108。

转子102旋转自如地配置在缸室105。在转子102空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叶片槽106。叶片103以相对于转子102的外周面突出/没入自如的方式配置于各叶片槽106。在叶片槽106的比叶片103靠背面侧的部分形成有背压空间107(107a、107b、107c)。背压空间107在转子102的两侧面开口。

在各侧体101的靠缸室105侧的壁面,在背压空间107的旋转轨迹上形成有中间压供给槽113和高压供给槽114。向中间压供给槽113供给中间压,该中间压为比吸入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且比喷出的制冷剂的压力低的压力。向高压供给槽114供给高压,该高压为与喷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同等的压力。

在缸室105,被两个叶片103包围地形成有压缩室105a、105b、105c。在转子102旋转时,压缩室105a、105b、105c进行吸入工序、压缩工序以及喷出工序,且重复进行这一系列的工序。

在吸入工序中,压缩室105a、105b、105c的容积逐渐变大,自吸入口110吸入制冷剂。在压缩工序中,压缩室105a、105b、105c的容积逐渐变小,压缩制冷剂。在喷出工序中,当压缩室105a、105b、105c的容积逐渐变小并且制冷剂压成为规定压以上时,使开闭阀109打开并将制冷剂自喷出口108喷出。

在这样的一系列的工序中,压缩室105a、105b、105c的制冷剂压力在将各叶片103向叶片槽106收纳的方向(以下称为“收纳方向”)上按压各叶片103,但在作用于背压空间107的背压的作用下,各叶片103的顶端在缸室105的内壁滑动,从而能够使压缩室105a、105b、105c可靠地压缩制冷剂。

在此,在收纳方向上的压力较小的吸入工序、压缩工序的初期,将来自中间压供给槽113的中间压作为背压而使其发挥作用。另外,在朝向叶片103的收纳方向的压力较大的压缩工序的后期、喷出工序中,将来自高压供给槽114的高压作为背压而使其发挥作用。像这样,通过使作用于叶片103的背压与朝向叶片103的收纳方向的压力相对应地变更,从而极力地减小叶片103的滑动阻力并谋求低燃料消耗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9454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图17是表示压缩室105a的压力p105a、压缩室105b的压力p105b以及背压空间107a的压力p107a的、与转子的旋转角度相对应的变化的图表。如图17所示那样,在角度为180度时,结束与中间压供给槽113的连通的背压空间107a与高压供给槽114连通。

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在背压空间107b自与中间压供给槽113连通的状态向与高压供给槽114连通的状态转变时,先行的旋转下游的背压空间107a已经与高压供给槽114连通。因此,当追从的旋转上游的背压空间107b完成向与高压供给槽114连通的状态转变时,两个背压空间107a、107b同时成为与高压供给槽114连通的状态。

由于旋转上游的背压空间107b的压力p107b为中间压,因此,如图17的p所示,经由高压供给槽114与旋转上游的背压空间107b连通的旋转下游的背压空间107a的压力p107a会暂时地比向高压供给槽114供给的压力低。压缩工序的后期、喷出工序的压缩室105a、105b、105c的制冷剂的压力在叶片103的收纳方向上作用于旋转下游侧的叶片103,因此,存在使叶片103暂时收纳于叶片槽106从而导致振动产生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状况而做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例如,能够防止由于压缩工序的后期、喷出工序的叶片的背压空间的暂时性的减压所导致的叶片的振动的产生,并且,能够维持作为气体压缩机的动作性能。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气体压缩机具备:

筒状的缸体,其内部具有能够压缩制冷剂的缸室;

侧体,其安装于所述缸体的侧部,密封该侧部的所述缸室的开口;

转子,其在所述缸室内旋转,该转子在旋转方向上空开间隔地具有多个叶片槽,该多个叶片槽在所述转子的与所述缸室的内周面相对的外周面开口;

多个叶片,该多个叶片分别收纳在所述各叶片槽并相对于所述外周面突出/没入,该多个叶片滑动接触于所述缸室的内周面,且将该内周面和所述转子的外周面之间分隔成多个压缩室;

中间压供给部,其形成于所述侧体中的至少一者,其连通于收容将自吸入工序到压缩工序的所述压缩室分隔的所述叶片的所述叶片槽的槽底的背压空间,并将比自吸入工序到压缩工序的所述压缩室的制冷剂压力大的中间压供给至所述背压空间;以及

高压供给部,其形成于所述侧体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背压空间终结了与所述中间压供给部的连通之后,该高压供给部连通于收容将自压缩工序到喷出工序的所述压缩室分隔的所述叶片的所述叶片槽的所述背压空间,并将比自压缩工序到喷出工序的所述压缩室的制冷剂压力以及所述中间压大的高压供给至所述背压空间,

所述高压供给部在所述旋转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彼此独立的供给部,

自所述旋转方向的最上游侧起位于第二的第2供给部形成为如下形状:在一个叶片槽的所述背压空间连通于该第2供给部的期间内,该第2供给部不会同时连通于在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与该叶片槽相邻的其他所述叶片槽的所述背压空间,并且所述高压供给部形成为同时连通一个所述叶片槽的所述背压空间和在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与该叶片槽相邻的其他所述叶片槽的所述背压空间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叶片旋转式的气体压缩机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气体压缩机的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气体压缩机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将图3所示的压缩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地表示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将图3的高压供给槽的第1供给部和第2供给部以叶片槽的背压空间不会与第1供给部和第2供给部中的任一者连通的间隔分离地配置的情况的假想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压缩室的压力以及叶片槽的叶片的背压空间的压力与转子的旋转角度相对应的变化的图表。

图7是表示图3的高压供给槽的第1供给部以及第2供给部和叶片槽的背压空间之间的连通截面积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图3的压缩室的压力以及叶片槽的叶片的背压空间的压力与转子的旋转角度相对应的变化的图表。

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叶片旋转式的气体压缩机的、与图2的剖视图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叶片旋转式的气体压缩机的、与图3的剖视图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11是将图10所示的压缩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地表示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在图10所示的压缩体中,叶片的相对于叶片槽的突出行程以一定以上的比例减少的区域和第1供给部与第2供给部之间的间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压缩室的压力以及叶片槽的叶片的背压空间的压力与转子的旋转角度相对应的变化的图表。

图14是表示在图10所示的压缩体中,叶片的相对于叶片槽的突出行程以一定以上的比例减少的区域在有叶片滑动接触的期间中的、该区域和第1供给部与第2供给部的间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图10的压缩室的压力以及叶片槽的叶片的背压空间的压力与转子的旋转角度相对应的变化的图表。

图16是表示以往的气体压缩机的压缩体的内部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图16的压缩室的压力以及叶片槽的叶片的背压空间的压力与转子的旋转角度相对应的变化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压缩机1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壳体2、收容于壳体2内的压缩部3、向压缩部3传递驱动力的马达部4以及固定于壳体2且用于控制马达部4的驱动的逆变器部5。

壳体2包括形成有未图示的吸入口的前盖7和开口被前盖7堵塞的有底筒状的后壳9。

在后壳9的内壁13固定有压缩部3。在压缩部3中,以划分壳体2内的方式在一侧形成有吸入室11,在另一侧形成有喷出室15。并且,在后壳9的外周形成有未图示的喷出口,该喷出口将喷出室15与制冷循环连通。另外,在喷出室15的下方形成有储存油o的油积存室17,该油o用于保持压缩部3的润滑性。

压缩部3具有:形成缸室33的压缩体19、固定于压缩体19的油分离器21、旋转自如地收容于缸室33内的转子23、相对于转子23突出/没入并分隔缸室33的叶片25(参照图3)以及与转子23一体地固定而传递驱动力的驱动轴27。

压缩体19包括:缸体29、一对侧体31以及形成于缸体29的内周的缸室33。

如图3所示,缸体29具有向内部变形的楕圆形状的缸室33。通过利用一对侧体31夹持缸体29的两端,从而堵塞该缸室33的开口。

如图3、图4所示,转子23以其1个部位接触于缸室33的内壁的方式配置,将自缸室33的中心(重心)偏离的位置作为旋转中心进行配置,转子23具有在转子23的外周面开口的叶片槽75和位于叶片25的背面侧的背压空间77。

缸室33被相对于转子23的多个叶片槽75突出/没入的多个叶片25沿转子23的旋转方向x分隔成多个。由此,在缸室33的内周面33d和转子23的外周面23a之间形成有多个压缩室33a、33b、33c。

而且,缸体29具有:吸入孔39,其将制冷剂吸入至缸室33内;喷出孔35,其将在缸室33内压缩后的制冷剂喷出;开闭阀37,其用于开闭喷出孔35;以及缸侧油供给路径41,其与侧体31的油供给路径连通。

如图1所示,一对侧体31包括前侧体31a和后侧体31b,在后侧体31b固定有油分离器21。

前侧体31a具有:前侧端面43,其与缸体29抵接;未图示的吸入孔,其与吸入孔39连通,且自吸入室11吸入制冷剂;前侧轴承47,其将驱动轴27支承为旋转自如;以及前侧油供给路径49,其与缸侧油供给路径41连通。

在前侧端面43设有压力供给槽,压力供给槽具有:中间压供给槽51,其向背压空间77供给比吸入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且比喷出的制冷剂的压力低的中间的压力(中间压);以及高压供给槽53,其设于与后侧体31b侧的高压供给槽69相对的位置。

而且,在前侧轴承47形成有环状的前侧环状槽55,前侧环状槽55与前侧油供给路径49的一端侧连通地设置。另外,前侧油供给路径49的另一端侧与缸侧油供给路径41连通。

如图2所示,后侧体31b具有:后侧端面57,其与缸体29抵接;油供给孔59,其将储存于喷出室15的下方的油o吸入;后侧轴承63,其将驱动轴27支承为旋转自如;以及后侧油供给路径59b,其与缸侧油供给路径41连通。

后侧端面57具有:喷出孔61,其用于将在缸室33内压缩后的制冷剂喷出;中间压供给槽67(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中间压供给部),其向背压空间77供给比吸入的制冷剂的压力(吸入压)高、且比喷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喷出压)低的中间压的油;以及高压供给槽69(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高压供给部),其向背压空间77供给作为喷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喷出压)的高压的油。

高压供给槽69在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被分割为彼此独立的第1供给部69a(相当于上游侧的供给部)以及第2供给部69b(相当于下游侧的供给部)。

而且,在第1供给部69a以及第2供给部69b分别开口有高压供给通路71a、71b,各高压供给通路71a、71b的一端侧连通于后侧环状槽73,另一端侧分别连通于第1供给部69a以及第2供给部69b。

另外,前侧体31a的与高压供给槽69相对的高压供给槽53也被分割为与第1供给部69a以及第2供给部69b同样的两个供给部(未图示)。

对于形成在转子23的背压空间77(参照图3、图4),通过使转子23旋转,在压缩的前半段位置,背压空间77与中间压供给槽51、67连通,在压缩的后半段位置,背压空间77与高压供给槽53、69连通。

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将通过转子23的旋转自吸入工序移动到压缩工序的压缩室33b和位于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的压缩室33b的下游侧并自压缩工序移动到喷出工序的压缩室33a分隔的叶片25b的叶片槽75的背压空间77b终结与中间压供给槽67的连通。并且,背压空间77b自此与位于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的上游侧的第1供给部69a连通。

在该状态下,在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的叶片25b的下游侧先行的叶片25a的叶片槽75的背压空间77a已经终结与第1供给部69a的连通,与位于旋转方向x上的下游侧的第2供给部69b连通。

于是,第1供给部69a形成为如下形状:在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先行的叶片25a的背压空间77a和追从于叶片25a的接下来的叶片25b的背压空间77b不会同时连通于第1供给部69a。即,第1供给部69a形成为:在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第1供给部69a的延伸的角度范围比背压空间77a所位于的角度和背压空间77b所位于的角度之差小。也就是说,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的背压空间77a和背压空间77b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比第1供给部69a的宽度宽。

同样地,第2供给部69b形成为如下形状:在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先行的叶片25a的背压空间77a和追从于叶片25a的接下来的叶片25b的背压空间77b不会同时连通于第2供给部69b。即,第2供给部69b形成为:在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第2供给部69b的延伸的角度范围比背压空间77a所位于的角度和背压空间77b所位于的角度之差小。也就是说,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的背压空间77a和背压空间77b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比第2供给部69b的宽度宽。

如上述那样,根据背压空间77a所位于的角度和背压空间77b所位于的角度之差,产生相对于第1供给部69a所延伸的角度范围的限制以及相对于第2供给部69b所延伸的角度范围的限制。

同样地,根据背压空间77b所位于的角度和背压空间77c所位于的角度之差,产生相对于第1供给部69a所延伸的角度范围的限制以及相对于第2供给部69b所延伸的角度范围的限制。

同样地,根据背压空间77c所位于的角度和背压空间77a所位于的角度之差,产生相对于第1供给部69a所延伸的角度范围的限制以及相对于第2供给部69b所延伸的角度范围的限制。

像这样,根据在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背压空间77所位于的角度,来确定第1供给部69a以及第2供给部69b的形状。

另外,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的中间压供给槽67和第1供给部69a之间的距离以及第2供给部69b和中间压供给槽67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比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的背压空间77的宽度宽。

如图1所示,油供给孔59与后侧油供给路径59a连通地形成,自后侧油供给路径59a分支地形成有后侧油供给路径59b。该后侧油供给路径59b连通于缸侧油供给路径41。

在后侧轴承63形成有环状的后侧环状槽73,后侧环状槽73与后侧连通路径65连通。后侧连通路径65的一端侧与后侧环状槽73连通,另一端侧在高压供给槽69开口。

油分离器21固定于后侧体31b,在缸室33内压缩后的制冷剂流入油分离器21,油分离器21使制冷剂和油o分离。

驱动轴27的一侧固定于转子23,并且驱动轴27被各侧体31a、31b的轴承47、63支承为旋转自如。而且,在驱动轴27的另一侧固定有马达部4。

马达部4具有:定子79,其固定于后壳9的内壁13;以及马达转子81,其旋转自如地配置于定子79的内周侧,在磁力的作用下旋转。通过在磁力的作用下使马达转子81旋转,从而向压缩部3传递旋转驱动力。

在此,对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的高压供给槽69的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之间的间隔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所示,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的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比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的背压空间77的宽度窄。

在此,如图5所示,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的高压供给槽69的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之间的间隔假定为比背压空间77的宽度宽。图5是表示将图3的高压供给槽的第1供给部和第2供给部以叶片槽的背压空间不会与第1供给部和第2供给部中的任一者连通的间隔分离地配置的情况的假想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压缩室33a的压力p33a、压缩室33b的压力p33b以及背压空间77b的压力与转子的旋转角度相对应的变化的图表。如图6所示那样,在角度为180度时,结束了与中间压供给槽67的连通的背压空间77b连通于高压供给槽69。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供给槽69由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构成,伴随着沿旋转方向x旋转的转子23的旋转,背压空间77b在连通于第1供给部69a之后,连通于第2供给部69b。

由于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的高压供给槽69的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之间的间隔比背压空间77b的宽度宽,因此,在背压空间77b的连通目标自第1供给部69a转变为第2供给部69b时,产生背压空间77b与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中的任一者均不连通的状态。

此时,由于被叶片25b分隔的压缩室33a、33b自压缩工序的后期进入到喷出工序,因此,收容于背压空间77b位于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之间的叶片槽75的叶片25b自缸室33的内周面33d受到向叶片槽75没入的方向的力。即,在背压空间77b位于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之间时,背压空间77b的体积处于正在减少的状况。

不过,由于在该位置下背压空间77b与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中的任一者都不连通,因此,与背压空间77b的减少的体积的量相对应的高压无法退避到除背压空间77b以外的任何一处。因此,在背压空间77b的连通目标自第1供给部69a向第2供给部69b转变的途中的阶段,如图6的p1所示,背压空间77的压力暂时性地上升。即,由于产生背压空间77b与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中的任一者都不连通的状态,因此,如图6的p1所示,背压空间77的压力暂时性地上升。

当产生这样的背压空间77b的压力上升时,自缸室33的内周面33d受到向叶片槽75没入的方向的力的叶片25b在上升的背压空间77b的压力的作用下,欲从叶片槽75突出。这样的话,存在叶片25b的、相对于缸室33的内周面33d的按压力过度增大,叶片25b和缸室33的内周面33d之间的滑动阻力增大的可能性。

同样的现象也会在叶片25a、叶片25c与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中的任一者都不连通的状态下产生。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压缩机1中,如图7所示,在背压空间77的连通目标自第1供给部69a向第2供给部69b转变时,将背压空间77与第1供给部69a之间的连通截面积s1和背压空间77与第2供给部69b之间的连通截面积s3总计而得的截面积确保在一定以上。

具体而言,在背压空间77连通于第1供给部69a、第2供给部69b时,能够使背压空间77的高压向以下部位退避,即,向第1供给部69a、第2供给部69b供给高压的油o的高压供给通路71a、71b、连接于高压供给通路71a、71b的后侧连通路径65、后侧环状槽73、后侧油供给路径59a以及油供给孔59。

为了确保与上述路径同等以上的高压退避路径,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压缩机1中,在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使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之间具有如下那样的间隔,该间隔使得上述的连通截面积s1、s3的总计为,自高压供给通路71a、71b至油供给孔59的、高压的油o的相对于第1供给部69a、第2供给部69b的供给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以上。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压缩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1所示的逆变器部5的控制下,电流向卷绕于马达部4的定子79的线圈流动。通过使电流向线圈流动从而产生磁力,配置在定子79的内周的马达转子81旋转。

通过马达转子81旋转,在一端侧固定有马达转子81的驱动轴27旋转,从而固定在驱动轴27的另一端侧的转子23也旋转。

伴随着转子23的旋转,制冷剂流入吸入室11,制冷剂自吸入室11经由前侧体31a的吸入孔(未图示)向缸室33吸入(吸入工序)。对于向缸室33吸入的制冷剂,利用多个叶片25在缸室33内形成压缩室33a、33b、33c,通过转子23旋转从而压缩压缩室33a、33b、33c内的制冷剂(压缩工序)。

在缸室33内被压缩的制冷剂推开开闭阀37自喷出孔35喷出(喷出工序),然后自喷出孔61经由油分离器21向喷出室15喷出。另外,自喷出孔61喷出的制冷剂被油分离器21分离成制冷剂和油o,制冷剂自未图示的喷出口向未图示的制冷循环喷出,油o储存在喷出室15的下方。

储存在喷出室15的下方的油自后侧体31b的油供给孔59通过后侧油供给路径59a被向后侧轴承63供给。

被向后侧轴承63供给的高压的油在与驱动轴27之间被节流,从而成为比吸入的制冷剂的压力(吸入压)高、且比喷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喷出压)低的中间压,成为中间压的油o通过驱动轴27与后侧体31b之间的间隙并被向中间压供给槽67供给。

如图3所示,对于被向中间压供给槽67供给的中间压的油o,在制冷剂的自吸入工序到压缩工序的范围内,向背压空间77供给中间压,向叶片25的背面供给中间压使得叶片25自叶片槽75突出。

而且,被向后侧轴承63供给的高压的油o经由后侧连通路径65自在后侧端面57开口的高压供给通路71a、71b被向高压供给槽69的第1供给部69a以及第2供给部69b供给。

如图3所示,对于被向第1供给部69a以及第2供给部69b供给的高压的油o,在制冷剂的自压缩工序到喷出工序的范围内,向背压空间77供给高压,向叶片25的背面供给高压使得叶片25自叶片槽75突出。而且,第1供给部69a以及第2供给部69b经由背压空间77与前侧体31a侧的高压供给槽53的、对应的未图示的各供给部相连通,也自高压供给槽53的各供给部向背压空间77供给高压。

而且,高压的油o自油供给孔59流入后侧油供给路径59a,自后侧油供给路径59a分支通过后侧油供给路径59b,经由缸侧油供给路径41自前侧油供给路径49被向前侧轴承47供给。

被供给到前侧轴承47的高压的油o在与驱动轴27之间被节流,从而成为中间压,成为中间压的油o通过驱动轴27与前侧体31a之间的间隙并被向中间压供给槽51供给。

自前侧体31a以及后侧体31b的高压供给槽53、69供给来的高压的油o在转子23的旋转后半段位置被向转子23的背压空间77供给,施加使叶片25自叶片槽75突出的背压。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压缩机1,终结了与中间压供给槽67的连通的叶片槽75的背压空间77与高压供给槽69的第1供给部69a连通,自第1供给部69a供给高压。

之后,对于该背压空间77,在位于旋转方向x上的上游侧的接下来的叶片槽75的背压空间77连通于第1供给部69a之前终结与第1供给部69a的连通,相对于第1供给部69a独立的位于旋转方向x上的下游侧的第2供给部69b会与该背压空间连通,再次相对于该背压空间供给高压。

因此,在终结了与中间压供给槽67的连通的背压空间77连通于高压供给槽69的第1供给部69a的时间点上,与该背压空间77的旋转方向x上的下游侧相邻的先行的背压空间77不会同时与第1供给部69a连通。

在图4中示出了如下状况,对于背压空间77a,在位于旋转方向x的上游侧的接下来的叶片槽75的背压空间77b连通于第1供给部69a之前终结与第1供给部69a的连通,相对于第1供给部69a独立的位于旋转方向x上的下游侧的第2供给部69b会与该背压空间77a连通,再次相对于背压空间77a供给高压。

因此,在背压空间77b连通于高压供给槽69的第1供给部69a的时间点上,与该背压空间77b的旋转方向x上的下游侧相邻的先行的背压空间77a不会同时与第1供给部69a连通。对于同样的关系,不仅在背压空间77a和背压空间77b之间,在背压空间77b和背压空间77c之间、背压空间77c和背压空间77a之间也成立。

通过使两个背压空间77不同时连通于第1供给部69a,能够防止先行的背压空间77的压力因追从的接下来的背压空间77的上升到高压之前的中间压而暂时性地自高压下降。由此,能够防止压缩工序的前期的叶片25的背压空间77的暂时性的减压导致叶片25相对于缸室33的内周面33d反复接触/离开的这样的振动的产生。

另外,对于背压空间77,在位于旋转方向x上的上游侧的接下来的叶片槽75的背压空间77连通于第2供给部69b之前终结与第2供给部69b的连通。因此,在终结了与高压供给槽69的第1供给部69a的连通的背压空间77连通于高压供给槽69的第2供给部69b的时间点上,与该背压空间77的旋转方向x上的下游侧相邻的先行的背压空间77不会同时与第2供给部69b连通。

图8是表示压缩室33a的压力p33a、压缩室33b的压力p33b以及背压空间77b的压力与转子的旋转角度相对应的变化的图表。如图8所示那样,在角度为180度时,结束了与中间压供给槽67的连通的背压空间77b连通于高压供给槽69。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供给槽69由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构成,伴随着沿旋转方向x旋转的转子23的旋转,背压空间77b在连通于第1供给部69a之后,连通于第2供给部69b。

如图17的图表中的p所示那样,产生如下现象:先行的背压空间107的压力由于追从的接下来的背压空间107的自中间压上升至高压的途中的压力而暂时性地自高压下降。但是,通过使两个背压空间77不同时与第2供给部69b连通,能够如图8的图表所示那样防止上述现象。由此,能够防止压缩工序的后期、喷出工序的叶片25的背压空间77的暂时性的减压导致叶片25相对于缸室33的内周面33d反复接触/离开的这样的振动的产生。

并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压缩机1,将背压空间77的连通目标自第1供给部69a向第2供给部69b转变时的、背压空间77和第1供给部69a、第2供给部69b之间的连通截面积s1、s3的总计设为高压的油o的相对于第1供给部69a、第2供给部69b的供给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以上。

在背压空间77的连通目标自第1供给部69a向第2供给部69b转变的途中的阶段,背压空间77以最小通路截面积以上的截面积与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中的至少一者连通,由此能够确保背压空间77的高压的退避目标。

因此,能够利用上述结构,如图8的图表所示那样防止以下现象:图6的图表中的p1所示那样的现象,即,在背压空间77的连通目标自第1供给部69a向第2供给部69b转变时,因背压空间77内的高压的退避路径的截面积不足所导致的背压空间77的压力暂时性地上升的现象,。

由此,能够防止由于背压空间77的暂时性的压力上升导致叶片25的相对于缸室33的内周面33d的按压力过度增大,防止两者之间的滑动阻力增大。因此,能够防止压缩工序的后期、喷出工序的背压空间77的暂时性的增压导致叶片25的相对于缸室33的内周面33d的滑动阻力增大而转子23的旋转所需的动力增大,能够维持作为气体压缩机1的动作性能。

另外,期望的是,在高压供给槽69的第2供给部69b不会在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同时连通于相邻的两个背压空间77的范围内,在旋转方向x上尽可能地将第2供给部69b设为较大尺寸的形状。通过这样做,能够使由于与第1供给部69a的连通而自中间压朝向高压地使压力增加的背压空间77自压缩室33a、33b、33c的压缩工序的较早阶段就连通于第2供给部69b,之后,使背压空间77的压力稳定在高压。

由此,能够使压缩室33a、33b、33c的喷出工序在较早阶段开始,能够使喷出孔35的开闭阀37在较早阶段开阀,使压缩室33a、33b、33c内的高压制冷剂高效地充分地喷出,能够谋求提高制冷剂压缩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供给槽69在旋转方向x上被分割为两个彼此独立的第1供给部69a以及第2供给部69b。但是,高压供给槽69在旋转方向x上被分割为3个以上的供给部的情况也能够适用本发明。在该情况下,在背压空间77在旋转方向x上跨相邻的两个供给部地移动时,对于上游侧的供给部、下游侧的供给部与背压空间77之间的连通截面积也能够适用本发明的关系。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9~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图9、图10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叶片旋转式的气体压缩机的构造。第2实施方式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后侧体31b不同的后侧体31b2。后侧体31b2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位,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仅说明不同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在第1供给部69a以及第2供给部69b之间设有叶片槽75的背压空间77以上的尺寸的间隔69c。即,设于第1供给部69a以及第2供给部69b之间的间隔69c被设定为比叶片槽75的背压空间77的宽度宽。

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中,将通过转子23的旋转自吸入工序移动到压缩工序的压缩室33b和位于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的压缩室33b的下游侧并自压缩工序移动到喷出工序的压缩室33a分隔的叶片25b的叶片槽75的背压空间77b与高压供给槽69的第1供给部69a连通。

在该状态下,在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的叶片25b的下游侧先行的叶片25a的叶片槽75的背压空间77a已经终结与第2供给部69b的连通,开始与位于旋转方向x的下游侧的中间压供给部67连通。

在此,对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的高压供给槽69的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之间的间隔69c的位置进行说明。在图11所示的状态之后,当转子23朝向旋转方向x旋转时,背压空间77b结束其与第1供给部69a的连通,背压空间77b与设于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之间的间隔69c连通。此时产生背压空间77b与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中的任一者均不连通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若伴随着转子23的向旋转方向x的旋转,叶片25b相对于叶片槽75的突出行程减少,则背压空间77b的体积减少。此时,由于背压空间77b与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中的任一者均不连通,因此,无法使与体积减少的量相对应的高压向第1供给部69a、第2供给部69b退避。

在此,假定这样的情况,间隔69c配置在如下位置:在叶片25b与缸室33的内周面33d的图12的(a)的范围所示的区域滑动接触时,即,叶片25b与伴随着转子23的朝向旋转方向x的旋转、叶片25b的相对于叶片槽75的突出行程以一定以上的比例减少的区域滑动接触时,背压空间77b所连通的位置。

图12是表示叶片25b的相对于叶片槽75的突出行程以一定以上的比例减少的区域与间隔69c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在该情况下,在背压空间77b自第1供给部69a以及第2供给部69b阻断的状态下,背压空间77b的体积以与叶片25b的突出行程的减少率相对应的比例减少,如图13的p1所示那样,背压空间77b的压力暂时性地上升。

当产生这样的背压空间77b的压力上升时,自缸室33的内周面33d受到向叶片槽75没入的方向的力的叶片25b在背压空间77b的上升的压力的作用下欲自叶片槽75突出。这样的话,存在叶片25b的相对于缸室33的内周面33d的按压力过度增大,叶片25b和缸室33的内周面33d之间的滑动阻力增大的可能性。

在此,以如下方式配置间隔69c:将缸室33的内周面33d的、伴随着转子23的朝向旋转方向x的旋转的叶片25的相对于叶片槽75的突出行程的减少率成为比上述一定的比例低的规定的阈值以下的减少率的区域作为突出行程的减少率较小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压缩机1中,在叶片25滑动接触于该突出行程的减少率较小的区域时,背压空间77与间隔69c连通。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缸室33的内周面33d形成为以下4个区域在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依次连续,

(a)与缸室33的内周面33d滑动接触的叶片25的自叶片槽75的突出行程伴随着转子23的朝向旋转方向x的旋转而增加的区域,

(b)与缸室33的内周面33d滑动接触的叶片25的自叶片槽75的突出行程伴随着转子23的朝向旋转方向x的旋转而减少的区域,

(c)与缸室33的内周面33d滑动接触的叶片25的自叶片槽75的突出行程伴随着转子23的朝向旋转方向x的旋转而减少、且其减少率比(b)的区域的减少率小的区域,

(d)与缸室33的内周面33d滑动接触的叶片25的自叶片槽75的突出行程伴随着转子23的朝向旋转方向x的旋转而减少、且其减少率比(c)的区域的减少率大且比(b)的区域的减少率小的区域。

在此,将间隔69c配置在如下位置:在叶片25滑动接触于伴随着转子23的朝向旋转方向x的旋转的叶片25的突出行程的减少率最低的(c)的区域时,背压空间77所连通的位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压缩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终结了与中间压供给槽67的连通的背压空间77连通于高压供给槽69的第1供给部69a的时间点,与该背压空间77的旋转方向x上的下游侧相邻的先行的背压空间77不会同时与第1供给部69a连通。

因此,在终结了与中间压供给槽67的连通的背压空间77连通于高压供给槽69的第1供给部69a的时间点,与该背压空间77的旋转方向x上的下游侧相邻的先行的背压空间77不会同时与第1供给部69a连通。

通过使两个背压空间77不同时连通于第1供给部69a,能够防止先行的背压空间77的压力因追从的接下来的背压空间77的上升到高压之前的中间压而暂时性地自高压下降。由此,能够防止压缩工序的前期的叶片25的背压空间77的暂时性的减压导致叶片25相对于缸室33的内周面33d反复接触/离开的这样的振动的产生。

而且,背压空间77在位于旋转方向x的上游侧的接下来的叶片槽75的背压空间77连通于第2供给部69b之前终结与第2供给部69b的连通。因此,在终结了与高压供给槽69的第1供给部69a的连通的背压空间77连通于高压供给槽69的第2供给部69b的时间点,与该背压空间77的旋转方向x上的下游侧相邻的先行的背压空间77不会同时与第2供给部69b连通。

因此,如图15的图表所示,能够防止压缩工序的后期、喷出工序的叶片25的背压空间77的暂时性的减压导致叶片25相对于缸室33的内周面33d反复接触/离开的这样的振动的产生。

并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压缩机1,以如下方式设置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之间的间隔69c的位置,即,在背压空间77与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之间的间隔69c连通时,使收容于该背压空间77的叶片槽75的叶片25滑动接触于伴随转子23的朝向旋转方向x的旋转的叶片25的突出行程的减少率最低的(c)的区域。

因此,在背压空间77与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之间的间隔69c连通时,叶片25的突出行程如图15的圆框所包围的部分那样几乎不减少,背压空间77的体积也几乎不减少。因此,如图15所示那样,在背压空间77与间隔69c连通时不产生背压空间77的暂时性的压力增加。

因此,如图13的图表中的p1所示那样,在背压空间77的连通目标为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之间的间隔69c时,能够如图15的图表所示那样防止背压空间77内的高压的退避路径消失、背压空间77的压力暂时性地上升的现象。

由此,能够防止由于背压空间77的暂时性的压力上升导致叶片25的相对于缸室33的内周面33d的按压力过度增大而两者之间的滑动阻力增大。因而,能够防止压缩工序的后期、喷出工序的背压空间77的暂时性的增压导致叶片25的相对于缸室33的内周面33d的滑动阻力增大而转子23的旋转所需的动力增大,能够维持作为气体压缩机1的动作性能。

另外,期望的是,在高压供给槽69的第2供给部69b不会同时连通于在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背压空间77的范围内,在旋转方向x上尽可能地将第2供给部69b设为较大尺寸的形状。通过这样做,能够使由于与第1供给部69a的连通而自中间压朝向高压地使压力增加的背压空间77自压缩室33a、33b、33c的压缩工序的较早阶段就连通于第2供给部69b,之后,使背压空间77的压力稳定在高压。

由此,能够使压缩室33a、33b、33c的喷出工序在较早阶段开始,能够使喷出孔35的开闭阀37在较早阶段开阀,使压缩室33a、33b、33c内的高压制冷剂高效地充分地喷出,能够谋求提高制冷剂压缩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第1供给部69a以及第2供给部69b之间的间隔69c被设定为比叶片槽75的背压空间77的宽度宽,但也可以是,间隔69c是在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比背压空间77的尺寸小的尺寸。在该情况下,在背压空间77的连通目标自高压供给部69的第1供给部69a向第2供给部69b转变之际,且是在背压空间77跨间隔69c时,背压空间77的相对于各供给部69a、69b的连通截面积减少与该间隔69c重叠的量。

由于连通截面积减少,因此,当伴随着转子23的旋转,叶片25向叶片槽75的背压空间77侧没入,背压空间77的体积减少时,使背压空间77内的高压向第1供给部69a、第2供给部69b退避的效率与减少的体积的量相对应地下降。这样的话,存在如下可能性:在压缩工序的后期、喷出工序中,背压空间77的压力暂时性地上升,叶片25按压缸室33的内周面33d的力过度增大,叶片25与缸室33的内周面33d之间的滑动阻力增大。

但是,将间隔69c配置在这样的位置,即,在叶片25滑动接触于伴随着转子23的向旋转方向x的旋转的叶片25的突出行程的减少率最低的(c)的区域时,背压空间77与间隔69c连通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背压空间77内的高压的退避效率下降而背压空间77的压力暂时性地上升。因此,能够防止压缩工序的后期、喷出工序的背压空间77的暂时性的增压导致叶片25的相对于缸室33的内周面33d的滑动阻力增大而转子23的旋转所需的动力增大,能够维持作为气体压缩机1的动作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叶片25的相对于叶片槽75的突出行程的减少率为基准来决定在背压空间77与间隔69c连通时叶片25所滑动接触的缸室33的内周面33d的区域。在决定时,与针对背压空间77的压力的暂时性的增加的容许范围相对应地,来决定叶片25的相对于叶片槽75的突出行程的减少率的容许范围的上限值。

并且,将决定的上限值作为规定的阈值,来决定缸室33的内周面33d的、叶片25的突出行程的减少率为该阈值以下的那样的区域。以如下方式配置间隔69c即可,在叶片25滑动接触于像这样决定的缸室33的内周面33d的区域时,背压空间77与间隔69c连通。

通过进行这样的决定,在背压空间77与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之间的间隔69c连通的期间,能够将叶片25的突出行程的减少所导致的背压空间77的暂时性的增压控制在容许范围内。因此,能够防止压缩工序的后期、喷出工序的背压空间77的暂时性的增压导致叶片25的相对于缸室33的内周面33d的滑动阻力增大而转子23的旋转所需的动力增大,能够维持作为气体压缩机1的动作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供给槽69在旋转方向x上被分割为两个彼此独立的第1供给部69a以及第2供给部69b。但是,高压供给槽69在旋转方向x上被分割为3个以上的供给部的情况也能够适用本发明。在该情况下,在旋转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供给部的间隔和缸室的内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适用本发明的关系。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多个实施方式中,高压供给槽69的第2供给部69b被设为在转子23的旋转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背压空间77不会同时地连通于第2供给部69b的尺寸。例如,也可以是,在旋转方向x上,第2供给部69b具有比第1供给部69a的尺寸大的尺寸的空间。通过这样做,能够使通过与第1供给部69a的连通而自中间压朝向高压地使压力增加的背压空间77自压缩室33a、33b、33c的压缩工序的较早阶段就连通于第2供给部69b,之后,能够将背压空间77的压力稳定在高压。

由此,能够使压缩室33a、33b、33c的喷出工序在较早阶段开始,能够使喷出孔35的开闭阀37在较早阶段开阀,使压缩室33a、33b、33c内的高压制冷剂高效地充分地喷出,能够谋求提高制冷剂压缩效率。

而且,在上述的多个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叶片25的背压空间77与上游侧的叶片25的背压空间77连通于相同的供给部,对在旋转方向x上将高压供给槽69分割为第1供给部69a和第2供给部69b这两个供给部的情况进行了举例说明。但是,对于高压供给槽69在旋转方向x上被分割为3个以上的供给部的情况,也能够广泛地应用本发明。

在该情况下,对于3个以上的供给部中的、与处于背压空间77的压力自中间压向高压上升的途中的状态的背压空间77连通的供给部,只要形成为在旋转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背压空间77不会同时连通于该供给部的形状,就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多个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即,自旋转方向x的最上游侧起位于第二的供给部至少成为形成为在旋转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背压空间77不会同时连通于该供给部的形状的对象。而且,对于自最上游侧起第三个供给部以后的供给部,在背压空间77的压力自中间压向高压上升的途中时与背压空间77连通的情况下,也成为形成为在旋转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背压空间77不会同时连通于该供给部的形状的对象。

以上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过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记载的单纯的例示,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具体的的技术事项,能够自上述公开容易地导出的各种变形、变更、替代技术也包含在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内。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12月24日申请的日本国特许愿第2014-260491的优先权、基于2014年12月24日申请的日本国特许愿第2014-260492的优先权、基于2014年12月24日申请的日本国特许愿第2014-260500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而被编入本说明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终结了与中间压供给部的连通的叶片槽的背压空间与高压供给部的第1供给部连通,自第1供给部被供给高压,直到由被收纳于该叶片槽的叶片分隔的压缩室的制冷剂压力到达最高压。之后,该背压空间在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接下来的叶片槽的背压空间连通于第1供给部之前终结与第1供给部的连通,并连通于与第1供给部独立的接下来的第2供给部,再次被供给高压。

因此,在终结了与中间压供给部的连通的背压空间连通于高压供给部的第1供给部的时间点,与该背压空间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相邻的先行的背压空间不会同时与第1供给部连通。因此,能够防止先行的背压空间的压力因追从的接下来的背压空间的中间压而暂时性地自高压下降,能够防止由于叶片的背压空间的暂时性的减压所导致的叶片的振动的产生。

附图标记说明

1气体压缩机;2壳体;3压缩部;4马达部;5逆变器部;7前盖;9后壳;11吸入室;13内壁;15、108喷出室;19压缩体;21油分离器;23、102转子;23a外周面;25(25a、25b、25c)、103叶片;27驱动轴;29、100缸体;31、101侧体;31a前侧体;31b后侧体;33、105缸室;33a、33b、33c,105a、105b、105c压缩室;33d内周面;35喷出孔;37、109开闭阀;39吸入孔;41缸侧油供给路径;43前侧端面;47前侧轴承;49前侧油供给路径;51、113中间压供给槽;53、114高压供给槽;55前侧环状槽;57后侧端面;59油供给孔;59a后侧油供给路径;59b后侧油供给路径;61喷出孔;63后侧轴承;65后侧连通路;67中间压供给槽(中间压供给部);69高压供给槽(高压供给部);69a第1供给部(上游侧的供给部);69b第2供给部(下游侧的供给部);69c间隔;71a、71b高压供给通路;73后侧环状槽;75、106叶片槽;77(77a、77b、77c)、107背压空间;79定子;81马达转子;110吸入口;o油;x旋转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