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254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气缸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驱动部件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气缸,适用于动力驱动控制的快速、精准和稳定的传动作业中。



背景技术:

气缸,其是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空气在发动机气缸中通过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在压缩机气缸中接受活塞压缩而提高压力,涡轮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等的壳体通常也称“气缸”。气缸的应用领域包括印刷(张力控制)、半导体(点焊机、芯片研磨)、自动化控制、机器人等等。

气缸是由缸筒、端盖、活塞、活塞杆和密封件等组成,缸筒的内径大小代表了气缸输出力的大小;端盖上设有进排气通口,有的还在端盖内设有缓冲机构,杆侧端盖上设有密封圈和防尘圈,以防止从活塞杆处向外漏气和防止外部灰尘混入缸内,杆侧端盖上设有导向套,以提高气缸的导向精度,承受活塞杆上少量的横向负载,减小活塞杆伸出时的下弯量,延长气缸使用寿命;活塞是气缸中的受压力零件;活塞杆是气缸中最重要的受力零件;回转或往复运动处的部件密封称为动密封,静止件部分的密封称为静密封。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导杆气缸,其在使用中在气缸的耐横向负载力、耐扭矩力的强度和回转精度低等方面表现较差,最终导致支撑控制传动不稳定的现象且寿命短等,影响高效、精准的操作控制要求,已不能满足现有机械驱动部件精准的使用需求,而这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气缸。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气缸,其设计结构合理、双导向杆导向稳定、精准,且使用寿命长,有效的提高了气缸的耐横向负载力、耐扭矩力的强度和回转精度,也提高了气缸适用范围广。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气缸,包括气缸本体,及对称设置在气缸本体两侧的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其中,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的一端分别贯穿气缸本体,另一端分别与连接挡板连接,及位于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气缸本体、连接挡板连接第一导向杆,其中,第一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气缸本体内的第一定位套、设置在连接挡板内的第三定位套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新型气缸,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之间,且位于第一导向杆一侧的第二导向杆,其中,第二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气缸本体内的第二定位套、设置在连接挡板内的第四定位套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新型气缸,还包括设置在气缸本体上,且分别与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新型气缸,还包括设置在气缸本体上,且位于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之间的第三定位槽、第四定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气缸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结构合理、双导向杆导向稳定、精准,且使用寿命长,有效的提高了气缸的耐横向负载力、耐扭矩力的强度和回转精度,也提高了气缸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气缸的左视气缸本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气缸本体、2-第一活塞杆、3-第二活塞杆、4-连接挡板、5-第一导向杆、6-第二导向杆、7-第一定位套、8-第二定位套、9-第三定位套、10-第四定位套、11-第一定位槽、12-第二定位槽、13-第三定位槽、14-第四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气缸,包括气缸本体1,及对称设置在气缸本体1两侧的第一活塞杆2、第二活塞杆3,其中,第一活塞杆2、第二活塞杆3的一端分别贯穿气缸本体1,另一端分别与连接挡板4连接,及位于第一活塞杆2、第二活塞杆3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气缸本体1、连接挡板4连接第一导向杆5,其中,第一导向杆5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气缸本体1内的第一定位套7、设置在连接挡板4内的第三定位套9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新型气缸,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活塞杆2、第二活塞杆3之间,且位于第一导向杆5一侧的第二导向杆6,其中,第二导向杆6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气缸本体1内的第二定位套8、设置在连接挡板4内的第四定位套10连接,及新型气缸,还包括设置在气缸本体1上,且分别与第一活塞杆2、第二活塞杆3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槽11、第二定位槽12,上述结构的双导向杆结构,其导向支撑控精准、稳定,提高了气缸的耐横向负载力、耐扭矩力的强度和回转精度;及新型气缸,还包括设置在气缸本体1上,且位于第一导向杆5、第二导向杆6之间的第三定位槽13、第四定位槽14,其中,第一定位槽11、第二定位槽12的尺寸结构分别大于第三定位槽13、第四定位槽14(四个定位槽分别设置为燕尾形结构),在保证气缸与其它固定部件进行稳定高效连接的前提下,能更好的保证在驱动控制动作中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